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管理学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沈阳经济区旅游一体化发展的驱动机制及困境研究论文

沈阳经济区旅游一体化发展的驱动机制及困境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6-30

沈阳经济区旅游一体化发展的驱动机制及困境研究

  旅游一体化是全球旅游业发展的大趋势,通过区域内紧密的旅游联合,可以实现区域内外旅游业的增长。同时,区域旅游一体化是参与当前旅游业竞争的重要手段,要求区域内的不同个体在同一目标下进行全面合作,以整体的利益进行竞争。通过旅游一体化建设可以把区域内各个行政区联系起来,能够加快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推进区域一体化的进程。实现沈阳经济区八座城市旅游业的合作,有助于满足旅游市场发展的竞合之需,从而提高区域旅游业的整体水平。作为东北地区发展程度最高的经济核心区,沈阳经济区的一体化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果。但是目前沈阳经济区旅游业整体水平不高,旅游一体化发展进程缓慢,对推动沈阳经济区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明显。因此,本文对于经济区旅游一体化发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沈阳经济区旅游一体化发展的驱动机制

  1、宏观政策支持

  沈阳经济区旅游一体化建设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为加快区域旅游合作速度,2009年沈阳经济区成立了目前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旅游集散中心。2012年,八座城市为促进区域旅游业合作共赢签订了书面协议。2013年8月,辽宁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沈阳经济区旅游一体化发展的意见》,借旅游一体化的机遇,提高了沈阳经济区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影响力。2013年11月,在辽宁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上,会议代表对于进一步加快沈阳经济区旅游一体化进程给予了指导意见。同时,各行政区政府也在积极推进区域旅游一体化建设,将旅游集群发展提高到了一定的战略高度,如沈阳和抚顺为加快区域旅游合作,共同签署了《沈抚旅游一体化协议》。

  2、产业经济优势

  沈阳经济区自成立以来,各城市积极推进区域旅游合作,使得经济区内旅游产业形成了一定规模,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据统计,2013年沈阳经济区旅游收入2497.5亿元,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53.7%,其国内旅游收入3224.09亿元,占全省国内旅游收入72.7%,旅游外汇收入281094.9万美元,占全省旅游外汇收入80.8%。接待国内旅游者28949.01万人次,占全省接待国内旅游者人次的71.6%,接待入境旅游者364.62万人次,占全省入境旅游者总量的72.5%。各项指标对全省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沈阳经济区旅游业收入自2008年到2013年,6年共增加了1553亿元(见图1)。因此,加快沈阳经济区一体化建设,促进区域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提升辽宁省旅游业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3、区位优势

  沈阳经济区在东北经济区和环渤海都市圈中占有重要地位。沈阳经济区自成立以来,八座城市以“一核五带”的格局为产业发展的出发点,不断加快一体化进程。2012年,沈阳经济区的八所城市形成“1小时交通圈”,为加快区域旅游一体化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区域内城市的快速发展和自身的辐射带动作用必会促进区域的发展,如上海、广州等城市的发展对于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区快速发展的意义一样。沈阳经济区是环渤海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一体化发展将为环渤海区域旅游业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对于提高区域旅游业的竞争力具有深远影响。

  4、资源优势

  沈阳经济区内旅游资源丰富,品位高。截止2014年底,沈阳经济区有国家级旅游景区(点)158家,占全省264家的59.8%,其中沈阳经济区有4A景区40家(见图2),占全省4A级景区总数的54.1%。在沈阳经济区内,旅游业已初步形成了以沈阳为中心,八座城市旅游资源优势互补的格局。作为中心城市的沈阳,旅游资源丰富平均,拥有全国知名度很高的清文化旅游资源,如“一宫两陵”、张氏帅府等著名景点。同时,作为“东方的鲁尔”,其工业旅游资源也是一大特色,以铁西铸造博物馆为代表的中国工业博物馆是旅游制造业的代表;本溪、阜新、抚顺、铁岭、辽阳等五城市距离沈阳较近,自然旅游资源突出,如本溪水洞、关门山的中华枫叶路等自然风光;营口尤以温泉旅游资源著名,如熊岳温泉、思拉堡温泉等;鞍山是融自然风光、宗教文化为一体的旅游胜地,千山风景区、玉佛苑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5、客源优势

  作为沈阳经济区的中心城市,沈阳有巨大的客源市场。2013年,沈阳旅游业总收入833.4亿元,接待国内旅游人数7574.1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792.2.亿元;接待入境旅游人数83.1万人次,入境旅游收入66451.3万美元。从2013年沈阳经济区各城市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来看,沈阳接待游客人数均位列第一(见表1)。目前沈阳已合作的国内旅游客源市场有东三省、京津冀、鲁晋豫、长三角、珠三角和大西南等地;国外旅游市场主要有日韩、港澳台、东南亚和俄罗斯等国。因此,作为经济区发展的中心城市,沈阳应充分利用自身天然经济、政治、文化联系,发挥对周边旅游市场的集聚和辐射带动作用,加强与其他七座城市的市场合作,实现沈阳经济区旅游市场开放、客源互送的共赢目标。

