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哲学论文 >> 哲学其它论文 >> 当今时代中大众哲学的重要地位及其应用论文

当今时代中大众哲学的重要地位及其应用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4-16

当今时代中大众哲学的重要地位及其应用

  中图分类号:B-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1-0013-02

  在当前物质生活泛滥的大背景下,大众哲学作为最纯粹的精神食粮,不仅能净化社会成员的精神世界,更是当代改革最需要的动力要素。通过大众哲学的普及,提升人民群众的哲学底蕴,塑造一个真正文明、理性的民族,恰恰可以成为推动社会改革的最深层次动力。

  一、大众哲学在当今时代的重要地位

  (一)大众哲学是当代中国人民最需要的精神食粮

  在当前物质主义泛滥的大背景下,大众哲学作为哲学――最纯粹的精神食粮,能净化社会成员的精神世界,帮助社会成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众哲学又是大众的――有着紧贴群众日常生活的内容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能让哲学走出学术的高深大院,不再仅仅是哲学研究者的研究对象,而是群众在社会实践中能够掌握和运用、能够充实群众的精神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大众哲学是当代中国社会最需要的文化因子

  中国文化要崛起、要复兴,哲学的崛起与普及是必不可少的。不可否认的是,哲学底蕴深厚的文化才是最吸引人心的文化,才是最有发展前途的文化;而缺乏哲学底蕴的文化则是肤浅的、庸俗的、没有发展前景的文化,是难以立足世界文化之林的。

  (三)大众哲学是当代改革最需要的动力要素

  中国改革面临重重困难,原因何在?社会的改革,不仅仅是依靠党政领袖的大力推动和强大的个人人格魅力就能实现的,改革主要依靠的力量应该是广大的人民群众,只有人民群众才是真正的历史发展的推动者。人民群众是否具备一定的哲学思维、哲学基础,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看待一切事物、处理一切事物的方式方法和结果,也必然影响社会的发展面貌和主要态势,从而也直接影响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有效推进。要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顺利进行,就必须得到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推动;而通过大众哲学的普及,提升人民群众的哲学底蕴,塑造一个真正文明、理性的民族,恰恰可以成为推动社会改革的最深层次动力。

  二、大众哲学在当今社会中的应用

  (一)什么是大众哲学

  1.以往学术研究中界定的“大众哲学”

  以往学术研究中,所涉及的“大众哲学”基本上是特指我国哲学家艾思奇的“哲学体系”(准确地说,还不能称之为哲学体系)或者说哲学研究成果,甚至是特指艾思奇的著作《大众哲学》(在此著作中,作者运用生动通俗的语言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通俗读物,在当时影响很大)。

  2.本文界定的“大众哲学”

  新的时代,需要新的大众哲学。本人以为,当今时代的“大众哲学”,应该是指在内容上紧密联系群众的日常工作与生活,形式上通俗易懂,便于理解、掌握和运用,以实现人民群众提高哲学素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为目的的哲学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思想观点的总和。大众哲学的主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二者的主要精要原理和内容的融合、统一、升华和创新。

  (二)大众哲学的精要观点在当今社会中的应用

  1.发展的观点:国家深化改革的源头

  发展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是我们必须始终重视和坚持的观点。这个观点认为:运动变化是绝对的,发展是永恒的。世界上不存在任何永恒不变的东西,只有一个永恒的道理,就是永恒的发展。当前,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生事物层出不穷,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前所未有。对高科技、新能源、新软件等许多事情我们刚刚有所认识,但很快就变得过时;有很多老问题还没有解决,新问题又摆在了面前。

  发展就需要变革。当今中国要实现长治久安、要树立并巩固在世界上大国的形象和地位,就不能满足于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取得的辉煌成绩,而要看到面临的各种艰难困苦――周边国家的紧张关系、国内群体性突发性事件频发、资源匮乏、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科技创新力度不够等等各种矛盾与问题。因此,党和政府提出要全面深化改革,坚定信心要立足已经取得的成绩、发扬以往的优良作风,大力发展生产、完善市场经济、健全各种体制机制、严厉打击腐败,真正做到惜时如金、与时俱进,永远保持不断前进、不断发展的步伐。

  2.群众观点:党员干部工作的宗旨

  群众观点是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实践和认识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但是,在现实社会,却有些党员干部忘却了这一哲学观点,他们高高在上,把自己当成“官老爷”,脱离群众、不负责任,甚至罔顾群众的利益,违法乱纪、以权谋私、贪污渎职、腐化堕落。

  正因为如此,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我党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了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为期一年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也再次警醒所有的党员干部应牢记群众,务必牢牢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3.“和”的思想:和谐社会的理想境界

