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证券金融论文 >> 银行管理论文 >> 浅谈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及控制对策建议论文

浅谈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及控制对策建议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6-13

浅谈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及控制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7-000-02

  引言

  现代商业银行是具有综合性服务功能的金融企业,也是经营资金融通业务的中介,其经营目标是为了获取利润,经营对象是多种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信用中介职能是商业银行最基本,也是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的职能。目前,我国的银行业正处在中国金融体系全面改革的过渡时期,由其他国家银行业的发展经验来看,银行体系的风险在金融系统运营环境国际化过程中将被成倍放大。因此,在现阶段复杂多变的大环境下,研究我国银行业信贷风险就显得更加有其必要性和现实性。

  一、 信贷风险的主要类型和特征

  (一)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主要风险

  1.信用方面风险

  在银行信贷业务中,信用风险是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信用风险水平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任何可能对借款人的经营造成不利影响的因素,都会造成借款人的资金紧缺,以至于借款人没有足够款项来按期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使得商业银行遭受损失的风险加大。通常,借款人的经营情况与他们的信用风险是正相关的。因为长期潜在性是信用风险的特征之一,所以,商业银行可以运用特定的方法来测度借款人在借款时的信用水平。然而,借款人的信用水平不是一成不变的,即使是在过去时段信用水平一直很高的借款人,其信用水平也会受条件的影响而变化,在特殊情况下变成商业银行需要重点监控的客户。

  2.担保方面风险

  担保风险通常是指商业银行在发放担保贷款过程中,因担保措施的失灵使贷款发生损失的可能。担保贷款按照担保方式可划分为保证贷款和抵押贷款及质押贷款,保证贷款是指第三方即担保人在借款人不能够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时,履行事先的承诺来偿还借款人的贷款方式;抵押贷款使指商业银行发放的贷款额度是根据借款人的抵押物价值来决定的方式;质押贷款是指商业银行根据借款人质押的动产或者权利来发放贷款的方式。保证人的信用和担保物的价值是担保能否真正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

  3.政策方面风险

  商业银行的贷款投向主要是根据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来确定的,政策导向是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风向标,因为国家在不同的经济时期会有不同的经济政策,国家宏观经济、金融政策的调整对商业银行的信贷经营直观重要。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指的政策风险,是指由于国家、政府的政策内容与实施的不确定性导致的商业银行有关信贷资产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二)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的主要特征

  1.不确定性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产生原因非常复杂,信贷风险是否会发生以及风险发生时的程度,商业银行事先很难预测与把握。社会中的各个经济单位都是商业银行的信贷服务对象,任何可能对这些经济单位经营状况造成影响的不利因素都可能会威胁到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安全。特别是在经济处于繁荣时期,商业银行可能会忽视被繁荣的经济景象所掩盖的风险。此外,信用工具的创新可以帮助商业银行掩盖已经产生的风险因素和问题。

  2.关联性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实质,是非银行行业经济主体的经济运行风险,集中并暴露在银行行业,所以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除了与其内部控制决策相关外,还与其所服务的对象的经济行为有关。信贷风险可能会给商业银行造成大量无法收回的贷款,因而为保证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防止发生流动性风险,银行可能会慢慢挪用银行的资本金,进而影响到银行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3.可控性

  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是客观存在的,可以运用一定的方法来控制,如贷前的风险识别与预测,贷中的风险防范和贷后的风险化解,尽量把信贷风险控制在最小的程度内。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与一般的企业相比较具有特殊性,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具有更加强大的风险研究与管理能力,对相关风险能够做到及时预防、发现、控制和转移,商业银行在保证自身稳定发展的同时,也要保障社会经济活动的顺利进行,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成因

  (一)银行信贷风险外部因素

  1.宏观因素

  (1)经济周期

  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具有明显地亲周期性。在宏观经济处在繁荣阶段时,商业银行对未来经济发展形势会有较好的预期,银行可能相应降低信贷标准、扩大信贷规模。伴随银行信用的不断扩张、信贷规模的不断扩大,会导致产品市场上投资和消费的不断增长,以至于社会总需求过旺、产品价格上升,进而引发通货膨胀。政府会相应采取如提高贷款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货币政策来进行宏观调控、抑制通货膨胀。贷款利率的上升会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借款人的违约率上升,银行的信贷风险相应加大。

