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浅析高校科研管理论文

浅析高校科研管理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6-21

浅析高校科研管理

  

   一、目前高校科研管理现状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对教学科研经费的投入增大,我国高校的科研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也培养了不少科技人才。同时,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在管理制度、实施措施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由于各方面的因素,高校科研管理工作还存在着较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影响了管理的成效。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观念落后,对科研和科研管理认识存在问题

   科研管理工作人员的思想观念落后。重管理、轻服务,认为高校科研管理部门是一个行政部门,它的管理任务就是按程序办事,发表格、盖公章、送报告就了事;重制约、轻激励,认为科研管理工作就是按规章办事,忽视管理过程中的人性层面的因素;重结果、轻过程,把科研管理工作看成是由几个静态环节组成的,抓好立项、结项工作就行了;重开发、轻转化,大部分普通高校管理部门都十分重视争取项目,但如何促进科研成果的转换和扩散,已经不属于科研管理部门的工作了。普通高校科研资源分散,加上片面追求小而全,导致普通高校仪器设备重复购置,投资效益不高;大型仪器设备对外开放不够,设备利用率也不高,尤其是如何提高大型贵重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建立共享机制成为我国科研界的一个难题[1]。

   2.科研管理制度不科学

   我国高校现行的科研管理体制在选拔人才时存在问题,有论资排辈的倾向。选拔科研人才主要注重资历、职称、知名度;项目申报时,年青人往往因为职称、知名度、人际关系等因素,在限额申报类校内评审中不及年长且有资力的博导、教授的实力,从而失去很多施展才华的机会[2]。不少高校的领导者们总是习惯地把眼光盯在引进外校“高学历”与“高职称”上,却严重地忽视了自身内部现有人才潜力的挖掘及其能量的释放等关键问题上。不少新近合并的院校特别是转制地方管理的院校,一边花费巨资引进人才,为上学位点、为通过国家教育部进行的水平随机性评估或为学校更名升格,不从学校实际出发,突击引进数量过大的教师,见博士就引进,并给予一系列优惠政策。这造成本校教师心理不平衡,人才悄悄地大量外流,引起了人才队伍动荡,形成一些专业技术人才“断层”现象;甚至出现紧缺的人才外引不进,自身的高层次人才内留不住,人才总量与实际需要的矛盾日渐突出。

   3.科研管理者的评价和科研评价考核不科学

   目前大部分普通高校的职称评聘制度、科研工作量考核、科研奖励机制等往往只认第一负责人或第一作者,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科研人员在项目申报、论文发表、成果报奖等方面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缺乏团队意识。虽然普通高校拥有明显的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但普通高校的这种评价机制、人事管理制度以及科研资源分配机制,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科研人员松散孤立,申报项目规模小而数量多,研究方向纷繁杂乱,制约了科研项目的增大增强,使得大团队的跨学科联合科研攻关受限,很难真正实现科研创新的学科优势互补和交叉集成效应,很难产生标志性的重大科研成果和核心技术竞争力。

   4.科研课题的总结验收不规范

   普通高校科研管理机构对课题的检查验收的思维模式和做法陈旧,存在搞形式、走过场的不良现象;课题验收方式单一、划一,没有根据各领域课题的具体情况确定验收方式;验收工作者工作不严肃、不科学,无总结验收工作方案和考核标准,带有强烈的主观偏见;在检验评估方法上,没有采用客观科学评估方法进行检查验收,还存在主要依靠领导带队检查等行政手段;在检查验收导向上,主要检查科研工作量而忽视实现实效验收结果看,除国家、军队重大课题外,中小型课题多为书面材料汇报,缺乏实地验收和系统的评估标准,因而完成课题结果的真实性缺乏准确地考证。

   5.科研管理队伍力量薄弱

   普通高校的科研管理者是各项政策、信息、计划的传播者和执行者,也是普通高校科研计划的制订者和各项科研活动的组织者和执行者,因此,要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既要熟悉各项科研管理规章制度,也要对科研活动的基本程序有一定认识。所以,从事科研管理工作,一定要掌握当今科研发展趋势,特别是普通高校科研工作发展的趋势。作为科研管理者,不仅日常要多学习相关工作的管理知识,跟上社会经济发展的脉搏,对信息的处理要求快捷、准确、及时;同时也要有较强的组织与协调管理能力,最好能够亲身融入到科研队伍之中,结合本职工作,在工作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

   我国许多普通高校现有的科研管理队伍管理能力、执政能力和决策能力不强。比如,领导班子事事抓,各级责权不明确;班子成员肩上担子多、兼职多;缺乏主动创新意识,求稳避仕途风险;对学校科研资源的整合利用和政策导向不够;项目申报把关不严,执行过程不闻不问;院系管理薄弱等。有些还错误地认为科研管理是简单的行政事务性工作,对普通高校科研特点认识不足,在科研管理队伍的建设上缺乏质量观念。科研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提高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科研管理队伍数量不够,特别是专职科研管理人员数量太少。专职科研管理人员是整个科研管理活动的纽带,通过他们卓有成效的工作,可以把校、系、各科研课题组及参加课题的每个成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可以把学校与社会联系在一起。但现在,除了少数普通高校里配备有少量专职人员外,各系主管领导大都是兼职的,本身承担着繁重的教学或科研任务,用于管理的精力和时间有限,加之政策上的某些因素,他们不可能也不大愿意在科研管理上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科研管理系统力量就显得不足,从而导致了科研管理质量不高、效率低下。    二、提高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建议和措施

