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高校服务型学生工作模式的构建研究论文

高校服务型学生工作模式的构建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3-08

高校服务型学生工作模式的构建研究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高校大学生的成长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的全球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的国际化发展,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学生工作模式改革势在必行。所以,高校学生管理机构应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工作指导思想,在正确处理学生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与生活管理和服务之间辩证关系的同时,对学生工作模式进行适当的创新,进一步提升学生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为推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做出相应的贡献。

   一、高校服务型学生工作模式的基本内涵和个性特征

   服务型学生工作模式简单的说就是指以学生自身为工作主体,以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为主要工作形式的高校学生工作管理基本模式[1]。服务型学生工作模式与传统将显性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工作的刚性管理相结合的学生工作模式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具有鲜明的个性化发展特征,即工作服务思想具有主导性,以人本主义教育为理念,教育形式呈现出渗透化的发展趋势,学生接受方式选择化,服务环境、方式、内容均更加优质、深化,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二、构建服务型学生工作模式的重要性

   (一)是高等教育改革深化发展的内在需求

   随着我国政府和社会对高正教育愈加重视,高等教育改革也得到了更为深入的发展,学生与学校之间的内在联系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传统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工作模式局限被打破,更加重视学生在高校学习生活中的主体地位,校生之间的内在关系也开始向着服务者与被服务者关系转变[2]。甚至一些教育专家指出,高校学生工作的开展能否为学生创建轻松自由,适合学习交往以及精神发展的生活学习环境,满足学生对校园生活的潜在期望和追求已经是逐渐成为影响学校顺利获取学生信任和支持的关键因素。因此,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发展必须构建服务型学生工作模式,最大限度的突出学生工作的服务性功效。

   (二)是社会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

   在素质教育全面深化发展的当今社会,高校要想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就应该为学生构建科学合理的外部工作学习环境,张扬学生个性,通过分层次的差异性教学使具有不同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的学生都能够在校园生活中真正的挖掘自身潜力,发现自己、定位自己、展示自己,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3]。因此,高校学生工作应该从推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需求入手,将工作的服务性作为学生工作的核心特征,通过校园学生工作服务平台以及服务机制等建设,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工作的服务职能,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创造良好校园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

   (三)是提升学生工作实际效果的必然要求

   在以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为主要内容的传统高校学生工作中,由于教育方式以灌输教育为主,管理教育过于重视对学生外在行为规范的管理,将学生放置在被管理者的位置上,强调学生应该从上至下的接受服从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有所忽视,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最终导致高校学生工作呈现出一种单项性与主体行为缺失的发展趋势。而服务型学生工作模式则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工作理念,重点强调对学生提供服务性教育管理,有针对性的对学生不同的个性需求开展学习生活指导服务,促进学生工作实效性的进一步提升[4]。

   (四)有利于我国高校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

   我国高等教育在当今社会要想与国际教育界接轨,真正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去,就必须在坚持本民族教育特色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升学生管理工作水平[5]。世界教育发到国家高校学生工作管理一般以为学生提供所需服务为使命,向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服务以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如英国高校的学生工作坚持以认为本、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将学生作为办学活动的核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较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也使学生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三、高校服务型学生工作模式的构建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发展,传统学生工作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学生的需求,服务型学生工作模式的构建是新社会背景下学生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服务型高校学生工作模式的构建,主要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实际社会工作能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6]。首先,高校应该在学生工作中重点关注学生身心生活,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逐步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为学生提供全面的素质教育服务;其次,加强学生工作平台建设,为学生的文化需求、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沟通交流创造条件;第三,加强学生服务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与政府和学校相关部分积极配合,进一步提升工作的实际效果。第四,创新工作方式,拓展学生服务方式和水平,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创造有利条件。

   (一)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工作规范

   高校学生工作首先应该仅仅围绕学生在校园学习生活中的内在需求,逐步培养学生的个人成才目标,并在培养过程中使其能够与学校的整体教育目标相符合[7]。为了保证学生工作能够兼顾每一位学生,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内在精神潜能,切实将学生工作的目标放置到育人的价值观念上来。

   (二)树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工作价值观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发展的知识化转型,人才的会创造能力已经成为影响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对市场竞争力产生着决定性的影响。在高校学生工作中,教师通过在日常的学生工作中对学生的创造能力加以培养和引导,调动学生的创造创新热情,培养学生能顾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性发展思路。    (三)培养创造性的工作方法观念

   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也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创新性的学习方法和工作观念,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逐步使学生发展成为具有较强子午选择和决策能力的人才,激发学生内在成功动力,最大限度的避免浮夸教育,将学生工作落到实处[8]。

   (四)构建以创新、教育和管理为三大要点的科学工作理念观

   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形式下我国社会主义新形势的变化发展,高校学生工作应该从传统的粗放管理型向着现代化的教育型和服务型转变,构建以创新、教育和管理为三大要点的科学工作理念观。首先,高校应该积极创新学生教育理念,坚持以思维创新能力教育为工作核心,并在实践中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基础性内容。在具体操作实践上,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应该开始关注学生思维启发和引导,通过引导带动作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其次,高校应该积极创新学生工作服务理念,从管理型工作向着服务型工作模式转变,为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构建轻松自由具有创造性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的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三,要对管理理念进行现代化创新。高校学生工作服务在建设中应该将重点放置在对学生学习生活的深层次导向管理上,凑够点到面逐层加强管理,在校规建设方面体现法治民主的深层内涵。同时应该注意简化学生工作管理方式,追求管理的简单实用,真正将学生工作转移到一教育服务为主的现代化工作模式构建中来。

   四、构建高校服务型学生工作模式的现实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和经济政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的思想生活模式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逐渐改变了传统思维模式构建中存在的固有弊端,开始提升教育工作的以人为本和民主法治理念,希望可以进一步提升我国高校教育的实际质量和水平。我国当代大学生所处的时代是一个自由民主的时代,大学生极其渴望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所以高校学生工作也应该以此为建设发展依据,进一步强化服务型学生工作模式的构建。

   (一)高校服务型学生工作模式的构建是坚持以人为本和以学生为本教育的客观要求

   服务型学生工作要求高校在服务建设中以学生为本,坚持“一切为了学,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工作理念,将学生工作与社会发展潮流相适应,在工作中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真正提升高校学生工作水平。

   (二)是应对学生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需要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传统工作中固有弊端的存在导致其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内在需要,所以高校学生工作模式必须坚持服务学生的主导思想,让一切活动都紧紧围绕学生而展开,最大限度的尊重学生的工作主体地位并享有相应的权力,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结语:

   总而言之,服务型高校学生工作模式将为学生成长服务作为学生工作的重点内容,贯穿于学生工作的方方面面,在强调在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同时,构建和平、民族自由和谐的师生关系,并在工作中逐步形成具有规范化特征的服务机制,使其能够与我国现代社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目标相一致,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高校服务型学生工作模式的构建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学生工作 服务型 模式 高校 研究 学生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