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杭州某高校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促进研究论文

杭州某高校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促进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4-15

杭州某高校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促进研究

  广义的生活方式是指人们在一定时期和社会条件制约在一定的价值观指导下形成的满足自身需要的生活活动特征和其表现形式。狭义的生活方式是指人们的日常生活活动特征和其表现形式,包括人们的衣、食、住、行、劳动工作、休息娱乐、社会交往、待人接物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以及与这些方式相关的方面。健康素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目前人们的健康生活状况。目前公众的健康素养在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均是一个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2008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6.48%,2012年比2008年提高2.32个百分点,提高幅度达35.80%,平均每年增长约0.5个百分点。可见,促进公民健康生活方式任重而道远。提高公民的健康素生活水平应从青少年抓起,大学生身肩建设祖国、复兴民族的伟大历史使命,因此有必要对大学生的健康生活促进进行探讨。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于2014年4~10 月,采用多阶段、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杭州师范大学4个不同校区,每个校区各随机抽取2个专业共8个专业,以班级为单位抽取3000名在校大学生,征得他们同意后进行问卷调查。

  (二)方法

  1. 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基本资料(年龄、性别、民族、专业、年级、身高、体重)、生活方式(包括作息时间、精神状态、饮食习惯、体育锻炼、卫生习惯、寝室卫生等项目)及健康状态(包括生理、心理、体质和社会方面)。

  2. 生活方式评定。参照《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评价量表》,根据实际研究对象的特点进行了修改,使之符合调查对象的阅读习惯和特点。采用自行编制的生活方式调查表。该量表从运动锻炼行为、饮食营养行为、生活规律行为、健康危害行为、人际交往行为、压力管理行为、生命欣赏行为等7个维度组成,每个项目都有3个评分标准,本研究的数据结果都根据评分所得。

  3. 健康素养自测。分为基本健康知识与理念(31个条目)、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27个条目)、基本技能(4个条目)3个维度,也分为5类健康问题素养,即科学健康观(6个条目)、传染病预防(15个条目)、慢性病预防(13个条目)、安全与急救(16个条目)和基本医疗(9个条目)。每条目答对给1分,答错给0分,正确回答80%及以上的健康素养调查内容(含各维度)的对象视为具备健康素养。

  4. 调查方法和质量控制。调查开始前进行30个样本的预调查,及时对问卷做出微调,对调查小组成员进行统一集中培训,在间隔调查完成一个月后从2876 名调查对象中随机抽取一个学院的调查对象(284人,约占样本量的10%)再次填写调查问卷,以评价此次调查数据的重测信度,得到Cronbach’sα= 0.912,重测置信度较好。调查问卷现场填写回收,调查过程中遇到不认真作答的问卷直接剔除,回收后对问卷进行核查整理,进行双录入。

  5. 统计分析。由研究者事先进行问卷编码,对收集到的资料采用Epi 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录入。在原始数据库基础上,对初级变量进行整理、赋值,计算生成新变量,使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主要应用一般描述分析、统计学χ2检验分析。

  二、结果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0份,回收2883份,有效问卷2876份,回收率96.10%,有效率99.75%.自愿参加本次调查的男生1328人(46.2%)、女生1548人(53.8%),年龄20.47岁±2.61岁,其他情况见表1。

  表1 对象的基本情况n=2876

  项目 人数(%)

  学生来源

  医学院 1141(39.67%)

  理学/材化/生科学院 367(12.78%)

  国际服务工程学院 261(9.08%)

  教育学院 876(30.46%)

  法学/人文学院 231(8.03%)

  年级

  一年级 821(28.55%)

  二年级 735(25.56%)

  三年级 587(20.41%)

  四年级 405(14.08%)

  五年级 328(11.40%)

  (二)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评定

  2876名研究对象健康生活方式总平均分为137. 46 分,标准差为17. 652,经标准化计算:标准化得分=(实际初得分- 理论最低初得分)/(理论最高初得分- 理论最低初得分),研究对象健康生活方式标准化总平均分为65.79分,各维度得分经标准化后排序,健康生活方式各维度按得分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健康责任行为(78. 71)、人际交往行为(76. 58)、压力管理行为(69. 40)、生命欣赏行为(70.20)、饮食营养行为(68. 52)、生活规律行为(61. 19)、健康危害行为(60. 39)、运动锻炼行为(50. 54)(表1)。   表2 调查对象的健康生活方式得分情况

