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艺术论文 >> 电视电影论文 >> 电影《夜色温柔》的悲剧审美论文

电影《夜色温柔》的悲剧审美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2-03

电影《夜色温柔》的悲剧审美

  当今的时代发展是非常迅速的,在当今社会,人们的审美观念和社会意识相较于20世纪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和变化。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当今人们似乎不大喜欢看悲剧尤其是爱情悲剧,甚至对于通篇喜剧元素较多但是有一个悲剧结尾的故事也不太热衷,这也是很多导演在电影结尾设置开放性结局的原因所在。但是在20世纪电影刚开始兴起的时候,因为人们对于电影并不挑剔,并且喜剧电影的风格还很局限,根据悲剧小说改编的悲剧电影席卷全球,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喜爱。1962年的《夜色温柔》就是其中的一个著名的代表。

  一、《夜色温柔》小说和电影概述

  在提到《夜色温柔》之前,不可避免地必须提到这部电影的原著小说作者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茨杰拉德。这位20世纪美国最为出色的作家之一,以直到今日还风靡世界的《了不起的盖茨比》闻名于世,其实他的主要作品还有1934年的《夜色温柔》和1941年的《末代大亨的情缘》。纵观菲茨杰拉德最为著名的这三部小说,都是以一种近乎绝望的描写形式书写了20世纪初所谓“美国梦”的破灭,也充分反映出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罗斯福新政前后美国经济的大萧条和在这个经济萧条时代所谓上流社会的空虚但又“骄傲”的精神外衣。他的这三部小说将当时美国上流社会赤裸裸地展现在人们面前,让人们意识到了“美国梦”其实就是一个笑话。菲茨杰拉德将一战结束后到经济大萧条开始前的约十年,也就是1918年到1929年称为爵士时代,他个人因为其文学作品完整反映这个时代的时代特征,被称为爵士时代的“编年史家”。菲茨杰拉德并不是完人,他在44岁那一年死于酗酒引起的心脏病。他在文学作品中将爵士时代刻画得十分细腻,却抵抗不了经济大萧条对美国人的影响。

  《夜色温柔》是菲茨杰拉德生前所著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这部长篇小说发表于1934年,讲述了一个出身贫寒的青年对于上流社会的追捧和对于自己略带梦幻性质的理想的追求以及失败受挫、最终颓废消沉的故事。尽管小说的故事背景被放置在了欧洲,但是其实菲茨杰拉德是假借欧洲来反映美国大陆的社会生活。这部小说的主角叫迪克?戴弗,他是一个从美国到瑞士进行精神病研究的精神科医生。在这里他遇见了富家女尼克尔。尼克尔因为自己的父亲与她乱伦而患上了严重的精神病,但是在迪克的悉心照顾下渐渐地她的病情开始好转。渐渐好转的她爱上了迪克,不顾一切要与迪克在一起,迪克也克服重重困难与尼克尔走到了一起。但是婚后他沉迷于爱情中,为照顾妻子而事业逐渐荒废。妻子的情况越来越好而迪克却越来越糟。在这个时候迪克邂逅了萝丝玛丽并与其产生感情上的纠葛,妻子尼克尔也开始与阔少汤米寻欢作乐。最终迪克与妻子离婚并只身一人回到家乡,了此残生。很多评论家都认为迪克和盖茨比其实是有共通的地方的,他们的出身都很卑微,但是他们都妄图进入上流社会,他们在不断地走向上流社会的过程中,却终于被上流社会所腐蚀。迪克和盖茨比一样,都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1962年的电影《夜色温柔》是公认的比1985年版本更为优秀的一部。这部电影情节设置上基本沿袭了原著小说,但是导演将故事发生的地点从瑞士放到了更加浪漫和开放的法国。主人公迪克和妻子尼克尔在海滨游玩,突然想起当天是美国的国庆日,于是迪克便在家召开盛大的舞会。在舞会中,女孩萝丝玛丽和年少的军人汤米分别注意到了迪克夫妇。萝丝玛丽在与迪克跳舞时暗送秋波,被尼克尔所见,尽管迪克向尼克尔百般解释,尼克尔总是不能释怀。迪克独自回到书房回忆起他与妻子的结识和相恋。原来迪克是瑞典的一名精神医生,而尼克尔则是来自美国芝加哥的一名富家女。尼克尔自幼受到父亲虐待而患有精神病,在找迪克就医的过程中爱上迪克并相恋结婚。婚后夫妻二人去欧洲游玩,虽然迪克总是挂念自己的事业,但是尼克尔总是劝说他不必如此,于是二人一直过着奢靡的生活。迪克终于决心开始正常工作时,却在事业上受到重重打击,失意的他偶遇萝丝玛丽,向其告白,却被拒绝。尼克尔见其如此,向其提出离婚要求。此时迪克才恍然醒悟,告别妻子儿女,独自离开。

