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医药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分层级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

分层级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2-27

分层级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摘要] 目的 探讨分层级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2010年12月~2014年12月,分析本院收治的220例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采用分层级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 结果 试验组的护理满意率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P<0.05);试验组的管理质量评分为(95.5±1.2)分、重病患者的管理质量评分为为(94.6±1.2)分、急救药品的管理质量评分为(96.8±1.2)分、基础护理质量评分为(95.7±3.2)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护士的自评评分为(89.8±1.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实施分层级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的效果理想,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高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5)08(a)-0186-0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因此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心血管疾病属于内科高风险疾病之一[1],患者需要接受长期的治疗,患者的临床变化多样,病变的随机性强,使临床护理风险加大,并且在护理中要求多项护理同时进行,这也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我国对心血管疾病在临床护理中的突破[2],本院在最近几年中根据该病的治疗方式,在对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引入整体护理模式,现将护理的临床对比资料整理如下,可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2月~2014年12月本院共诊断心血管疾病患者220例,年龄30~85岁,平均56.5岁,其中男性患者120例,女性患者100例,患者入院后检查身体,无其他疾病会对本次临床护理结果造成影响,且对患者说明本次临床试验,所有患者均表示愿意配合护理人员进行治疗。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120例,对照组100例,两组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参与本次临床护理的护士有30名,其中本科6名,大专4名,中专护士20名;护士职称:主管护师2名,护师6名,护士20名,助理护士2名。根据患者人数,将30名护士分为两组,其中试验组护士20名,对照组护士10名。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护士采用常规整体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在护理中采用责任小组制度对患者进行护理[3]。试验组实施分层级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护理,方法如下。①明确分工职责:根据本院护士情况,如职称、文化程度、临床经验等成立相应的护理层级岗位,并将这些护士安排在不同的护理工作中。采用护理层级管理管理过程中主要包括4个层级,从层级大小依次为: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和助理护士,不同的层级之间护理工作明确[4]。②护理中采用分级层化分管理方式进行护理并且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将患者分为一级、二级、三级患者,随后根据护士的等级进行护理,其中一级护士主要负责重病患者或大型手术后患者,也参与本院新技术的开发工作,一般护士主要对患者进行基本护理,患者在住院中陪同患者进行检查工作等,在临床护理中明确护理人员的相应工作,根据护士的个人工作能力对护士的工作进行安排[5]。③护士长在护理层级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主要责任就是对全科护理工作进行有效监督和评估,并针对护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上报给医院相关领导,针对性这些问题拟定相应的解决措施;护理组长则主要肩负着本科室患者的护理工作,包括患者护理方案的拟定、护士的健康指导、心理护理等,并制订护士日常中的查房表等,及时向护士长反映患者的相关情况[6]。责任护士与患者直接接触,其主要责任就是根据医师对患者的诊断、治疗情况等叮嘱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服务项目,如护理方法的实施、护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患者的健康指导、生活中的日常护理服务等;助理护士的工作相对比较轻松,其主要在责任护士的指导下对患者给予不同的护理服务,如陪检、护理查房、用药护理以及无创操作技术等多个方面的护理[7]。两组护理时间均为1个月。

  1.3 观察指标

  患者出院前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两组管理质量、重病患者的管理质量、急救药品的管理质量、基础护理质量等指标,评分越高,说明护理效果越明显,护理质量越高。同时,护师采用问卷调查表进行自我评价,得分越高,护师能力越强[8]。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满意率的比较

  试验组的满意率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P<0.05)(表1)。

  2.2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的比较

  试验组的管理质量评分为(95.5±1.2)分,重病患者的管理质量评分为(94.6±1.2)分,急救药品的管理质量评分为(96.8±1.2)分,基础护理质量评分为(95.7±3.2)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2)。

  2.3 两组护理人员自评评分的比较

  试验组的自评评分为(89.8±1.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2±2.1)分(t=20.11,P<0.05)。

  3 讨论

  心血管内科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病,其发病率较高,且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患者发病后如果得不到积极有效的治疗将会诱发其他疾病,影响其生活质量。部分患者治疗过程中由于缺乏理想的护理方法,使其的长期效果欠佳,治疗预后较差[9]。   心血管疾病患者护理中对患者使用分层级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是主要根据本院现有的人力资源,根据护士的临床护理能力将所有的护理工作进行分类,结合临床实际情况与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展开的。分层级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能有效避免临床护理中出现纠纷,并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10]。在临床护理的分配中将护士按层级进行分类,随后根据患者的病情,让适合该岗位的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护理,这就更能有效地满足不同患者、不同疾病以及患者相关病情的需要[11]。整体护理模式结合分层级管理制度对患者进行护理,患者在入院后就有专业的护理人员进行护理,与传统的整体护理比较,护士的工作更明确化,能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对患者的病情也能有更深刻的认识,患者出现相应并发症时,能及时上报主治医生发病的原因,方便主治医生对患者进行有效治疗[12]。

  分层级管理整体护理模式与其他护理模式相比优势较多,具体如下:①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在临床护理中发现,在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护理使用常规护理时,护士很难做到准确地观察病情,不利于患者的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大多是长期患病,老年患者居多并且老年患者一般感觉迟钝,在临床治疗中患者自己很难准确地表达自身的不适症状,尤其是在重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常规护理的一些年轻护士临床经验不够丰富,不能根据患者的临床口述准确推断其病情,并且由于换班的制度部分时间段,护理人员不能及时地向主治医师汇报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时进行相应的处理[13]。②提高了在临床护理中健康干预的效果。在临床护理中使用常规护理进行护理时,由于各个护士相互配合对患者进行护理,很容易导致互相推卸责任的现象,并且对于心血管这样的长期护理,没有有效地监督医护人员,使其很难做到及时告知患者自身的身体情况,也不能及时向患者家属告知其病情的潜在危险因素[14-16]。③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中由于与患者接触的时间较长,对患者的病情有更多的了解,当患者出现临床症状时,护理人员能及时告知患者家属与主治医生,以便家属能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治疗,能有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并且护理人员在护理中还能对患者进行更多的健康干预,在与患者的沟通中告知患者在饮食方面与生活方面的注意事项,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实施分层级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效果理想,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高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分层级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论文搜索
关键字:责任制 内科 血管 护理 患者 整体
最新临床医学论文
大学附属医院组织使命内涵研究
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疗效探析
浅谈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研究进展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诊治
1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分析
浅论护士分层管理结合目标管理模式在耳鼻喉
小针刀治疗拇指狭窄性腱鞘炎197例
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应用不同药物治疗临
浅析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治疗效果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检验尿白蛋白、免疫
热门临床医学论文
上消化道出血的健康教育体会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影像表现及分析
全肺切除术后护理
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的辨治体会
妊娠期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及治疗
围麻醉期哮喘、支气管痉挛
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实践与效果
当前乳腺癌诊治中的病理学新发展
如何作好新形势下临床医学教育工作
浅谈麻醉教学中重视麻醉安全教育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