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其它论文 >> 转型期大学新生社会适应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论文

转型期大学新生社会适应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3-15

转型期大学新生社会适应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一、大学新生的社会适应

  国外的大学新生社会适应性研究大多从社会学、心理学的某个维度来探讨大学新生的社会适应,已经形成若干有影响的理论或模式,诸如脱离理论、活动理论等。按照美国学者哈维格斯特的观点,大学新生要适应熟人社会的脱离,与同龄人建立快活而亲密的关系、承担公民的社会义务、提高大学学习能力。米楔尔认为所谓的适应指针是:现在生活很愉快;有健康的身体;与家人、同学和教师的融洽关系、情绪都觉得愉悦;喜欢大学学习或活动;学习积极上进。

  对大学新生群体来说,个体社会适应的研究分为 “生存性社会适应”与“发展性社会适应”两大类。生存性社会适应主要指大学新生在现实学习与生活中能够独立生活、积极学习的程度;发展性社会适应主要指大学新生在社会和高校中,能够发挥自我潜能、实现自我价值的程度。陈勃教授研究发现良好的发展性社会适应能提升大学新生的生活态度与学习积极性继而促进生存性社会适应。

  同时在大学新生社会适应和突发事件下大学新生的社会适应研究中将大学新生社会适应界定为个体与特定社会和学校环境相互作用达成协调关系的过程以及这种协调关系呈现的状态。对不同的个体来说,社会适应不是“是”与“非”的问题即适应还是不适应的问题,而是适应程度的差异问题。社会学家刘伟在大学新生社会适应研究中将大学新生社会适应界定大学新生脱离中学教育后,面对新的大学环境中,进行学习和生活各方面的习惯、认同和满意程度。

  本文在研究该领域先进理论的基础上,把大学新生的社会适应定义为大学新生在自身角色转变过程中的社会适应、通过心理调试改变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大学新生与大学新环境的协调关系。把大学新生的社会适应维度分为三个:大学新生的社会角色定位、心理适应度和社会适应能力。

  二、大学新生社会适应的体现

  (一)大学新生社会适应与主观幸福感

  社会适应能力强的老年人,其精神生活丰富、主观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高。欧阳雪莲等学者提出主观幸福感就是个体自己对自己生活的一种评定,社会适应能力强的大学新生也具有较强的主观幸福感,但是大学新环境,尤其是远离家庭居住地的大学新生具体生活中的社会适应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的调节效应。不同年龄和性别的大学新生社会适应具有很大的差异性而且在不同的方面其社会适应也具有差异性,不同的社会适应能力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学习方式适应、实践活动适应、人际交往适应、生活自理适应和角色转换适应性对大学新生的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地影响,而社会整体变化的适应性对大学新生主观幸福感没有显著的预测效应。

  (二)大学新生社会适应与精神生活

  大学新生社会适应与精神生活,学者刘颂指出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即是心理健康又是身体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的关键,良好的社会适应可以促进心理健康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新生社会适应良好是成长成才的目的,而表现为积极向上的心理健康则是实现社会适应良好的前提和条件,更是推进健康老龄化的关键。

  三、影响大学新生社会适应的维度分析

  绝大部分关于大学新生的研究是将其看作一个客体,是一个需要帮助和照料的群体。关于大学新生社会适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大学新生社会适应的内容、不同个体具有社会适应差异性的原因及其社会适应对大学新生精神生活和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这二个方面。

  大学新生社会适应研究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所关注的适应内容有很大的不同,主要有社会角色的适应、心理适应及大学新生具有的社会适应能力这三个方面。

  (一)大学新生对社会角色定位的适应

  单位个体从中学到大学的社会经历不同的任务分分工,会扮演各种各样的社会角色,以往的工作或认知角色发生转变,必定在社会角色定位上产生诸多的不适应性。学者姜德珍从学习方式转变的视角下分析了大学新生对新的社会角色扮演的适应,大学新生新的社会角色的适应是提高大学新生身心健康和生活水平最重要的因素。陈勃在《大学新生社会适应的调查与分析》一文中指出,大学新生由于社会经验和心理成熟度的特殊性,面对社会角色的变化具有更大的适应困难,在思想观念及行为方式、角色转化等大学新生需要适应的内容中,最主要的是对新角色的适应。

  (二)大学新生心理调试的适应

  大学新生处于人生的关键转折时期,在这个特殊的阶段个人的身体、心理等发生了巨大变化,生活自理能力降低、精神和智力衰退,大学新生应该积极的心理调试,保持良好的心态。心理学专家高之旭在研究大学新生生活质量中发现大学新生社会适应的内容应是心理健康,具体有身体、智力、情绪协调,人际关系良好,有幸福感和有效率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的应对这些变化是大学新生社会适应的最重要内容。

  四、结语

  现存关于社会适应的研究大多立足于青少年、其他大学生群体和农民工。从研究维度上看,对青少年和其他群体大学生的社会适应主要关注的是个人的再社会化的适应性,对农民工等流动性人口的社会适应研究主要关注地域空间的转变。在梳理已有的大学新生社会适应研究中可以看出,个人心理控制理论来研究这个问题已成为主流。通过学校、家庭和社区努力来提高大学新生的独立生活能力也是增强大学新生社会适应的一个主要方面。

转型期大学新生社会适应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论文搜索
关键字:转型期 新生 特征 因素 及其 影响
最新社会其它论文
大学生对余额宝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浅议幼儿教学引入游戏化课程对幼儿社会性交
回归与延展
校园网贷乱象治理的探索
过度劳动理论与实践
中国老年人临终生活质量研究
社交媒体用户人际互动与社会资本提升路径研
社会热点事件在“两微”平台的传播机制研究
试论《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的社会背景
运用体育心理学提高女生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
热门社会其它论文
食品安全论文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当代青年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兼评《道德生
关于“网络社会”的道德思考
建立绿色化学
网络信任危机:电子商务的伦理陷阱
美德是不可或缺的
论自私(上)
“伦理化”的汉语基督教与基督教的伦理意义
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