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推进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途径探索:影像化人文素质课程开发论文

推进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途径探索:影像化人文素质课程开发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2-04

推进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途径探索:影像化人文素质课程开发

  Abstrac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humanities diathesis educ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ccording to the students′ characteristics in privat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author tries to develop image humanistic diathesis courses. It means breaking the situation of that the original video attaches and serves for the teaching. Refine knowledge, settle teaching content and construct the syllabus from the selecting video. Change the video for lecture to the lecture for video. Through the preliminary attempt, students' learning initiative and autonomy hav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his approach can have some progress for changing the humanity diathesis education in privat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there is still room for further improvement of existing courses, such as the combination of students' professional quality, the introduction of network classroom and the other interaction means.

  Key words: private vocational college;humanities diathesis course;visualization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6-0171-06

  0 引言

  如何提升高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是当下一个重要的课题。这其中,在现今的高等教育中已经占有很大比重的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又是一个决不可忽视的部分。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对于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即使在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之上,再使用插有大量图片的PPT,在课堂上播放视频的教学手段,很多学生仍然学习兴趣不高,注意力不集中,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与此同时,笔者也发现,民办高职院校学生虽然有着文化基础薄弱、对学习缺乏热情和主动性、自律能力差等缺陷。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缺乏求知的欲望,不少学生对新鲜的知识是抱有很大兴趣的。这一现象是值得重视并进一步加以鼓励和发展的。问题在于如何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自主性。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大多在播放视频的时候注意力比较集中,也表现出较大的兴趣。但是视频只是对目前的授课方式的一种辅助,在一堂课中,一般不会长时间地播放视频,视频是服务于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的,处于从属地位。笔者尝试打破这种形式。以视频为主,从中提炼教学内容,并以此为基础形成教学大纲。将原来为了讲课播放视频的授课方式转变为为了讲解视频而讲课,使学生边看边学,寓教于乐。因而有了开发影像化人文素质课程的想法。希望能以此最大限度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加强和推进民办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

  就目前的研究来看,关于民办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已有大量的论文发表,指出当前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实行的情况不尽如人意、需要加强的现状,并分别从高职院校推行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紧迫性,以及实施措施和途径等方面做了讨论①。但目前的研究多从宏观层面探讨推进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关于实践层面的具体案例的介绍、讨论和分析则较少。本文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与本文密切相关的,是那些讨论如何在课堂上有效使用影视作品,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达成教学目的的论文。这些论文大多都同意这样一些观点:由于影视作品生动、直观、内容丰富多彩的特点,能使观众从视听形象中得到真切的认识和感受,因此深受大众的欢迎。影视文化社会的意识形态、道德观念、价值观念以及各阶层大众的心态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影响在大学生中尤为明显。影视作品在课堂上的运用,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是一种寓教于乐,接受度很高的方式。易于对他们的价值取向、理想追求、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产生深远的影响。基于这样的认识,各家学者都认为在课堂上加入影视作品是提升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讨论了影视作品在教学中的作用、运用方法、影视教学的现状及其负面作用,以及改进措施等②。   目前学者对影视作品在课堂上运用的相关研究可谓比较全面、充分。前人的各种观点对本文都带来了有益的指导和启发。但上面所举的这些研究大多是在指导原则上讨论影视作品在课堂上的运用,还是属于比较宏观的层面。虽然有些学者也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但未结合某个具体案例来谈,总给人有些不落实地之感。当然,这方面的研究并不是没有。就笔者所见,刘艳和钟真的两篇论文就是将影视和英语教学结合起来谈的③。而陈英群的论文更是具体到了《金庸小说及影视鉴赏》这一具体的课程。提出教学内容应趣味性、知识性与思想性并举。在教学方法上则应设计创作优质讲稿;尝试尊重学生独特体验的讲座形式;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在论述过程中结合了在课堂上的教学实践与学生的反馈情况,对课程的设计提供了很多具体的原则和操作方法④。这对本研究提供了最直接的启发和帮助。

  本文所开发的课程与当下各高校所开设的影视欣赏课还是有所不同的。从现有的研究来看。目前开设的影视欣赏课主要还是通过影视作品的观摩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同时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本文所开发的影像化课程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最终目标是将人文素质教育与职业素养相结合。相比于道德教育,范围相应缩小,目标更为明确。因此,课程重点不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或艺术欣赏能力,不需要他们了解、掌握电影艺术的表现手法等相关知识。

