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其它论文 >> 灾后青少年的社会支持网建设与社会工作模式初探论文

灾后青少年的社会支持网建设与社会工作模式初探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4-14

灾后青少年的社会支持网建设与社会工作模式初探

  地震过后,重建工作的硬件设施容易修复,但人的心理创伤难以在短时间内抚平,尤其是处于心理和性格塑成阶段的青少年,社会支持能帮助个人融进社会网络之中,因而强化个人的心理和生理健康,帮助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协调。

  一、社会支持的界定与测量

  社会支持的概念最早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精神病学文献中,由一些健康医学家、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以及社会工作者等发展起来的,后来才逐渐发展到研究社会支持网络本身。

  社会支持网的界定:纵观国内外关于社会支持的研究,主要从这四个角度来定义社会支持:(1)功能角度的社会支持概念界定。托尔斯多夫认为社会支持“是这样一些行为或行动,其功能在于帮助某个中心人物实现个人目标,或者是满足在某一特殊情形下的需要”(Tolsdorf)。(2)结构角度的社会支持概念界定。网络结构角度界定社会支持的研究者倾向于从社会关系和社会网络的角度看待社会支持。例如林南等人认为,社会支持是“一个人通过与他者、群体或者更大的社区之间的社会关系而得到的支持。(3)互动角度的社会支持概念界定。皮吉认为,社会支持是人们的基本社会需要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得到满足的程度,维持、评价、更新是社会支持能够进行的必要阶段,也是网络存在的关键。4.接受者主官评价角度的社会支持概念界定。主观评价取向的社会支持是从主体角度出发,强调社会支持是一种主观感受,认为社会支持是人与人的间接亲密联系,这种联系是客观存在的或人们能感知到他们能与他人交流、被他们关心、被接纳、被爱、有价值感,并在他们需要时给予帮助。

  结合不同角度的观点,笔者将社会支持的概念界定为个体在多层次的社会网络(个体、组织、国家)中得到的全方位帮助和支持(物质支持、精神支持、工具支持)。在社会工作领域里涉及的社会支持主要是指组织社会支持和个人社会支持,着重强调社会支持的调节或缓冲压力的作用。

  二、构建灾后青少年和谐社会支持网的必要性

  (一)青少年的心理特点

  由于青少年时期身体的急剧变化和性生理的发育成熟,使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与其他时期相比有很大差别。处理青少年问题时,我们首先要着重考虑青少年的心理特点。

  1.认知能力增强。随着大脑神经系统的发育,青少年的认知能力迅速发展,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发生了质的变化,观察能力、记忆力、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达到了新的阶段。

  2.情绪、情感不稳定。青少年期是人一生中情绪、情感最易变化、最敏感时期。随着视野的开阔和活动范围的扩展,他们能够接触到丰富多彩的外部社会环境,促使他们的情绪和情感异常复杂多变,极易表现出冲动、幻想和自负。

  3.性意识的发展。伴随“第二特征”的出现,青少年的性意识增强,对异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开始关注男女之间的特殊关系,积极发展已性为基础的人际关系。

  4.自我的发展。一般认为,青少年时期是开始探索并检验自我心理特征的时期。青少年对自我的理解是复杂的,包含自我的诸多方面。某些青少年可能会拒绝主流文化,以标榜自我。

  (二)青少年发展理论

  目前对青少年期的认识理论综合起来有以下几种:生物学、病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及人类学等几种观点。本文着重介绍以下3种观点:

  1.青少年期发展的心理社会观。在青少年期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获得一种“积极的自我认同”。在自我认同探索中失败的青少年将会自我怀疑、角色扩散、角色混淆。他们可能会沉溺于自我破坏的、片面的事物或者活动,甚至会导致焦虑、社会责难、无法履行成熟个体的功能。

  2.青少年期发展的认知观。现实与个人对其的理解不协调的时候就会产生“失衡”,就有必要做出进一步顺应。在这个时期,青少年能够建立这样的概念:每个人都能够考虑共享的“一般化他人”的观点――即社会系统,这反过来又使得带着对他人的理解而进行准确的沟通成为可能。

