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公共管理论文 >> 图书馆管理论文 >> 互联网条件下的图书馆伦理构建论文

互联网条件下的图书馆伦理构建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12-07

互联网条件下的图书馆伦理构建

  以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为代表的互联网的迅速崛起,使图书馆从传统阶段迈入了数字图书馆阶段。网络资源已成为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因而网络活动也成为图书馆活动中最具活力的活动。然而,由于网络本身特有的虚拟性、开放性等特点,决定了图书馆伦理的构成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加强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伦理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1 网络伦理的特点

  网络伦理是指在网络信息活动中被普遍认同的道德观念标准。它是在观念和层次上依靠人们的信念、习俗、教育社会舆论的力量来调整和规范人们的网络行为。简而言之,网络伦理就是人们通过网络进行社会交往时所表现出来的道德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生活。正是它的特殊性决定了网络社会生活中的伦理具有不同于现实社会生活中伦理的新的特点。

  1.1 自主性。即与现实社会的伦理相比,网络社会的伦理呈现出一种更少依赖性、更多自主性的特点与趋势。从网络的建立来看,因特网本来是人们基于一定的利益与需要(资源共享、互惠合作等)自觉自愿地互联而形成的,在这里,每一个人都既是参与者,又是组织者。在网络社会中,由于个人具有充分的自由,缺少约束,要达成一致同意,或完全享有整个资源,显然是不现实的。这就要求每个网络人都遵循自觉性,遵守一般道义原则,才能够达到自己的目的。

  1.2 共享性。美国图书馆协会1995年的伦理准则清晰地阐明了每个人都有权力获得信息。从信息的利用上来看,信息的使用价值可以被无限次地分享而无伤毫发,因此只有充分共享信息才能发挥信息的潜在价值,才是道德的。图书馆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制定网络上的资源共享,包括软件、程序源代码等。凡是使用过网络搜索引擎的人都知道,搜索的过程,就是资源共享的过程,搜索结果就是大量免费的资源。而在一般的网络浏览过程中,资源共享也体现得淋漓尽致。只要上网,就可以得到大量的资源,这也许是网络社会最大的特点。从另一个角度看,资源共享遵循的是免费原则。当然,这种免费具有约定性,它使用的是网络提供的默认值。如果超出约定的范围,这一原则就会受到挑战和限制。但是,无论如何,网络社会中的免费搜索、免费服务、免费信息等所体现的原则,毕竟不同于商品社会中的资源配置原则。后者体现的是利益最优原则,而前者却是以信息的最大化为出发点的。

  1.3 多元性。网络社会的伦理规范呈现出一种多元化、多层次化的特点与趋势。在现实社会中,虽然伦理因生产关系的多层次性而有不同的存在形式,但每一个特定社会却只能有一种伦理规范居于主导地位,其他伦理规范则只能处于从属的、被支配的地位,因此现实社会的伦理规范是单一的、一元的。然而在“网络社会”中,既存在关涉社会每一个成员的切身利益和网络社会的正常秩序、属于网络社会共同性的主导伦理规范,如不应该制作和传送不健康的信息、不应该利用电子邮件作商业广告、禁止非法闯入加密系统,等等;也存在各网络成员自身所特具的多元化伦理规范,如各个国家、民族、地区的独特伦理风俗习惯等。

  2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伦理的基本要求

  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仍然要遵循公共存取、客观公正、尊重隐私权与知识产权、精益服务及人文关怀等基本伦理原则。同时,网络环境也赋予了图书馆伦理新的要求。

  2.1 负责。负责是道德自律的基础,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当我们接受了某种职业的安排,实际上也就接受了该职业的固有职责。接受就是承诺,因此,岗位职责就是图书馆员对读者、对社会的最重要的承诺。唯有认真负责,才是守信;并且唯有始终如一、笃行不倦,才是诚实无愧。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图书馆正进一步朝着网络化、数字化、虚拟化、多媒体化、远程化的方向发展。各图书馆纷纷利用计算机为用户开展网络信息服务。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员,就应树立责任意识,负责维护好网络信息安全,提供健康文明的网络信息,从而维护网络世界的纯洁。

  2.2 奉献。奉献作为一个伦理范畴,从来都是一种非常高尚的精神追求,它主要指的是无私地把自己的一切献给社会和他人的行为。奉献是人生价值和目的所在,也是评判一个人的人格高下的天然尺度。西方不少发达国家或地区正是以服务读者为荣,把供职于图书馆、博物馆等知识殿堂引以为荣。而默默奉献的思想,也应该成为我国图书馆员身体力行的人生信条。敬业奉献精神集中体现了为社会公众服务这一职业伦理建设的核心,它实际上是一项综合的职业伦理素质,包括精通业务、提高专业素养、发扬团队精神、提高服务水平等内涵。因此,奉献精神是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基本的伦理精神。

