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其它论文 >> 社会公平认知对大学生自杀行为的影响论文

社会公平认知对大学生自杀行为的影响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7-02

社会公平认知对大学生自杀行为的影响

  一、问题缘起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类社会竞争逐渐增多,当代大学生面临的压力也不断增加,而这些压力往往成为大学生自杀的根源。据统计,近10年来,在我国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现象中,自杀的比例排在第一位 。②

  2015年5月18日,28岁的中南大学研三学生姜东身从学校图书馆六楼跳楼身亡。事发5天后,姜东身哥哥姜东中向媒体公布了弟弟死前在网上留下的五千字遗书,称弟弟因论文答辩遭导师为难无法通过,心里感到强烈不公平与愤慨,最终选择了跳楼自杀。我们通过对姜东身遗书的分析,出身微寒的姜东身确实因为感受到来自导师的不公平对待而最终走上了不归路。

  通常而言,当人们处于不公平状态时都会想着努力地改变这种状态,极不公平的境遇会令人感到屈辱,愤怒。本案例中,姜东身选择留下遗书,然后自杀,以此控诉自己导师的种种恶劣行径,既是他的反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他对给予自己不公平对待的人和社会的报复。

  大学生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是家庭和社会发展的希望,也是社会重点关注的群体。这就使得大学生的自杀行为造成的负面影响非常大。因此,大学生自杀问题便成为了当下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从社会公平认知视角出发,在对中南大学研三学生姜东身自杀事件进行个案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公平认知,并对如何有效预防大学生自杀提出了意见与建议。

  二、理论基础

  (一)社会公平理论

  社会公平理论是社会心理学中解释人们公平感的一种观点。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J.S.亚当斯等人提出。通过对不同学科领域研究结果的整合,在目前的中国社会,人们社会公平感的结构应包含5个维度(张媛,2009):权利公平、机会公平、程序公平、互动公平以及结果公平。

  大学生群体对社会公平的认知直接影响其情绪的变化和发展,对其自身行为也会产生不同作用。我们将个人对他人、对他人的社会行为及其规律的感知和认识称为社会认知③。社会公平认知,简而言之,是对社会公平的主观认识,是人们对于自身是否受到来自他人和社会公平待遇的直接感受。

  显然,在社会公平认知方面,是对机会公平和程序公平的认知导致了姜东身的自杀。在姜东身看来,“前程为人人开放”而自己的前程却一片黯淡,尽管自己有能力、有实力依然得不到公正待遇,这种竞争根本上就是不规范和不公平的。自己的抗争没有任何作用,消除这种不公平感的方法只有自杀这种极端行为。

  (二)归因理论

  归因理论是西方社会认知领域最为重要的理论流派之一,20世纪70年代美国社会心理学界逐渐形成了主导归因研究方向的新领域――成就归因研究,代表人物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韦纳。韦纳的主要研究点有三个:成败归因的原因、维度及其对情绪和行为的影响;成就动机水平与成就归因;能力自我知觉水平与成就归因。他不仅开辟新的归因研究领域,也建立了归因的研究体系,将归因的分类总结为内外归因、稳定或不稳定归因,可控或不可控归因。

  20世纪80年代末期归因理论被引入中国,国内归因理论的研究集中在教育领域,大多继承了韦纳的成就归因理论,将大量的实验和调查研究聚焦于学生的学业成就和动机,研究学生的学业成就归因及其影响因素。有些学者也探寻除学业成就归因之外的领域,以归因理论为基础,研究社会行为的归因以及人际交往的归因,逐渐增强了对社会群体归因模式的关注。

  姜东身选择自杀,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将毕业答辩未通过这件事归因于导师对自己的不公平,甚至是整个学校、整个社会的不公平。在研究中,我们将根据归因理论,来深入探讨姜东身是怎样对学习和生活上遭遇的一系列挫折和打击进行归因的,并揭示这种归因与他自杀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案例分析

  姜东身自杀事件中,姜东身自身感到来到导师的强烈的不公平感,因而选择自杀。这种对不公平的认知主要是指对“机会”和“程序”的不公平的感受,有同门同学、非同门同学、其他导师三个参照对象,正因为有这些比较,才更加深了姜东身自身的不公平感,继而是愤怒情绪难以遏制,因想报复和寻求解脱而选择自杀。

  (一)不公平感的来源

  (1)与同门同学相比:“近乎虐待的苛刻”

  姜东身遗书中多次提到导师杨忠炯对同门的其他同学“宽容”,而对自己是近乎“虐待”的苛刻。

  在写论文方面,他写道:“你也说过同门的论文看不懂,可是你随便就让改了发了!我的你看不懂,就死逼着不让发,把学生论文拖到3月初的,机电院有你,很难再找第二个!”在平时的学习中,姜东身也是郁闷不堪,在遗书中他写道:“我忙几个月,不敌老板一个意见!也不敌老板的势利眼,毕竟两个同门中南本校的,不时去给你修电脑,也不及同门的家底殷实!”

