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马克思主义论文 >> 《实践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论文

《实践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3-02

《实践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

  自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就开始了社会实践领域中的中国化进程。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我们变革现实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因为它一刻也不能离开客观现实,毛泽东同志首次成功地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用来指导中国革命,并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简单来说《实践论》论述了知、行统一观,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点中国化;合理地整合了“经验论”和“唯理论”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中国化;剖析了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源,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理标准中国化。《实践论》的发表大大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所以它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语境把握下的产物,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实践论》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哲学方法论基础

  1938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在党内首先提出,而一年前毛泽东所作的《实践论》和《矛盾论》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打下了哲学奠基。《实践论》与当时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有着明显的不同:在毛泽东这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注点已经实现了转移,由本体论转向了认识论。毛泽东认为,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键,不在于证明物质性的世界,而在于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转化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工具,这种转向的意义,在于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变成了思考、解决中国问题的思维方式,并能为广大的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所掌握,以应对中国的实际,解决中国问题。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造性发展,使中国共产党有了自己的哲学理论体系,《实践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发展早期重要成果,从认识论方面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哲学上提供了理论支持。20世纪30年代中前期,由于受到党内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等错误思想的领导,中国革命遭受了挫折,毛泽东根据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国情国事,写成的《实践论》用的是中国民族的语言,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分析了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指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同时,《实践论》还揭示了实践基础上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指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新的循环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毛泽东的“实践论”批判了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和轻视理论的经验主义这两种主观主义认识论的错误,不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与普及起到了推动作用,而且为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以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奠定了哲学基础,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和中国实际马克思主义化提供了哲学方法论指导,为我们认识和解决中国实际问题提供了钥匙。

  二、《实践论》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开辟了道路

  《实践论》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方面看,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相统一的理论成果。《实践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对中国革命的各种复杂问题进行理论概括和总结,从而形成了适合当时中国需要的理论精华。它不仅仅是用中国语言诠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更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华民族土地上孕育出来的理论,是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而,《实践论》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开辟了道路,马克思曾经说过:“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因此,哲学不可能一成不变,真正有价值的适合我们的哲学,一定是源自生活实际,具有民族形式,反映时代内容,指向具体问题的哲学。《实践论》正是这样一种“真正的哲学”,它是马克思主义结合中国具体实际应用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在中国的创新和发展。毛泽东说过:“马克思列宁主义来到中国之所以发生这样大的作用,是因为同中国人民革命的实践发生了联系,是因为被中国人民所掌握了。”《实践论》就是应那时中国革命的需要,同中国人民革命的实践发生了联系,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能够说明当时中国社会问题和解决中国革命实践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规律的揭示和延伸,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的问题很多,只有把这些问题研究透彻了,才更有利于我们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意义及方法,才能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开辟广阔的前景,从而不断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与时俱进的指导思想。

  三、《实践论》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做出了贡献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领导人重新恢复和确定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所作的一系列精辟论述,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体系,这一体系既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毛泽东《实践论》在新时期的重大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精髓,这与毛泽东实践观的实事求是原则一脉相承的。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生产力是否发展,人民收入是否增加,综合国力是否增强,这些论述和改革开放的实践,都是对毛泽东实践观的重大发展,党的十七大确定的高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旗帜是毛泽东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发展和延伸,符合毛泽东《实践论》的深刻内涵。因此,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它在中国的实践,既没有背离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也没有让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束缚自己的手脚,而是以《实践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指导,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发展了毛泽东的《实践论》加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理论上就蕴含这样的寓意: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二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综上所述,《实践论》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的基本观点和思想,又融入了毛泽东在把握时势后的个人见解,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面对当今时代风云变幻、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的局势,我们需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基础上,沿着毛泽东等历史伟人为我们开辟的正确发展道路,借鉴和吸收最新社会发展成果,勇于实现自我突破,扬弃与超越,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惟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实践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

论文搜索
关键字:实践论 马克思主义 马克 中国 贡献 实践
最新马克思主义论文
试论党史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浅谈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
浅谈信息化技术在思政课程中的应用
探索马克思恩格斯贫困理论及其当代启示
刍议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的内涵
马克思的就业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实践活动的历史形态当代价值
容错纠错机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
邓初民政党思想浅析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马克思人学基础
热门马克思主义论文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阶段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的衰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性的建构
试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体特征
从新的角度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
浅谈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走向新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