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高职院校班级7S管理的实践研究论文

高职院校班级7S管理的实践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12-12

高职院校班级7S管理的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5)07C-0112-05

  职业教育从诞生之日起,就与企业有着天然的联系。因此,高职院校应考虑如何将企业管理与高职院校的班级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让学生能以最快的速度适应社会,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有立足之地,而7S管理模式就是高职院校班级管理中值得借鉴的模式。

  一、高职院校7S管理的依据

  (一)理论依据:职业院校班级管理的发展所需

  近代意义的班级组织产生于17世纪由夸美纽斯设计,到19世纪中叶得以普及。早期班级组织仅出于经济上的目的而产生,班级组织以最低廉的费用向大量儿童传播知识得以采用。当时的班级仅是一个物理的概念,班级管理主要起维持秩序的作用。随着班级这种教学组织形式的大量采用,班级管理对教学的顺利进行尤为重要,因此研究班级管理仍值得重视。

  系统的班级管理思想来自赫尔巴特,他主张对儿童进行严格管理,强调多种管理手段应相互结合,管理方式恩威并济。[1]马卡连柯提出了“在集体中,通过集体以及为了集体”这一基本原理。他认为,集体是一个社会有机体。他的思想对班级管理、学校建设有着很大的指导意义。[2]陶行知先生则是我国现代教育的先驱,他在生活教育学中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现代教育思想。他强调教育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将教育建立在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的基础上。[3]近年来,江光荣等学者尝试从社会生态学的角度研究班级环境以及师生关系对学生成长的影响;魏书生老师从法治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和实践,他认为“民主”与“法治”是班级管理中最鲜明的特征等。

  (二)政策依据:国家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育培养模式”。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也指出,高等职业学校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4]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用工素质的提高,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在校内运用企业管理模式,营造企业氛围,让学生提前适应企业管理,认同相关的规章制度,从而在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很快适应。因此,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社会和学校这两种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合理安排学生校外生产性工作和校内课程学习,对学生实行“知识+能力+素质”的教育模式,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恰当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方法,使学生在校园中所接受的管理方式与进入企业后的管理模式相一致。

  (三)实践依据:高职院校班级管理与企业7S管理的融会贯通

  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笔者认为,高职院校班级管理的目标应达到“三化”:管理目标国际化、管理人员专业化、管理方法科学化。其中,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可得到学生最大程度的认同;采用激励机制,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管理的积极性;改进管理方法,可调动学生参与管理的自觉性。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用工素质的提高,高职院校必须运用企业管理模式,营造企业氛围,让班级管理的各项活动始终围绕学生未来的职业活动开展,使学生提前适应企业管理模式,认同现代企业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培养他们的敬业精神、职业素养、创业精神以及较好的职业习惯,在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

  7S管理起源于日本,因SEIRI(整理)、SEITON(整顿)、SEISO(清扫)、SEIKETSU(清洁)、SHITSUKE(素养)、SAFETY(安全)、SAVE(节约)这七个单词首字母都是“S”,所以统称为“7S”。[5]7S对于塑造企业的良好形象、降低产品成本、准时交付货物、安全高质生产、严格过程标准、创造舒适高效的工作场所、现场改善等方面都起着巨大作用,逐渐被各国的管理界认可。7S管理在日本被广泛推行,它相当于我国企业开展的文明生产活动。7S活动的对象是现场的环境,是对生产现场环境全局进行综合考虑,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与措施,从而达到规范化管理。7S管理的核心和精髓是素养,如果没有员工队伍素养的相应提高,7S管理活动就难以开展并坚持下去。

  职业教育从诞生之日起,就与企业有着天然的联系。作为高职院校的第一线工作者,就应考虑如何将企业管理与高职院校的班级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让学生能以最快的速度适应社会,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有立足之地。

  二、高职院校7S班级管理模式的内涵

  高职院校在班级管理中融入7S管理理念,应以班主任为主要参与力量,以班级的每一位学生为自主管理力量,且相互支持、齐抓共管,将企业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切实有效的教育管理活动,从而让学生了解现代企业的运行模式,并借此造就安全、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提升学生高尚的个人品质。

