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理学论文 >> 数学论文 >> 中职数学课堂模型改革论文

中职数学课堂模型改革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12-14

中职数学课堂模型改革

  教育的本质意义是什么?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传统中职数学课堂上老师讲得唾沫横飞,津津有味,学生在讲台下昏昏欲睡。老师和学生之间缺少应有的交流,这样的课堂,学生学得痛苦,老师教得也很痛苦。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变成了一种负担,传统的中职数学课堂教育模式剥夺了学生快乐学习的权利。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对现有的中职数学课堂模型做出有价值的适合现代中职生发展的数学课堂模型改革。

  一、对现有的传统的中职数学课堂模型进行改革,要求彻底改变中职数学教师参与数学课堂的方式

  改变教师参与中职数学课堂的方式重点在于教师角色的彻底转变,要求中职教师由“指导者”向“促进者”转变,由“导师”向“学友”转变,由“信息源”向“信息平台”转变,由“统治者”向“平等的首席”转变。由“园丁”向“人生引路人”转变。为此要求中职教师必须具备课程开发的能力,增强对课程的整合能力,教师的参与方式很多,但是关键是让学生在教学中动起来,让学生能够充分主动地参与教育教学活动,教师不再是课堂的表演者,应该是幕后鼓励学生学习的主导者。在课堂上,中职数学老师应该经常使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使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学习。

  案例一:在中职数学课堂上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当一名学生正确地回答了教师提出的问题或一名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把问题回答正确,教师会说:“同学们,鼓励他!”全班同学会热烈地、带有节奏地鼓掌;有的老师还会用亲切的语调说:“回答得非常好!”我想:就这样一句话,会使这名同学全天都能愉快地学习,甚至,从此就喜欢上数学。

  中职教师一定要善于表扬学生,尤其是对学习没有兴趣的学生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有的老师会说,这样的学生没有优点,怎么表扬他呢?做一个细心的教师,只要发现学生有一点点进步,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你也应该及时表扬他、鼓励他,使他感到我也有优点,我也能进步。如上课时,当你提出比较简单的问题时,让他回答,及时表扬他、鼓励他:“他回答得非常正确,进步很大。”有的学生上课举手发言,即使他回答错了,你也要鼓励他:“看你能大胆发言了,虽然问题回答得不完全正确,但是你已有了很大的进步,我相信下一次你一定能把问题回答正确。”由此他会对学习产生兴趣,会认真听课,积极发言,这样中职老师就成功地实现了自我角色的改变。老师通过启发和鼓励,培养学生从参与课堂与到兴趣课堂。

  二、对现有的传统的中职数学课堂模型进行改革,要求彻底改变中职学生参与数学课堂的方式

  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能使学生参与是教师的最大过失。”这就是说,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才能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高度关注,才能有兴趣关心现实问题,才能主动地探究问题,才能真正强化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必须努力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创造参与机会,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学案导学”教学法不失为一个适合中职学生发展需求的,能够保证每个学生参与中职数学教育教学活动好方法。“学案”教学能够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改变以前那种沉闷的学习气氛,不再是课堂上老师与几个优秀学生的表演,而是所有学生都有事做,老师只是引导者,连后进生也由原来的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并且争先发言。“学案”教学很好地处理了不同学生间的差异,提高了学习兴趣,消除了大部分学生的茫然。这种以“学案”为载体,老师讲得少了,学生讲得多了,学生思维活了,问题多了,同时解决问题的方法多了,学生视野也开阔了。也就是教师的角色真正转变了,课堂上不是老师提问而是学生提问,师生共同解决问题。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主要是在自主学习,课堂容量大大增加,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可以根据学案清楚地掌握老师的教学思路,提高课堂听课效率,每张学案都有适当的课堂练习,并且注重学法指导,“先学后教”,以问题承载知识,导学导练,当堂达标,这样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思维差距便会缩小,很容易融合。学案是面向全体学生,是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感,因此“学案导学”要求课堂以学生学会学习为宗旨,以学案作为学习依据,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

  案例二:等差数列的概念:一、学习目标:(一)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二)运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二、学习重点:等差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三、导学过程:(一)自主探究:

  1.等差数列定义:?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 ?摇?摇这个常数叫?摇?摇 ?摇 ?摇通常用字母?摇?摇 ?摇?摇表示。

  2.结合等差数列的概念,再举出几个生活中等差数列的例子。

  3.等差数列中前项减后项是同一个常数吗?这个常数是等差数列的公差吗?常数数列是等差数列吗?它的公差是多少?

