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东北抗联精神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的德育教育研究论文

东北抗联精神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的德育教育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3-29

东北抗联精神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的德育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0-0101-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15.10-048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东北抗日联军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各族人民组织起来的一支英雄队伍,是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14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东北抗日联军高举抗日救国旗帜,前仆后继、英勇无畏,创造了可歌可泣的光辉业绩,涌现出一大批英雄人物。东北抗联精神内容丰富,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以下简称《纲要》)弘扬东北抗联精神,是对大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载体和途径。

  一、在《纲要》课程中弘扬东北抗联精神的重要意义

  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历史性和时代性的有机统一,有着丰富历史内涵,同时又是与时俱进的。青年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学生成为合格的人才尤为重要。现在,大学生生活在和平年代,时代主题变化了,但是东北抗日联军所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可以跨越时代传承的。东北抗联精神中所凝聚的爱国主义、艰苦奋斗、不畏牺牲、团结合作等精神,不仅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在和平年代,仍然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的、鲜活的教材。将东北抗联精神融入到《纲要》课程中,用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来教育和感染学生,这对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二、东北抗联精神的德育功能

  (一)爱国主义教育的功能。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东北抗联精神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传统民族精神在历史中的积淀与民族危亡的现实环境中所形成的。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面对着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和残暴统治,抗联将士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为了解救民族危亡,用自己的生命捍卫国家的领土完整和人民的尊严。正是这种不畏强暴,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使中国从近代备受欺凌的半殖民地国家变成自主独立的社会主义国家,抗联将士用满腔的爱国热血浇筑出抗联的爱国主义精神。热爱祖国,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大学生是国家未来,民族的希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进程中,东北抗联精神能够鼓舞和教育大学生,使大学生进一步认识个人的前途是和祖国的命运息息相关的。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大学生关心个人价值及其实现,这是我们要尊重的。但是,也要通过教育使大学生清醒地认识到,只有个人的理想与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起来,个人的价值才能够得以实现。在和平年代,我们应该弘扬东北抗联精神,继承先烈留下的精神财富,使大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青年人,不畏困难、勇于进取,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二)自强团结教育的功能。东北抗日联军坚持抗战长达14年之久,在敌强我弱、敌优我劣的不利条件下,东北抗日联军的将士以自强团结的精神与强大的敌人进行顽强斗争。东北抗联将士不畏艰难困苦,自强团结,始终保持斗志和,历尽艰辛,排除万难,坚持抗日斗争,形成了同仇敌忾、抵御外侮的坚定的民族意志和信念,在抗联艰难的环境中,东北抗联这种自强团结的精神和万众一心的凝聚力是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强大的动力。在今天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事业的建设道路上,我们必定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这就需要我们以坚忍顽强的意志品质和积极进取的必胜信念,战胜各种问题和挫折。面对实现中国梦的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需要大力弘扬团结精神。大学生肩负着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历史使命,应该大力弘扬东北抗联自强团结的精神。

  (三)艰苦奋斗教育的功能。东北抗日联军的斗争是艰苦卓绝的。东北抗日联军战斗的艰苦性和将士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在全国抗战史上是极为罕见的。除了军队的规模、武器装备等处于劣势之外,东北抗日联军面对的自然环境也是非常恶劣的,东北冬季严寒、漫长,由于敌人的封锁,在物资供给方面,长期得不到外界援助,东北抗日联军主要依靠自筹资金和群众救济。抗联将士在零下40多摄氏度的冰天雪地里生存和战斗,战士们经常露宿山林,顶风冒雨,天寒地冻,身体经受极限的挑战。有时战士们数日吃不到粮食,只好以野菜、草根、树皮充饥。就是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东北抗日联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坚持抗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有了很大改善和提升,家长尽量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大学生经历的磨难少了,一些学生表现出心理素质脆弱、依赖思想严重、缺少自强自立意识等问题。弘扬东北抗联的艰苦奋斗精神,是培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四)国防教育的功能。东北抗联艰苦的斗争历程昭示着落后就要挨打的沉痛教训,当战火硝烟散尽,人们往往寻求安逸享乐,容易淡化忧患意识和国防观念。因此,通过对大学生讲授东北抗联的历史,让大学生始终保持居安思危的时代紧迫感,始终牢记国防建设的重要性。弘扬东北抗联精神有利于大学生的国防教育。东北抗联的历史表明,一个国家和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要想走向繁荣富强,就不能必须要有强大的国防,而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忧患意识,是建设强大国防的社会基石。中国大学生肩负着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重任,因此,在《纲要》课程中,通过东北抗联精神的弘扬,加强对大学生的国防教育,使大学生提升自己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大学生在和平年代懂得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三、在《纲要》课程中弘扬东北抗联精神的途径

