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哲学论文 >> 美学论文 >> 美学视角下的《美国往事》论文

美学视角下的《美国往事》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1-22

美学视角下的《美国往事》

  电影《美国往事》改编自大卫?阿朗森的自传体小说《流氓》,是意大利导演瑟吉欧?莱昂的“美国三部曲”之一。虽然该片当年受到影评人的恶评,与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擦肩而过,票房惨淡,让导演瑟吉欧?莱昂郁郁而终。但该片如今却备受影迷的推崇,影片中的经典桥段,为影迷所津津乐道,更是让很多著名导演为之致敬。整部影片的音乐、服装道具、演员的精彩演绎、导演手法等都堪称经典。该片演绎了人物之间的爱恨情仇,透视了一个男人的一生,让人看后嘘唏不已。本文从美学的角度,探讨该片利用各种电影元素所传递的文化感知,人性美丑和根植在影片中的美国文化价值观。

  一、怀旧情绪里的文化透视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的表现手段,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一份极其珍贵的财富。电影作为民族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总是彰显出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性,成为民族文化一份鲜活的名片。我们欣赏一部影片时,除了获得艺术享受外,总能体察到影片所反映的那个社会、那个时代、那个地区的文化特征,那里的生活现状。影片《美国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给我们展现的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纽约地区的生活现状。整个影片仿佛就是一幅历史画卷呈现在观众面前。影片开始时,那具有浓郁中国文化气息的戏院,那拖着中国晚清男子发式的长辫,精瘦的老者,那墙上的裸体画像,还有皮影戏、古朴的中式烟灯、烟枪、瓷碗、枕头、灯笼、古代武士像、横七竖八卧躺着的烟客、叮当的钟鸣背景乐,一下子把观众拉回到那个遥远的时代,一种浓郁的怀旧情怀油然而生。戏院里的东方面孔、瓜皮帽、高鼻金发、西洋礼帽夹杂在一起,让人感受到浓厚的东方中国文化的同时,想到了美国是一个自由奔放的地方、文化的熔炉。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带去了本民族文化里的东西,在那里碰撞交汇。影片主人公Noodles在中国戏院老板的帮助下逃离侦探的追缉,穿过街道。那破败的街市景象,那暗红色的墙砖、戛然而过的马车、飘飞的带子、低矮的房子、白色的烟囱、门口堆放的酒瓶箱子,还有那略带忧伤怀旧的背景音乐,这一切都让人的思绪飘飞到那个似乎已经远去的时代。影片的一些场景还出现了纽约几个地标性的建筑,如布鲁克林大桥、高大的纽约监狱城墙。还有成群的犹太人去教堂祷告,留下Noodles和梦中情人Deborah在那打烊的饭馆里约会。各个情景,都让人充满了浓浓的怀旧情绪。

  影片《美国往事》里面的影视语言、画面、色彩和背景音乐这些艺术元素强烈地冲击着观众的感官,给整个影片营造了一种低沉而又淡淡忧伤的情绪。这一切渗透着导演独特的审美体验与艺术追求,凝聚着艺术家对生活的独到发现和深刻理解。[1]西方美学认为视觉是人的第一感官,达?芬奇称其为“最高贵的感官”,因为“被称为心灵之窗的眼睛,乃是心灵的要道,心灵依靠它才得以最广泛最宏伟地考察大自然的无穷作品”[2]。西方美学的鉴赏理论强调读者要有敏锐的审美感知力,一部好的电影就是一场视觉盛宴。观众仔细品味下来,会有很深的灵魂触动,至少会体味良久,不能释怀。

  二、黑帮文化里的美国契约精神

  美国以契约立国,契约精神是美国的灵魂,美国文化里无处不显示契约的重要性。美国的契约是全民的契约,全民签署的,人人都享有追求自由和幸福的权利。美国社会更注重人性的本质,不提倡道德却自有道德的约束。契约是美国全民的信仰,实质是民主与平等,幸福与自由。美国的文化本质含有一种浓郁的商业文化,人们以彼此签订的契约为行事准则,尊重契约,信守承诺,成为一种精神力量。