  (2)政策指令

  我国现阶段正处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银行和企业的经营环境与风险状况要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银行的信贷政策往往是与国家的货币金融政策相配合的,而企业的生存发展与国家具体的行业扶持或限制是密不可分的,企业的经营状况直接影响银行的信贷质量。当国家的产业政策对某些行业进行调整时,可能会带来一部分国有大型工业企业破产,从而给银行的贷款带来了损失。而且,伴随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市场供求和市场竞争等不确定因素也给银行的信贷业务带来了风险。   2.以工商企业为主的借款人

  (1)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欠佳

  一方面由于企业过往的经营效果欠佳,使其自由资金紧缺,而且资金来源上主要是依靠商业银行的资金投入,当这些企业在生产经营上遇到困难而发生亏损时,他们无法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造成银行不良贷款的增加。另一方面,由于现在很多行业和产品的生产都有产能过剩的现象,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易造成同时处于亏损状态的局面,给银行的信贷带来很大风险。

  (2)社会信用机制不健全

  在信贷市场中,银行与借款人在签订信贷协议的基础上建立起信贷委托关系,在这一关系中,两者的地位处于不对等的状态,往往是借款人的信息优势地位要强于银行,银行因此会面临由于信息不对称引发的“道德风险”问题。例如,某些公司为了维护其良好的企业形象就编造虚假的财务报表信息,以提高账面的利润、虚构企业的偿债能力,以此来骗取商业银行的信任。商业银行贷款决策的正确性,在银行处于被动局面时会受到极大的影响,银行可能就会对高风险的企业发放贷款,增加信贷风险。

  (二)银行信贷风险内部因素

  1.银行资金营运渠道单一

  目前,在我国金融行业实行分业经营,银行在投资渠道上有很多的限制,在资金营运上以信贷业务为主。贷款是风险最高的资产,银行的正常经营发展与贷款的质量关系密切。有些商业银行为了能够提升业绩、拉拢大批客户,就降低了部分准贷条件,而且在贷款发放的过程中,商业银行缺乏对贷款风险度的分析和预测。

  2.银行对信贷风险重视程度不够

  一方面是“重贷轻管”的问题仍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一般贷款人员只注重贷前资料的审核,对贷中的审查和贷后的管理常常轻视。对新客户的争取往往投入大量精力,以至于忽视对旧客户的管理维护,而且对信贷资产的监控机制尚未落实,使得新增贷款在质量上普遍偏低。另一方面信贷人员整体素质还需要加强。信贷人员不能够充分意识到银行的信贷资产存在的各种风险,不少信贷管理人员还缺乏必要的信贷管理知识和企业管理知识,法律知识和风险意识也需要进一步强化。

  3.信贷操作不规范

  一方面是商业银行对贷款的发放没有明确的市场定位,且在信贷资金投放上倾向于追逐当下产业热点,使得信贷资金过于集中在某些产业上,使得商业银行在规避行业风险方面的能力有所减弱。另一方面,信贷人员在具体信贷运作过程中往往注重形式,对具体效果往往不加以重视。借款人和保证人的背景、借款人的借款目的和款项用途,信贷员往往对此调查不深入、不细致。企业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往往会发生收益变动,商业银行内部缺乏对有关企业收益波动的科学动态分析的指标以及由此实施必要的防范措施,这样容易造成银行发放贷款决策的失误。

  三、对信贷风险控制的对策建议

  (一)信贷风险控制对策的外部建议

  1.强化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调控力度

  银监会等银行监管机构对多渠道的监管力度要加强,及时了解商业银行发展的最新动态,并做到对银行的提前监控,将处于萌芽阶段的一系列问题及时消灭。商业银行对自身内部稽核审计机构的组织领导要进行强化,并且银行内部领导层人员要及时进行监督检查。商业银行与当地的政府、企业和有关部门的关系要处理妥当,社会各界对商业银行的理解与支持对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与发展起到直观重要的作用,商业银行在加强内部监管的同时,应该对全社会各群体的金融风险防范知识加强宣传力度。