  东北抗联精神是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尤其是对于东北地区的地方院校,把这种区域红色资源运用到《纲要》课程的教学中,有利于丰富教学资源,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在《纲要》课程中,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地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来弘扬东北抗联精神。

  (一)在课堂教学内容中强化对东北抗联精神的教育。将区域红色文化资源恰当地衔接到课程教学中,可以有效地丰富教学内容,东北抗联精神是《纲要》课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直观生动的教学素材。教师在讲授《纲要》课的具体内容时,比如:在讲授第六章关于局部抗战的内容的时候,生动讲授东北抗联的英雄事迹,让学生深刻感受英雄人物的光辉事迹,使学生达到思想上的共鸣;在讲授第六章关于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和第七章关于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的内容的时候,提升东北抗联将士的爱国主义情怀,不畏强暴的抗争等精神,让学生体会东北抗联精神的历史意义。为了提升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的形式上,要提升教学的生动性和直观性。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关于东北抗联精神的文字、图片、影像等资料,达到图、文、声、像并茂的效果,使学生在教学中具有画面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感染和陶冶受大学生的情怀,使教学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

  (二)有效利用黑龙江省的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实践教学。思想政治教育要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应该做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把理论知识与现实红色教育资源有效地结合,充分发挥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优势和作用。利用当地红色教育基地的生动直观的材料,在翔实的背景资料、革命知识、生动的塑像和照片等鲜活材料的实境中因势利导。例如:通过组织大学生参观东北烈士纪念馆、七三一部队旧址等实践教学活动,通过讲解员的讲解和具体情景,彰显红色资源教育的独特魅力,使大学生的认知度得到提升,强化社会主义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以东北抗联将士的英雄事迹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东北抗日联军将士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是大学生学习的榜样。为祖国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英勇献身,是中华民族精神最宝贵的品质。东北抗联将士视死如归,坚持与日本帝国主义坚持战斗14年,东北抗联英雄多数是青年人,他们为抵御日寇付出了最惨烈的代价,涌现出英雄人物和事迹,如小孤山十二烈士,八女投江等;许多著名爱国将领如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这些英雄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着抗联精神。为了使这种榜样示范作用更加生动鲜活,可以请抗联老战士现场讲述抗联故事,使大学生深刻地感受东北革命历史的厚重,使大学生能够继承和发扬优良革命传统,体会抗联将士的高贵品格,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四)发挥重要节庆日的独特优势进行教育。弘扬东北抗联将士在革命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抗联精神,应该挖掘各种重要节庆日、纪念日蕴藏的丰富教育资源和教育时机。可以利用九一八、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五四青年节、国庆节等举办庄严庄重、内涵丰富的各种庆祝和纪念活动和各类教育活动。例如:祭扫烈士墓、以书画作品书写爱国情怀、纪念“九?一八”演讲、观看红色影片等活动。这种活动可以收到寓教于乐的效果,让大学生在体验式、情景式、渗透式的活动中,受到熏陶,得到启迪和教育。

东北抗联精神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的德育教育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抗联 近现代史 德育教育 近现代 纲要 德育
最新教育理论论文
高等职业院校理论与实践教学研究
试论教育实践变革与教育理论创新研究
粮食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构建与实践
以学生党建促进学生就业实现路径研究
初中体育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优势与方法初
浅谈学困生知识落实的方法策略
精选策略,游刃有余
“爱”须大于“管”
霍桑效应在学困生帮扶中的应用
温暖斑马线 礼让应当先
热门教育理论论文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论秦始皇的“法治主义”
小学德育论文范文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浅议实践教学在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与素质教育
当代青少年的思想特点与教育方法
对和谐教育的理论思考
Discovering Techniques of Vocabulary T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