  所有这些遭遇到的不公平待遇被姜东身归结为:不是中南本校、家境不好而导师又势力。“也确实,穷点儿世面短,被你当傻子也无所谓了。”“还要等你说6月份答辩吗,明摆着要延期,要保宾宾和耀中。也不想想,他们仿真怎么做的,模型参数造假,实验造假,你不清楚吗?”在姜东身看来,导师总是可以维护同门其他同学,对他却十分苛刻,是个“势利小人”。

  (2)与其他同学相比:“被故意刁难的不甘心”

  在网传遗书中,姜东身指称,导师杨忠炯故意为难他,别人“很水的论文”都通过了,唯独对自己的论文十分苛刻,还要求其延期答辩。除了同门同学,与非同门的同学们相比,姜东身也深感不公平。   “论文建模仿真造假,实验造假,你不知道?偏偏揪着说我的可靠度怎么来的?我的都是计算出来的,没假!你再看看别人的,那有多么造假。你不知道?势利的小人,找个学生垫背踩,你很得意么?延期?不能接受,我尽力了,很多同学还没我努力呢,论文还没我写得好呢。”“答辩有几十号人了吧,怎么样你不清楚?势利小人,伪君子。”

  遗书最后也曝光了其他老师的学生们的论文情况,不乏造假的“很水”的论文。“张怀亮老师,你的学生邹伟建模造假,你知道吗,基于环形缝隙流的建模,参考流体力学文献?我看了,压根没有。遗书最后,姜东身两次说到自己“不甘心”,可见,姜东身对自己论文没通过这件事怎么也想不通。

  (3)与其他导师相比:“势力、爱面子的伪君子”

  遗书中姜东身曾不止一次说道自己跟错了人,与其他导师相比,姜东身觉得自己的导师杨忠炯对自己极度苛刻,完全是个势利小人。“听说过别的同学也有挨老板批的,说的不过是被批成狗,这感觉我不懂。”“大家论文差不多,你不会不懂!别的老师放过的往届的论文,知网上已有很多,对于别人的成果,你是相当跪舔的,要我查,要我看别人怎么做!呵呵。”遗书中甚至说道,鉴于自己导师的权位,其他导师也不为自己说公道话。“周老师也看了我的大论文,直摇头。呵呵,周老师什么人,那不是仰你鼻息,你心里什么蛔虫,他不知道?装什么清高?”

  在对于自己导师的评价中,我们也能明显感觉到姜东身的愤怒不平。“别的老师基本上不会为难自己的学生,即使有,那也是答辩之前吧。你不同,势利,没能力,办事抓不住重点,舍得把学生往死里整。”

  (二)不公平感的表现

  五千字的遗书中,字里行间全是对导师杨忠炯的控诉,控诉自己在平时和毕业时处处都受到不公平待遇。他提到:“明摆着要搞我,明摆着表明你科研严谨,明摆着表明你无能嘛?”他也不止一次提到自己“不甘心,因为付出被鄙视,也因为很多水论文轻松通过。”“我忍不了师兄弟的眼光,忍不了那种鄙夷,当然,更对不起我的努力。虽然我的努力在你眼里都是狗屎,我很努力,可是你不在乎。”

  甚至,在遗书中,姜东身不断口出脏话,“说我毕不了业,要延期,你都放了N次屁了,无所谓了。说要我延期,扯到了同门论文比我强,比我说得过去;扯到了教育部让你审已上传论文的事儿;还他妈扯到了伟人的挫折。尼玛,当时我笑了,说这太远了吧。他妈把我当傻子糊弄呢。”“跟了你,真是瞎了眼。狗杂种。”“你是什么人,头天坑死人,第二天再泼粪的人。我不信了,论文再花几年又能改成什么样,你不知道?”从这些言辞中处处可见姜东身对自己导师杨忠炯的怨恨和不满。在他看来,自己毕业论文答辩未通过这件事完全是自己的导师造成的,是导师的势力、故意刁难造成的,导师对自己如此的不公平是他所不能接受的。在这封五千字的遗书中,姜东身将自己所有的愤怒、不甘心都不遗余力地宣泄了出来。

