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十二五”期间上海中职教育评估实践与优化策略论文

“十二五”期间上海中职教育评估实践与优化策略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12-09

“十二五”期间上海中职教育评估实践与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18-0043-05

  “十二五”期间,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评估积极落实《上海市职业教育“十二五”改革和发展规划》,在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方面发挥了“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积极作用,为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的规范建设、内涵发展和改革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为上海市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有力依据。2014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了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宏伟蓝图。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经过“十二五”期间的实践,理念基本完善、做法基本成熟、成效基本显现,如何应对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新挑战,如何适应现代职教体系对评估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成为迫切需要研究的新课题。

  一、做法与成效

  (一)评估组织体系逐步健全

  《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行动计划(2009-2013年)》指出,“建立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1]。经过多年的探索与改革,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外部质量保障体系逐步建立与完善。目前,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已经形成政府部门开展的教育评估为主和以行业自律组织开展的交流研讨为辅的评估体系。以政府部门为主开展的评估项目,主要由上海市教委及相关处室负责政策制定,作为委托方将各类评估项目委托给受托方组织实施,受托方主要是上海市教育评估院等相关评估机构。在行业自律组织开展的外部质量保障方面,主要由上海市教育评估协会及其他行业专业组织搭建平台供各质量保障的利益相关方交流研讨,达到促进交流学习的目的。

  (二)评估项目框架体系逐步完善

  上海中等职业教育评估项目以综合评估、专业评估和专项评估组成框架体系。综合评估指整体上对学校办学质量的评估,涉及职业教育软硬件等各个方面,相关项目主要有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立项申报评估和省级检查验收评估,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特色示范校立项评审、中期检查和建设验收评估等。专业评估涉及职业教育专业的申报、过程监控、选优等,主要项目有上海市中高职贯通、中职-应用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试点专业申报评估和跟踪检查评估、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精品特色专业建设验收评估、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新专业备案、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新专业中期检查评估等。专项评估主要指影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其他因素的评估。主要项目有国家级、上海市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上海市职业教育开放实训中心建设验收和运行绩效评估、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行为规范示范校评估、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专项评估等。

  (三)评估方法逐步成熟

  在指标设计上注重被评对象参与指标设计,开展发展性的目标达成评估,综合利用目标分解法、德尔菲咨询法和综合推演法等科学设计各项评估指标,并进行多次论证和试点评估。在评估方法设计上注重根据项目要求选取不同的评估方法,一般情况下学校关注度较高、社会影响力较大的项目,会采取材料集中评审、汇报答辩等形式相结合进行;一般比较微观的、量大面广的评估项目会采用通讯评审(网络评审)和实地评审(抽查)相结合。在评估结果的形成上注重定量评价和定性价值判断与描述的结合。在评估技术手段方面,探索开展远程评估,建立基础的评估项目网络数据库平台,体现评估的科学性。在专家队伍的培训和组织上,严格规范专家遴选推荐程序,建立职业教育评估专家库,既有职业教育系统内部的专家,又有来自行业企业的专家,定期开展普适性或针对评估项目的专项培训,确保专家队伍质量。

  (四)“以评促建”功能初步发挥

  “十二五”期间,评估工作发挥着诊断功能、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助推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逐渐规范,内涵建设显著提升,职教吸引力逐步增强。学校普遍建立了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教师培训制度、教科研管理制度和过程性材料归档制度,并有专人落实和监督。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内容和评价模式,深化校企合作,在专业教学标准开发、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精品课程开发、精品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涌现了一大批课程教学改革的成果,由此带来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展示了技能培养的成效,异彩纷呈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搭建平台。对评估结果的宣传更是扩大了职业教育的社会美誉度。

  二、经验和归因

  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评估在“十二五”期间的稳步发展的成效显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形成了初步的经验。

  (一)评估框架上注重顶层设计

  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评估框架注重顶层设计,从前面提到的评估总体设计上可以看出,以综合评估、专业评估和专项评估为主要内容。以专项评估为“点”,以专业评估为“线”,以综合评估为“面”,形成了“点”“线”“面”相结合的综合系统的评估框架体系。整个评估框架关系到职业教育教学运行的各个方面,既注重宏观的、综合性的评估,也注重微观的、针对性的评估。在这一框架下,从学校层面、专业层面、实训层面、教师层面、课程层面、课堂层面等方面都进行外部质量监控,确保学校发展各个环节的质量都有所提升。