  1 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分析

  近年来,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猛,到 2006 年高等职业教育已经稳稳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然而,由于我国民办高校办学历史比较短、民间认可度不高、政府扶持政策力度有限等多方面的原因,它一定程度上还处于较低的发展阶段。民办教育的这一现状也决定了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这一群体有其自身的特点⑤。

  第一,生源特点。由于民办高校学生录取批次偏后,分数不高,基础偏低,所录取生源大多是以较低的分数起点进入民办高校学习。民办高校在起点上就可能低于公立高校的毕业生。高职学生和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在思想道德、心理素质、人文素质方面的修养相对偏低⑥。这种先天性不足的劣势,使得社会对民办高校在思想行为上存在着偏见,必然导致民办高校大学生入学后存在着较大的思想压力,因底气不足会影响到学习与生活。

  第二,个性特点。民办高校大学生有其自身的弱点,同时也具备个性上的一些优势。

  ①学习基础不足,但思想活跃。学生学习基础虽然较差,但是思想活跃,对新生事物感兴趣,对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认识。

  ②抽象思维欠缺,但特长明显。学生抽象思维发展欠缺,但形象思维和动手能力较强。很多学生在文学、艺术和技艺上有自己的爱好和特长。

  ③攻书不勤,但活动踊跃、善于交际。学生书本理论知识不扎实,但是热爱活动,在校园文化、学生社团、体育文艺、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极性和热情极高,富有情感,乐于交际。

  ④竞争失利,但抗挫力强。学生经历了高考失利这一人生的重大挫折,但不甘沉沦,继续求学,有上进的愿望和冲动,愿意承认自己的不足,经得起批评和教育,有较强的抗挫折能力。

  ⑤自我期待不高,但注重实际。学生对自己的未来目标值不高,但能客观的认识和评价自己,能实事求是确立自己的职业和生活目标,比较实际,有较好的适应性和生存发展能力。⑦

  第三,行为方式。民办高校大学生大部分有上述个性上的优势,但仍有部分同学在不同的程度上有一些不良的习惯。

  ①思维习惯上,缺乏自主性,情绪性太强。学习只凭兴趣,缺乏理智和自觉性,不能让学习兴趣服务于学习任务。处事只凭情感,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容易受不良现象引诱。

  ②在性格习惯上,缺乏毅力,无恒心。尤其在学习上,怕吃苦,期望不劳而获。喜欢新鲜刺激,爱幻想,一旦遇到困难便灰心丧气,情绪低落,丧失信心。

  ③在生活习惯上,无计划,无目标,无规律,无节制。不能严格要求自己,随波逐流,得过且过,忽略了长远的利益和目标。

  ④在行为习惯上,我行我素,自制能力差。明知事情做错,但往往抱着侥幸心理。明知所为不合时宜,但自制力差。

  ⑤在学习习惯上,主动性差,存在应付心理。学习粗枝大叶,应付考试,缺乏学习动力。

  通过以上对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的分析,可以发现,这一群体存在着学习基础差,学习热情不高,各方面修养水准偏低,缺乏自律性和自主性,不善抽象思维等弱点。这使得他们很难接受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尤其在人文素质课程上,更拒绝一本正经的说教。但他们同时又有着思想活跃、形象思维强、注重实际、学习凭兴趣、喜欢新鲜刺激等特点。这就促使教育者思考如何削弱他们的缺陷所带来的副作用,发挥他们自身特点中的有利因素,寻找一种适合他们的教学方式,以达到人文素质教育的功效。笔者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将课程本身影像化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

  2 从教学实践中产生的影像化课程概念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尽管在教学中使用了插入大量图片的PPT,并配合教学内容播放视频,大多数学生对人文素质课程的学习仍然不感兴趣。但是在课堂上播放的视频,哪怕是一些趣味性不强的视频,往往能引起学生较高的注意力。但这种注意力的集中也只是昙花一现。经常是视频播放时,学生抬头观看,播放完毕,继续趴下睡觉或低头玩弄手机。

  同时,笔者也发现,尽管民办高职院校学生虽然有着文化基础薄弱、对学习缺乏热情和主动性、自律能力差等缺陷。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缺乏求知的欲望,不少学生对新鲜的知识是抱有很大兴趣的。如果上课内容真的对了他们的胃口,他们会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兴趣。

