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问题研究论文

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问题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12-10

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问题研究

   一.大学生失信现象的普遍表现形式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根据调查绝大多数大学生仍然是是真诚朴实、诚实守信,但在因为社会和学校对待失信现象持有较为普遍的默认和宽容的态度,使得我国大学生诚信意识越来越淡薄,甚至一定程度上成为习以为常和见怪不怪的事情,这种风气正在弥漫着大学校园的各个角落。大学生信用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严重。据某高校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显示:考试前准备作弊以及考试过程中可能随机作弊的学生各占12%和36%。很多高校都流传着这样的课桌文学:“学不在精,作弊则灵;功不在深,会抄就行。”在外语等级考试、毕业论文写作中雇佣“枪手”在大学校园里屡屡发生。有的学生将自己作弊的动机归结为“别人作弊,我不作弊吃亏”,因考试作弊被抓住的学生将原因归结为:运气不好或者监考太严格。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高校中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严重性。

   2.大学生助学贷款信用意识淡薄。我国国家助学贷款是从1999年开始实施,帮助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大学阶段学业为目的绿色通道,以大学生自己的身份、人格和信誉为担保的贷款,是完全意义上的信用贷款。这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却被少数不讲信用的学生抹上了一层阴影。根据有关高校调查,29.7%的学生不了解个人诚信制度甚至有近两成的学生对如何还贷并不关心。高校还贷违约率超过20%,以上调查虽然仅在个别地区和个别高校,但是不可否认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3.大学生简历造假普遍。一些学生为了在双向选择的就业竞争中找到好的归宿,耍小聪明,在自己的个人履历表上做手脚。有一家用人单位在某次招聘收到的84份大学毕业生自荐表中,发现竟有5人同时为一所学校的学生会主席。据报道,重庆某大学一名毕业生,在制作简历时把学习成绩全部改了一遍,他还编排了许多子虚乌有的实习经历,并将同学的等级证书、荣誉证书全都借来,改头换面复印,当作“自己的成就”,该校一位毕业生感慨地说,为迎合用人单位提出的“具有工作经验”等要求,现在造假的学生越来越多。

   二.当前大学生诚信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诚信教育认识片面化。在高等院校中,部分教育工作者没有把诚信教育放在应有的重要位置。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偏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教育,轻视道德教育,单纯或较多地从专业知识和技能来衡量教育质量,重智育、轻德育,重视科学知识教育、忽视科学精神教育,重科技素质、轻人文素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只重理想教育、党性教育,忽视大学生的基础道德教育、国民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与道德教育混为一谈,把道德问题政治化,常常是思想政治教育讲得头头是道,但劝人向善的道德教育被忽视和冷落。这种对诚信教育认识的片面化导致学校和教师诚信道德教育的盲目性。

   2.诚信教育内容理论化。目前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往往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将道德教育与知识教育混同起来,较多地停留在原理的灌输和规则的阐述上,内容陈旧,与学生的思想实际、时代的发展变化有相当的距离。诚信教育中只教不育,只重视知识的传播,忽视学生品质的培养和人格的提升,往往导致学生功利主义趋向严重。当前,经济全球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纵深推进,引发了许多道德思考,但教科书往往不能很好地予以解答,道德教育显得表面、肤浅和苍白无力。大学生普遍对社会热点问题比较敏感,并乐于积极参加讨论,但对内容教条的教科书及课堂上教师的理论说教不感兴趣。

   3.诚信教育方法形式化。在传统的道德教育模式中,教育工作者往往是居高临下的知识灌输者和信息的权威发布者,教育模式僵化,缺乏亲和力;道德实践活动缺乏深度和广度,雷声大,雨点小,很难取得实效;志愿者活动和公益劳动,宣传意义大于教育意义,为实践而实践,为宣传而实践,使得诚信教育流于形式。这种教育方式,一方面无视学生的自身需要和兴趣爱好,另一方面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无关;一方面只注重一味地对大学生讲大道理,另一方面无视大学生身边的小人小事。这种形式化的教育难以使学生产生道德情感的共鸣和道德知识的内化,造成学生知行脱节,人前人后双重人格。

   4.诚信教育考评机制滞后。诚信道德是需要践行的价值体系。只有通过道德实践才能巩固诚信道德认知,最终形成诚信信念和行为习惯。目前较多的学校还是沿用书面考核形式,通过考核学生的道德认知来评定其道德课程的成绩。这种方法说白了,就是考知识便是考道德水平,学生的道德素质便转化为一个个分数,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道德面貌,也不利于他们道德意识的发展和道德修养的提高。这样做无异于误导学生,让他们觉得道德上的知与行是可以割裂的。尽管一些高校已经建立了大学生诚信档案,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过分依赖于学生的自我管理,导致档案千篇一律,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诚信状况,诚信档案形同虚设。加之,一些学生管理职能部门体制上的疏漏,制度执行乏力,给不诚信的大学生带来了可乘之机,间接地纵容了某些学生的不诚信行为,并极大地消解了诚信教育的实际效果。