  (二)积极吸纳国内外评估经验

  学习和研究国内外先进的评估经验,并结合自身特点运用到实践中是取得以上成效的又一重要原因。在上海这样一座国际化大都市,中等职业教育的国际化探索也为评估标准的国际化提供了平台。如国际水平的专业教学标准的开发、国际化师资培训的探索、现代学徒制的试点等,这些内涵建设的国际化要求都已融入教育评估的标准,并成为标杆,发挥导向作用。同时,作为上海职业教育评估的主要实施机构,上海市教育评估院作为“亚太地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网络组织(APQN)”秘书处单位,有更多的机会吸纳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相关评估理念和做法。每年都有很多与国内外同行交流学习的机会,获得“他山之石”并进行本土化探索。   (三)评估实务与评估科研结合

  教育评估工作具有科研和实务的双重属性。评估实务与评估科研相结合是提高评估工作专业化的关键。在进行每项重大评估项目前,上海市教育行政部门委托上海市教育评估院成立专门的课题组进行先期研究。除了对评估项目的实施进行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外,还依托课题组专家的力量,开发相应评估指标体系,研制评估实施方案,进行专家论证,组织试点评估,并修订相关指标体系和实施方案。专业力量的介入确保了评估工作开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四)来自社会各方的鼎力支持

  职业教育是与市场结合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评估工作的开展与社会各方的支持密切相关。职业教育的利益相关方――行业企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社区、家长和学生等,对职业教育评估重要性的认识逐步提升。在一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评估项目中,教育系统外的其他政府部门(如发改委、人社局、财政局等)、相关行业协会、相关企业和职教集团的专家给予了大力支持,他们的真知灼见对于项目科学推进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学校作为评估对象,也对评估工作积极配合,学校推荐的同行也作为评估专家以加强学习交流。相关社会媒体也为评估结果的宣传助力。正是由于社会各方的鼎力支持,才确保了上海市职业教育评估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三、问题和不足

  教育评估在即将走过的“十二五”期间,为推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在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大形势下,上海中等职业教育评估在评估政策、评估主体、评估内容、评估手段和评估效益五方面仍存在问题,亟待研究解决。

  (一)评估政策:“管办评”分离与联动机制建设滞后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推进职业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2],在具体的制度设计上要做到明晰教育管理、自主办学、社会评价的责权利关系,要避免政府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双重身份。就目前职业教育评估现状而言,我们认为“管办评”分离与联动稍显滞后。尤其在与经费和政策支持密切相关的立项评估和建设验收评估项目中,政府主导现象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评估项目的设立、评估专家组的确立、评估结果的审核等环节由政府及政府主导下的评估机构主导。“管、办、评”三者的地位和角色还未清晰定位。如何理清职业教育办学主体、管理主体、评估主体的各自独立的权责和某些需要共同联动的权责是后续研究的重点。

  (二)评估主体:职业教育利益相关方作用发挥不均衡

  从评估主体来看,现有的评估框架基本上由政府作为评估主体,基本保证了评估工作的公平公正性,但是职业教育利益相关方的作用发挥不均衡。首先,教育系统之外利益相关方参与稍显不足。职业教育属于专业教育,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角色和作用无法被取代。在各类评估项目中虽然也会邀请部分行业企业的专家参与评估项目的实施,但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提出“构建职业教育行业指导体系,发挥行业在提供政策咨询服务、发布行业人才需求、推进校企合作、参与指导教育教学、开展质量评价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的深度参与还有一定距离。其次,作为主要利益相关方的职业院校作为评估主体参与评估较少,虽然也有一部分优秀职业院校专家参与评估项目,但整体上他们更多的是作为评估对象进行参与。

