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其它论文 >> 文化资本与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的实证研究论文

文化资本与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的实证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12-06

文化资本与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的实证研究

   1999年实行高校扩招政策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有了跨越式发展,大众教育代替了精英教育。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最新数据,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727万,相比2001年的114万大学毕业生,14年的时间人数增长了近7倍。大学毕业生人数众多,但就业率却并不如人意,尤其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纵深发展以及劳动力市场的逐渐完善,高校的就业政策逐渐从“统招分配”向“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转换,社会为大学毕业生营造更为宽松的就业环境的同时,也增加了就业的竞争程度。就业问题关系国家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也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引导社会转变就业观念,寻求灵活多变的就业模式,提倡自谋择业和自主创业;2012年,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也提出“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就业政策。大学生作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高素质群体,除了可以作为就业市场上工作岗位的寻求者以外,还可以成为工作机会的供给者。[1]

   为了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参加创业活动,各级政府在融资、开业、税收、创业培训、创业指导以及行政服务等方面给予了大学生一定的创业支持,各大高校也在教学和实践环节中突出了对创业活动的教育和指导。但在大学毕业生实际的就业选择中,自主创业的比例不高,且质量也较为低下,大学生创业的成功者凤毛麟角。本文选择从大学生的创业意愿谈起,拟解释此现状的原因。

  二、概念的界定与文献回顾

  1.创业意愿

   意愿是测量人们为了履行某一行为,所实际付出的努力程度或计划付出的努力程度的客观指标。一个人的意愿越强烈,他实施某种特定行为的可能性就越大;反之,如果意愿越低,那么人们?取行动的可能性也就越小。[2]创业意愿是创业活动展开的先决条件。Krueger等(2000)认为,当创业活动很少出现时,“意愿”就是最好的预测者。[3]从心理层面看,创业意愿不但是个体对创业行为的态度,而且也是对创业行为的期望,是创业最重要的内在原因,创业意愿与创业行为密切相关[4],是个体创办企业的直接意向和行动。

  2.社会资本

   社会资本的概念在社会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这一概念由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Bourdieu)在其《社会资本随笔》一文中提出。他认为,社会资本是实际或潜在资源的集合体,这些资源是同某种持久的网络占有密不可分的,网络是一种体制的关系网络。[5]国内学者借鉴西方“社会资本”的概念研究我国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发现,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对大学生的就业意向有一定的影响[6][7],家庭所拥有的社会资本越多,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安全感和信心度也就越高[8],同时,社会资本也提高了大学生求职的工作匹配度[9]。在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方面,主要是将社会资本作为影响因素来考虑其对于大学生创业的影响。[10][11][12]

  文化资本与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的实证研究3.文化资本

   文化资本的概念也源于社会学,同时,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各自从自己的角度对文化资本进行了界定。Zweigenhaft(1993)研究了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对哈佛大学毕业生行为的影响[13],本文借鉴该研究中对“文化资本”的定义,即人们所具有的教育、技能、文化知识以及经验的积累资本。

   Krueger等认为创业意愿是潜在创业者对是否从事创业活动的一种主观态度[14],这一观点被较为广泛采纳。在此基础上,国外学术界的研究集中于以心理学为基础,以定量分析为方法,主要分析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如分析教育对个人创业意愿的影响,政策体制和社会环境对个人创业意愿的影响以及潜在因子对个人创业意愿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国内学者的研究多集中于区域性的调查报告,结合计量分析方法,构建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的关系模型,并针对分析结果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拟引入社会资本、文化资本作为切入点,对大学生的创业影响因素进行归纳和总结。