  比如笔者在《国学常识选讲》课上讲到四大发明中的火药如何改变战争时,播放了《勇敢的心》和《爱国者》两部电影中的两段战争场景。以此展现火药出现后作战方式和战场景观的变化。在解释火药武器出现的初期为什么会出现《爱国者》里那种缓慢行进的密集方阵队形时,笔者首先简单介绍了从滑膛枪到来复枪的发展历史。然后邀请一位学生站起来,问他:如果你手持一杆滑膛枪能否在30米的距离内击中我?对滑膛枪特点已有了解的学生给出了否定的回答。接着我又邀请四五位同学站起来,问了他们同样的问题,这时他们回答击中的概率比较大。最后我邀请十几位同学站起来排场密集的一排,再问了他们同样的问题。这次学生回答:“老师必死无疑了!”通过一番连说带做,学生明白了因为18、19世纪滑膛枪精度不足,只能由密集队形来弥补的道理。由于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的参与,引起了全班学生的关注和兴趣,也由于这个班男生较多,所讲的又正是他们感兴趣的军事类话题,所以这堂课的气氛空前活跃,从课堂反馈的情况看,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此后,笔者又在别的班也尝试了这一方法,同样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甚至在女生居多的护理专业的班上,学生的反应也较以往热烈。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带来了思考。

  高职院校的学生对视频这种直观、生动的表达方式有着很高的接受度。这差不多是现在的课堂上唯一能吸引他们注意力的点。然而,视频只是对目前的授课方式的一种辅助。在一堂课中,一般不会长时间地播放视频,视频是服务于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的,处于从属的地位。

  以此为基础,笔者萌生了影像化课程的想法。

  所谓影像化课程,即打破原来视频从属于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的地位。从选取的视频中提炼知识点、整理教学内容,并构建教学大纲。将原来为了讲课播放视频的授课形式转变为为了讲解视频而讲课。以视频为中心而制定的教学大纲及教学内容,是为了深度解读视频,说出那些光看视频无法了解、感受到的背后的故事而存在的。

  因此,影像化课程的讲课方式是随着视频所呈现的故事逐步推进的。使学生在看中学,而非以往的在学中看。如上所述,视频在高职课堂上是少数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事物之一,学生对讲课时播放视频的方式接受度很高。影视艺术以其生动的视觉奇观、丰富的信息来源、真切的艺术感染力加上高科技元素的注入,契合了高职生求新、求奇、求美的审美心理⑧。而通过视频这种能给人以具象直观的视听体验的载体,也能发挥代入移情的作用,优秀的视频能使观众产生代入感,将电影电视作品中人物的情感、意志和个人体验与自己相结合,产生共鸣,并对其遭遇产生强烈的情绪情感体验,从而引发认知的改变⑨。在教师的引导下,视频所发挥的这种作用能够较为深刻地影响到受教育者。

  此外,以影像为主要的教学手段,也能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美国教育学家埃德加?戴尔(Edgar Dale)1969年在他的报告中提到了不同学习方式的效益,也叫“学习金字塔”(The cone of learning)。见图1。

  戴尔通过上图指出,我们读过的事情只能记得10%;我们听过的事情只能记得20%;我们听到和看到的事情则能记得50%;我们自己说的事情能记得70%;我们既说又做的事情能够记得90%。这个“学习金字塔”从上到下也正展现了一个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演变过程。

  影像化课程强化了视频在教学中的作用,而辅以教师的解说,使学生连听带看。按照戴尔的理论,可以使学生记住所学内容的50%。如果再适当插入课堂互动的环节,如上面笔者解说火药武器对战争改变的例子,使学生连听带看之外,还连说带做,有望使学生记住90%左右的学习内容。

  本文所要开发的影像化课程,希望能够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的目的。

  3 影像化人文素质课程开发的初步尝试

  笔者在确定了开发影像化人文素质课程的基本路径后,进行了初步的尝试。选择在中国家喻户晓的香港喜剧明星周星驰主演的电影《唐伯虎点秋香》作为实验课程所用的视频。周星驰的电影在华语圈有着广泛的影响,尤其是在中青年人中拥有大批影迷。而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又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较适合作为人文素质课程的内容。

  于是,笔者设计了名为《开卷有疑;温故创新:对唐伯虎点秋香的真相的追问》(以下简称为《真相》)的课程。该课程教学时数为4学时。主要教学内容如下:

  ①形形色色的唐伯虎与秋香们

  ②唐伯虎点的是秋香吗?