  (三)评估内容:职业教育特色不够鲜明

  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将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发展进行强化和鼓励。而目前的职业教育评估中评估内容方面职业教育特色有待进一步凸显。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处于同一个学段,但却是不同的教育类型,两者在培养目标、教学模式、课程组织以及评价模式方面的差异决定了评价内容的差异。从实际操作来看,评价内容中对学生学科学业成绩的评价大部分仍沿用传统的考试模式,实践性和操作性不强;对学生行为规范和道德素养的评价与普通高中的差异不大,不能体现行业企业特点;对课程教材改革的评价也有普通高中的色彩。因此,职业教育评估内容还存在从普通教育脱胎而来的痕迹,具有鲜明的职业教育特色的内容太少,具有可操作性的能统领不同职业教育层次的核心评价要素还未进行深入研究,这种现象需要尽快扭转。

  (四)评估手段:信息采集手段动态性不强

  当前职业教育评估信息采集手段分为传统的实地采集、纸质材料采集和信息化手段采集3种方式。在信息化方面,突出的问题是数据采集的动态性不强。一方面,虽然信息化采集手段已经普遍使用,但采集方法动态性不足,不利于常态化的动态监测机制的形成。若要凸显评估的常态化和时效性,必须革新信息化平台的采集方式。另一方面,近年来我们对信息技术手段在评估中的运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是存在各相关部门自行开发、重复投入、互不兼容的情况,使信息数据成为孤岛难于分享,导致信息化平台运用的时效性大打折扣,同时也增加了被评学校的负担。因此,急需建立统一的具有实时监测和预警功能的现代职业教育信息管理平台,这一平台的最大特性应是方便易用,填报及时,数据整合,具有强大的数据统计和直观分析功能。

  (五)评估效益:评估工作的长效性有待发挥

  经过长期的推动,中等职业教育评估工作机制初步建立。评估前注重评估方案的设计、评估指标的开发、评估专家的遴选和培训、评估对象的培训和准备等环节;评估中注重评估程序的合理性和评估过程的公平性;但评估后忽略了评估结果综合效益的发挥。尤其是当前评估跟踪反馈机制还未完全建立,对于评估后的问责、改进、奖惩等未进行优化设计。因此,必须进一步优化评估的导向、诊断和鉴定等功能,推动评估对象按照评估专家反馈的评估意见进行整改,并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反馈。

  四、建议和思考

  综合以上中等职业教育评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围绕《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的战略构想,提出以下建议,推动中等职业教育评估朝着多元化、多维化、体系化、制度化、个性化、特色化、常态化、动态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   (一)多元化、多维化――落实“管办评”分离

  职业教育评估要进一步推进“管办评”分离与联动机制的形成。教育行政部门集中精力专注于政策规划的顶层设计、资源的配置以及履行管理服务之责;扩大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鼓励学校开展内部质量评估,形成自我质量保障机制,提升办学质量;第三方专业机构履行评估职责,强化评估的科学性和独立性,提供外部质量保障,更好的为人才培养服务。

  在这里尤其要指出,要推动教育系统外的职业教育利益相关方作为主体参与职业教育评估。构建职业教育行业指导体系,发挥行业在提供政策咨询服务、发布行业人才需求、推进校企合作、参与指导教育教学、开展质量评价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以行业企业协同保障机制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将行业企业作为职业教育办学主体之一[3]。在某些专业大类探索开展以行业为主导的专业人才培养水平评估项目,以行业企业为主体制定评估标准、设计评估流程、组织专家队伍、出具评估结果,强化教育系统外各主体的共同参与,使得人才培养质量契合市场需求。

  (二)体系化、制度化――把握“两条主线”

  针对目前名目繁多的评估项目,以及学校疲于应付的迎评现状,本着减负高效、整体设计的原则,应确定以政府为主的学校综合评估和以学校为主的专业评估作为逻辑主线。综合评估以学校为单位,重在考察学校的基本办学方向、基本办学条件、基本管理规范和基本培养质量,属于综合评价;而专业评估以专业为单位,重在考察专业定位、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实训条件和人才培养质量,关注专业的软硬件实力和影响力,属于专项评价。综合评估有助于外界对学校的全方位把握,重整体实力和综合水平;专业评估则立足人才培养过程,把握学校内涵建设的基本要素。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特色示范学校、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省级特色示范中等职业学校和一般学校)实施这两类不同侧重的评估内容,体现科学高效原则。