  三、研究设计

  1.样本描述

   为了更好地分析文化资本、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本研究于2014年4月对广州市内部分本科院校①和高职院校②的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之所以选择4月进行调查,一方面是因为对于应届毕业生而言,4月是求职签约的高峰期,同时也是考研、考博的“揭榜”阶段。工作暂无着落及参加升学考试落榜的学生此时需要进一步思考就业去向问题,创业意愿在此时更容易突显。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676份,回收有效问卷1458份,有效率为86.99%。学校类型涵盖综合类、理工类、师范类、医药类和艺术类等五类;学科门类覆盖为理工类、经管类、人文类、艺术类等;调查对象来自我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广东最多,占31.41%,湖南占14.61%,江西占11.52%,其他省份则较为分散;农村和城市的比例分别是41.15%和58.85%;男女生比例为45.13%和54.87%;高职/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MBA学生、博士研究生的比例分别占32.92%、44.58%、19.20%、1.92%和1.38%;应届毕业生占调查对象总数的43.69%。问卷Cronbach系数达到0.725,说明整体信度良好。

  2.指标讨论   在研究设计中,选取合适的指标对于研究结论的可靠性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已有文献中对于创业意愿的衡量有单维度、两维度和多维度之分,在本文的研究设计中,借鉴大多数学者的观点,将创业意愿作为单维度的变量加以讨论。

  国内学者多采用大学生家庭的经济情况和社会地位作为指标来衡量其社会资本的拥有状况。常见指标有家庭所在地、父母收入、父母受教育的程度等。由于大学生的创业活动不仅受到来自家庭的影响,其所在学校创业教育的开展情况、政府对创业的支持情况以及个人的工作、实习经历等都对大学生的创业活动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在本文的研究设计中,从家庭背景、学校教育、社会环境、地源特征等几个方面设定指标分析影响大学生创业意愿的社会资本。

  在文化资本的测量方面,本文借鉴Zweigenhaft(1993)的研究成果[15],将文化资本视为各种知识和技能,包括大学生的学历、专业、成绩、学校档次等四个方面。

  考虑到大学生在决定是否进行创业的意愿选择时,不仅仅只受到社会资本因素和文化资本因素的影响,包括性别、政治面貌和学生干部经历等因素在内个体特征对创业意愿也有着重要影响,所以在模型设计时将以上指标作为控制变量一并考虑。借鉴魏巍、李强(2013)的研究方法[16],本文将相关指标和赋值归纳如下,具体见表1。表1变量与赋值

  变量变量名赋值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个体特质性别X1男=0,女=1政治面貌X2党员=0,非党员=1学生工作经历X3无=0,有=1是否是应届毕业生X4否=0, 是=1文化资本学历X5专科=1,本科=2,硕士=3,MBA=4,博士=5专业X6理工类=1,经管类=2,人文类=3,艺术类=4,其他类=5成绩排名X7年级排名30%以前=0,年级排名30%以后=1学校档次X8大专、高职=0,普通本科=1, “211”院校=2,“985”院校=3社会资本生源地X9省会城市=1,地级市=2,县级市=3,城镇=4,农村=5家庭年收入X10家庭创业史X11无=0, 有=1学校的创业教育X12很少=1,较少=2,一般=3,较好=4,很好=5实习/工作经历X13很少=1,比较少=2,一般=3,比较多=4,很多=5政府对创业的支持X14缺乏支持=1,少量支持=2,一般=3,比较支持=4,很支持=5创业伙伴X15很少=1,较少=2,一般=3,较多=4,很多=5有无创业资金支持X16很少=1,较少=2,一般=3,较多=4,很多=5

  3.定量分析

   本文首先采用Pearson法对各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所选的大多数指标存在着较强的相关性,如表2所示。因此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以降低多重共线性对其的影响。统计结果显示,文化资本、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创业影响的KMO(Kaiser-Meyer-Olkin)检验值为0.76,Bartlett球度检验结果sig.值小于0.05,表明显著,可以进行因子分析。

  模型以大学生创业意愿为因变量,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各因素为自变量,同时将个人特质作为控制变量,设计多重回归模型如下:

  Y=α0+4i=1αixi+4j=1βjCj+8k=1δkSk+φ

  其中Y表示大学生的创业意愿,α0为截距项,αi为控制变量的回归系数,βj为文化资本变量的回归系数,Cj为文化资本因子,δk为社会资本的回归系数,Sk为社会资本因子,φ为随机扰动项。