   5.教育者诚信人格缺失。教师是天底下最阳光的职业,但生活在充满各种诱惑的现实社会中,功利主义的泛滥,使得教师个体难以抵制利益的诱惑,实现对自身道德人格的超越,常常因人格缺陷而失去了师道尊严。有的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头头是道,下课后却不能身体力行;有的教师违背教师道德收受学生礼物、泄漏考试试题、评优评先暗箱操作、学术成果造假等等。教师行为不端严重损坏了教师形象,使受教育者形成“逆师心理”,对教师的教育置若罔闻。诚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最终导致大学生诚信道德知行脱离。    三.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

   1.增强诚信教育的亲和力,从日常道德行为管理。诚信是一种意识形态的道德规范,但是诚信必须和利欲区别对待。“利欲”存在于每个人的本性之中,人的利己行为本身没有道德性,既非善,也非恶,它只是作为生物个体的人以至社会的人的一个基本的存在事实。高校诚信教育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实际利益,一味唱高调,就会使诚信教育走入死胡同。在法治社会中,诚信不仅是一种道德责任,更是一种法律义务。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具有结构上的相关性、总量上的等值性和功能上的互补性。作为法律范畴的诚信具有强制性,违反诚信必须承担一定的法律后果。所以,在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时,应该充分结合学生的利益因素,使学生在法律层面上清楚地意识到,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个体诚信正是保障自我合法权益的前提。

   2.增强诚信教育的感染力,改进教育方法。大学生诚信教育既要继承我国传统诚信的优秀元素,又要注意借鉴西方法理诚信的合理成分。国外比较注重对大学生的严格要求和对诚信行为的导向管理,从学校到社会到家庭,注重构筑人人崇尚诚信、关注道德的良好氛围,着力构建一条人人关注诚信的社会德育链条。从引导机制、培育机制到监督机制都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和实践。传统的大学生诚信教育方式基本是简单说教,把学生当成被动接收知识的对象,枯燥乏味,空洞无力。我们要改变以往的单一说教的方法,积极引入案例教学法、道德难题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加深对诚信道德的认知;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大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育过程,通过平等对话、参与讨论,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教学机制,构筑起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3.增强诚信教育的针对性,从源头治理不良风气。大学生诚信问题主要集中在大学招生中的考试作弊、身份造假,毕业生中的虚假求职材料、随意毁约等等。因此,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应突出重点,增强针对性。一是以新生入学教育为契机,上好诚信教育第一课。将诚信教育纳入大学新生的开学典礼,将诚信条款编入大学新生人手一册的《大学生手册》,开展新生诚信自查,确立大学生自我诚信教育的起点。二是在毕业生中广泛开展诚信就业教育。学校应将诚信就业教育纳入就业指导课程,培育毕业生的诚信就业观;收集诚信与失信的典型,在毕业生中开展诚信就业主题教育活动;开设“诚信职场”系列讲座,引导毕业生恪守诚信理念;建立开放性的大学生诚信档案,严把毕业生就业推荐关,规范毕业生就业服务制度。

   4.增强诚信校园文化氛围,丰富教育载体。国外大学生诚信教育中网络载体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大学生诚信教育应该积极拓展诚信教育载体,充分利用校园报刊、电视、展板、橱窗、网络等宣传工具,用优秀的影视作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营造“讲诚信光荣,不讲诚信可耻”的校园氛围;利用校园网络平台,建设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诚信主题教育网站,加强网络思想道德建设,拒绝不诚信的网络行为,充分发挥网络媒体信息传播的正效应,树立诚信主流文化的权威性;依托社团、网络、宿舍,开展校园诚信大讨论、诚信主题箴言传递、诚信活动月、大学生诚信先进事迹报告会等特色活动,使诚信成为构成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涵,让诚信意识入脑入心。

   5.增强诚信教育制度化建设,提供有效保障。高校应该为每个学生建立个人信用评估档案,定期、全面考察学生在校期间的信用状况。将大学生个人基本信息、经济活动情况、个人行为状况记录存档,成为学校考核评估学生诚信状况的基本依据。依托互联网,构建学生诚信信息网络管理平台,实现校园电子诚信档案与社会诚信体系的有效对接,把学生在校期间的信用记录延伸到社会。同时将学生的诚信表现与其操行评定、奖学金评比、三优评定、毕业生工作推荐等结合起来。通过诚信教育制度建设,在个体与制度之间建立起一种良性互动的循环机制,将他律与自律结合起来,坚持学生诚信教育的正确发展方向。

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问题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当代 大学生 研究 问题 大学 教育
最新教育理论论文
高等职业院校理论与实践教学研究
试论教育实践变革与教育理论创新研究
粮食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构建与实践
以学生党建促进学生就业实现路径研究
初中体育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优势与方法初
浅谈学困生知识落实的方法策略
精选策略,游刃有余
“爱”须大于“管”
霍桑效应在学困生帮扶中的应用
温暖斑马线 礼让应当先
热门教育理论论文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论秦始皇的“法治主义”
小学德育论文范文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浅议实践教学在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与素质教育
当代青少年的思想特点与教育方法
对和谐教育的理论思考
Discovering Techniques of Vocabulary T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