  (三)个性化、特色化――实施职教特色分类评估

  当前职业院校评估任务多、负担重的原因之一是没有发挥评估工作的分类指导作用。加强分类指导既是从实际出发,也能切实发挥评估诊断功能。职业教育评估不能简单搞一刀切,因为职业教育运作的基本事实是不同行业对职业教育办学内容和方式的诉求有差异。如有的行业需要职业教育必须是小班化,而有的行业则要求规模效益,因此必须要根据职业教育发展实际进行分类评估。以综合评估为例,既可以按照学校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分类,又可以按照学校的专业性质分类(如艺术类、理工类、文商类等)。以专业评估为例,既可以按照专业性质分类,又可以按照专业发展阶段分类(如新设专业、校级骨干专业、省级重点专业等)。

  职业教育评估必须抓住核心要素,这些要素要具有鲜明的职业教育属性,且是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同时这些核心要素能够体现现代职教体系要求的中等职业教育与高职院校、应用本科甚至专业硕士相贯通的一体化要求。因此,在评估指标体系中,这些要素将成为引领不同教育层次的指导性指标,不同层次的职业院校可以根据这些核心评价要素,把握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看到未来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

  (四)动态化、常态化――构建数据平台和反馈机制

  针对信息化管理评估平台存在政出多门、字段不统一、填报难度大等问题,我们认为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评估手段现代化,在中等职业教育阶段以教育部推行的相关学籍管理、专业设置、评估评价等数据监测平台为基础,进一步优化数据平台采集,推动数据的统计分析和有效使用。开发省级层面统一的,融合教学运行、过程监控、分析预警等多功能的现代职业教育信息管理平台。加强职业教育评估的信息采集时效性和动态性,开发分析预警功能,学校可以直观地了解本校(或本专业)在同类学校同类专业中相关指标的相对排序,明确优势和不足,为后续改进提供方向。同时积累评估数据,为建立评估数据库做准备。

  在常态数据库建成后,如何有效建立并落实评估后常规的跟踪反馈机制是目前面临的难题。首先,与数据平台结合,建立评估负面清单问责机制。把评估发现的问题反馈给学校,要求学校在一定时限内提交改进方案。评估结果和评估整改过程及后续专家组跟踪反馈等所有环节的数据在平台中进行积累。其次,建立评估信息公布制度。积极吸取国外评估经验,建立信息公开制度。不仅公布评估结果,同时公布学校自评报告、整改报告等供社会监督。以此建立常规的跟踪反馈机制,不仅有助于加快职业院校改进问题,也有助于监督评估主体,最大限度地发挥评估的综合效益。

  (五)国际化――部分高水平专业进行国际化评估探索

  评估国际化是上海职业教育评估发展的趋势,与国际接轨不仅体现在职业教育办学方面,作为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一环,教育评估也不应缺少国际参照。目前上海现有的部分专业早已跨出国门,与发达国家的相关教育机构合作联合培养职业教育人才,且许多专业已有相当影响力。因此,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上海,应根据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在部分高水平专业进行国际化评估探索,从而“以战略眼光、现代理念和国际视野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4],初步实现从评估理念、评估目标、评估标准到组织实施方法与国际接轨。在国际化评估探索的过程中,不仅要瞄准国际标准,借鉴国际经验,还必须牢记时刻与上海职业教育发展实际相结合,将国际评估经验进行本土化实践,最终使上海的职业教育评估具有国际水平、上海特色。

“十二五”期间上海中职教育评估实践与优化策略

论文搜索
关键字:中职 上海 评估 实践 优化 期间
最新教育理论论文
高等职业院校理论与实践教学研究
试论教育实践变革与教育理论创新研究
粮食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构建与实践
以学生党建促进学生就业实现路径研究
初中体育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优势与方法初
浅谈学困生知识落实的方法策略
精选策略,游刃有余
“爱”须大于“管”
霍桑效应在学困生帮扶中的应用
温暖斑马线 礼让应当先
热门教育理论论文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论秦始皇的“法治主义”
小学德育论文范文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浅议实践教学在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与素质教育
当代青少年的思想特点与教育方法
对和谐教育的理论思考
Discovering Techniques of Vocabulary T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