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社会主义论文 >> 社会主义是真理与价值的统一论文

社会主义是真理与价值的统一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4-07

社会主义是真理与价值的统一

  “社会主义”(socialism)一词源于拉丁文,意思是“同辈的”、“同伙的”。据有关文献记载,它最早出现在意大利传教士贾科莫?米利阿尼于1820年发表的《驳反社会主义》一文中,文中把社会主义看作是“上帝安排和自然界继承下来的一种传统的社会制度”。19世纪初,圣西门主义的刊物《环球》杂志和欧文主义的刊物《贫民卫报》同时在刊登的文章中把“社会主义”作为未来理想社会的名称。到40年代,“社会主义”一词在欧洲大陆上广泛使用。马克思在1842年10月15日写的《共产主义和奥格斯堡〈总汇报〉》一文中,首次使用了“社会主义”一词,并赋予了它科学的含义。从此,作为思潮的名称,“社会主义”通常指的是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抛弃了空想社会主义的虚幻基础――唯心主义世界观,继承了空想社会主义的价值尺度,在厚实的真理尺度基础之上构建了新的价值尺度,它是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的理论、运动和制度。

  一、真理与价值

  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是人类进行实践活动的两大主题。实践活动达到理想效果的前提在于人们对真理与价值关系的科学把握,因此,真理和价值的有机统一也一直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追求的目标之一。

  真理和价值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的,反映主客体相互关系的认识论的基本范畴。真理,即符合实际的真实道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价值,是客观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基础上是相统一的。在实践中,真理既是制约实践的客观尺度,又是实践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而价值则不仅是实践所追求的根本目标,而且还是制约实践的主体尺度。真理本身是具有重要价值的,所以离开价值这一客观尺度谈真理是无意义的,价值的实现也离不开人们对真理这一主体尺度的准确把握和运用。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活动正是在坚持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有机统一关系的原则中才不断发展进步的。

  二、欧洲社会主义先驱的实践

  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人们对于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关系没有形成清晰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所以,运用两个尺度相统一的原则指导实践便无从谈起。马克思在人类发展史上首次明确地提出社会发展有两重尺度:外在尺度和内在尺度,并主张这两重尺度的有机统一。这里的外在尺度是指事物固有的规律性、规定性的尺度,即真理尺度;而内在尺度则是指事物合目的性的尺度,即价值尺度。马克思曾经在《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中指出“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人类既可以通过理性的方式坚持事物的真理尺度,又能在遵循真理尺度的前提下把握价值尺度,即通过改造客观世界达到满足人的需要这一目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时,在尊重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继承了空想社会主义追求人类解放和自由的价值理想,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关于社会价值构想的“空想”性质,同时于资本主义剩余价值规律的现实土壤上,提出了将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的设想。

  列宁是第一个把科学社会主义设想付诸实践的人。他在执政时,将马克思经典社会主义经济原则的设想运用到苏联社会建设的实践中,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当时所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生产资料公有制、计划经济、平均分配等,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十月革命后,列宁力图继续在苏联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却失败了,主要原因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虽然坚持了社会主义的价值尺度,却忽视了社会主义的真理尺度。这时在苏联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与国家的实际情况相脱离的,列宁敏锐地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果断地摒弃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选择了适合苏联实际情况的新经济政策。可见,正是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相统一的原则的恢复才使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重大胜利。

  三、中国社会主义先驱者的实践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为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奠定了理论基础。

  (一)真理与价值的有机统一是中国早期实践的一个难题

  毛泽东同志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现实情况出发,认识到中国要真正成为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实现人民充分享有民主权利和自由的价值目标,必须避免走资本主义的道路,同时,他还认为这一目标的实现应该建立在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中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上。站在这一理论高度,毛泽东带领中国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之后,依据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过渡所创造的经济和政治条件,他对我国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新中成立初期,毛泽东认识到了资本主义制度是可以跨越的,但是生产力高度发展这一物质基础却是无法跨越的客观实际。本着实现极大促进我国生产力发展的价值目标,他带领中国人民努力的探索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规律。在此过程中,他还多次提醒人们,不要忘记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和价值目标,强调人民群众始终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是现代化建设成果的享有者。

  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毛泽东对于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统一原则的运用。但是,两个尺度虽然是人类实践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尺度,人们对于二者关系的准确把握却是复杂且艰难,伟人也不列外。20世纪50年代后期,毛泽东由于错误判断了国际国内形势及其影响,他对于价值的认识偏离了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真理尺度在毛泽东视野中被萎缩和淡化,价值尺度逐渐占据重要地位。在社会主义实践中,他片面地追求“一大”、“二公”,忽视了价值所赖以建立的现实基础,对我国生产关系的调整超越了当时农村实际的生产力水平,对社会成了极大的危害。“从一九五八年到一九七八年整整二十年里,农民和工人的收入增加很少,生活水平很低,生产力没有多大发展”。   毛泽东在中国的早期实践历史说明,任何建立在割裂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有机统一原则的社会主义实践,实现的只能是如“空中楼阁”般虚幻的价值目标。

  (二)邓小平对于真理和价值关系的成功实践

  邓小平作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成员,他从历史的维度出发,深刻反思了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成功与失误,通过探究失误的原因,把社会主义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真正的辩证统一起来,为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本质论是邓小平在坚持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辩证统一原则下的理论探索的结晶,它从世界观的高度第一次把社会主义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的统一推向一个崭新的水平。

  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邓小平科学地分析了当时国际国内发展的大趋势,在把握时代主题和人民愿望的基础上,将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他强调,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要发展必须立足坚持遵循实践活动的真理尺度,顺应社会历史发展的潮流,加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同时,他又多次指出,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始终把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利益摆在第一位。他说,“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我们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积极扩大对外交流”。邓小平被人们称作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任何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统一为前提的。纵观科学社会主义的探索实践,伟大的社会主义先驱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时,正是因为始终坚持和贯彻了真理和价值相统一的原则,才共同浇铸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伟大蓝图,实现了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的飞跃。因此,社会主义是真理与价值的统一。

社会主义是真理与价值的统一

论文搜索
关键字:真理 社会主义 主义 统一 价值 社会
最新社会主义论文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平等的内涵及其当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短视频平台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策略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加强大学生诚信学风教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途
浅析“红色影视”对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浅析
社会主义古巴发展道路与“中心—外围”论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大学生思想政治
热门社会主义论文
学习十七大精神论文
学习十七大论文
学习党的十七大论文
学习十七大报告体会
学习十七大精神征文范文
高举旗帜、坚定不移地信仰中国共产党(十七大
简论“亚洲四小龙”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浅析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简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