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证券金融论文 >> 金融研究论文 >> 金融压抑下我国民间金融的发展论文

金融压抑下我国民间金融的发展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5-11

金融压抑下我国民间金融的发展

  一、金融压抑的表现

  20世纪70年代,金融压抑理论首次由美国经济学家肖和麦金农提出,主要是指在市场机制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的发展中国家存在着过多的金融管制、利率限制、信贷配额、金融资产单调等现象,从而更加阻碍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金融发展。

  在发展中国家,社会信用发达程度远不及发达国家,虽然政府想方设法要推进经济发展,但都面临着资金实力薄弱,市场发展不够完善等困难。因此,为了获得资金实现发展战略,政府往往采用一些“压抑性”的金融政策,大致表现为以下几点:

  (1)利率管制。主要是指国家将资金利率调整到高于或低于市场均衡水平的一种政策措施。金融压抑下,政府会人为地规定并压低银行存贷款利率,这样会使得人们的储蓄意愿降低,整个社会投资水平也会低于社会最优水平,经济发展的速度变得缓慢。

  (2)选择性的信贷政策。国有企业自身特殊的实力背景以及较高的信用等级,使其较一般的中小企业更易得到政府或正规金融有限的资金支持。而企业数量占比较高、发展潜力较大的中小企业只能另外开辟新的途径去达到自身的融资需求,民间金融也应由而生并不断发展。

  (3)严格控制金融机构。政府对金融机构实行严格的管理,易造成金融机构发展不全面,金融工具种类单一,规模有限,机构运行成本增高,但效率低下。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金融机构的单一性使得商业银行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而那些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则会受到限制。金融工具的单一性无法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投资需求,投资者开始转向民间金融市场以期达到保值增值。

  (4)人为地高估本国的汇率。汇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一国国际收支的平衡。当本国汇率较高时,一方面会使本国出口产品的价格相对较高,不利于本国产品的出口;另一方面会使本国进口产品的价格相对较低,无形中增加了本国对于国外产品的需求。由此造成国际收支的不平衡,使国家陷入外汇赤字的境地。

  (5)金融体系的“二元结构”特征。一元是以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为中心的、以现代大银行为代表的现代部门及其庞大的分支网络;一元是以落后的农村为中心,以钱庄、典当铺、合会和高利贷为代表的传统部门。两者的发展存在着较大的差别。

  二、金融压抑下我国民间金融的发展

  民间金融在我国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常被界定为“非正规金融”,是指在政府批准并进行监管的金融活动(官方金融)之外所存在的、游离于现行制度法规边缘的、居民家庭和个人之间的借贷、企业之间的借贷以及私募筹集资金等资金融通行为的总称。类型主要有低利率的互助式借贷;利率水平较高的信用借贷;不规范的中介借贷;变相的企业内部集资等。

  1、我国民间金融发展的原因

  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其金融体系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很多不合理不完善的地方,金融压抑的存在更是成就了我国民间融资的发生和发展。具体来讲,主要原因有:

  ①金融工具的单一性和规模有限性。现阶段,在我国不发达的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金融机构仍以银行为首,业务也多为存贷款、贴现、承兑、同质化的理财产品。而一些新兴的金融工具如个人理财业务、代理业务、委托业务等都未能提供。因此不断增长的民间盈余资金想要寻找更多的收益方式,而中小城市中的民营企业或中小企业想要获得更多的融资,这样就推动了民间融资的发展。

  ②金融体系的“二元结构”特征。近些年来,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革进程的加快,在利益的驱使下,国有银行的经营重心逐渐向大城市和发达地区转移,一些县、乡、镇等地区的经营机构相继被撤并,而同时,信用社和邮政储蓄机构又难以担负起支持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种类单一,数量较少也使得这些发展较为薄弱的地区的融资需求不得不借助于民间融资,这些都在客观上为民间金融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③金融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发展的滞后性。我国证券市场发展起步较晚,其不完善性也使得我国直接融资的渠道较窄,人们手中盈余的收入可用的途径不多。因此在利益的驱使下,转而投向民间融资。