  2.建立银行间合作关系

  商业银行与借款企业的信贷关系中存在信息不对称,导致银行出现逆向选择的问题。当出现逆向选择时,如果各大商业银行之间可以形成伙伴关系,要比单独的商业银行更好地控制信贷风险,同时商业银行之间的合作也能够形成强大的市场力量。市场力量不仅可以降低道德风险,而且有利于降低信贷风险和组合风险。通过银行间合作建立起一种新的合作机制,即是各大商业银行在拥有一个共同贷款评价基础以及评价语言或标准的前提下,由其中的牵头商业银行来对所将要发放的贷款进行评估,评估后提出贷款评价报告,其他参与银行根据评价报告来自愿按份额购买贷款量。

  3.加强银行与企业间合作

  银行与企业是最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营者,分别经营货币和商品。银行不能没有企业,没有了企业银行业就失去了利润了来源,难以维持自身的生存发展;企业也不能没有银行,离开了银行就是失去了资金的来源,无法取得正常经营所需要的资金,保证企业拥有足够的营运资金。因此,银行与企业之间要加强彼此的合作,逐渐建立起互利合作、互惠共赢的良好合作关系。一方面是为了强化各自的信用意识,要建立约束机制。另一方面是为了规范自身的行为,要建立银企之间互相选择的竞争机制。

  (二)信贷风险控制对策内部建议

  1.制定切合实际的信贷管理目标

  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目标是否正确决定其贷款业务是否能够稳健发展,此目标的实现也必须通过正确的经营发展战略得以确保。商业银行要根据风险承受能力和当地产业结构、经济等制定风险控制目标。与此同时,在坚持贷款分散化的原则下,将相关行业的关联度与相关客户的关联度纳入观察范围,要将客户分散于不用的行业和主体,对行业、企业、项目发放的贷款不能过于集中,以此避免因客户过于集中给银行造成损失。

  2.逐步建立信贷业务制衡机制

  一项好的政策能否取得成功与贯彻落实、实施政策的效果有很大的关系,因此上级行必须在检查监督保证的前提下,认真履行其监督管理下级行的职能。并在定期检查和指导所管辖的商业银行的具体制度执行实施情况,在发行商业银行存在问题时可以及时反馈,争取做到把信贷风险控制在最低的水平。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的全程进行监督,强化监管的实效性,可以提高信贷决策质量和效率,增强商业银行信贷的综合竞争力。

  3.逐步建立完善的风险监测体系

  风险监测体系是对信贷风险进行有效控制的基础,一方面是商业银行需要提高对信贷分析的分析水平,对某些特殊的行业以及额度较大的借款人进行分析监控信贷风险,并搜集时讯资料,对国家有关发展战略和政策进行深入研究,以争取正确把握各行业整体的运行状况和变动趋势;另一方面要对贷款的管理信息资源网络化建设进行加强,上级银行对下级银行的监督管理职能要力争实现,把所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并予以处理。

  四、结论

  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在理论的支持下,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本文首先从信贷风险的内容和特征进行归纳,其次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内部和外部成因进行分析,最后从外部、内部两方面来阐述如何防范和控制信贷风险,以期能为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提供一些参考。

浅谈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及控制对策建议

论文搜索
关键字:商业银行 信贷 对策 国有 风险 建议
最新银行管理论文
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应用研讨
浅谈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试论城市商业银行绩效考核管理存在的问题及
商业银行税务风险管理系统的建设研究
浅析商业银行公司信贷业务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公司信贷业务风险管理探讨
银行绩效管理体系的优化分析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研究
试论远程开立单位银行账户业务管理思路研究
城市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
热门银行管理论文
我国网络银行业务发展对策研究
关于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分析与思考
我国商业银行的会计风险与防范
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思考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成因及其对策研究
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探析
银行改革――当前中国金融改革的重中之重*
银行风险及金融监管
来州市工商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和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