  (三)原因分析

  大学生自杀的原因是复杂和多重性的,单一的消极因素不可能导致大学生轻易地选择自杀的行为。导致姜东身有此认知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调查发现,姜东身家境贫寒,这样的家境出身使姜东身的性格变得敏感、自卑。遗书中,姜东身就说道,自己“没家底”而导师又非常势力。“学生的心血在你眼里可以是狗屎,但是,这也要看人的,势利的人看到家里有点儿底的,那他的心血可能就是盘不完善的菜!”据哥哥姜东中说,原本姜东身读研就是为了毕业后找一份好的工作。这次论文答辩未通过给了姜东身致命打击,或者可以说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在读研三年期间因受到的种种不公平待遇而积压在心中的愤懑在毕业论文答辩未通过这件事情上完全爆发,最终致使他走上了绝路。这可以说是导致姜东身自杀的内因所在。

  此外,在姜东身的愤怒和郁闷难以纾解的时候,唯一可以给他安慰和鼓励的家人也没有在他身边,及时给予他支持。姜东身的哥哥姜东中事后也很懊恼和自责,自己没有多关心弟弟,给予弟弟及时的安慰。

  然而,姜东身选择自杀除了不公平的认知情绪难以纾解,还有他的报复心理。“算了,你不让我好过,我也不让你好过。”遗书中除了控诉导师对自己的不公平,姜东身还曝光了导师杨忠炯套取科研经费等一些不光彩的事。“记得跟纪委说说你套取科研经费的事儿,跟教育部说说你为人势利,弄虚作假报账的事儿,跟基金说说基金申请赚大钱一本万利的事儿。”而导师杨忠炯在之前就嘱咐其他学生注意姜东身的状态,他也明显感到姜东身对自己的不满和可能做出偏激的行为。“上午批完,下午叫同门注意我的状态,怕我跳楼了呗!”但最终,缺少家庭支持、社会支持的姜东身还是选择用自杀结束自己的痛苦,用自杀行为报复对自己不公的导师杨忠炯。

  四、结论与讨论

  导致自杀的原因十分复杂,从群体角度看,自杀与社会、历史文化、宗教等有密切关系④,从个体角度看,自杀是遗传、神经生物学、人格特质和负性生活事件综合作用的结果⑤。Kees(2003)将公平判断作为结果变量,对影响它的因素进行探讨。他研究了在信息不确定的情况下,情绪对人们的公平感的影响作用。认为,在通常情况下,人们会依靠他们对事件的感觉来进行公平感判断,这使得他们的公平判断极大地受到情绪的影响。实验的结果也显示,在信息不确定的情况下,人们的公平判断会变得非常主观,他们甚至会依靠于跟事件本身没有什么逻辑关系的情绪感受来做出判断。

  通过案例分析,笔者认为,首先姜东身对于社会公平,尤其是机会公平和程序公平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知,从而将平时学习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挫折和困难以及毕业论文未被通过都归因于导师的不公平。姜东身心里早已蓄积了悲观、失望、孤独、厌世、报复等消极情绪,而毕业论文未被通过成为了这些情绪爆发的导火索,最终走上了以报复导师和寻求自我解脱为目的自杀道路。

  由于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个体,社会公平感较低。个体在同与自己教育程度相同的个体比较时,若认为自己不如他人,会产生不公平感(史耀疆、崔瑜,2006)。因此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认知,尤其是社会公平认知,对预防此类大学生自杀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也是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的内容。通过本研究发现,大学生认知情绪的调节对自身行为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应该以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作为新的切人点,同时,学校和社会在涉及到学生利益的事情上面应该做到规范、透明,让每个学生都有公平的竞争机会,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受到公正的对待,并引导大学生对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正确归因。

  最后应明确的是,由于研究方法的局限性,本研究中所预设的一些大学生公平认知对自杀行为的影响,仅仅从结果上给予一个描述性验证。影响有多大,以及如何调整认知都有待于在实践工作进一步去发现。大学生自杀问题是一个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应当引起社会各界,尤其是高校教育管理者的高度重视,积极开展对大学生自杀行为的研究,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和管理措施,减少大学生自杀现象的发生。

社会公平认知对大学生自杀行为的影响

论文搜索
关键字:对大 认知 公平 行为 影响 社会
最新社会其它论文
大学生对余额宝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浅议幼儿教学引入游戏化课程对幼儿社会性交
回归与延展
校园网贷乱象治理的探索
过度劳动理论与实践
中国老年人临终生活质量研究
社交媒体用户人际互动与社会资本提升路径研
社会热点事件在“两微”平台的传播机制研究
试论《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的社会背景
运用体育心理学提高女生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
热门社会其它论文
食品安全论文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当代青年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兼评《道德生
关于“网络社会”的道德思考
建立绿色化学
网络信任危机:电子商务的伦理陷阱
美德是不可或缺的
论自私(上)
“伦理化”的汉语基督教与基督教的伦理意义
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