  具体说来,学校7S班级管理模式的内涵包括:(1)整理。就是将班级、寝室、实训室等场所的物品区分为必需品和非必需品,要用的物品按照规定摆放整齐,定期处理非必需品,及时清理无用废弃物品;(2)整顿。班主任、任课教师等教职工应强化班级管理,整顿教育教学秩序,加强学生一日常规考核,及时整顿学生中存在的不良现象、行为;(3)清扫。打扫班级卫生、去除班级里存在的灰尘、污垢和油渍,从而让班级及周边环境处于整洁的状态;(4)清洁。是对前三项活动的坚持和深入,并使之标准化、持久化和制度化。需要清洁的也包括人本身,师生不仅要做好环境的清洁,而且要做到形体上的清洁,精神上的清洁;(5)素养。师生共同培养优雅文明的仪表和良好的修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要具备企业管理者的基本素质,时时以身作则,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6)安全。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注意人身安全、交通安全、实训安全,营造安全的学习、生活环境。并建立切合学校各部门实际的安全预案,消除隐患,预防事故发生,创建和谐平安校园;(7)节约。节约水电,杜绝长明灯、长流水,不浪费粮食,不乱花钱,不在生活上盲目攀比,合理利用一切资源,把精力和思想集中到学习、工作上。   三、高职院校7S班级管理的策略

  (一)推广全员参与,树立7S管理理念

  班级7S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全体学生的广泛参与。在学校实施7S班级管理模式的导入阶段,要帮助广大师生接受7S管理理念。因此,从统一思想认识、转变学生观念入手,广泛开展“7S”学习、宣传、教育、动员活动,使学生有“7S”理念。只有让学生明确了解班级7S管理的目的和意义,才能完全赢得学生的理解、支持、认同和配合,积极参与班级的7S管理建设,充分发挥这种管理模式的积极作用。

  (二)建立董事会制度,层层推进管理机制

  高职院校可建立三级7S管理机制:由分管学工的副校长与学工处、系负责人组成校级领导层,并吸纳有丰富管理经验的企业管理者,主要对班级7S管理起到指导引领、监督考核作用;由系/部主任、学工管理员以及班主任组建系部领导机构,主要负责班级7S管理的组织安排、任务落实、考核评比工作;由班主任、学生组建班级董事会,明确各董事职责,主要负责组织和带领班级学生在班级日常管理中开展7S管理的具体实施。

  7S管理的实质是通过标准化、制度化的管理使现场管理更科学、更有效。实践证明,高职院校推行7S班级管理模式过程中,师生经历了由被动接受到逐步理解的过程,行动上也由被动变为主动;形成了上下联动、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班级管理的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三)规范管理流程,制定7S管理规章制度

  高职院校可《班级7S管理手册》并明确评价细则(见表1),通过目视管理、定位管理、颜色管理、标签管理等方法明确班级物品摆放空间,整洁教室环境。通过7S管理,使得班级管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简单的事情标准化。在管理过程中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理念,将改善班级环境和学生综合素养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实现“快乐学习,健康生活”。

  (四)严格过程监督,实施虚拟工资激励制度

  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应明确7S在班级管理中的具体标准和要求,实行PDCA循环管理,严格过程监督。一是Plan,制定班级7S管理计划,明确班级管理工作方向与目标;二是Do,进行班级整理整顿,规范班级日常管理;三是Check,采取同学自评、班级自评、系/部排名、学校考核等多元评价方式,客观、公正评价班级管理效果;四是Action,检查评价以后,改进不足,修订不完善的指标,提升班级管理效能。

  同时,在班级实施7S管理过程中,强调实施虚拟工资制度。就校纪校规、学风建设、文体活动等方面制定虚拟工资标准,明确加分与扣分项目,并与考核评优挂钩。学生完成相关任务,取得一定的虚拟货币。虚拟工资每月发放一次,以学期总收入视为学生学期量化考核结果。