  3.青少年期发展的社会认知学习观。社会学习理论关注的是社会和环境因素的关系及对其行为的影响。阿尔伯特?班杜拉强调儿童模仿学习的过程,即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来学习。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父母被列为青少年生活中最重要的成人。

  地震造成的种种惨剧强烈震撼着灾区青少年的心灵,使他们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严重破坏了青少年的社会化进程。这种心理创伤在短期内很难愈合,如果处理不当,在有生之年都走不出这个阴影。郑杭生将社会工作的对象界定为“那些在心理上有某些障碍和创伤的人”。社会工作重点要逐渐扩大到帮助那些有心理疾病的人和群体,使得他们能够消除心理障碍,沟通与社会的联系。此时社会工作者应该发挥重要作用,社会支持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社会支持网络可以减轻心理苦恼,预防疾病和促进康复;与具有相似特性和生活方式的人保持良好的联系能够提高心理健康。所以,帮助构建灾区青少年的社会支持网络应该是社会工作者主要考虑的方法。

  三、社会支持网角度的社会工作模式的构建

  青少年社会化的主要场所是家庭和学校,父母亲人和同辈群体是重要的社会化参照群体,所以社会支持网的构建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下转第118页)

  (一)家庭支持网络是根本

  家庭教育是伴随孩子的终身教育,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孩子行为、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很多青少年在地震中失去了亲人,家庭变得不完整。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心理引导,扩大灾区青少年的社会支持网,使其能够从别处得到原来来自于家庭的支持内容。物资支持应该是最初级的层次,感情支持更难解决。对于灾区青少年来说,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关怀。介入伊始,社会工作者就要给灾区青少年传达一种随时在此等候的信息、信任及无条件的非判断性的爱。就是对服务对象进行一系列的心理教育,帮助他们很好地认识自己当前的情况,接纳自己的反应,并且期待未来的良性改善。所以社会工作者可以对灾区青少年进行长期的心理干预。有关部门应该积极帮助灾区人民重组家庭,让青少年尽快获取家的感觉、减少家庭的社会支持网的真空状态,增强战胜困难的自信心。

  (二)学校是实现各类社会支持的主要场所

  友情支持是一种内容最生动、最丰富的支持,是一种学校支持,是家庭支持网络的一种重要补充。学校是青少年最主要的活动区域,也是社会支持资源的主要集聚地。青少年之间年龄相仿、兴趣爱好相近,通过互动,成员之间容易产生信任感。

  (三)专业支持网络

  专业支持网络是一种最稳定、最全面、服务水准高的支持,是一种有社会工作专业人员来管理、专职人员来服务的支持。在灾区构建专业支持网络重要的是构建社会工作者及非政府组织的支持组成的支持网。非政府组织或非盈利组织,作为社会问题的发现者、社会政策的传导者,为灾区青少年及时提供生理、物质以及精神方面的实质帮助、协调有关的社会资源、培养他们积极的生活态度、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等通过社会工作者,可以组织、联系社会上有爱心的他人、单位、企业给予灾区青少年情感、物质、技术上的支持。

  在灾难面前促使灾区青少年产生一种“应压效应”,使青少年的心理重新定位:他们不再害怕、羞涩,而变得勇敢、坚强;他们不再幻想、迷茫,而变得现实、具有方向;他们不再角色叛逆,而变成青春忠贞、见义勇为。社会支持网的构建应是促使青少年走向成熟的重要举措。

灾后青少年的社会支持网建设与社会工作模式初探

论文搜索
关键字:社会支持 社会 青少 社会工作 青少年 模式
最新社会其它论文
大学生对余额宝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浅议幼儿教学引入游戏化课程对幼儿社会性交
回归与延展
校园网贷乱象治理的探索
过度劳动理论与实践
中国老年人临终生活质量研究
社交媒体用户人际互动与社会资本提升路径研
社会热点事件在“两微”平台的传播机制研究
试论《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的社会背景
运用体育心理学提高女生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
热门社会其它论文
食品安全论文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当代青年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兼评《道德生
关于“网络社会”的道德思考
建立绿色化学
网络信任危机:电子商务的伦理陷阱
美德是不可或缺的
论自私(上)
“伦理化”的汉语基督教与基督教的伦理意义
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