  二、沈阳经济区旅游一体化发展的困境问题

  目前沈抚、沈本旅游一体化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沈阳经济区旅游合作仍比较松散,多数是纸上谈兵,缺乏深层次的合作。实现沈阳经济区旅游一体化的发展目标还有一段距离,有很多瓶颈问题急待解决(见图3)。   1、行政区域制约严重,没有形成一体化观念

  目前,各城市在推进区域旅游业合作进程中做了很多努力,但多数是空谈,实际行动较少。区域大旅游的观念还没有真正实现,主要是因为各级行政区政府主导区内旅游经济发展,在追求行政区旅游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下,导致旅游区域发展战略与旅游资源禀赋不协调。对于打造辽宁温泉第一大省这一规划,沈阳经济区各城市温泉旅游资源的分布情况不一,对于水体资源丰富的营口市,开发温泉旅游资源是它的优势。而对于自然资源丰富的抚顺市,大量投资开发温泉资源匮乏的旅游项目,势必会造成一定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忽略对自身优势资源的投入,同时影响沈阳经济区打造区域旅游业特色的规划。因此,缺少一体化的管理机构,势必会导致各城市旅游业发展缺乏自身特色,忽视自身优势,同时不利于区域间资金、人才、物资及信息等重要要素的流通,限制了区域旅游一体化联动机制的形成,影响了经济区旅游业“整合共赢”效果的发挥。

  2、缺乏整体发展规划,没有形成区域大品牌

  八座城市围绕区域旅游一体的目标,已建立相应的组织,但是缺乏一套能够协调经济区旅游发展的规划,导致区域旅游业缺乏一致的发展目标。同时,各行政区制定本区旅游业发展规划时,更多注重的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忽略区域旅游业长远发展的利益。尽管沈本、沈抚开展旅游一体化的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部分一体化的成果不能改变沈阳经济区整体一体化步伐缓慢的现状。虽然沈阳经济区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因缺失整体发展规划,致使旅游资源分割,各行政区旅游业独自奋战,发展目标雷同,忽略特色资源开发,影响了区域旅游资源特色的整合开发,导致沈阳经济区至今也没有形成自己的区域旅游品牌。

  3、一体化发展缺少抓手,深层合作动力不足

  随着各行政区对区域旅游合作的重视,相关城市旅游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八座城市携手举办了大量的节庆活动,如中国沈阳国际旅游节、中国沈阳国际冰雪节等。通过这些活动,不仅推动了沈阳经济区城市间的旅游合作,同时对宣传经济区旅游资源,打造旅游集散中心都具有积极意义。相比旅游一体化比较成熟的长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冀地区,沈阳经济区缺少加快区域旅游一体化的抓手,影响了相关城市合作的动力及深度,主要表现在旅游集散中心发展缓慢,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功能。此外,沈阳经济区忽视了旅游业和信息业结合的重要性,缺乏一体化的旅游信息综合服务平台,离实现区域旅游“一卡通”的目标还有一段差距,缺少实现区域旅游一体化必备的条件。

  4、保障机制不健全,没有形成大旅游环境

  沈阳经济区要实现旅游一体化建设,除了树立一体化的发展观,建立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共建区域旅游品牌,还要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的方针,制定相应的保障措施。长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冀经济区旅游一体化取得的成果与坚持政府的主导地位是分不开的,三个经济区的政府重视推动本区域旅游一体化,并在宏观政策、资金、信息及人才方面给予了很多的保障。而目前沈阳经济区在推动区域合作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步伐缓慢,主要表现在旅游一体化的相关政策缺乏、融资渠道有限、技术及人才匮乏等方面。因此,推动沈阳经济区旅游一体化建设,要以政府的引导为发展方向,将区域一体化相关项目落实,最终推动区域的整体合作,形成协作共赢的大旅游环境

  三、沈阳经济区旅游一体化发展的现实选择

  1、建立跨区域的联合管理模式,树立一体化发展观

  沈阳经济区旅游一体化的实现需要政府进行宏观引导。目前,沈阳经济区处于旅游一体化发展的起步阶段,需要政府的积极干预,代替部分市场对区域内的旅游资源重新分配,这种政府间的一体化对于实现区域旅游一体化具有促进作用。因此,政府应树立大旅游的发展观。首先,要使各行政区清楚认识到,区域旅游业合作不仅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互利互惠”,还可以提升综合竞争力。其次,要建立跨区域的联合管理模式。沈阳经济区应尽快建立跨区域的旅游协调机构,负责人主要是各行政区政府及政府相关部门,其职责主要是协调沈阳经济区一体化的相关问题。同时,处理好政府、旅游企业、非政府组织之间的关系,发挥各自的作用,共同促进区域旅游的平衡发展。最后,应定期举行各行政区政府的联席会议,共商区域旅游合作的内容及方式,做好区域旅游业全面发展的衔接。

