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艺术论文 >> 电视电影论文 >> 《挪威的森林》:小说与电影的对比论文

《挪威的森林》:小说与电影的对比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3-11

《挪威的森林》:小说与电影的对比

   好的文学作品既可以通过文字来传达其魅力,也可以通过其他形式来展现,通过电影技术将著名的文学作品改编成热门的影视作品的例子很多,《挪威的森林》就是这样的一部小说。《挪威的森林》是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于1987年创作的一部青春恋爱小说,也是村上春树最负盛名的代表作,这部作品不仅在日本引起巨大轰动,在亚洲乃至世界都掀起了风靡热潮。小说《挪威的森林》展现的既是深刻的日本民族文化,也是日本纯爱文学的巅峰之作。2011年,法国籍越南导演陈英雄将其改编并拍成电影,影片由日本实力演员松山研一、菊地凛子担纲主演,影片在忠实于营造原著气氛的同时对原著的许多情节进行删减,最后的电影呈现出与原著截然不同的面貌,影片上映后,不仅没有取得很好的票房成绩,而且口碑颇差,影评人和观众褒贬不一,争议一片。

   一  《挪威的森林》的主要内容

   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是一部具有回忆性质的标志性作品,也是最能代表近现代日本文学的著作之一,这是一部动人心弦、忧伤平缓而又略带伤感的恋爱、成长、疼痛小说,作品带有明显的日本文学的痕迹。六七十年代,日本正迎来经济高速增长期,这一时期物质虽然不是特别富足,但却发生了左翼运动、反对日美安保条约等许多大事件,因而,有人将这一时期称之为“激情未泯的年代”。《挪威的森林》就是以这一时期为背景创作出来的一部青春恋爱故事。

    小说《挪威的森林》主人公渡边与直子、绿子之间的感情为主线,从年轻人的角度窥探日本当时的社会环境,展现了年轻人对现实的迷茫、对青春的叛逆和对恋爱的痴狂,反映了年轻一代的社会观和价值观。整部小说笔调舒缓,但字里行间却暗流涌动,无限的忧郁以及忧郁带来的伤感冲击着读者的心灵。

   《挪威的森林》的故事情节简单、人物关系也不复杂,小说开篇一曲《挪威的森林》勾起了男主人公渡边的回忆,女主人公直子原来是渡边好友木月的朋友,木月自杀一年后,渡边与直子不期而遇,他惊异地发现直子早已没有昔日的光芒,水汪汪的大眼睛里隐藏了许多他难以理解的阴影。在直子20岁生日的时候,他与直子发生性关系,随后直子离奇失踪。数月后,渡边去探望住进精神疗养院的直子,并表示会一直等着她。后来,渡边认识了活泼开朗并略带孩子气的绿子,渡边虽然对直子念念不忘,但却难以抵挡绿子的大胆表白与迷人活力。不久,渡边收到直子自杀的消息,惆怅的渡边为了排解心中的迷茫开始漫无目的、失魂落魄的旅行。

   二  小说《挪威的森林》与电影改编的对比

   影片《挪威的森林》是一部美轮美奂、诗意动人的电影,导演在忠实于原著的基础上,对细节进行了删减,但在直子自杀、渡边焦虑、青春期的迷离感与孤独感的表现,情欲与纯真的交错与矛盾以及绿子出现的铺垫等细节上处理的过于生硬、直接,对故事的把握颇有争议,对作品中特有的孤独感、迷茫感把握不到位,但影片在镜头运用上却非常有水准,导演发挥其擅长的优势,将镜头运用到极致,画面无可挑剔。