  ④利率市场化的形成机制还未全面实施。非市场化的利率形成机制造成了我国金融资产的价格扭曲,也使得我国的实际利率过于偏低,从而导致一些潜在的资金供给者不去正规的金融中介机构存款而转向民间借贷或其他领域,民间金融得到发展。

  ⑤金融机构“有进有退”的差别化信贷政策,也为民间融资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中小企业融资难一直是困扰我国发展的难题,金融机构在风险和利益的考虑前提下,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力度较小,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转向民间融资。另外,由于金融压抑所导致的各种有关民间融资行为的法律漏洞、政策真空等,也推动了民间融资的发生和发展。

  三、消除金融压抑,促进和规范民间融资发展建议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金融压抑导致民间融资的发展,究其原因在于我国金融压抑所导致的相关民间融资体系的欠缺。因此,为了促进和规范民间融资的发展,就必须要进一步消除金融压抑,深化金融改革,积极推进金融自由化进程等。

  (一)促进金融工具的创新,丰富金融工具的品种,为各类民间融资主体提供更多的金融投资产品。民间融资的主体主要是城乡中的居民和城乡中的各种民营企业、乡镇企业和各类国有中小企业。一般而言,居民中的资金盈余者通常构成民间融资的供给方,城乡中的各类民营企业、乡镇企业以及各类国有中小企业中的资金需求者通常构成民间融资的需求方。因此,要协调好资金在供需方中的分配,就需大力创新金融工具。

  (二)积极推进利率的市场化改革,逐步取消利率的行政管制,充分发挥利率在民间融资中的基础性地位。利率市场化是金融深化的核心,其具体内容包括:一是改革和完善现行的基准利率形成机制,使基准利率成为民间融资利率的风向标;二是改革和完善存贷款利率的形成机制,通过逐步扩大存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使存贷款利率在民间融资中发挥基础性的资源配置作用;三是改进和完善利率的监控机制,对民间融资利率进行实时监控,以便及时调整和改进民间融资政策等。

  (三)改善我国民营经济的贷款环境,完善我国结构性的信贷政策,满足各类中小企业的信贷要求。国有银行及其各类股份制商业银行都应该根据中小企业的融资特点,以中小企业为立足点,对其进行积极扶持,提供更完善的服务,同时改进农村信用社的服务功能,拓宽业务范围,并积极发展小型化的社区金融服务机构,充分发挥其拾零补缺的作用,为民间融资提供专业化的金融服务等。

  (四)加强对民间金融的监管约束,化解民间金融风险,促进金融市场的公平竞争,使民间金融真正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制度安排。加强对民间金融的监管约束,需建立与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建立与民间金融组织相适应的内部治理结构和风险内控制度,建立民间金融监测通报制度,建立民间金融风险预警机制,建立民间金融风险处置机制。

  由于金融压抑催生了我国民间融资,而民间融资对地方经济产生了正负两方面的作用,所以我们必须趋利避害,消除金融压抑,深化金融改革,规范民间融资健康发展。(作者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金融压抑下我国民间金融的发展

论文搜索
关键字:金融 国民 发展
最新金融研究论文
试论国际金融研究的新方向
基于社会网络关系的农村普惠金融思考
浅析互联网金融模式存在的安全隐患
新冠肺炎疫情下绿色债券发展
浅析影子银行的发展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的大数据应用模式及价值研究
数字货币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
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问题研究
民间金融公司风险传导机制研究
AMCs金融科技研发模式探索
热门金融研究论文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汇率对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监管的若干启示
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几点看法
金融危机是中国的心腹大患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问题及战略研究
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利弊分析
我国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发展中间业务 提升综合实力
金融发展理论与我国金融体系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