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政治其它论文 >>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本价值与个性培养论文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本价值与个性培养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6-28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本价值与个性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6-0206-03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参照系”,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广大高职学生,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要落实以人为本的基本目标,必须贯彻差异性原则,充分考虑教育客体的差异性。目前高职教育在我国处于大发展时期,形成了普通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学生整体人数较为庞大,但学生来源不一,渠道多样,学历层次参差不齐,作为教育对象,与普通高校学生差别还是很大的。为了实现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首先必须实现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要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就必须遵循各自的实际需要、适应个体的本质特性。在高职大学生的个性品质中,即有惰性、依赖性、懈怠、自卑等不良个性品质,也有务实性、开拓进取性、创新欲望等积极个性品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个性培养中的作用就是最大限度地抑制消极个性品质,激发积极个性品质。因此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本原则必须基于教育对象的自身特点,尽量尊重教育对象的知识差距和才能兴趣差异,因材施教,最大程度地适应教育对象的个性特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而目前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几乎一样的教学计划,一样的课程教材,一样的教育模式,一样的教育环境,思想政治教育千人一面,没有顾及学生的个体性差异,不能很好地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也就无从体现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价值与个性培养。

  与时俱进一直是思想政治教育永葆青春的法宝。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了一个多元共生时代,是一个个体要求得到充分尊重与展示的时代,也是一个呼唤能力与个性的时代,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要着力于学生的个性培养。“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成为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从马克思的人的发展阶段理论我们也可以看出,人类社会历史是人不断发展和完善自身的历史,也是人们向往、追求个性全面自由发展的历史。社会越向前发展,社会生活就越具有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多样化的特点,就越会要求社会成员发展多样的个性与能力。在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更加呼唤人的独立精神和独创精神的培养。市场经济呼唤主体性个性特征的培养并对其提出了更高要求,这既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核心理论、人的现代化和人的主体地位本体论的基础,也是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顺应时代潮流,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服务,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价值,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就应顺应学生个性,着力于学生个性特征的培养。当然,对于当代大学生个性的培养,决非一朝一夕的简单过程,它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为其提供思想保证、环境保证、方法保证和责任意识保证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际上包含三个层面:人学层面、道德层面和社会层面,这三个层面的内容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首先注力于人学层面,关注和尊重个体自身,学会做人,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道德和社会层面的提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将着力点放在了道德与社会层面,过多强调培养符合既定社会秩序与道德规范的个体,忽视作为个体的人的价值问题及人格独立;过多强调以牺牲个人价值为代价去迎合社会需要,忽视了个体个性发展的需求;过多看重思想政治教育为社会政治服务的工具价值,忽视其塑造完善人格,实现人的全面、和谐、自由发展目的的合理化价值;在方法上多采取抽象说教和强制灌输,忽视教育对象个体的内心认同。这种教育模式导致学生主体意识模糊或淡化,片面强调听话、服从、谦恭、克制等道德准则,塑造无私无我的公众形象,致使广大学生抹灭自身个性去适应“大一统”的共同规范要求,失去了建设自身思想品质和积极参与知、情、意、行道德实践过程的内在热情与主动精神,个性得不到舒展。当今高职甚至整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力争改变这种传统模式,体现人本价值,塑造独立人格,实现学生的全面自由发展。

  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内在地包括四方面的内容,即人的需要,人的主体性,人的价值和人的发展,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基础。以此来审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实践,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高职学生,高职教育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合格的技能型建设者。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要从社会和学生的需要出发,尊重并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要让学生明白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与个性塑造是不同的;社会、集体、道德与个性塑造是不矛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个性与道德是相辅相成的:人们所倡导的道德是为了促进学生个性充分发展的进取性道德,而学生们能张扬个性,发挥能力为社会做贡献则是最大的道德。同时,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还应为学生营造积极健康、宽松包容的校园氛围,不要求全责备,不要求尽善尽美,作到兼容并包,促进个性发展。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贯彻人本价值,塑造独立人格,在学生个性培养内容上要注重三个方面,即自主性、能动性与创造性。高职大学生的个性培养实质就是个体的主体性培养,主体性是人作为对象性活动的主体所具有的本质特征,是人在处理与外部世界关系时表现出来的一种功能特性与能动性。每个人的主体性是不同的,不同主体性在个体身上的表现就是哲学上的“个性”。在马克思的“人学”思想中,人的个性与人的主体性始终统一:主体性越强,其个体性也越强,反之亦然。因而个性培养重在主体性的培养,它意味着“人终于成为自己本身的主人――自由的人”,具有自立、自为、自强的品格特征,既能积极适应客观环境,又能主导自我意识;既能理性认识自己,又能充分彰显个人的潜能和意志,最大限度求取自身发展,这是个性培养的核心内容。能动性是相对于被动性而言的,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和选择性。明确的目的支配着主体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对达到目的的方法、措施进行一系列的思索,形成一定的计划。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发挥个人的主见和独立判断的能力,做出良性选择,排除困难,实现目的。它能使个体始终处于积极主动、激情活跃状态中,自觉调动潜藏于自身的能量,最大限度发挥自身才能,这是个性培养的基础。创造性是个体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具有创造性个性特征的学生,有着永不满足的进取心和强烈的求知欲、创新欲,有细致敏锐的观察力,对发现新事物和创造活动有着强烈的情感倾向;同时他们自尊自信,具有批判精神,敢于向权威挑战,能独立提出问题和设想并进行求实验证。创造性是对主体自身的超越,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培养的最终目的和最高目标。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在贯彻人本原则与个性培养的基础上,必须积极探索教育实践途径和方式方法。首先需要因材施教的方法,承认高职学生个体知识素养的差异性和多样性,让学生正视自己,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对自己有一个正确定位,坦然面对并接受现实的自我,克服消极个性,培养积极个性,不仅正视自己,还要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通过因材施教,培养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个体,他们具有独立性、创造性。通过因材施教,实现“社会道德意识个性化”,将普遍性的价值原则转变为具体的、个性化的信念与精神支柱,转化为个体的自觉行为。这是真正从不同个体出发,“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将社会要求向个体需要转化,把社会主体道德准则和规范转化为个体头脑中的品德观念,使社会道德和普世的价值观念成为个体自觉的道德愿望,内化为个性心理品质保留于个体的心理结构之中。个性培养不仅在于个体的完善和发展,个体还要对社会负责,践行社会功能。在时代条件下,只有把个人的前途理想和努力目标置于祖国和人民的事业中,才能有正确的方向和实现的可能,游离于祖国、背离社会和民众的自我为中心的所谓个性是极端个人主义的,也是危险的。人们所要培养的积极个性决不是无视社会责任与义务的个性,决不是绝对自由的“自我”,它是以对社会的责任与义务为底限与基础的。