  四、实证结果分析及检验

  (一)实证结果

   通过SPSS软件进行分析,得到模型估计结果如表3所示。

  表3文化资本、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创业影响的回归分析

  创业意愿BSig.创业意愿BSig.文化资本个体特征学历-2.6130.009专业-0.0380.081成绩排名0.0300.068学校档次-0.0130.000性别-1.12170.001政治面貌0.7950.090学生工作经历1.8240.000是否是应届毕业生3.1470.002社会资本生源地-0.0120.092家庭年收入0.5280.051家庭创业史6.7120.000学校的创业教育5.3410.000实习/工作经历0.8960.079政府对创业的支持3.1210.000创业伙伴0.9120.001有无创业资金支持1.3420.000

  1.个体特质

   因学生的性别、政治面貌、学生工作经历和是否是应届生的身份对大学生的创业意愿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本研究将以上因素作为学生的个人特质,纳入到模型中作为控制变量予以考虑。

   统计结果显示,性别因素对创业意愿的影响较为显著,男生的创业意愿明显高于女生,且是女生的1.12倍;具有学生工作经历和应届毕业生身份的大学生其创业意愿更高,这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工作的经历锻炼了个人的素质和能力,为创业活动所需要的综合能力作积累,另一方面毕业班的学生对就业市场的实际情况了解更为全面,更容易从个人实际面临的就业选择中思考创业与否的问题;而政治面貌作为学生的个人特质,其对创业影响的效果并不显著。

   2.文化资本的影响

   本研究将大学生的学历、专业、成绩排名和学校的档次作为影响因素代入模型进行考虑。通过统计分析的结果我们发现,学历作为影响因素,与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呈负相关的关系,且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检验。这说明随着学历的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愿是逐步下降的。解释这一结果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是随着学历的提高,学生追求稳定生活状态的意愿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强;另一方面是随着学历的提高,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积累了更多的文化资本,高学历者所面临的工作机会和选择也就更多,往往不会将创业作为生存选择的手段。

   专业作为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因素,其影响为负,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这说明不同专业的学生其创业意愿不尽相同。总体来看,理工类学生的创业意愿要低于经管、人文及艺术类学生;学生在校期间的成绩水平对其创业意愿影响不显著;但学生所在学校的档次对其创业意愿有一定的影响,结果显示,学校的档次越高,学生的创业意愿就越低,这也同样是因为这些学校的学生由于个人文化资本的积累,使其在就业市场上面临更多选择,“创业”不作为其解决就业困难的出路;而选择“自我实现”需要的发展型创业的学生,往往不会在离开校园后马上创业,他们更多地希望能先实现“就业”,学习和积累相关知识和经验后再着手创业活动。   3.社会资本

   在本研究所考虑的八项社会资本因素中,家庭具有创业史、学校开展完善的创业教育活动、创业所在地政府对创业活动的支持、拥有志同道合的创业伙伴和具备创业资金支持等五个方面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形成均有显著影响。其中以家庭的创业史和学校的创业教育影响最为显著;而学生的生源地、家庭收入情况以及个人的实习和工作经历,对其创业意愿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其效果并不显著。

   (二)稳健性检验

   为了进一步检验回归结果,我们按性别和是否是毕业生将毕业生进行群体划分。同样以各项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作为因变量,以政治面貌和学生工作经历作为控制变量代入模型进行检验。具体结果如表4所示。

  稳健性检验的结果显示,以性别作为划分群体的标准,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对男、女生创业意愿的影响没有明显的结构性差异;对是否是应届生的身份,也没有明显的结构性差异。

   五、结论、思考与建议

   (一)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广州20所高校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构建了回归模型对大学生所拥有的文化资本、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进行了考察。通过实证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作为大学生所拥有的教育、技能、文化知识以及经验的文化资本,对其创业意愿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学历和学生所在学校的档次对其创业意愿有着显著影响,且成负相关的关系。如前面的分析,随着学历和学校档次的提高,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拥有更多的机会,往往将创业作为就业途径的意愿不大;学生的专业和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对其创业意愿则并不显著。