  4.等差数列的单调性:等差数列的公差d?摇?摇 ?摇?摇时,数列为递增数列;d?摇?摇 ?摇?摇时,数列为递减数列;5.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摇?摇 ?摇?摇=推导过程:

  还有其他推导方法吗?

  6.要证明数列为等差数列,只需证明:当n≥2时,?摇?摇?摇?摇?摇?摇?摇?摇

  7.等差中项的定义:?摇?摇?摇?摇?摇?摇?摇?摇 ?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根据等差中项的概念,若三个数a,A,b成等差数列,你能写出等差中项的公式吗?它还有哪些变形?你能发现等差数列的一些性质吗?   (二)典例剖析:例1、判断下列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1)7,7,7,7,7;(2)m,m+n,m+2n,2m+n;(3)a-d,a,a+d

  例2:已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 =6n-1,这个数列是等差数列吗?若是等差数列,则其首项和公差分别是多少?变式:已知数列{a }的通项公式为a =pn+q,其中p,q为常数,那么这个数列一定是等差数列吗?反思:证明这个数列是等差数列必须强调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是同一个常数。

  例1.已知等差数列{a }

  (1)若a =80,a =100,求a 的值.

  (2)若a +a =12,a =7求a .例2.(1)已知等差数列8,5,2……试求此数列的第20项.

  (2)-401是不是等差数列-5,-9,-13……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

  三、对现有的传统的中职数学课堂模型进行改革,要求改变中职数学教材参与中职数学课堂的形态

  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和概括性的自然科学。正因为它的高度抽象性和概括性,使得数学在中职学习中成为学生的“拦路虎”,要让适于具体形象思维的中职生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就必须把高度抽象的数学知识,先把具体形象的方法呈现给学生,然后让学生通过由“具体―形象―抽象”的思维规律认识掌握数学知识,并通过多次这种思维方法训练,培养发展中职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这就是说,运用具体形象的方法教学中职数学知识,既是使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的科学方法,又是培养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必要手段。因此,如何把中职数学知识用具体形象的方法呈现给学生,如何在教学中用具体形象的方法让中职学生认识研究抽象的数学知识,我们就需要将中职数学教材根据中职学生的需要与多媒体教学结合起来或采用数学实验的方法。

  案例三: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实验准备】

  1.两根小棍子,数学课本。2.四人小组。

  【实验目标】1.理解并掌握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发现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实验导航】1.目标:满足哪个最简单的条件才能够说明平面与平面平行。

  2.创设环境:(1)将课桌面看成一个平面。将数学课本看成一个平面。

  (2)实验“课本所在平面内最少有几条直线与桌面平行才能够说明课本所在平面和桌面所在平面平行”?

  3.实验步骤:(1)一条情况说明:通过一条直线可以确定无数个平面;两面未必平行;而且与已知平面平行的平面有且只有一个。

  (2)两条平行直线情况说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平行直线与已知平面平行,这两平面未必平行,还有可能相交。

  (3)两条相交直线情况说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已知平面平行,这两平面一定平行。

  4.实验目的: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已知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一定平行。

  学生的参与是师生互动交流、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只有学生参与才可以培养数学学习兴趣,只有学生感兴趣才会打造高效中职数学课堂。中职数学课堂改革,既要求彻底改变中职数学教师参与数学课堂的方式,又要求彻底改变中职学生参与数学课堂的方式,也要求改变中职数学教材参与中职数学课堂的形态。但一定要记得:鼓励应该贯穿中职数学教学活动的始末。

中职数学课堂模型改革

论文搜索
关键字:中职 课堂 模型 改革 数学
最新数学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策略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空间观念的培养策略
数学应用意识与高职数学教育教学思考
深度学习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分析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算能
浅谈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职院校数学教学的现状与思考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的有效渗透途径
小学数学课堂应用数形结合思想的教学方式探
热门数学论文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研究
“能听懂课,不会解题”的原因调查与分析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数学学习方法及其指导
谈复习中数学试卷的讲评
变式教学中习题引申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用构造法解题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以研究性学习推进小学数学教育的创新
极限思想的辩证思考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