  健康生活方式 标准分 得分 排序

  运动锻炼行为 12. 14 ± 2. 99 50. 54 7

  生活规律行为 13. 79 ± 2. 86 61. 19 5

  饮食营养行为 14. 82 ± 2. 83 68. 52 4

  健康危害行为 13. 75 ± 1. 99 60. 39 6

  人际交往行为 23. 86 ± 3. 82 76. 58 1

  压力管理行为 19. 08 ± 3. 17 69. 40 3

  生命欣赏行为 19. 04 ± 3. 52 70. 20 2

  总分 116.48 ± 21.18 65. 26

  (三)本科学生基本情况对其健康素养的影响(见表3)

  表3 基本情况不同的本科生具备健康素养情况(n=2876)

  项目 分类 人数 总的健康素养 健康生活

  方式与行为 健康知识与理念

  性别 男 1328 21(10.5) 54(31.5) 12(6.6)

  女 1548 43(16.3) 87(30.7) 24(8.5)

  χ2值 3.84 1.53 0.29

  P 0.06 0.37 0.87

  名族 汉族 2647 61(15.2) 32(7.5) 137(32.2)

  少数民族 129 38(14.1) 4(10.5) 7(18.4)

  χ2值 0.25 0.44 3.08

  P 0.88 0.53 0.08

  年级 1年级 821 6(2.0) 4(2.6) 18(11.9)

  2年级 735 4(8.3) 1(4.2) 4(16.7)

  3年级 587 33(20.6) 17(10.6) 6(3.8)

  4年级 405 20(20.6) 11(11.3) 46(47.4)

  5年级 328 7(21.9) 3(9.4) 15(46.9)

  χ2值 29.73 9.53 47.77

  P 0.00 0.42 0.00

  三、讨论

  我校大学生个人健康素养水平较低 虽然大学生已经具备一些基本的健康知识和理念,但并非都能完成向健康的生活方式的转化,知识知晓与行为掌握之间呈现出一定的差距。同时也反映出目前高校对大学生的健康素养促进工作还存在误区,学校片面的认为只要他们了解健康知识,就能形成健康行为,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其实不然。提示我们,在大学生健康素养促进过程中,如何解决知行合一问题值得探讨与进一步实践。高校应该加强校园建设活动,做出具体的行动,而不是空谈。

  加强健康素养的促进教育 本调查也显示年龄对学生科学的健康观念和基本技能影响不明显,健康素养在汉族和少数民族大学生之间并没有差异,可能与本次受调查的少数民族学生样本太少有关。因此应针对影响健康素养的主要因素,学校对大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担负起健康素养促进教育的主要责任,在积极开设健康素养相关课程的同时,加强慢性病预防知识的教育,因为目前大学生对于慢性病的预防知识不够。并且健康素养的教育内容应贴近大学生生活,宣传手段需多元化,宜采取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如网络微信平台、手机短信等新兴的方法,当然传统的一些宣传方式如校园内张贴海报、发放知识小册等。宣传的地点应选择人流量相对集中的区域如图书馆、饭堂等。此外,相关部门需重视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的提高,健全体制,相互协作,积极支持高校健康生活促进工作的开展。只有这样才能使更多大学生具备健康生活方式,进而对社会甚至国家的长远发展产生积极效应。

  健康生活方式和健康素养的关系 健康素养是对健康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指向标,不具备健康素养的学生更容易出现亚健康状况,健康生活方式还同时受诸如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经济因素等方面的影响。针对以上分析,高校应该积极开展健康教育,重视对同学们的卫生知识和行为教育,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生活观,劝阻或禁止某些不健康的生活行为,加强学生体育锻炼,逐渐增强学生的防病抗病能力应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策略。充分调动拥有较高健康素养的学生,他们可能更容易接受健康生活方式的改变,趋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是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目标的实现的积极力量,可以对其他人进行影响,对于以消极的、健康素养水平较低的学生则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和耐心才能到预期的健康教育效果,学校也应当对于这些同学的生活多给与关心,让其更好的发展。

杭州某高校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促进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杭州 健康生活 高校 方式 大学生 研究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