   1  主题语言的对比。小说《挪威的森林》通过一个悲伤的爱情故事揭示了上世纪60年代日本都市年轻人情感的痛楚、成长的断裂感以及其在残酷现实压力下的无奈和挫败感,不仅探讨了当时社会年轻人的困惑和生存状态,而且还探讨了性、死亡、人生等主题。这些主题在改编后的影片中也有所涉及和展现,但从整体上来看,影片侧重表达的是直子与渡边、绿子与渡边的爱情主题,对其他主题阐释较少,这使得影片主题较为单一。与以情节取胜的小说相比,《挪威的森林》情节平淡,主题也不深刻,但作家却以韵味独特的语言提升小说的魅力,以情调、韵致和气氛打动人心。村上春树作品中的语言是无可替代的,他以有张力、有特色的语言来表现不同寻常意义的孤独与无奈。小说男主人公渡边其实就是作者生活态度的代表,他对现代都市的排斥、对现实生活的漠视、傲立于世的风骨以及面对世俗的从容恬淡,都反映了他独特的价值观和对现实社会中人们追求价值的不认同,在小说中,作者以纯熟的文字和语言将主人公这种孤独与无奈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明了作者的态度:清醒地对待孤独,游戏那些无奈。在小说中,作者运用大量的内心独白来描述主人公渡边的孤独与无奈:在当时特定的社会环境中,主人公渡边以独立的价值观和人格在极端激进的浪潮中保持着清醒,这也是早就主人公孤独与无奈的重要原因,对主人公来说,这种孤独与无奈既是成长的必然,也是其自我认同和完善的重要途径。因而,作者以大量舒缓的笔墨来表现主人公孤独无奈的内心体验,但在电影中,导演只使用了两个镜头就直观生动地表现出主人公的孤独与无奈:在影片中,渡边被裹进极端的激进者游行队伍,他对激进分子的所作所为极为反感,因而,他皱起眉头,加速前进,这个镜头不仅揭示了水火不容的时代背景,而且还将渡边的孤独表达得淋漓尽致。小说通过文字语言来描述人物的孤独,电影则依靠行动来表现人物的孤独,在影片中,导演以运动与喧闹来反衬主人公的孤独,视听语言运用得相当成功,同时又很好地表达了原著的孤独情绪。

   2  叙事结构的对比。追思和回忆是小说《挪威的森林》的结构主体,小说从现在追忆往昔,以回忆为主,同时在回忆中又嵌套着回忆式片段;从叙事时间来看,小说的回忆时间历经了三次季节的更迭,但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表达如此漫长的回忆时间是十分困难的,因而,导演舍弃了小说总体的回忆式叙事结构,改用时间顺序叙事模式,直接从主人公渡边的高中时代切入,只留下渡边与直子之间的情感纠葛这一条主干,对其他事情则进行了大幅度的删减,这种简单化的改编处理不仅使电影总体上表现出模糊地季节变化,牺牲掉了太多富有意味的情节,损害了故事情节的合理性和完整性,而且还丧失了原作的精神内核,小说结构主题被淡化。回忆是表达情感的最佳选择,但对于无法表现回忆的电影来说,以简单化、明确化的方式将故事讲清楚既是出于商业化的考量,也是囿于电影表现手法的限制,从这一点来看,对于以回忆为主体的小说改编的简单化处理是可以理解的。《挪威的森林》中的故事情节虽然不是人人都经历过的事件,但成长中的迷茫和痛苦确是大众情绪,是每个人都要经过的挣扎与蜕变,村上春树站在成熟的高度冷静地观察着青年在成长中的不适,以回望的高度重温从痛苦迷茫到蜕变成熟的过程,但如果这种回忆式结构一旦被打破,作品就会失去纵观全局的高度,这不仅会使作品只剩下形式上的空壳,而且还会造成情节缺失、内容模糊。优秀的小说作品都是内容与结构的完美统一,小说的结构电影无法复制,在小说改编过程中,如果导演没有仔细地剔分小说的内容与结构,只是将被破坏的小说故事情节简单地移植到电影中,势必会造成电影的残缺。小说《挪威的森林》的故事情节简单,但却可以凭借主人公的情绪稳操胜券,电影没有足够的语言来表达这种回忆的情绪,加之影片松散的情节和缓慢的节奏,使得影片季节不分明、时间不清晰,整部影片更像是一部旅行风光片,或者说是一部关于恋爱的MTV,但绝不是一个人的心理历程或是深入一个人心灵的旅行记录,这也是影片《挪威的森林》失败的原因。    3  人物形象的对比。村上春树以独特的语言和细节描写塑造出渡边、木月、直子、绿子等一个个丰满生动的人物形象,但在影片《挪威的森林》的人物塑造中,抛开演员的形象和演技不谈,除了给予男主人公渡边足够的细节和独白描述外,以“面目全非”来形容并不为过。渡边是小说的核心人物,也是小说中形象最为丰满的人物,在影片中,渡边作为故事的主人公和故事发展的推动者贯穿影片始终,渡边可以说是导演对作者思想解读较为到位、处理最为得体的人物形象。在与直子相处的那段时间里,渡边的形象最为丰满,最打动人的是影片结尾部分渡边坐在海边嚎啕大哭完成对直子的思念,冰冷的海浪拍打着海岸,带给人强烈的视觉和心理冲击。影片结尾,渡边送走玲子、打电话告诉绿子自己的抉择,不仅将人物的内心简单漂亮地刻画出来,而且还展现出人物的生死与悲喜随着岁月和命运无奈谢幕的悲情和惆怅之情。

