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政治其它论文 >> 浅析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过程论文

浅析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过程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4-16

浅析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过程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9-0203-02

  大学生的逆反心理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时常要面对的一个难题,也是影响到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效果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自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件颁布以来,各个高校都加大了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投入,花费大力气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改革,以期获得理想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但实际效果却并不显著。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大学生逆反心理现象是存在的,且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这严重打击了教育者的教育热情。因此,对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过程的研究,是加强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途径之一。

  一、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含义

  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是指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当承载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教育者或教育客体与作为主体的受教育者即大学生的内在需要不一致时,大学生产生的一种以背离教育目标,抵触思想政治教育为表现形式的心理倾向的总和。

  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学生逆反心理,应从以下方面理解:首先,受教育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逆反心理的逆反主体。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受教育者在接触到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后会有一个对信息进行选择的思维及心理活动过程。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逆反心理的逆反对象时指教学过程中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相关因素,如教育者、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环境等。再者,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存在一种拒绝或冲突的不协调的互动关系。最后,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表现为一种心理反应、情绪变化和行为倾向的总和。

  二、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学生逆反心理的特征

  从对大学思政课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定义的阐述来看,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学生逆反心理主要具备以下方面的特征。

  (一)反向性

  逆反心理是一种独立的心理活动,逆反对于逆反的人物、事件、宣传的内容等逆反对象来说,心理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态度是对立的,具有明显的反向性[1]。

  (二)二重性

  学生逆反心理的二重性主要表现在主体的态度上面,即受教育者对逆反对象所表现出来的两种态度倾向:主动逆反和被动逆反。主动逆反是指受教育者再受到逆反对象的刺激后产生的与教育预期相反的倾向,被动逆反则是指受教育者对外来客体信息的刺激保持沉默,既不反对,也不赞成。因此,学生的逆反心理在对教育者教育活动的开展产生阻碍作用的同时,另一方面也能促进教育者对其教育方法进行改进,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三)盲目性

  逆反心理的盲目性主要是指,作为逆反主体的受教育者在一受到外部客体信息刺激时,不加考虑便武断地做出否定的心理倾向。受教育者受盲目性心理倾向的影响,常常会对外来客体信息的价值不加考虑而一概否定。在受教育者的逆反情绪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其行为的盲目性和易情绪化的特点表现得更为突出。

  (四)突出自我性

  在多数情况下,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是为了突出其个性。逆反其实质是表现个性、突出自我。当学生感受到其自由受到限制时而下意识地产生的一种抵触心理,通常情况下,他们产生抵触心理并非是刻意站到教育者人的对立面,而是以突出自我个性,保护其自由不受限制为目的。

  三、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人的心理现象建立在主体与其相关联的客观条件的对立统一关系中,并通过主体的活动表现出来。在心理学上的逆反心理是指主体在自身的主观需要、认知和情感与客观的要求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反映了主体对于客观要求所产生的强烈抵触情绪。

  逆反心理是一种特殊的反应态度,由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三个要素构成。逆反心理的认知是指主体对逆反对象即其所接触到的教育者、客体信息、方式方法等产生的知觉、理解以及评价,对逆反心理的形成起着准备和导向的作用,是逆反心理产生的思想基础。因为,无论一个人对某一现象或者问题有着怎样的认识,其在心理上都具备了一定的较为稳定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由这些价值取向及思维方式架构而成的认知体系,支配着主体即人对外界刺激将要采取的基本态度,是顺从、支持、拥护,还是怠慢、反对和逆从。情感是指主体对逆反对象所产生的抵触情绪,是逆反心理形成的助推器。它在心理上表现为主体对所接收到的认知信息内容的一种负面情绪体验,即主体对客体信息是持反感或厌恶的态度。行为意向是逆反心理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主体对逆反对象将要表现出来的一种行为倾向,其强烈程度直接受情感的控制和影响。在上述三要素之中,认知是基础,情感是催化剂,行为意向是外在表现,三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只有对客体信息是否符合主体的需要进行认知,才可能出现与之相应的情感与行为倾向。抵触性情感是逆反心理的主要成分,对主体的行为意向起着支配作用。当主体的逆反心理形成后,只要逆反对象一出现,主体就会立刻使自己在认知与行为上抵触于它,从而维持整个逆反心理中知、情、意三者的平衡。