  二、《夜色温柔》的悲剧性分析

  《夜色温柔》的悲剧性主要体现在迪克复杂的性格和人格特征上,但是他的性格其实是当时时代的缩影,是时代铸就了他的现状,整个时代应该为他的悲剧买单。我们来具体分析迪克悲剧性格的表现特征。

  尽管迪克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但是他与盖茨比一样,并不是一个会被观众评价为坏人的人。即便他身上有很多的问题和毛病,但是他其实是一个能够称之为纯洁的人,并且他比盖茨比更为纯洁。观众对盖茨比的印象较好,是因为受到了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的影响,在对这个人物解读时总是倾向于可怜他,但是事实上盖茨比是一个虚荣、骄傲、虚伪的人,迪克比起他要优秀得多。在《夜色温柔》中,迪克是一个有理想的人,他想要成为一个最为优秀的心理学家并且为这个目标不断努力。在当时欧洲处于战乱的时候,他能够放下所有去欧洲研究学术,并且不断学习,这是一种非常优秀的人格体现。他也是个善良的人,正是基于他的善良,他才能对尼克尔产生极大的同情,才会不吝惜在尼克尔身上倾注所有的感情和关注。

  但是毕竟人无完人,他复杂的性格特征中还有很多的弱点。例如他懦弱、没有主见,却又有一种极端的浪漫主义。他与尼克尔的结合本身就是一个悲剧,他却并不自知。他对于理想有一种近乎偏执的乐观,他认为将自己献祭给上流社会的女性,收获爱情就能够帮他实现梦想。他在这种观念下一步一步地走向沦落,他的性格是社会铸就的,当时的社会现实将一个优秀的、坚毅的青年拉扯到了奢靡拜金的生活中去。   他对理想的偏执也最终导致了他的悲剧。他与盖茨比一样,都是追求“美国梦”的牺牲者,他们都是这种理想主义的信徒,都近乎偏执地认为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改变自己的生活。他善良地将自己献祭给了尼克尔,但是上流社会并不是善良的阶层,他们对于走上这个阶层的平民其实是天然地设置了一些壁垒的。所以尽管不能说迪克始终不能被尼克尔接纳,但是至少尼克尔没有将自己的全部奉献给迪克。迪克的“美国梦”的偏差是因为他也与盖茨比一样,以追求物质上的成功作为成功的标准,这本身就是一种悲剧的标准。

  除了迪克,尼克尔也是悲剧的。但是这种悲剧是与生俱来的,在小说中她与父亲乱伦导致精神错乱,电影中导演将这个戏剧冲突弱化了,改为从小受到父亲的家庭暴力对待。但是无论是哪种冲突,我们都可以看到尼克尔是成长在看似衣食无忧,但是却充满不幸的生活中的,所以她才会对善良对待自己的迪克倾心。但是由于上流社会本身的劣根性,她最终还是抛弃了迪克,其实错的根源并不在于尼克尔,而在于整个社会。

  菲茨杰拉德将迪克所处的社会背景正好设置到了爵士时代中,这个时代的各种悲剧表现其实也是有历史根源的。当时一战结束,人们身心俱疲,在和平年代到来时,人们越来越对战争和血腥产生厌倦。但是战争的节奏与和平的稳定节奏毫无征兆地发生突变时,很多人就会不习惯。尽管人们不愿意再回到战争时代,但是人们更无法适应当下的平静生活。此时的上流社会基本上都是发战争财的,他们打着民主的口号,却越来越无法适应空虚的生活。他们有大把的金钱,只能用于挥霍。这个时代的年轻人,为了补偿战争年代的紧张生活,开始投入到随心所欲的生活中去。这就好比一个穷小子获得一笔巨款的时候,总是要想方设法挥霍出去一样。这就是当时的社会现实。