   在社会资本方面,家庭的创业史和学校的创业教育影响最为显著。这是因为,创业意愿作为决定是否要进行创业活动的一种心理行为,受到环境的影响较大。来自家庭的影响是一种耳濡目染的渗透,家庭有创业史的学生,会受到创业经历的激发,从他们身上得到相应的知识储备,同时,家人对子女的创业行为也更容易接受并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而学校创业教育的开展情况对大学生培养创业兴趣,了解创业政策,增加创业的知识储备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思考

   在理论界,创业与就业的关系被总结为“难民效应”和“企业家效应”。[17][18]“难民效应”表示创业是劳动力市场上的失败个体(即“难民”迫不得已的选择),这些个体之所以选择创业主要是为了谋生、糊口,此类型的创业活动我们可以视为“生存型”创业[19];而“企业家效应”表示创业是个体在其职业生涯中的一种理性的选择,个体通过创业活动的开展,发现和创造新的市场机会,对社会总体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此类型的创业活动我们视为“机会型”创业[20]。

  本次调研中,选择迫不得已被迫创业的学生在具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总数中占28%的比例,而剩下72%的学生选择创业的目的都在于个人自我实现的需要,希望通过创业活动证实自己的综合能力,实现人生价值。调研结果进一步显示,大学生创业的主要行业集中于一些资源少、风险低的行业,其中以服务业为绝大多数。也就是说,现实中的大学生创业虽以机会型创业为主,但并没有成为这个社会机会型创业的主力军,涉及到高科技领域的创业活动比较少,没有充分利用高校的科研优势,其本身拥有的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有待进一步发挥到应有的作用和效果。

  (三)建议

  1.大力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提升创业教育水平

   教育部从2012年开始面向中央部委所属高校和地方所属高校,开展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计划内容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以项目驱动的形式,将有创业意愿和兴趣的学生组成团队,共同开展项目研究和创业实践活动,在此过程中,创业团队会逐步固定下来,形成志同道合的创业伙伴。同时,国家级大学生训练计划项目的资助经费也相当可观,对于中央部委所属高校创业实践项目,每个项目经费不少于10万元,地方所属高校一般也参照此标准执行,这对于创业项目的启动无疑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目前国内高校开展的创业教育活动主要集中在创业课程讲授、创新创业项目训练、创业项目竞赛、创业技能培训和创业项目校内孵化五个方面,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开展为主线,将创业相关的竞赛和培训进行整合,构建从创业项目设计到创业项目孵化的创业实践体系,使学生的创业计划落到实处,应是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活动中注重着力的部分。

  2.加强自主创业政策宣传,简化办事流程

   目前不论国家还是地方政府,对大学生创业都有相关的优惠政策,如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关于支持和促进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明确毕业生从毕业年度起三年内自主创业可享受税收减免的优惠政策;广东省《关于贯彻落实〈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的意见》则规定了大学生创业的多项工商优惠政策;深圳市则出台多项措施鼓励毕业生创业,包括毕业生创业可享受小额担保贷款和贴息支持、免收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享受税收优惠等。虽然各级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较多,但宣传不足,且在实际办理时,相关手续比较繁琐,导致一些优惠政策并未落实到实处。所以加大创业优惠政策宣传力度,重新审视相关事项办理流程,可以降低创业门槛,提高大学生创业意愿。

  注释:

  ①分别是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州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药学院、广东金融学院、星海音乐学院和广州美术学院等13所本科院校。

  ②分别是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白云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新安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和广东培正学院等7所高职院校。

文化资本与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的实证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资本 实证 对大 意愿 影响 创业
最新社会其它论文
大学生对余额宝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浅议幼儿教学引入游戏化课程对幼儿社会性交
回归与延展
校园网贷乱象治理的探索
过度劳动理论与实践
中国老年人临终生活质量研究
社交媒体用户人际互动与社会资本提升路径研
社会热点事件在“两微”平台的传播机制研究
试论《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的社会背景
运用体育心理学提高女生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
热门社会其它论文
食品安全论文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当代青年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兼评《道德生
关于“网络社会”的道德思考
建立绿色化学
网络信任危机:电子商务的伦理陷阱
美德是不可或缺的
论自私(上)
“伦理化”的汉语基督教与基督教的伦理意义
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