  ③历史上是否真有秋香其人?

  ④有人点过秋香吗?

  ⑤“秋香”姐笑了几次?

  ⑥唐伯虎的乞丐装

  ⑦唐伯虎点秋香真相的讨论

  ⑧一点思考

  课程首先从关于“唐伯虎点秋香”的影视作品引入本课话题(当笔者在各班问起最早听说“点秋香”故事是通过什么方式时,几乎所有学生都回答是周星驰的电影)。然后通过PPT向学生展示唐伯虎本人的形象,以及被改编成各种艺术表演形式的唐伯虎和秋香的形象。接着进入本课的主题“唐伯虎点秋香的真相是什么?”通过上面所举的“唐伯虎点的是秋香吗?”、“历史上是否真有秋香其人?”、“有人点过秋香吗?”、“秋香姐笑了几次?”,这些层层递进的设问,一步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激发他们自主的思考。

  在以上过程中,播放电影《唐伯虎点秋香》的相关片段,并将其与“唐伯虎点秋香”故事不同版本的文献记载进行比对。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了解这一故事在历史中的传承和演变,周星驰的电影又如何在吸收前人对这一故事的发展创新的基础上创作出自己的故事。并促使他们思考各版本之间的关系及文献记载的真实性。

  通过周星驰电影《唐伯虎点秋香》和传世文献的对比,可以发现经过艺术加工的唐伯虎和真实的唐伯虎之间的差异,而这个故事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后,到了周星驰电影这里,其情节比文献记载的那些故事更为曲折复杂。周版唐伯虎点秋香的过程较之历史文献中的记载可谓一波三折,历尽坎坷。周星驰电影虽然以搞笑、无厘头著称,但是在《唐伯虎点秋香》这部电影中,许多脍炙人口的情节却并非全然是凭空杜撰。比如,在电影里,唐伯虎等四大才子曾经在庙里穿着乞丐装以便接近华府的丫鬟们。关于唐伯虎打扮成乞丐的故事,在《曲海总目提要》卷20《文星现》和《坚瓠丁集》卷4《唐六如》中都有记载。可见尽管是一部无厘头的喜剧电影,由于其故事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其中很多情节有着隐藏在历史深处的根系。

  此外,在解读视频和文献的过程中,也拓展介绍了一些历史知识。比如在让学生看过电影最初唐伯虎登场的一段后,笔者介绍了真实的唐伯虎的生平,又简单普及了一下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知识。在说到唐伯虎扮乞丐时,顺带讲了明清时期民间的“八仙信仰”。

  在“唐伯虎点秋香真相的讨论”的节段,笔者先以PPT列举前人对此事的各种看法,然后启发学生发言,对此事真相发表各自的意见并陈述理由。教师对这一问题不设定标准答案,而是希望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言之成理,能够自圆其说的答案。   当然,让学生看视频,讲唐伯虎的故事不是这门课的最终目的。而是希望通过对这一故事真相的追问,使学生得到以下四点启发:

  首先,尽信书不如无书。“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有多种版本,而且每个版本的故事的主人公都不同。对此不能盲信书本,把自己搞糊涂。而应该学会独立思考,自主地去判断、吸收书里的内容。

  其次,如果能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来读书,那么我们应该也能够从书中无疑处看出疑问,然后再设法解答这些疑问。学习经过这样一个“书中无疑,能以为有疑;有疑,能使之无疑”的过程,才能有更深的体会和收获。

  第三,创新需要尊重前人的成果。周星驰的电影里的很多情节都能在历史文献中找到原型,是在历史积累的基础上加以改编的。所以,创新首先要全面了解前人留下的成果,惟其如此,我们才能知道前人在哪些方面还没有做,哪些方面做得还不够,还可以进一步推进。

  第四,脚踏实地,努力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情。全面了解前人的成果,即爱迪生说的要付出99%汗水的工作,但那1%的灵感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有那灵光一闪的时刻。这是在我们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情,那么我们最起码应该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即付出那99%的汗水。