  “和”的思想是中国哲学、中国文化的核心内容。“和”的思想作为中华民族普遍具有的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对国人的生活、工作、交往、处世乃至内政和外交等各个方面都会产生深刻影响。(1)表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强调的是“天人调谐”,人是大自然和谐整体的一部分,又是一个能动的主体,人必须改造自然又顺应自然,与自然圆融无间、共生共荣。倘若地方政府以及企业主都能深刻领悟此间道理,对我国环境、资源的保护将是一大福祉。(2)表现在人与人的关系上,要求“和睦相处”,待人诚恳、宽厚,互相关心、理解,与人为善、推己及人,建立团结、互助、友爱的人际关系。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人层面有“友善”一条,正是要求社会成员之间友好和善,共建和谐、和气、和顺的社会大氛围。(3)表现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崇尚“合群济众”,社会由个人所组成,个人离不开社会,应当尊重个性、鼓励个人的追求和创造,又必须融入集体、把个人的目标同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4)表现在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上,倡导“协和万邦”,国家间应当亲仁善邻、讲信修睦、礼尚往来,不能以大欺小、倚强凌弱、以富压贫,国际争端要通过协商和平解决,各国之间应在平等相待、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4.“仁”的思想:国人生活的道德规范

  著名的心理学弗兰克尔认为:“每个人都具有探求各种真善美价值的人生意义的意志,这是一个健康人的精神支柱,如果某人无法找到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势必沦入一种精神的空虚,产生心理问题。”[1]如今部分国人已经沦入这种精神的空虚状态,当以“仁”的思想来重新充实其心理、振奋其对人生意义的追求。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也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思想。“仁者人也”,清楚地表明,仁和人是分不开的,“仁者爱人”即社会上的成员应该由人的同情心出发以推己及人。张岱年先生在《中国哲学史大纲》中把“仁”归于人生理想一章,从多个方面阐述了仁的含义,如仁的本旨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也就是从同情心出发由近推远。而求仁则要强恕,即勉力实践恕道。孔子认为,人的价值就体现在个人按照仁道的原则去实现理想目标的奋斗过程之中;在实现人生的价值过程之中,人们也可充分体会到人生的意义和乐趣。仁也体现出一种健康和谐的情绪状态。因此孔子讲“仁者不忧”,“乐以忘忧”,孟子讲“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2]在当今物欲横流、信仰缺失、不讲诚信的社会上,“仁”的思想如能深入人心,成为国民日常生活的道德规范、心理支撑,必将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文明国度有着深远意义。

  三、大众哲学的宣传和普及路径

  (一)创新传播途径和形式

  当今信息化时代,大众传播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民众接受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元,尤其是年轻人更加倾向于通过网络、微信、微博、网络社区等新的途径来接受信息,因此,哲学的宣传方式方法必须要与时俱进: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群众接触频率高、传播速度快的传播途径,让群众在电视电影、报纸杂志、网页、微信、微博、网络社区中都能接触到通俗易懂、有助于生活的哲学知识和思想,来达到哲学紧贴生活并“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另一方面,要创新传播形式,要进行通俗化的尝试,要善于用生活事例打破哲学的神秘感。

  (二)发动党政领导干部率先学习

  提高哲学素养,培养哲学思维,党政领导干部应当率先垂范。要在党员干部培训的课程中开设大众哲学相关课程;在党员干部在线学习中开设哲学相关课程;在党员干部每年自学任务中必须有哲学有关书籍;在党员干部的中心组学习、单位集体学习等相关活动中必须有哲学有关课程。各个地方政府可以通过组织的力量,举办形式各异的哲学学习、运用活动,以引起党员干部的高度重视。

  (三)培养大众哲学宣讲骨干

  各地区要在公务员培训机构、党政机关、社会公益宣讲组织中培养一定数量的大众哲学宣讲骨干,打造一支专业过硬、宣讲能力强、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的大众哲学宣讲团队。

  宣讲骨干要紧密联系宣讲对象的思想和工作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和掌握干部群众在学习哲学中遇到的思想认识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宣讲,特别是结合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要用大众哲学的原理或要义帮助解释或释疑,加深人们对大众哲学精神的学习理解。

  (四)营造全民学习大众哲学的氛围

  要实现全民学习大众哲学,就必须从多方面实行大众哲学的普及教育、推广。应该在社会成员的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直至高中、大学教育中,加入有益于身心、有益于成长的哲学内容;要在社会的各种传媒平台上,加重大众哲学相关内容的比重,让民众在茶余饭后、大街小巷都能遇上大众哲学、爱上大众哲学。当然,传播的哲学务必要使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和内容来帮助其了解、理解、掌握和运用。

当今时代中大众哲学的重要地位及其应用

论文搜索
关键字:众哲 中大 当今 地位 及其 重要
最新哲学其它论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探索
希腊哲学:人心的审慎
浅析叔本华哲学现代性之六个向度
李泽厚的哲学远景
司法中的“拟制”哲学
浅析以犹太教思想为核心的犹太文化对犹太裔
哲学在中国的春天
论伊丽莎白·波特的女性主义科学哲学思想研
分析哲学的批判兴趣及其非批判性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的哲学思考
热门哲学其它论文
哲学与哲学的未来
寻找人生的价值与生命的安顿 --从人生哲学
略论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观
人是情感的存在
网络时代的哲学思考
茶道之哲学阐释
天·地·人谈《易传》的生态哲学
道德运气与道德责任问题
分析哲学的价值
自知与自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