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工商管理论文 >> 企业研究论文 >> 加强采办内控建设,促进企业管理提升论文

加强采办内控建设,促进企业管理提升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5-08

加强采办内控建设,促进企业管理提升

  近年来,随着公司制、股份制这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国有企业通过深化改革、转换机制,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大幅提升。但随着企业快速发展,资产规模逐步扩大,产业领域越来越宽,产权结构日趋复杂,中央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敞口越来越大,基础管理薄弱已成为制约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2012年3月,国资委下发《关于中央企业开展管理提升活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中央企业要加快推进管理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化、精细化转变,强基固本、控制风险、转型升级、保值增值,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任何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都要涉及采办业务,以保证组织的正常运转。采办工作直接关系到企业生产运营成本及经营效益,它既是企业降本增效、提高经营利润的重要手段,也是衡量企业基础管理工作质量的核心指标之一。

  一、企业采办工作内容及方式

  采办是指以购买、租赁、委托或雇用等方式获取物资、工程和服务的行为。包括:物资采办、工程采办、服务采办。物资采办主要是指以生产为目的的主要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工具、配件和设备等物资的购买活动;工程采办指各类土木工程、设备安装、管道敷设、装饰装修等建设及附带的服务、基地更改项目、设备或设施建造、更改项目的采办活动;服务采办指对工程、货物以外的其他采购对象。例如,勘察、设计、维修、维护、物流、咨询、顾问、监理、研究、评价等服务采办活动。

  采办方式包含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订单、询价、单一来源等。公开招标指以招标公告的方式,邀请国际国内不特定的供应商或其他组织进行投标的公开竞争性招标;邀请招标指以投标邀请书的方式邀请特定的供应商或其他组织进行的招标;竞争性谈判指邀请两家以上的供应商就采办事宜报价、谈判的采办方式;订单采办指对签有采办联盟协议、长期委托采办协议的供应商直接以订单的方式采办;询价采办指对现货或标准规格产品的采办,且采办价格弹性不大、金额较小,向供应商发出询价单,在报价基础上比较,确定供应商;单一来源采办(非竞争性谈判,议标的一种)指与特定的供应商的直接采办方式。

  二、当前中央企业采办工作存在的问题

  采办工作一直是企业经营管理的薄弱环节。在社会转型和矛盾凸显期,各种不确定因素增多,特别是在市场利益主体多元化以及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外部一些企业和人员为谋取利益,拉拢、诱惑国有企业采办人员“暗箱操作”、以权谋私、以次充好、收受回扣,这些违法违纪行为,不仅造成了国有资产损失,还严重损害了国有企业的声誉和形象。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为例,近三年查处的违法违纪案件70%发生在三、四级以下单位领导人员和关键岗位,主要集中在采办、招投标等领域。究其原因,既有国家宏观的体制机制问题,更是企业自身基础管理不到位所致。

  (一)采办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

  一是制度体系化建设不完备,“政出多门、政出多时”问题突出。近年来,针对采办招投标领域腐败案件易发、多发的现状,国有企业也在不断健全完善采办管理制度,明确限上、限下采办权限划分,但对采办制度体系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片面突出基本制度建设,忽视对管理办法、操作细则制订工作的管控。由总部机关制定的管理制度只对采办业务进行了原则性规定,可操作性不强,一些二级单位以符合本单位业务特点为由,在制定管理办法、细化操作规程上打“擦边球”,钻基本制度漏洞,导致出现制度、办法、程序互有交叉又各有空挡现象。二是管理体制有待优化。一些国有企业未能切实按照国资委“建立风险管理与效率/效益相统一的采办管理体制”的要求,落实“三级采办、二级集中、分级授权、统一规划”采办管理目标,采办管理授权不科学,总部机关与下属单位权限界定模糊。一些企业行政集权式的采办管理体制依然盛行,虽然对采办项目进行了限上、限下区分,但要求项目不分大小必须向总部机关报批、审核,这种集团总部事无巨细一权独揽的采办管理体制,不仅严重挫伤了下属单位开展采办工作的积极性,也极易在总部采办编制有限的情况下,导致企业采办管理流于形式。另一些企业则是过度分权,盲目引进“扩大企业自主权”理念,把大部分采办招投标工作下放到下属单位任其自由处置,将“放权让利”的做法推向极端化,从而使企业采办管理出现过度分散的现象,导致企业集团控制、协调能力削弱。三是管理模式僵化。集团总部缺乏对企业各业务版块工程建设、大宗物资采购整体把控,单纯依据下属单位上报的采办申请金额划定限上、限下采办方式,导致一些二级单位采办人员为规避总部监管,将原本应由总公司主导的采办项目擅自分拆,化整为零,进而“暗箱操作”,大搞权钱交易。