  在这种情况下,迪克的悲剧似乎已经是注定了的,因为当时的上层阶级是错误的、是不正常的、是恶劣的,而迪克自己却是富有理想的、纯洁的、正直的。二者的冲突一旦交汇总是会有一方被同化。悲剧的是,个人总是要被社会同化。尼克尔就是这个社会的代表,她鼓励迪克进行各种享乐,她让他们的生活总是少不了山珍海味,他们在旅行过程中总是大手大脚,他们甚至最后发展到了为怎么花钱而发愁的地步。尼克尔的姐姐芭比也是一个自私冷漠的人,她是最早看清楚迪克和尼克尔之间的感情实质和结局的人,她以上等人自居,自然不会将迪克真正融入自己的圈子中去。在她的眼中,迪克的一切都幼稚得可笑。在她的眼中,迪克仅仅是一个医生而已,而迪克也证明了她眼中不堪重用的迪克确实是这个样子。萝丝玛丽又是一个当时悲剧社会的产物,她能够为了自己的利益出卖一切,包括自己的身体,所以她不在乎道德的束缚,尽管她不是上层社会的人,却处处体现出当时上层人的普遍价值观念。迪克周围都是这样的人,他想不堕落似乎都成为不可能,但是最终迪克有勇气逃离,这不得不说是不幸中的万幸――这是逃离理想的王国走向本体的回归。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这并不是一个悲剧的结局,反而是一种圆满,因为迪克痛彻心扉地顿悟了。

  三、《夜色温柔》的悲剧效果

  《夜色温柔》是一部能称得上悲哀但不至于悲惨的电影,尽管通篇都在描述着当时社会的悲剧,但是这种悲剧却有着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首先,悲剧其实是一种刺激,剧中的悲剧正是人们想要避免的,不愿意重蹈覆辙的。最初的悲剧小说是为了让观众产生一种怜悯和恐惧的情绪,然后用这种情绪来净化人们的心灵。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悲剧被赋予了新的意义。越来越多的观众与悲剧人物联系起来,感同身受,从而更能激发人们奋发向上的斗志。举例来说,众多的末日电影不是单纯地为了让人产生恐惧,而是要让这种恐惧激发人们避免和挽回悲剧的斗志和努力。这个道理放置到《夜色温柔》中,就是让观众看到那个时代的悲哀,那个社会的悲哀,那个阶层的悲哀和那些小人物的悲哀,以一种更为积极的心态去适应并改变当前的社会,让每个人都尽自己的可能去避免剧中迪克那样的事情再次发生。

  其次,《夜色温柔》中的悲剧也能够给人一种美的体验。在这部影片中,主人公是怀揣着一种美好的理想的。他不仅自己上进,想要通过自身的努力来营造出一个自己脑海中的完美世界,并且想要试图拯救身边的其他人。从这个角度来看,迪克不仅仅是一个治疗病人的精神科医生,还是一个想要拯救社会的精神科医生,人们在为迪克的结局悲伤唏嘘的过程中,也获得了极大的能量和宽慰,人们从他的身上看到了隐藏的自己,并深陷于这种近乎自虐式的情感体验而不能自拔。这时,观众们如果转变视角的话,这些艰难困苦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艰难困苦,而是一种另类的但是效果极佳的美的体验。

  四、结 语

  其实悲剧都是有一定的意义的,那种纯粹为了悲剧而书写的悲剧是毫无意义的。悲剧也是有一定的审美价值的,无论是作家还是电影导演都试图通过悲剧的创作来让人感受到这种人生不能事事都如愿以偿的道理,鼓励人们奋进,指引人们迈向更好的生活。《夜色温柔》中的迪克表面上看是随波逐流、自甘堕落的,实则是在故事背景所处的时代中的一种自我保护。他反叛的并不是自己,反叛的也不是上流社会,而是上流社会的所谓贵族们在其优雅的外衣下丑恶的心灵和泯灭人性的丑恶传统。迪克的故事是时代的悲哀,也是社会的悲哀,给我们的教训是不要再重蹈覆辙,重复从前的悲哀,以一种更为积极的方式去构建这个社会。

电影《夜色温柔》的悲剧审美

论文搜索
关键字:审美 夜色 悲剧 温柔 电影
最新电视电影论文
浅谈降低电影院运营成本的途径
浅谈融媒体时代下影视作品的发展之路
电影《疯狂的外星人》的影像符号和象征意义
论印度当代电影作品中的女性意识觉醒和成长
试论电视剧《欢乐颂》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基于网络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IP产业链开发实
新媒体环境下华语电影的纪录片营销策略分析
胶片上的中国足球——国产足球电影发展简史
福贵形象的电影美学价值
论郭敬明作品中的电影化想象
热门电视电影论文
中国民族电影业现状鸟瞰
全球化、好莱坞与民族电影
论21世纪电视传媒的责任与品格
后现代语境与当前中国电影文化
电影剧作模式论
视觉文化研究
国际化语境中的中国大陆电影(上)
类型人物论
面向21世纪:国内电影美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生命的凝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