  笔者在不同班级讲授了《真相》课程,取得了较为不错的效果。学生的注意力、热情与课堂气氛较之以往有很大的改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在讲解唐伯虎点秋香故事的传承和发展时,用PPT大量展示了历史文献的原文。对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这些古文就如火星文那样陌生、难懂。这也削弱了他们对课程内容的兴趣。最关键的问题还是在于,尽管希望通过看视屏、讲故事让学生掌握一些思考问题的方式,但是如果学生只是抱着听故事消遣的心态,就不会去认真地思考。这必然影响到教学效果和教学目的的达成。这也促使笔者进一步思考如何完善影像化人文素质课程。

  4 进一步的思考

  影像化人文素质课程的初步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各班学生上课的注意力的集中程度较以往明显提高,睡觉、闲聊、玩手机的学生大大减少。不仅是看视频时如此,在教师讲授的环节也有更多的学生专注听讲。粗略估计,在讲授《真相》课程时,不认真听讲的学生的比例应该从原来的1/3下降到了1/5。课堂气氛也更为活跃。以往笔者在课堂上提问,往往下面是一片沉默,只能以点名的方式叫学生起来回答。在讲《真相》课时,每次提问至少有三四名学生会主动回答。在某些班级,比如护理专业的学生,有时则会出现一群学生异口同声回答问题的场景。而通过眼神交流,笔者发现更多的学生有回答的欲望,只不过羞于在众人面前发言。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也比以往有了进步。例如,当笔者在课堂上向学生讲了上述《曲海总目提要》卷20《文星现》和《坚瓠丁集》卷4《唐六如》中的故事后,学生立即能够将之与周星驰电影中的情节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一故事在历史中的传承和演变。

  影像化的实验课程在取得以上效果后,笔者又有了进一步的思考。即使使用了影像化的教学手段,如果学生觉得所学的东西和自己的实际需求关系不大,教学效果无疑会大打折扣,最终对教学目的的达成也会产生不利影响。而笔者任教的学校目前对各专业学生开设统一的人文素质课程。而每个学生的兴趣各不相同,很难找出其中的共性。对于职业院校而言,对学生的培养着重于使他们掌握具有应用性、实效性的专业技能,这是和每个学生当下和未来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如果人文素质课程和学生的专业学习结合起来的话,是符合他们的需求和利益的,也可以视作是他们共同的兴趣所在。当然这里的“共同”只是相对于同专业的学生而言。

  这就需要打破目前的人文素质课程不分专业,使用统一的教学大纲授课的现状。根据不同专业,有针对性地开设与某专业所需的职业素养相结合的人文素质课程。以避免人文素质课程失于空泛,脱离学生实际生活、学习需求的缺点,使之对学生的成长和专业学习形成有力的促进。也可以改善目前职业院校重技能、轻素质,人文素质教育不理想,甚至缺失的弊端。从而将学生培养成既有技能,又有素养的全面的人才。

  此外,在影像化人文素质课程中还需要增强互动环节的设计。通过教师启发式的提问,课堂讨论,让学生多思考。以避免影像化课程重形象,轻抽象,重直观,轻思维的缺点⑩。

  对此,笔者去年在英国巴斯城市学院培训时,了解到一种用于课堂的网络实时互动系统。即www.socrative.com网站。教师和学生可通过这一网站在课堂上实现即时互动。该网站支持中文,可在手机上使用,操作简便,容易上手。(图2)

  教师在该网站注册账号后,可获得一“房间号码”。教师可在此注册的房间中发起测试(quiz),设置单选、多选和开放性问题。教师和学生在网站首页上分别点击“教师登录(teacher login)”和“学生登录(student login)”(见图3)。学生登录后,在图4所示页面输入教师所注册的房间号码。

  学生进入教师注册的“房间”后,需在图5所示页面输入自己的名字(可以不用实名而用昵称,如果需要将此次互动作为学生平时成绩之一部分时,教师也可要求学生输入学号和姓名),然后学生就可看到教师发起的测试(quiz),他们可将自己的回答输入绿色框中,然后点击“提交答案(submit answer)”(见图6)。教师即可在自己的电脑和手机上接收并查看学生提交的回答。通过这一网站,教师和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实现即时互动。