   小说中的其他人物形象十分模糊,尤其是男性角色在塑造时存在片面化和简单化的倾向。作为配角木月属于一个导火索式的关键人物,他的出现不仅对直子的心路历程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且还对小说主题起着重要的渲染作用。但在影片中,木月从出现到死亡只有八场戏,说的话不超过五句,尤其是对木月的死没有详尽的描述和诠释使得观众如坠云雾;形象鲜明的敢死队在影片中也只有短短的两场戏;具有独特的人生观和行事方式的配角永泽在影片中变成了一个花花公子。与不受关注的男性角色相比,导演对女性形象展现不遗余力。孤独自卑、纤细敏感、温柔脆弱的直子也是最忠实于原著的女性角色,直子清澈的眼神、颤抖的声音、天使般纯洁的形态都表现得较为突出;绿子作为和直子平分秋色的女主角在小说中有着深入细致的刻画,但在影片中不仅绿子的主角地位被削减降低,绿子与渡边这条情感主线被删除地支离破碎,而且其性格也被“陈英雄化”,绿子活泼开朗略带孩子气,敢做敢言、直言不讳、坚忍不拔,是小说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但在影片中,绿子说话轻声细语、眼神充满诱惑、性格柔弱,与原著中的绿子判若两人。

   三  结语

   文学作品改编是电影诞生至今始终争论不休的问题,文学改编的意义在于从已经成功的文学原著中汲取精华,并不断开拓和发展电影语言,因而,在对文学作品进行电影改编时,应将原著看做是未经加工的素材,从艺术形式的角度对素材进行新的阐释。电影《挪威的森林》虽然没有完全忠于原著,但导演陈英雄从小说原著的语言特色中汲取灵感,在电影化语言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尤其是在人物情绪表达上更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和审美趣味对原著进行大胆改造,使得作品极具看点和特色。但该影片也没有跳出文学著作电影改编的困境,在主题语言表达和结构简化过程中破坏了故事情节的合理性和完整性,导致人物形象不鲜明、故事情节不连贯、影片主题缺乏深度和厚度,小说的情绪化没有影踪,与其说影片《挪威的森林》是改编的,不如说是导演陈英雄自己创造的《挪威的森林》。

《挪威的森林》:小说与电影的对比

论文搜索
关键字:挪威 森林 电影 小说
最新电视电影论文
浅谈降低电影院运营成本的途径
浅谈融媒体时代下影视作品的发展之路
电影《疯狂的外星人》的影像符号和象征意义
论印度当代电影作品中的女性意识觉醒和成长
试论电视剧《欢乐颂》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基于网络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IP产业链开发实
新媒体环境下华语电影的纪录片营销策略分析
胶片上的中国足球——国产足球电影发展简史
福贵形象的电影美学价值
论郭敬明作品中的电影化想象
热门电视电影论文
中国民族电影业现状鸟瞰
全球化、好莱坞与民族电影
论21世纪电视传媒的责任与品格
后现代语境与当前中国电影文化
电影剧作模式论
视觉文化研究
国际化语境中的中国大陆电影(上)
类型人物论
面向21世纪:国内电影美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生命的凝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