  影片《美国往事》里,Noodles和Maxie单独行事,摆脱了当地黑帮老大Bugs的控制,这引起了Bugs的不满,而遭到了Bugs的殴打。面对Bugs的威胁:“You don?蒺t work for you, you don?蒺t work for no one”,Maxie答道:“I don?蒺t like bosses”。这里,本身是对美国自由独立精神的一种宣扬。直至后来,Noodles从狱中出来,他们抢劫宝石。Noodles和Maxie对于是为别人做事还是单干发生过一次争吵,最终Maxie妥协。电影作为一种艺术,也是宣传着某种普世的价值。电影是大众传播媒介,综合着各种艺术成就,能够集中传达出时代和社会的信息,反映出社会生活的变化、某种价值观和民族文化心理。在车站,当Noodles和Maxie几个兄弟按着手掌,承诺每次赚来的钱,50%作为帮会的基金存下来的时候,就形成了一种契约。后来Maxie背叛了几个兄弟,独自鲸吞帮会基金。即便他凭着这笔资金努力发展,最终当上了商业部长的职位。然而,这种对当初共同契约的违背,却让他一辈子都背上了沉重的十字架,良心受到了谴责。当他深陷在麻烦之中,邀约Noodles相会,为偿还他对Noodles所欠下的良心债,Maxie让Noodles开枪杀死他,但遭到Noodles的拒绝。整个影片都有一条线贯穿其中,那就是Noodles和几个兄弟之间达成一份契约。为了这份契约,Noodles觉得是自己背叛了Maxie,内心懊悔不已,而浑浑噩噩度过余生。而当Noodles最后发现不是自己背叛了Maxie,而是Maxie背叛了自己时,内心突然释然了。

  贝尔的《艺术论》认为艺术作品是“有意味的形式”,作品的“线条、色彩以某种特殊方式组成某种形式或形式的关系,激起我们的审美情感。这种线、色的关系和组合,这些审美的感人的形式,我们视之为有意味的形式”[3]。这份契约始终是影片的一个线索,兄弟之间由于对契约的背叛,让其负罪终生,良心和灵魂受到谴责。让观众看到了人性的善与恶,更是感受到了契约在美国文化中的重要性,它是一种无形的道德规范,规约着人们的行为,让人们自觉地遵守它。   三、精妙的镜头转换,完成大的时间跨度

  蒙太奇是法文“montage”的译音,原为建筑学用语,意思是装配、安装、组合。在电影中,这一术语被用来指画面、镜头和声音的组织结构方式。电影的空间和时间的综合性是通过蒙太奇来完成的。蒙太奇是按照特定的创作目的和遵循一系列艺术规则对镜头与镜头、画面与声音进行有机组合的基本手段,通过这种手段,创造出影视作品空间和时间的完整性、统一性,完成对人物、环境和事件的叙述,表达具有内在逻辑的思想和情感,创造出和谐的节奏和风格。[1]

  任何一部好的电影总是以导演独特的思维、敏锐的人性洞察力以及高超的剪接、演员出彩的演出而成就的。最让人称道的是电影中的几个大跨度的镜头转换。说是大跨度,是指时间跨度大,镜头转换的巧妙。在车站那个欢迎光临科尼岛的广告牌下,逃离的Noodles踱步到那里,看着广告。这时,在那铁栏玻璃门窗里,踱进Noodles一张苍老的脸,进行了一次大时间跨度的镜头转换。拉远镜头,欢迎光临科尼岛的广告牌换成了一个大苹果、高楼林立的大厦和顶端“love”字样的绘图与Noodles那张老去的脸形成映衬,让人感到时间的张度,韶华易逝、人世沧桑,车站也大变样。老职员换成了一张年轻的面孔,与先前陈旧的老车站相比,有了更现代的气息。这么大的时间跨度转换在一个车站的空间里完成,自然而又精巧,导演构思何其完美!同样的肥仔家饭店,一样的厕所里,老年的Noodles踩在厕所盖上,透过那个熟悉的窥视孔,看到了少年时代的Deborah(德博拉)在堆放面粉的仓库里翩翩起舞的场景,透过Deborah略带蔑视的目光,那个窥视口中苍老的眼睛变成了少年Noodles的眼睛,整个场景一下子切换到Noodles少年时代的那段经历,自然而又真切,这是老年Noodles的睹物追思,顿时平添了一种忧伤。当然,影片还出现了好多次这种时间跨度大的镜头来回转换。镜头和镜头之间的衔接,或托物转换,如电话铃声、飞盘、手提箱、主人公的微笑;或借思绪转换,睹物思人思事。这些衔接都是导演的构思,如一根红线把一个个零落的珠子串接起来,正是通过这些巧妙衔接把各个片段整合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四、利用一切电影元素,烘托塑造人物