  其次隐形化教育也是一种较好方式。隐形化思想政治教育是指通过比较隐性的形式,使教育对象在无意识间获得思想教育,这种教育方式遵循了人的无意识模仿性,尊重了教育对象的自主选择性,给教育对象的个性以充分发展的空间,在贯彻“生活教育”原则的同时给人以美的感受,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召力。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最本质的属性是社会性,社会生活影响人、教育人。人的成长过程实际上就是生活教育的过程。生活教育除学校教育外,还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终身教育,“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遵循了人的社会性,包容了人的差异性,使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都能生动活泼地接受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给教育对象以广阔的发展空间,促使他们达到全面而健康的发展。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生活教育原则的生命力所在,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人本价值的重要途径。生活教育形成的环境可以对学生的心理结构及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模式产生信息辐射与功能辐射,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当然,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人本价值的实现,与教育的审美性原则也密不可分。在现实生活中,美是无处不在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运用美的手段和审美原理来丰富和改进自身工作,对于增强教育效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审美教育对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审美观、提高审美能力、完善人格等作用独到,是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自身条件,依托美的载体、美的环境和艺术化的手段等中介,寓教于读,寓教于视,寓教于闻,寓教于乐,在极富感染力的审美教育中,提高学生思想文化素质,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隐形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强行灌输,而是尊重教育对象的独立性、自主性,通过教育对象的自我感知与内化达到教育目的。教育主体需要把教育的思想和观点“隐藏”得十分巧妙,通过多种渗透附着于一定的文化活动中,对教育对象进行特定教育,让学生在不知不觉间接受这种思想和理论,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教育作用,这也符合“生活教育”原则。显形教育常常运用主题明确的外显方式,诸如上课、开会、作报告等手段进行公开“说理”,对受教育者进行直接灌输与教育,旨在要求教育对象“言听计从”;而隐形教育则往往采用模糊性活动,包括谈心、娱乐、旅游、参观等令人愉悦的方式,形式多样对教育对象进行细致入微的“融情”工作,充分调动受教育者的意念、想象、情感等非理性因素的积极作用,使人感到如入春风化雨之境,乐于接受某种思想和理论的熏陶。这样,隐形教育适应了教育对象需要和特点的差异性,对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具有了一定的包容性,为教育对象的思想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思想政治教育的隐形化,究其本质而论,是教育过程中注重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由于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贯彻以人为本就必须把人置于具体的、现实的包括历史的社会关系中加以考察。在当前我国处于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学生们思想和观念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更为突出。我们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摈弃“一刀切”的教育内容和主观性、强制性的教育方式,采取针对性教育形式,包括心理咨询、问卷调查、参观访问、娱乐活动等。隐形教育集人的差异性、社会性和审美性于一体,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正是因为隐形教育的人本特色及其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所产生的良好效果,在当今西方许多国家格外受到青睐,他们习惯于通过升旗仪式、节日庆典、文艺演出、参观访问、祭扫陵园、运动比赛等活动,向青少年学生、国民“灌输爱国主义和效忠国家的思想”,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报国意识以及民主法制观念等。这一点正是当前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实践中值得借鉴和学习的。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本价值与个性培养

论文搜索
关键字:人本 思想政治 高职 思想 政治 价值
最新政治其它论文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文化自信培育探究
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在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新时代背景下用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领外语
以红色文化推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十八大以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创新和发展
《反杜林论》中的生态观及其新时代价值
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政治意识构建的思考
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生态的思想意蕴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的途径研究
热门政治其它论文
国防科技与军事
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
改革开放与中国的社会变迁
中日软实力实证分析
试论中国小康社会的政治前提和道德预设
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文化的演进
浅谈腐败的政治心理原因及其对策
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意义·问题·抉择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及其现实意义
中国农村政治现状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