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浅谈优化高校第二课堂教育的有效途径论文

浅谈优化高校第二课堂教育的有效途径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7-09

浅谈优化高校第二课堂教育的有效途径

  随着社会对人才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第二课堂对培育创造性思维、养成创造性人格、锻炼创新能力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形势下加强高校的第二课堂建设不容忽视。

  一、第二课堂及其作用

  第二课堂是在教学计划规定的必修课程之外,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而开展的一系列有益活动的总称,是建立在有形教育与无形教育之间的、在时间与空间上更加开阔的可以承载更为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和内容的育阵地和渠道。第二课堂,顾名思义是与学校课堂教学不同的一种以课外实践活动为主的教育方式,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继续和延伸。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也是一种综合理念,即现实政治思想道德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的理念;是一种全新的工作方式或沟通机制,实现教与学的交流互动,教与学共同参与,共同设计来推进学生工作;又是一种学生成才标准和人才培养导向,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是一种更多体现学生自我,重视学生在各类课外活动中灵活运用知识,有针对性地拓展课堂相关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帮助学生在独立实践中获得“学问以外、学问以上的智能”,最终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升的教育。第二课堂活动是针对第一课堂活动而言的,它与第一课堂相配合,以育人为宗旨,以培训学生的基本技能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丰富的资源和空间为载体来开展的系列活动,它与第一课堂共同构成完整的教育体系,是第一课堂的合理延伸和适当补充,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之,第二课堂在很多方面具有课堂教学不可替代的优势。它能够促进大学教学资源共享,促进信息沟通,为大学生拓展多渠道的学习方式,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深度参与实践活动的意识和能力,弥补课堂教学存在的种种缺陷,在教育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优化第二课堂教育的途径

  近年来,学校把开展灵活性强、寓教于乐、寓学于乐的第二课堂教学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又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技能,更提升了学生独立思考和综合实践能力,激发了创新意识,真正做到教与学相得益彰。对此,为了优化第二课堂教育建设,提出以下具体实践途径:

  1.制度保障为前提。完善的、合理的、科学的管理制度是高校能否有效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有力保障,良好的制度体系是保证高校第二课堂活动有效、有序开展的重要环节,高校在第二课堂制度方面应充分体现科学性、导向性、激励性等特点,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得到实践能力的锻炼。就评价体系而言,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价体系有助于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构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值得注意的是,对创新环节的评价,要有方向性、可行性和先进性,不仅要评学生,更要评教师,不仅要评结果,更要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一视同仁,高校还应更多地注重对过程的评价,如创新态度、表现和各种能力等,尤其要注重看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的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于结果的评价则应该放在其次的位置考虑。同时还应该将第二课堂活动纳入实践教学体系中来,均衡考虑,系统设计,有效贯通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使其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同时加强对第二课堂活动质量的监督和考评,使其呈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

  2.全员参与化。长期以来,高校都高度重视第一课堂,对第二课堂认识不全面,重视不够,很多部门都认为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是学生处和院(系)学生工作人员的职责,缺乏积极支持和配合的意识,第二课堂的指导教师少,积极性不高,导致有些学生活动虽然创意很新颖,但找不到合适的指导老师,而学生挖掘不到一定的深度而无法很好地开展。完善第二课堂教师培训机制,有效发挥教师主导第二课堂的作用,是塑造第二课堂课堂性的基础。目前高校第二课堂指导教师多是非师范专业出身,虽然有简单的岗前培训,但不足以使之全面掌握第二课堂的教学规律,对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之间的关系也难有深入的把握。为此,高校应采取措施建立和完善针对第二课堂的教师培训机制,建立合理的岗位准入体制,提高教师对情景教学、协作教学等建构主义要素的设计与控制能力。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条件,因此,高校应鼓励教师参与、指导第二课堂活动,并在相应政策上有所体现,注重对在第二课堂创新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指导老师给予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奖励。

  3.多元化活动内容和形式。重点建设一批有特色的学生第二课堂,使它们成为专业教育的拓展和延伸,第二课堂必须紧密结合学生实际,从组织、宣传到内容、形式等方面都需要不断进行创新,更加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4.社会实践和群体互动。利用学生课余时间相对集中的假期,有组织、有计划地深入社会、深入基层,了解社会。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多样,有社会调研、参观访问、挂职锻炼、科技培训与合作、文化下乡、扶贫支教等一系列活动。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在调查、实践中进一步认识社会,增知识、长才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完善其创新能力,为日后走上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黑龙江省艺术规划课题研究项目(立项编号:11C019)哈尔滨商业大学学风建设立项重点项目

浅谈优化高校第二课堂教育的有效途径

论文搜索
关键字:第二课堂 途径 优化 有效 高校 教育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