  四、高职院校实施7S班级管理模式的主要成效

  (一)班级管理与企业管理无缝对接

  高职院校对班级实施仿真企业管理办法推出7S管理模式后,全体师生7S管理理念的不断增强,班级环境和宿舍环境整洁、安全意识良好,各方面工作有序推进,不留死角、不留盲点,从而塑造高职院校整洁有序的学习、生活环境,提升了学生综合素养,逐步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要求的无缝接轨。

  (二)提升学生个人素质

  通过实施7S班级管理,树立人改变环境、环境改变人的观念,可促进学生养成自律的学习习惯,形成团队合作追求卓越的精神,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有序的物品管理,规范的信息处理,能使学生养成做事认真、学习有序的良好习惯,也是保证学习质量的基础。同时,严谨的学习、生活作风可以减少学习中的失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总之,通过班级7S管理量化考核,表扬先进、激励后进,可激发学生动力。通过校企无缝对接,学生在企业实习期或者毕业到企业的相关岗位后, 可在较短的时间里适应工作环境,学生一次性就业率也会得到较大的提高。

  (三)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防止和降低意外事故发生的概率;舒适的学习生活场所使人心情舒畅,精神集中,健康快乐。在高职院校推行7S管理过程中,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的7个项目不可能一次性实施到位,必须坚持循环反复实施和训练。要由表及里、由粗到精,不断完善班级7S管理的各项标准和细则,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素养与安全意识。

  (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发展的软实力和支持力,高职院校7S管理可以让学生更快接受企业文化,从而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一是使学生养成凡事都要认真的习惯,不放过任何细节,去除学习和生活中得过且过、马虎大意的毛病;二是严格遵守班级管理的各项制度,按制度办事、按流程办事;三是要讲文明礼貌,按规定着装,不讲粗话,注重礼仪,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团队;四是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与职业习惯,学会自我管理并能独立解决问题。通过企业文化的渗透,让学生更好认清未来发展道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今后的生涯规划,形成职业生涯规划,培养自我发展定位的意识。

  (五)学校的品牌形象得到推广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出得去、干得好、用得着、留得住”的实用型和技能型人才,要教会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共处、学会做事、学会生存”。班级7S量化管理考核能多维度考量每一个学生的道德修养、心理素质、行为习惯、职业素养、职业技能等实际状况,并将这些数据作为企业用人单位录用的主要依据,从而改善学校内、外部环境,打造学校品牌形象,使得企业对毕业生的满意度得以提升,学校的社会认可度得到进一步提高。

  高职院校的班级管理模式虽然区别于企业管理模式,但二者的融汇之处就是“职业性”与“企业性”的结合。因此,要打破传统的班级单一管理模式,将企业的管理模式、企业文化、运作方式、竞争机制等核心要素融入到高职院校班级管理中,使高职院校班级日常管理始终围绕着学生未来的职业活动而展开,使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期间就能介入企业、融入社会,从而培养他们的职业素养、敬业精神、创业精神、安全意识以及良好的职业习惯。

高职院校班级7S管理的实践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高职 班级 院校 实践 研究 管理
最新职业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
基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中医硕士专业学位
高职院校“工匠型”教师培养困境与路径探略
新时代女性职业发展探究
浅析高职英语教学中课堂导入的原则和方法
济南市体验式拓展培训行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动力链视域下功能性训练方法与传统体能训练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高职院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翻转课堂在高职院校幼教专业体育教学中的应
新时代体育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面临的机
热门职业教育论文
职教教师的教学观念与学生个性发展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来进行班级管理的初探
论职业教育的泛化
迈向学习型社会的职业技术教育
职业中学教师招生体验的个案研究
职业教育兴衰与新旧教育思想更替—百年职业
论高职人文教育面向职业生活的问题
中国职业教育兴衰的制度主义分析—“市场化
论新型工业化过程中高职发展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