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视域下高校思政教师的角色定位研究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视域下高校思政教师的角色定位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3-08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视域下高校思政教师的角色定位研究

   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将大学生表现出来的问题往往习惯性的归结为“思想问题”,其教育形式主要采取自上而下的模式,而忽略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在高校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的理念和知识,首先应该从担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政教师入手,并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双向互动,注重倾听、沟通和平等交流。全面了解大学生身心特点及发展规律,进一步了解其思想状况,在保持健康的心态的基础上,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三观”,从而为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一、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竞争越来越激烈,人际关系也越来越复杂,大学也不像从前那样“单纯”,身处其中的大学生也面临诸多问题,肩负诸多压力。大学生虽身心日趋成熟,但心理年龄和生理年龄不匹配,心理素质普遍不高,部分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无法应对人生挫折和低谷,心理脆弱、意志薄弱,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造成老师“说不得,不敢说”的局面,个别学生还出现极端行为。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方面

   大学的学习从时间安排、课程设置、教师授课、学习方法、等各方面都与高中有明显的不同,部分大学生入校后不能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出现适应不良等心理障碍,少数学生对所选专业不感兴趣,换专业遇到问题,基于上述问题,部分学生无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反而出现逃课,沉迷网络无法自拔,身心备受煎熬,长此以往产生焦虑、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烦躁,导致难以进行正常的学习,从而引发心理疾病。

   2. 人际关系方面

   人际关系紧张或不协调越来越成为“90”后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这种困扰尤其以女生居多。“90”后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备受家庭成员的关爱,普遍具有任性和唯我独尊的性格和心理,缺乏对他人的关爱和宽容,容易出现与同学交往危机。,尤以宿舍关系不协调,矛盾多为主。

   3. 情感方面

   恋爱和性心理的健康发展,会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产生直接影响。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自身性生理日趋成熟。然而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尚欠缺。一旦出现失恋等相关问题,便会对其情绪、自我认识、人际关系、学习和生活造成影响,严重的甚至出现轻生行为。

   4. 择业求职方面

   在我国大学生就业日趋严峻的形势下,激烈的竞争给大学生的心理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对于部分大学生,毕业意味着失业。由此引发的焦虑、烦躁和恐惧等不良情绪,对社会适应差、心理素质不强的学生更是无力应对。在择业过程中,大学生对自己定位失败,对工作前景迷茫,显示和理想相差太远,表现出极大的盲目性和矛盾心理。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问题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起步比较晚。在专业队伍建设、理论建设等方面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存在差距。

   1.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程度不同。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虽然不少高校建立了心理咨询中心,并从不同的层面展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但从总体上来看,大学生思想健康教育并没有在学校的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往往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附属品。同时,不少高校管理者和思政教师将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混为一谈,将很多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加分析的定性为思想问题,道德问题,忽略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因素的分析。

   2. 思政教师缺乏系统的心理健康知识和实践经验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主要由专业的政工干部、辅导员、班主任等组成,通常没有系统的心理学知识和实践经验,缺乏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素质要求,尤其是一年级辅导员多数刚从学校毕业的,缺乏丰富人生经验的年轻教师,接受过系统的心理学知识学习和培训的人员可谓凤毛麟角,缺乏处理学生心理问题的实战经验。当学生遇到心理困惑和障碍时,仅仅从自己的以往习惯或者个人经验出发亦或是依据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条例来约束学生,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发现学生的异常情况,混淆了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不但没有达到教育的目的,还可能增加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引发新的心理问题,从而无法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三、实现高校思政教师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正确角色定位的方法和途径

   在新形势下,高校思政教师除了是学生人格培养的引导者、学生问题的处理者、学生日常事务的管理者之外,其角色定位还有特殊的内涵。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在部分高校刚刚起步,专门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教师缺乏,担任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师往往是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一线辅导员,团委书记等,当这些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以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双重身份处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时,往往容易造成角色混淆,在协调师生关系,选择处理问题的方式和寻求问题处理依据等方面产生矛盾,不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因此,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高校思政教师的角色定位问题十分有必要。

   1.明确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一致性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两个重要方面。二者相辅相成,思想政治教育对心理健康教育起统筹指导的作用,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实施的心理基础。二者在根本目标一致,作用和效果相互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落实,只有一个人的心理健康,心理素质健全,有良好的控制情绪的能力,才能正确认识和审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从而接纳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观点并外化为自己的行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可以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    2. 明确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区别。“两个教育”虽然有联系,但二者也有区别。其在理论基础、内容和方式方法等方面存在很大不同,不能混为一谈。首先,二者的理论基础不同。思想政治教育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主要解决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等问题,重在育“德”;心理健康教育主要运用人本主义、精神分析、行为主义等心理学理论知识,运用心理学的方法,遵循大学生心理的发展规律,旨在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关注大学生人格的发展和完善,注重大学生潜能的开发。其次,二者的教育方式不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往往通过灌输和接受的途径,通过课堂讲授、报告演讲、讨论参观等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在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主要采用心理测验、心理咨询、角色扮演,心理调查等方式,注重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主动参与。最后,二者教育内容不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主要内容包括:“三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目的是使学生明辨是非,坚定立场,追求高尚的思想和品行;心理健康教育则主要解决大学生在学习、生活、恋爱、择业、人际关系等方面出现的各种心理障碍、心理危机干预、心理调节等,从而提高大学生自知、自律能力,它尊重和理解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将“两个教育”的方法和策略有效的结合起来

   在当今中国大学生的价值观日益呈现多元化趋势的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价值观念,在日常学生管理中,尊重学生的自主权,避免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学生,切记习惯性的用权威的身份说教,同时,灵活把握价值中立原则,既不能采取“价值完全中立”的模式,也不能完全采取“价值干预”的传统思政教育模式。应该保持与时俱进,以人为本,将“两个教育”的方法和策略和谐统一起来。避免直接、重复的宣传教育,克服思政教育中教条化、形式化、理论化等教育模式,注重日常疏导、提前预防和心理危机干预,提高解决问题的针对性,通过个案分析,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对重点关注的问题和重点关注的对象进行实时追踪。

   4. 将网络多媒体应用于“两个教育”中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大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应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网络媒体探索大学生网民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状况,广泛利用微信、微博、QQ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交流方式,了解大学生心理需求和情感变化,营造相对轻松、安全、便捷的交流环境,使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更加深入,更加贴近大学生生活和思想实际。

   5.提高思政教师的心理修养和心理素质,凸显教师的心理角色

   高校思政教师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指导者,是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倾听者,同时也是经验分享者和心理健康的示范者。高校思政教师在学生的日常管理中,除了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还需要通过与学生进行经验分享和榜样示范的途径,引导大学生关注自身心理健康。通过用“心”倾听学生的心声,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更好的了解学生,帮助学生。

   四、结论

   高校心理健康教师必须通过扎实的理论和系统培训来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能够通过各种途径,运用多种方法,加大心里健康知识的普及宣传力度, 推动心理卫生运动; 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多级预防、干预和治疗体系, 使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走上专门化和全员化的发展道路。

   另外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域, 专业的思政教育者队伍的培养建设完全可以借鉴和吸取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的培养和建设制度,在传统的思想政治及德育教育中融入心理咨询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并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在教育过程中将二者融汇贯通并对高校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和指导,为其思想政治觉悟、道德水平以及心理健康水平均衡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视域下高校思政教师的角色定位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思政 视域 心理健康 定位 角色 高校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