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理学论文 >> 数学论文 >> 小学数学有效性教学的策略论文

小学数学有效性教学的策略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12-22

小学数学有效性教学的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0-0559-01

  1.重视数学课前预习

  新课标强调,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有效自学,课前预习是最好的自学方式,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最直接、最有利的手段。其实一些小学数学知识本身就简单明了,学生一看就能掌握,并不一定都要在课堂上进行探究性学习,花费学生更多的时间。并且,有的学生数学基础知识比较深厚,通过课前预习,可以使学生能够及时发现新旧知识的联系,把握知识之间的交叉点,从而激发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的探究欲望,促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思维更加敏捷,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入的思考,提高学习的针对性。

  当然,课前预习并不是教师随意的一句口头作业,有的教师在下课前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回去以后把明天要讲的内容预习一下。"殊不知这样的方式就等于没说,学生根本不去预习,也不会预习,因为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自学的能力有限,要想让学生自己没有目的的预习根本就不会起到应有的效果。新的课程改革下,数学预习并不是做表面文章,而是切实要发挥预习的效果。为此,教师要有步骤、分阶段地对学生的预习进行指导,可以要求学生在预习中学会:"做什么--如何做--为什么要这样做--还有哪些地方不了解"四个步骤进行预习,从而达到数学预习的最佳效果,为有效数学教学奠定良好基础。

  2.坚持多种教学方式的灵活运用

  新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了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数学课堂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教学方法的运用必须要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来选择,并不是所有的数学课堂都要采取探究式学习的方法,要知道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具有一定的结构性特点,本身的抽象性就比较强,有些数学知识并不是通过学生探究就能够掌握的,还需要以采用接受性的学习方式,通过教师的讲解或者指导,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比方说,小学数学面积、体积单位的规定,四则运算顺序得到规定等,这些知识并没有探究的必要,只要学生在教师的讲解下掌握思想就可以了。当然,探究性学习作为新课标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有其一定的优势特点,在探究学习中,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来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实现接受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良好结合,实现有效性学习。

  3.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在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中,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情感特点、心里认知以及教学内容来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小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小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而教学情境的创设必须是有意义的,充满挑战性的。例如,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这部分内容时,我根据小学生喜欢儿歌的心里情感,设置了这样一个活动--用儿歌教学。我首先用多媒体出示了这样的儿歌内容: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只嘴。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然后我让学生去续编儿歌,学着用字母去表示青蛙只数。学生们经过探究交流,编出了这样的内容:a只青蛙a张嘴,2a只眼睛4a条腿,看来小学生通过探究交流会学到更多的内容。这样,通过小学生熟悉的儿歌形式,运用到数学课堂教学中,会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为儿歌的形式容易被小学生认可,虽然在续编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更能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在此过程中,小学生争相去表现自我,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提高教学有效性

  数学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科学,他是对生活的总结,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的影子,我们学习数学知识也是为了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要想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要联系生活实际,在生活中寻找素材,将生活中的例子搬进数学课堂,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提高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认识元、角、分"这部分内容时,为了使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意义,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假如让你拿20元到市场买菜,准备一顿全家的晚餐,你将如何去准备?因为是全家的晚餐,学生会根据全家人喜欢吃什么而列出菜单,结合各种菜的价格,来粗略估计要买什么菜,并且菜的总体价格不能超过20元,在买菜的时候,还有进行比较,懂得货比三家,选择最优、最实惠的买菜方案。这样的教学情境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数感,而且提高了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感知与理解,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认识到数学的价值和意义。又如,在学习"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时,我根据学生现有的对于"厘米"的认知,让学生首先自己动手去测量课桌的长度,在此过程中,学生体会到用"厘米"来做单位会太麻烦,进而会产生利用较大单位的意识,在此基础上再讲解"米"的单位,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又激发了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和欲望。

  新的课程改革强调,在数学学习中要重视学生的参与性,让学生积极投入到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在生活实践中激发学生探究数学新知的欲望,从而让学生去理解、体味和感知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学习《面积单位》这部分知识时,为了使学生有更形象的心里感知,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起思考1平方分米有多大,然后让学生剪出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再进行对比,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内涵,这样的数学课堂既生动活泼,又充满情趣,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使数学课堂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提高了数学教学的效果。

  总之,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新的课程改革所追求的目标,也是广大数学教师所关注的重要问题,我们必须要结合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更新理念,改革方法,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数学教学变得有声有色,充满活力。

小学数学有效性教学的策略

论文搜索
关键字:有效性 策略 有效 数学 小学 教学
最新数学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策略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空间观念的培养策略
数学应用意识与高职数学教育教学思考
深度学习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分析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算能
浅谈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职院校数学教学的现状与思考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的有效渗透途径
小学数学课堂应用数形结合思想的教学方式探
热门数学论文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研究
“能听懂课,不会解题”的原因调查与分析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数学学习方法及其指导
谈复习中数学试卷的讲评
变式教学中习题引申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用构造法解题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以研究性学习推进小学数学教育的创新
极限思想的辩证思考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