  (二)采办精细化程度不高

  一是采办计划的制订不够科学。采购计划是执行公司采购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环节,是保证采办工作有序开展的前提保证。目前,一些国有企业未能从工程起步阶段就对采办计划编制给予足够重视,在工程设计、论证阶段,及时跟进相关物资、设备、监督、监理、服务等采办规划,采办工作滞后现象突出,大量应急采办应运而生,不仅造成企业采办成本增加,而且无法保证物资、服务到位,严重影响企业工程建设施工进度和质量。一些企业采办计划的编制还主要依赖采办人员的经验和比较离散的数据,未能将设计规划、施工要求、采办需求三者有机结合,使得采办计划准确性、稳定性不足,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风险。二是招评标管理过于粗放,主要表现在:招标文件技术标准不统一,一些国有企业没有按照国家有关部门要求,参照国标、企标制订工程、物资、服务招标文件技术、商务示范文本,在招标文件中随意附加条款,导致招标工作因违反国家公平、反歧视原则而流标,严重损害国有企业信誉;供应商审查不严格,一些企业对供应商资格审查流于形式,只书面查看供应商提交资料是否完备,既不通过国家职能部门网站核实资质真伪,也不进行履约能力的实地考察,导致违法转包分包时有发生,工程质量难以保证;评标专家选择不规范,国有企业大都建立了自己的评标专家库,招标项目评标专家选择一般为5人制原则,即3名专家,2名业主代表,但一些企业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不仅内部专家在专家库中所占比例明显偏高,在开展评标工作时,更是违反随机原则,设置不合理筛选条件,选举业主专家参与评标,使得来自业主方的人员占评标多数,必然导致业主意志主导评标结果,严重违反国家“公平、公正、公开”的评标原则。   (三)惩防体系建设不完备,监督管理不到位

  一是内控风险管理与采办制度建设脱节。一些企业没有将内控管理根植于采办管理制度之上,对采办管理流程的关键环节、风险点缺乏有效制约与监督,使得风险管理理念未能融入采办操作流程,推动采办管理制度优化,内控风险管理与现有采办制度体系“两张皮”的现象突出。二是权力有效制衡的机制还不完善,一些企业缺乏对权力特别是“一把手”权力的约束,在推进企业生产经营的同时,忽视党风廉政建设和惩防体系建设,对没有落实“三重一大”决策机制、违反“一岗双责”的企业“一把手”、采办主管部门领导责任追究不够,惩处力度不强。

  三、改进建议

  针对近年来国有企业采办领域贪污腐败案件频发的现状,国资委在《中央企业开展管理提升指导意见》中明确将采办工作与投资决策、全面预算等作为管理提升重点,要求企业开展专项治理,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一)完善采办管理体制、机制

  (1)建立系统、科学、规范的采办管理制度体系。按照集约、制约、简约的原则,加强顶层设计、整体梳理、整版发布、整版更新,做好参股企业的制度对接,避免各类采办制度文件之间用词不一致、不规范以及不衔接等情况,增强制度的系统性、协同性和有效性,使制度更加便于复制、执行、检查和保持修订的持续性;积极开展对标,充分借鉴国际先进的采办管理理念、评价方法和工具,提高采办管理制度建设质量;按照制度体系化、程序化、表单化、信息化的要求,推进企业采办管理办法、操作细则的建立完善,减少层级、优化流程,在提高效能的同时,利用信息化手段固化和公开业务操作和管理监督流程,让权力运行留下痕迹并可追溯,促使显性权力规范化、隐性权力公开化。

  (2)创新采办管理体制。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为准绳,密切跟踪国际采办管理新趋势,深化采办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正确把握和处理风险管控和效率/效益之间的平衡关系,不断巩固和完善采办审批与招评标操作分离管理体制,实现采办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采办价值最大化。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为例,2009年,总公司成立采办招标中心,下发《招标工作标准化操作指南》,明确采办部、招标中心的工作内容和职责划分:总公司采办部负责系统限上项目采办申请的审核和制度的建设,招标中心专门负责具体项目的招标、评标工作。管办分离体制的建立,使管理节点和采办质量控制点更为明晰。

  (3)进一步加大集中采办力度。对限上招标项目管理由节点审核向集中组织转变,统一采购商品的技术标准和采购规则,大力推进企业系统内大宗商品和零配件及服务的集中采办。及时总结采办管理经验,将更多企业内部需求量大的物资、服务纳入集中采办目录,充分发挥需求规模优势,优化资源配置,降低采办成本;加强核心供应商的培育,不断发展企业战略合作伙伴,扩大战略协议和操作协议范围,提高采办工作效率;在加强总部机关一级集中采办的同时,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推动二级单位集中采办,使之与一级集中采办相互补充、完善,充分挖掘集中采办的价值,不断提升资源获取能力。