  2.3 民主。网络的核心是自由、开放。虚拟网络化社会为人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自由、民主意识及权利意识都得到了全方位的锤炼和提升,这是道德主体能动性、创造性获得张扬的标志。在网络环境下,要正确处理好馆与馆,馆与社会,图书馆内部的关系,讲究民主,尊重不同类型的文化和价值观念。

  3 加强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伦理建设的途径

  3.1 制定适应网络环境的图书馆伦理规范

  伦理规范是有关部门或委托机构实施管理和控制的相关规章制度,它不同于立法,但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法律约束的作用,具有准立法功能。从社会发展来看,伦理规范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它与法律、政治等其他规范一起,共同构建和睦社会。实际上各行各业的职业活动都贯穿着某些职业要求,如党和国家制定和颁布的许多政策、法令、指示、章程、条例,都程度不同地包括有职业伦理的要求。图书馆作为从事社会信息服务的专门机构,其信息服务,特别是网络信息服务的开展,更需要用职业道德伦理来约束和规范行业的行为。可以说,图书馆伦理属于一种特殊的职业伦理,在图书馆管理活动中能够发挥凝聚、导向、操作和激励功能。   3.2 加强图书馆员伦理意识的培养

  图书馆社会责任的体现和职能的发挥,不仅取决于图书馆员的认知能力,而且还取决于图书馆员的伦理修养。由于伦理责任是社会伦理向个体实践转化的关键环节,是支配个体行为的决定因素,因此,把客观责任转化为个体自觉责任意识的职业伦理教育就成为伦理活动的中心。由于网络环境的虚拟性,图书馆员无法与用户面对面,更容易淡化自己的伦理意识,所以,有必要增强图书馆员的伦理意识。增强图书馆员伦理意识应遵循:一是伦理意识的培养是长期行为,必须持之以恒;二是伦理意识的培养应当是具体的,不是泛泛的教育,应当结合图书馆员工作中的具体伦理问题来开展教育;三是伦理意识的培养要看结果,而不是过程,要保证图书馆员确实将伦理观念融入到自己的意识中,并能指导自己的行动。

  3.3 完善和强化多元监督体系

  图书馆伦理的状况需要必要的监督。由于我国图书馆等公共事业组织带有一定的官方特征,即具有明显的机构二重性,单纯的政府监督往往执行不力,外部监督也存在诸多体制性障碍。因此,只有建立多元化的全社会监督体系,才能有效促进图书馆职业伦理规范的真正贯彻执行。图书馆监督体系包括:?读者监督。图书馆应建立读者监督机制,让读者了解馆员可能违反伦理道德的行为,一旦发现馆员违反了伦理规范,侵害了他们的权利,可以通过这一机制迅速向图书馆反映,图书馆可以立即采取措施制止馆员不符合伦理的行为,从而养成读者维护自身权利的意识。?舆论监督。舆论具有导向作用。图书馆可对各个部门和员工的职业行为进行评价,并通过各种方式形成广泛的舆论。及时发现和总结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采取各种形式,大力表彰他们,从而在图书馆内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良好风气。这样,通过舆论的力量,加强对图书馆职业道德监督。法制监督。伦理和法律的最大不同点在于伦理的非强制性,它偏重于自律。但在现实生活中,伦理的实施需要法律的认可和支持。要把图书馆员职业伦理建设纳入有法可依的法治轨道,通过加强法制,依法惩处种种违背职业伦理的行为。为此,应尽快制定/图书馆法,同时也应制定/图书馆员职业道德规范和奖惩条例,促进职业伦理水平的提高。

互联网条件下的图书馆伦理构建

论文搜索
关键字:伦理 图书馆 条件 互联网 互联 图书
最新图书馆管理论文
图书馆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研讨
试论如何加强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与创新
试论高校图书馆动态化管理建设
物联网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运用探讨
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素质提升影响因素探讨
知识管理与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构想
新媒体时代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试论数字环境中图书馆管理创新策略
高校图书馆书库管理与读者借阅服务探讨
论乡村文化振兴视域下乡镇图书馆的建设
热门图书馆管理论文
浅谈数字图书馆建设
走向公共管理的治理理论
知识经济时代的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网络环境下我国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演变
创新:迈进新世纪的图书馆管理
地方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若干问题的探析
新公共管理:当代西方公共行政的新趋势
高校图书馆如何为高等函授教育服务
信息资源:特点·价值·机制
浅析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