  而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主导者是人,是教育工作者;主体是受教育者,更确切地说是受教育者的意识和思想。意识和思想作为人脑的机能与属性的一部分,包含了思维的道德认知、性格倾向中的世界观、态度、信念等内容,是心理现象的一部分,也是由知、情、意、行架构起来的心理活动过程。因此,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逆反心理也同样是一系列复杂心理活动的产物。据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也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基本阶段:即认知―情感体验―行为意向。其中认知阶段是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前提初级阶段,情感体验阶段是学生逆反心理发展形成的关键阶段,行为意向阶段则既是认知阶段和情感体验阶段联合作用的结果又是逆反行为产生的准备阶段,这三个阶段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对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起着不同的作用。   (一)认知阶段

  在认知阶段,受教育者会根据自身的需要,运用自己的认知体系和价值标准对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信息进行识别、评判和抉择。“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构造,而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把内在的尺度运用于对象”[2]。可见,人们进行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时都会受到其内在认知和价值尺度的影响。在开展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时。人们会遵循以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利与害为主要内容的评判标准,会用其所形成的真理尺度、价值尺度、道德尺度和审美尺度去影响、指导自身的实践活动。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受教育者也必然会运用自身的评判标准和尺度来衡量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各种课题信息,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而做出接受教育或拒绝教育的抉择。这是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逆反心理的前提和基础。

  (二)情感体验阶段

  在情感体验阶段,受教育者会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各教学要素的刺激下所产生的一种或是消极、或是积极的情感体验。激情、热情等积极情感是人强烈追求对象的内在的、本质的驱动力。若没有积极情感的驱动力,人们就也不可能有对物质、对真理的追求。可见,人们所具备的积极情感体验能够促进他们的实践活动顺利开展;而具备的消极情感体验则会对他们的实践活动产生阻碍作用。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当教学的各要素、教育教学的人文关怀以及教育教学的价值取向等符合受教育者的“接受期待”时,受教育者就会接受它们,并产生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反之,受教育者相应的就会排斥它们,产生消极的情感体验,从而不愿意接受甚至抵触教学活动。因此,消极的情感体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本质推动力量。

  (三)行为意向阶段

  行为意向阶段是指受教育者在情感体验的推动下形成了一定的心理倾向,尚未赋予实践行为的过程。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当受教育者的“接受期待”与教学活动相符合时,就会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进而形成一种愿意接纳教育、教学的行为意向;而当受教育者的“接受期待”与教学活动不相符合时,就会产生消极的情感体验,进而形成一种排斥或抵制教学活动的行为意向。这一排斥或抵触的行为意向既是进行了消极情感体验的结果,又是逆反行为产生的预备,但此时并不等同于逆反行为,只有当排斥或抵触的行为意向累积到一定的程度时,才会开始向逆反行为转化。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正遭到学生逆反心理的严重削弱,甚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的实现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学生的逆反心理的形成过程进行研究,能够有助于教育者充分掌握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规律,从而针对其各个阶段的具体情况采取合适的措施,去调适和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若教育者能成功引导和调适好学生的逆反心理,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会取得更大发展和进步。

浅析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过程

论文搜索
关键字:理论课 逆反心理 思想政治 中学生 过程 理论
最新政治其它论文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文化自信培育探究
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在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新时代背景下用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领外语
以红色文化推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十八大以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创新和发展
《反杜林论》中的生态观及其新时代价值
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政治意识构建的思考
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生态的思想意蕴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的途径研究
热门政治其它论文
国防科技与军事
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
改革开放与中国的社会变迁
中日软实力实证分析
试论中国小康社会的政治前提和道德预设
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文化的演进
浅谈腐败的政治心理原因及其对策
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意义·问题·抉择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及其现实意义
中国农村政治现状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