  (4)深化采办信息系统的推广和应用。一方面要继续推进采办信息系统的建设,使之覆盖所有单位,全面实现采办信息化管理;另一方面要深化采办信息系统的应用,通过不断优化和改进,使系统最大限度发挥作用,实现采办业务全流程在线操作、业务流程自动化、审批状态透明化和文件标准化,进一步降低采办成本、时间成本和监督成本,规避采办风险,增加采办管理透明度。通过深化信息系统建设应用带动企业采办管理方式的转变,推动阳光采办目标的实现。

  (二)加强企业廉洁风险防控,推动阳光采办

  把风险防控特别是廉洁风险控制根植于企业的采办业务管理流程,推进以廉洁风险防控为重点的采办管理体系化建设,建立多层次的内部控制和检查评价体系,建立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做到制度优化、风险可控、监督有力,在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的同时,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采办招投标领域腐败现象发生。

  (1)健全和完善决策、执行和监督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运行机制。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意见》,明确“重大问题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决策、大额资金使用,必须经集体讨论做出决定”决策机制;系统梳理公司党组、董事会、管理层和各业务部门的审批权限、管理界面、决策流程,明确职责、权限、授权机制,加紧出台《总公司权限手册》,实行权力清单和权力运行过程的公开透明,杜绝个别企业领导干部插手干预采办招评标工作。

  (2)加强对采办业务关键环节权力的科学配置。在项目招评标中,主管领导批准工作计划,授权项目经理组织招评标,技术部门、商务部门、业务部门对商务标和技术标分别评标,形成一致意见后,按审批权限逐级上报,最后决定授标;纪检监察部门全程参与企业采办管理监督。在采办决策环节,参与项目论证,在招标实施环节,开展过程监督,在采办项目完成后,及时进行总结评价和责任审计

  (3)建立健全防止利益冲突制度。完善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认真组织企业领导人员如实填报个人、配偶、子女及其配偶以及特定关系人经商办企、投资入股等情况,严格清退企业领导干部亲属、子女在企业的业务经营;对企业中层领导干部配偶、子女系统内从业情况进行梳理,对违反任职回避规定、与领导人员在同一单位(部门)工作、在境外单位从业等情况进行整顿;根据中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制定企业领导干部任职岗位管理办法,对于配偶已移居国外,或者没有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国(境)外的“裸官”,不得作为选拔任用考察对象。

  (4)加强对基层单位权力运行的监督。针对目前国有企业管理层级增多,违法违纪低职化、基层化趋势,管理监督工作要做到关口前置、重心向下,关注基层、关注管理末梢生产经营权力运行管控和人员廉洁从业状况。进一步梳理权力配置及运行流程,明确职责和权限,对那些不相容的岗位职责要进行有效分离,解决好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缺岗少岗混岗等问题,防止行为失范、权力失控。

  (三)标本兼治,夯实采办领域反腐倡廉工作基础

  (1)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企业采办主管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主体意识和履行职责的自觉性,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融入所在部门总体工作安排中,同业务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抓好责任分解和任务分工,强化保障措施;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纪检监察部门要强化党风廉政责任考核,高度重视考核结果的运用,把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薪酬管理、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激励采办部门领导干部自觉落实责任,确保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2)严格责任追究。制定实施切实可行的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定的、抓工作不力造成严重影响的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对采办领域重大腐败案件频发和不正之风长期滋生蔓延的部门和单位,实行“一案双查”,既要追究当事人责任,也要追究相关领导责任;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强化协同办案的组织协调,充分发挥审计、效能监察、风险管理及监事会等监督职能的优势,建立司法联动机制,形成案件突破的整体合力,提高办案质量和办案效率,发挥惩处的治本功能。

  国有企业作为国有经济组织,既要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经济责任,又要承担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社会责任和政治责任。企业各级领导人员必须深刻认识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和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反对管理腐败,积极营造企业风清气正的生产经营环境

  (作者单位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审计监察部)

加强采办内控建设,促进企业管理提升

论文搜索
关键字:内控 企业管理 建设 管理 企业
最新企业研究论文
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提升途径分析——以中国
企业员工知识共享激励机制研究探讨
国有企业混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的探讨
试论企业绩效的优化管理
浅谈体育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
关于人力资源在企业中的合理配置与管理研究
互联网时代如何提高纺织企业的销售管理
新媒体在国有企业新闻宣传中的实践和思考
基于价值链的高新技术企业成本控制方法研究
热门企业研究论文
民营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与制度创新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
中小企业营销过程中的信用风险及其防范
我国高星级酒店服务质量研究
我国中小企业品牌战略实施研究
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人为本——论国有企业改革
浅析企业内部货币资金的控制与监管
国有大中型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成因及对策
浅谈企业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