  2、制定一体化发展规划,共建区域旅游品牌

  旅游业发展规划是进行旅游资源合理配置的前提,是一个地区发展旅游业的总方针。因此,首先要加快沈阳经济区一体化建设,在考虑辽宁省旅游业发展目标和经济区旅游业情况的基础上,制定一套打破区域壁垒的发展规划。同时,制定相关合作项目的专项规划和计划,由沈阳经济区旅游协调机构监督实施。其次以区域内全部旅游资源为对象,针对沈阳经济区旅游资源优势,可以通过区域、国内、国际三个层次进行旅游品牌的塑造。在区域范围内,全力塑造工业旅游品牌。对沈阳经济区工业旅游的典型代表,如沈飞航空博览园、鞍山钢铁公司、本溪市南芬区露天矿、阜新海州露天煤矿等进行联合开发,创新工业旅游产品。在国内范围,精心打造沈阳经济区温泉旅游品牌。目前,沈阳经济区温泉旅游资源整体开发水平不高,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在国内影响范围小,因而还需要进一步挖掘温泉文化内涵,塑造“东北生态温泉城”的品牌。在国际范围内,要重视塑造文化遗产旅游品牌。沈阳经济区内的文化遗产资源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应重视本区著名的沈阳“一宫”、“三陵”及抚顺“三京”等清代历史遗址,将沈阳、抚顺、辽阳等地的清代遗址景点联合开发,共建区域文化遗产旅游精品。

  3、明确一体化发展的关键点,推进产业融合

  区域旅游一体化建设需要内外因素共同作用,各城市对推进旅游一体化的积极性是内因,而快速整合和营销特色旅游资源是外因。旅游集散中心为促进区域旅游合作和整合旅游市场提供了重要平台,同时也是一个地区加快旅游业发展必备的基础设施。旅游集散中心为了吸引更多游客,设计不同的旅游线路,会不断打破行政区域壁垒,进而促进区域旅游资源整合。因此,沈阳经济区应借鉴上海旅游集散中心的成功经验,加快旅游集散中心的建设,发挥自身的交通、集散等服务功能,推进沈阳经济区无障碍旅游区的快速形成。此外,旅游集散中心还具有宣传城市形象、分解客流及优化旅游产业结构的外显功能。这些功能的实现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推动,沈阳经济区应抓住智慧旅游的时代契机,建立集区域导航、导游、导览和导购功能为一体的“大旅游网”。通过沈阳经济区旅游信息公共平台,宣传旅游线路,传播城市形象,让游客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优的信息和服务,使游客体验到信息和服务的一体化。   4、建立一体化保障体系,促进区域旅游合作

  经济区旅游一体化目标要求的实现,无论在政策制定、资金投入还是人才保障方面都需要得到政府的重视。首先,在政策方面,政府应针对各地旅游资源和旅游经济发展程度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协调合作双方的利益,做到利益均等化。同时,经济区在发展重大合作项目时,应采用合作竞争制,在宏观层面牵动各城市旅游合作共生。在微观层面要建立激励机制,确保合作项目的实施,要将合作成果与各地旅游管理机构的绩效挂钩,加快区域旅游业合作的速度。其次,在资金方面,政府自身应加大对经济区旅游基础设施和重大旅游项目的投入。同时,各行政区应设立发展经济区旅游一体化的专项资金,用于项目合作,旅游公共平台建设,区域旅游品牌营销等相关活动。最后,旅游人才是实现旅游一体化的重要保障。因此,沈阳经济区应重视区域旅游教育资源的共享,合力培养旅游人才,并建立相应社会保障机制及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区域内旅游人力资源的无障碍流动。

  由于旅游资源分布的差异性,区域旅游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在合作中竞争成为新兴旅游区域互惠共生的关键。沈阳经济区集聚了辽宁省主要的特色旅游资源,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为提升区域旅游业竞争力,沈阳经济区应充分利用经济、区位、资源、客源方面的优势,打破区域壁垒,形成大旅游的合作形式,塑造沈阳经济区有代表性的区域旅游品牌。

  (注:基金项目:2014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重点项目,项目编号:L14AJL010。)

沈阳经济区旅游一体化发展的驱动机制及困境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经济区 沈阳 一体化 困境 机制 一体
最新旅游管理论文
数字媒体时代辽宁老字号企业品牌运营策略研
陶瓷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共生要素分析
后疫情时期文旅产业发展策略——以黑河市为
河南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研
北京市旅游经济与城市环境协调发展测度与评
浅析“四色文化”背景下江西省旅游商品开发
浅谈茶文化的旅游管理教学改革模式
浅谈新文科背景下旅游管理类专业创新创业教
浅谈文旅融合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
浅谈互联网视域下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路径
热门旅游管理论文
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产品开发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深度发掘文化内涵促进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关于旅行社业削价竞争的思考
我国导游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对策
对旅游市场营销的探讨
旅游资源的市场策略探析
试论江西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论云南旅游资源优势及其开发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