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伦理道德论文 >> 新时期下内蒙古地区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效性浅析论文

新时期下内蒙古地区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效性浅析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12-14

新时期下内蒙古地区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效性浅析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5-0059-02

  2015年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高等教育界为之一振。地处边疆的内蒙古地区高校,在新时期下如何开展适当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如何与时俱进,努力实现由“强制外化”到“主动内化”的教育实践转变过程,摆脱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尴尬境地,需要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作为高校当中最早向学生讲授、最为基础的课程之一,如何切实提高其实效性,显得更为迫切。

  一 影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效性的因素

  1.客观因素――内蒙古地域特点及高等教育现状

  内蒙古地处边疆,长期以来,由于历史文化、地缘等诸多因素,内蒙古始终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世纪十几年的快速发展,内蒙古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欠发达的基本区情没有根本改变,例如,内蒙古与8个省区20多个地市相邻,但是目前只有4条高速公路与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相连;全区只有一个国际机场,对外交通十分不便,客观上限制了本区域各个行业与外界有效、高效地交流与交往,信息闭塞,高等教育尤其受制于此。再如,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支撑能力较弱、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等等,与先进地区的差距依然十分明显。

  新世纪初的十几年,内蒙古地区高等教育在国家高等教育大发展的背景下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由于受经济基础实力与社会文化建设程度的限制,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过于崇尚规模扩建,专业设置、课程设置等方面不均衡;本地生源仍占绝大多数,高等教育对外来生源外开放程度偏低,人文地域文化交流不足;高层次人才、高水平师资引进难度大,人文社科类专业尤为突出,等等。

  2.主观因素――学生思想意识和思政课教师职业素养

  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成为学生更偏向于“应付”的课程,学习兴趣索然,在全国高校都可能是普遍的情况。具体到内蒙古地区,除个别高校外,生源质量客观上不是很高,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

  在学生思想意识行为方面。首先,大学新生刚刚从高中走过来,一时间难以摆脱应试思维和对政治理论课的僵化、单向认识,对国际国内形势、国家大政方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意义在认识上有所欠缺,他们往往认为是高中政治理论课的延伸甚至是重复。而与其他思政理论课相比,思修课程内容又相对简单、平实,很容易被学生认为是讲“大道理”的课程,而且学生学习的兴趣本身不高。其次,“90后”已经是大学生的主要群体,历史虚无主义、自由主义等社会思潮在他们这一群体当中有着一定的影响,思政理论课程往往被他们认为是“空洞说教”,从思想上带着一些反感情绪,不愿意接受。再次,目前大学生群体基本沦为“低头族”,大学教育遇到“人在科技发展当中被严重异化”的巨大挑战,面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样内容简单、学分不高、考试易过的公共课,课堂上刷微博、聊微信,时时离不开手机,多数学生对课堂教学并不在意,课程实效性更加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在思政课教师职业素养方面。首先,高校目前的人才招聘过程当中,往往以学历学位、科研成果、学术水平等为主要参考,至于能不能讲课、能否讲好一门课,短时间内没有好的鉴别办法,所以教学能力与水平是否过关,并不是校方看中的硬性条件。内蒙古地区尤其如此,吸引社科类高层次人才到高校任教本身就十分困难,无论是基本待遇还是发展空间,内蒙古高校的劣势显现无余。因此,绝大多数教师没有师范类学习经历,没有经过专门的教学过关培训,从学校毕业之后直接走上讲台,教学能力存在“先天不足”。其次,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存在懈怠情绪,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样的课程,在老师心目中也不被重视。再次,教师科研压力巨大,忙于课题与项目,将心思更多放在事关个人“要紧利益”的事情上,科研项目与教学课程毫无关联,极大地影响了教师对课程应有的深入思考和精心准备。有时课前匆匆忙忙备课,照本宣科、老调常弹的现象屡见不鲜,没有厚重的知识积淀作为支撑,授课内容枯燥、单薄,学生必定不爱听,何谈实效性。

  二 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效性的对策

  1.学生自身思想素质与意识的提高

  内蒙古地区社会政治、文化方面发展相对滞后,学生本身思想素质和意识,与先进地区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尤其大学新生在经历了高考的重压之下,在大学的最初1~2年思想极易过度放松,学习方式的根本性转变、生活环境的巨大差异、社会活动的骤然增多,很大程度上都会使学生们或多或少陷入某种“迷茫”的境地。内蒙古地区的不发达性,很容易束缚这些年轻人的视野和心境。

  因此,广大学生在入学之初的新鲜感稍稍有所消退之后,就应及早树立不断提高自我思想修养的意识,主动“向外面看”“向高处看”,多接触社会、多了解社会。我国幅员辽阔,东西南北文化差异巨大,利用高中时期同学考学之后在全国各地就读的机会,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多去其他地方开阔眼界、领略文化,尤其是先进地区的城市和高校,只有亲身经历、体验之后才会真正理解自身目前的状况和处境,理解欠发达地区与先进地区在各个方面的差距,思想上才能有根本性的变化,才会产生主动提高思想素质的有效、有力动机。学生们在对社会现实有一定的了解之后,反过来再去追寻理论,会自觉地找到各自实践与理论的结合点,思修等思政理论课的理论指导性和实效性方可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2.思政教师队伍职业素养与知识储备的提升

  在内蒙古地区,绝大多数思政教师都坚守着“舆论阵地”,努力引导学生树立良好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不存在价值观念有所偏差或“失了政治道德底线”等类似问题,我们只是期望思政教师队伍的职业素养能够进一步提升。除参加高校开展的有关基本教学技能和技巧的讲座、培训外,思政教师尤其在知识储备方面,应该大力加强。看似越简单的课程,讲授难度往往越大。思修课程,没有深奥的专业知识,没有拗口的词句,只有爱国主义、人生价值、法治理念等等,平铺直叙、浅显易读。

  实际上,如果没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十分不易的。简单分析一下,从理想信念到爱国传统,从人生真谛到道德伦理,从法治精神到社会文明,薄薄一本教材包含了方方面面的理论知识,要想讲好思修课程,至少应该具备一定历史学、哲学(伦理学)、法学、社会学、文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即使不精通也应有所积累。例如,讲爱国主义,是否可以从抗战、解放战争、朝鲜战争等为切入点,让学生了解目前生活的来之不易,那么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知识必不可少。

  内蒙古地区的客观情况,要求我们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不得不下更大的功夫、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才有机会斩获更美丽的人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对广大青年学生在大学初期找准人生定位、树立人生理想、了解社会现实、体验道德情感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时期新常态之下,如何使其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实效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断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新时期下内蒙古地区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效性浅析

论文搜索
关键字:内蒙古地区 内蒙 实效性 思想道德 实效 修养
最新伦理道德论文
试论互联网平台异化导致的伦理问题及成因
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伦理道德建设探讨
浅谈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社会治理共同体的
基于我国代孕合法性问题的研究
浅析法律从业者职业伦理道德的规范建设
论Pad技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在文学伦理批评视角下解读《别让我走》
希腊神话中的“弑亲”母题刍议
中国孝道观念的代际传递效应
提高收入还是提高公平感?
热门伦理道德论文
美德是不可或缺的
当代青年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兼评《道德生
技术·网络·人
关于“网络社会”的道德思考
网络伦理学初探
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
耻感·罪感和底线伦理
论自私(上)
网络空间的自我伦理
论自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