  优秀的电影,总是具有独创的艺术性,这种创新是导演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艺术追求。导演调用一切的影视语言来塑造一个具有感染力的人物形象,通过一切的艺术手法,让人物的心理线索、情感线索贯穿整个影片。电影《美国往事》通过主角Noodles深切的懊悔情感,回忆了他在黑社会的成长经历。导演用了很多电影元素来表现Noodles因自己背叛朋友,而深陷一种无法自拔的情绪中,蹉跎余生。在一个中国皮影戏馆里,Noodles吸食鸦片后游离的目光,看着报纸上登载几个同伙的死讯, 突然,一阵急促而飘忽的电话铃声响起,惊醒的Noodles无神的目光看着煤油灯。在那影影绰绰的灯光里,镜头由近及远,拉回到那个冰冷的雨夜,三具死去同伙的尸体摆在地上,附近散落着一地的箱子,大批的警察在收拾着凌乱的现场。Noodles打着雨伞,躲在人群中努力地辨认着摆在地上,已经烧焦的面目全非的三个兄弟。神秘的电话铃声像诡魅一样忽远忽近地再次响起,镜头一下子切换到一个禁酒令撤销的狂欢派对。Maxie转身举杯向他的情妇示意,连续闪过情妇和Maxie对视的目光,以及看着Noodles在电话铃声中走向办公室拨打那个向警察告密的电话。如幽灵般的电话铃声一直贯穿着整个过程,似乎也一直回荡在Noodles的脑海中。让人感觉,电话铃声一直纠缠着Noodles的后半生,让他感受到刺耳的惊心,懊悔之心更是跃然而出。镜头又由电话铃声切换到Noodles被铃声惊醒,两个侦探推门而入,搜寻Noodles。而Noodles在老板的帮助下逃离。这个过程中,电话就是一个若隐若现的线把各个情节链接起来,浑然一体。又昭示Noodles自己拨打的告密电话如鬼魅缠身,深深的忏悔相伴余生,让其不能自拔。

  在影片中,几个大时间跨度的片段转换,镜头的衔接主要是通过Noodles对死去朋友的深切思念完成的。影片的背景音乐、暗灰的场景格调都和人物的心境契合在一起。淡淡忧伤的背景音乐无疑是整个影片的一个亮点,配合着整部影片的基调,渲染着人物的情绪,也感染到了观众。音乐是一种最细腻、最直接、最丰富的表达感情的艺术形式,所以,抒情也是音乐在影视艺术中最突出的功能,在许多影视作品中,往往在人物感情世界发生剧烈变化或者剧中情节可能会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情感冲击时使用音乐来渲染、强化感情力量。影片《美国往事》中采用的大都是一种舒缓的、感性的音乐。如一个老人在讲述自己的往事,带有深深的怀念、淡淡的忧伤情怀。整部影片画面和音乐相互契合,相互依存。影片中的音乐是对场面中环境和人物心境的烘托,增强了人物的感染力,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审美造型手段。在影片《美国往事》中,忧伤是主角Noodles始终无法排解的一种情绪,更让观众感到一种深深的压抑。人物的命运和情感交错让观众无法释怀,影片讲述的是Noodles的一生,却似乎又是所有男人的人生写照。我们总是留恋逝去的时光和不变的友谊。影片的背景音乐增添了人物的悲剧感,塑造了悲剧的人物形象。

  五、结 语

  《美国往事》是一部伟大的影片。谚语说,是金子总会发光。这部影片正好印证了这句话。好影片一定会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最终必定为观众所推崇备至。意大利导演瑟吉欧?莱昂成就了这部伟大的作品。命运总是捉弄人,曾经遭到媒体恶评,票房惨败,让投资人血本无归,导演因此郁郁而终的电影《美国往事》,却是一场绝佳的视觉盛宴,让观众灵魂触动,体会人生,久久不能释怀。好莱坞影星罗伯特?德尼罗对影片人物Noodles的成功塑造,无疑增添了影片的魅力。

美学视角下的《美国往事》

论文搜索
关键字:美国 美学 视角 往事
最新美学论文
浅谈悲剧《俄狄浦斯王》的美学特征
从翻译美学视角看汉英散文翻译
宗白华的精神人格与美学之路
论休谟美学中的“审美趣味标准”
对李泽厚实践美学的梳理
康乾七十二景的由来及美学评价
论海德格尔建筑美学思想*
论宗炳及其《画山水序》的美学思想
论孔子美学思想的悲壮美
长阳南曲文词的美学风貌
热门美学论文
什么是美学
美的本质探讨
艺术与现实的美学
关于人性、人道主义、人情味和共同美问题
尼采的审美人生观
从社会实践看“共同美”
审美现代性与日常生活批判
论科学美及科学审美作用
中国传统伦理审美谐和论
鲁迅对孔子及其美学思想的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