  根据笔者自己在学生时代的经历和现在的教学实践经验来看,中国学生即使有发表自己看法的意愿,却往往羞于当众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Socrative这一网络平台则能借助网络发表的匿名性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使更多学生能通过这一平台表达自己的想法。

  借助Socrative网站可以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而通过手机操作网站的方式,也可在教学中融入学生“自己动手”的环节,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也是教师在今天的课堂上与手机争夺学生的一个有效策略,可以说是对手机的“策反”,使之变成学习的工具。这可以加强课堂互动,有效弥补上述影像化课程的缺陷。   综上所述,笔者相信影像化人文素质课程是推进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而将人文素质课程与学生的职业素养相结合,将会达到更好的效果。这也是笔者今后进一步研究和实践的方向。

  注释:

  ①这方面的论文主要有以下这些:黄奕.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开发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4,27:157-159;童曼.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J].职业教育研究,2006,08:135-136;李静,杨海刚.加强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探微[J].继续教育研究,2010,04:139-140;黄欣加.加强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研究[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10,03:52-55;陈以鸣.刍议应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2,22:114-115;蔡景华.素质教育视野中的高校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探析[J].教育探索,2006,01:44-45;高建新.浅论高职院校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J].科技创新导报,2010,12:156;陈萍.高职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0,09:105-106;潘劲松,刘大中.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变革下的人文素质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21:145-147。

  ②关于如何在教学中运用影视作品的研究主要有以下这些:张化夷.影视载体在高职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作用[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3:81-83;马兆娣.论影视文化在大学德育课教学中的作用[J].电影文学,2008,12:57-58;李静.影视欣赏课程教学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06:131-132;麻艳丽.审美、感悟与人文素养――透视影视文化中的德育因子[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11:72-75;黄弋生,王青.谈影视文化传播对学生审美品格的影响[J].电影文学,2007,13:98-99;郑小龙.浅谈影视艺术对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有利影响[J].职业教育研究,2011,09:146-147;郭培筠.论普通高校影视教育的发展策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04:88-90;黄明智.影视艺术教育中的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J].河南社会科学,2012,10:97-98.薛亚红.浅谈影视艺术手段与高职学生人文精神培养[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7,08:27-28;赵志英,王爱峰.论影视鉴赏在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4,02:103-104;陈凌全.试谈网络时代影视文化传播对大众文化的影响[J].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2010,02:197;赵晓兰.关于丰富高职影视鉴赏课人文内涵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9,23:287-286;原瑞琴.影视资料辅助历史教学的双刃性效果及对策[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189-193。

  ③刘艳.英语影视欣赏课程与独立学院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6:63-65;钟真.实践与能力并重的影视英语教学[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0,06:89-90。

  ④陈英群.公选课“金庸小说及影视鉴赏”教学探微[J].中国大学教学,2011,07:55-58。

  ⑤以下对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分析,如无特别注明,均引自2011年度上海市民办高校骨干教师科研项目结题报告《中国传统家训与民办高校大学生家庭道德教育》,立项日期:2012年6月4日,立项单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2013年10月已结项。

  ⑥赵志英,王爱峰.论影视鉴赏在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4,02:103。

  ⑦马发生.民办高校学生特点及教育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1,(11)。

  ⑧赵志英,王爱峰前揭文。

  ⑨张化夷.影视载体在高职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作用[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3:81。

  ⑩原瑞琴.影视资料辅助历史教学的双刃性效果及对策[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189-193。

推进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途径探索:影像化人文素质课程开发

论文搜索
关键字:人文 素质 高职 素质教育 影像 途径
最新职业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
基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中医硕士专业学位
高职院校“工匠型”教师培养困境与路径探略
新时代女性职业发展探究
浅析高职英语教学中课堂导入的原则和方法
济南市体验式拓展培训行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动力链视域下功能性训练方法与传统体能训练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高职院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翻转课堂在高职院校幼教专业体育教学中的应
新时代体育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面临的机
热门职业教育论文
职教教师的教学观念与学生个性发展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来进行班级管理的初探
论职业教育的泛化
迈向学习型社会的职业技术教育
职业中学教师招生体验的个案研究
职业教育兴衰与新旧教育思想更替—百年职业
论高职人文教育面向职业生活的问题
中国职业教育兴衰的制度主义分析—“市场化
论新型工业化过程中高职发展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