   1.强化服务观念,树立敬业精神,充分发挥管理效能

   服务是管理的职能之一,也是科研管理人员职业素质的一个重要体现。具有良好服务意识的科研管理人员必须摒弃传统的等、靠、要的思想,不断更新自己的管理意识,加强自身的学习,熟练掌握并运用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对上级的各种管理规范能很好地了解和把握,对每次下达任务要充分吃透,把被动服务变为主动服务。首先,作为一名科研管理工作者平时要积极主动地去了解学校科研人员的科研能力及科研领域,从而正确把握学校的整体科研发展水平。其次,积极主动去了解和分析国内及国际上研究项目的有关科技动态,从而科学分析学校有关科研项目的研究价值。最后,积极主动地扩宽课题来源渠道,以便取得横向、纵向多渠道、多来源的资金资助。只有主动地积极管理,管理工作才会有目标、有活力、有成效。就是要有针对性地投入到地方社会经济建设与发展中,加大科研成果的转移与孵化,加大对行业关键技术的联合攻关,加大对自身科技服务品牌的持续塑造,实现经济社会效益共赢[3]。要坚持以科研目标为导向,突出教师的科研需求,营造诚信宽松的科研氛围,更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机制,提高管理队伍素质,完善科研评价体系,才能为建设名副其实的研究型大学发挥重要作用。

   2.健全科研管理制度,建立合理的科研奖励制度

   大部分高校对教师从事科研工作都有相应的奖励办法,但主要集中于对科研成果的奖励上。科研工作投入大,过程缺少有效的量化考核办法,教师为科研所付出的劳动难以计入工作量。尤其是一些科研项目具有较大的探索性、创新性,有许多不确定因素,研究风险较大,研究成果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体现。这种现状带来的不良影响,使得科研人员的探索精神得不到充分发挥,创新意识受到抑制,科研项目实施质量下降。有效的激励机制能激发研究者的内在动力,显著提高研究成果的完成率、课题立项产出率等。高等院校要本着尊重科学、鼓励创新的根本原则,结合本校实际,从目标激励、管理激励、协作激励、竞争激励、团队激励等方面设置全面的激励措施,适当加大奖励力度;同时,要充分考虑到知识分子的职业特点、文化心理,采取多种手段进行奖励,不仅重视物质奖励,更要注重精神奖励。建立完善的科研管理制度是科研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也是科研人员公平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制度保障[4]。管理的前提是要有制度的保障,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人人遵照制度按章办事,这样就能有效地保证管理的有效性与公平性。在新形势下,科研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则科研管理制度也应该发生相应的变化,以适应新形势、新环境。就如南京工业大学,过去由于发表论文主要以国内期刊论文为主,SCI论文较少甚至没有,为了激励科研人员,该校制定了SCI论文奖励制度,这在初期确实真正起到了激励科研人员的作用。然而,目前随着高水平论文数量的不断增加,每年南京工业大学科研人员发表SCI论文数量显著增加,影响因子级别也逐渐增大。这就需要科研管理制度中有关奖励方面的内容做出适当的调整,这样才能真正起到激励的作用。到了一定时候,大部分科研人员从事科学研究的动力已不再是奖励,而是发自内心的真心做科研,科研奖励的制度也可以予以取消。

   3.重视科研成果,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

   立项获取经费固然是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成果转化也是科研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科研管理的真正目的是推动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变,从而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首先,科研管理人员要正确引导科研人员,杜绝“重立项,轻成果;重理论,轻应用;重科研,轻转化”的思想,平时要反复向科研人员灌输科学研究,既要在基础性前沿理论研究中保证较高的学术水平,同时也要解决科研和市场脱节的问题,将科研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实现服务社会的功能。其次,学校也要制定相关政策,扶持和鼓励科研人员投身到推广应用的科研工作中[5]。

   4.重视科研管理工作,加强和稳定科研管理队伍的建设

   科研管理是一项服务管理工作,能否做好这项工作,有一支稳定的、素质和能力都相对较高的科研管理队伍是关键。加强科研管理队伍建设,首先要管理人员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努力为科研人员营造公平、公正、宽松的环境,全心全意为科研人员做好服务工作;其次高校也要建立一套促进科研管理良性循环的激励机制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充分调动科研管理人员的创造性,促使高校科研管理队伍向着稳定、高效、科学的方向发展。以人为本原则,就是要围绕国家重点行业乃至世界相关行业前沿领域,引进人才,培养人才,整合人才,放大科研体量,筑巢引凤,尽快形成科研团队集团化新局面。

浅析高校科研管理

论文搜索
关键字:科研管理 科研 高校 管理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