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高职语文教学改革与策略研究论文

高职语文教学改革与策略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8-10

高职语文教学改革与策略研究

  引言

  在高职语文课程改革和发展研讨中,许多专家学者从语文课程主要任务、培养目标到高职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围绕着如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写作能力、语言沟通、人文素养等核心问题来探讨。笔者归纳教育理论得出:语文教学改革的任务及培养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包括阅读、写作、口头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为社会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1-2]因此,高职语文课程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由于我国的高等职业院校教育起步较晚,客观的各种条件限制,使其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不平衡的现象,但是借鉴教育案例使得发展很快,但在语文教学方面还存在着诸多的矛盾和不足。目前,语文在高职课程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存在偏差,亟需加强对语文基础教学的重视,推进教学改革。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高职语文教育在提高语用能力、陶冶情操、传承文化等方面具有独特的职能,这是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因此,重视高职语文课程已达成共识。在另一方面,在课程设置上语文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地位不高,学科要求不明确。语文课程在高职教育体系里所占据的教学时间少、地位低、规模小、教学单一。在已面向不同专业不同程度开设语文的部分院校里,语文教育的效果也远没有想象的那样乐观,从而影响高职语文课程的完善和发展,职业院校语文教学改革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首要任务。因此,我们要积极探索一条引领高职语文教学向前发展的道路,是语文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对传统的教育理念进行改革,突出高职语文课程的人文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也指出:“我们在语文教学的同时,更要加强人文科学的教学,即加强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价值教育和审美教育等。现代语文教育不仅要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更要教育学生成为思维敏捷、心胸开阔、具有创新精神的人。”高职语文既是具有基础和工具特质的学科,同时也是带有人文性的学科。目前,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识到语文教学中人文性的重要意义,并且也深刻地意识到高职语文教育改革迫在眉睫。语文课程应该是覆盖在其他学科之上的,是一种把文学、语言、人文、专业等渗透到其他学科中去的“语言桥梁”。我们在语文课堂上的学习成果,同时也能反馈到其他的学科中去。反之亦然,不同专业学科之间是相互渗透和影响的。学生陶冶心灵最大的感染是通过语文课程,因此,语文教学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融合,不仅具有语言表达的工具性,而且还具有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功效。

  语文是高职教育中一门文化基础课,笔者结合几所高职院校进行了实际调研显示:学生写作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仍然缺乏,需要系统的语文课程学习和未来需求,高职语文地位与重视程度有待提高。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高职语文教学的理念要进行完善和改革。语文教学改革中要融入“素质教育”这一理念,结合构建、弘扬人文精神,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文与道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整合。[3]我们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的培养,还要着力于学生综合水平的教育与人文素养的培育。

  二、语文教学改革内容要突出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在高职语文学习中,学生通过语法、文学阅读、写作与语言表达的培养,从而提高综合能力,最终内化为有一定高度的语文涵养。广义的来讲,学生通过语文课程不断地学习,吸收、消化人类优秀文化,并反映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人文素养是一种通过语文学习来体现出的综合素养,是大学生学好各门课程的基础,提升大学生的素养已经迫在眉睫。据文学史料记载,中国古代经典《周易》中是最早出现“人文”一词的:“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在现代,“人文”是指人之为人的文化精神,是以人为本的精神。其核心是对“人”和人的价值的尊重,对“人”长远发展的终极关照。

  目前,高职语文教学中依然盛行机械形式的训练,类似纯技术的知识灌输,忽视了陶冶情操的语文素养的培养,减少了激发灵感与创作的培育,从而失去语文课的独特魅力。[4]高职院校培养学生所受到的教育形式,使得他们更注重接受专业知识和技能。此外,对高职学生的定位是实用、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因此,在语文课堂上人文素养的教育体系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高职语文的教学功利化倾向于边缘化地位的问题,不仅影响高职学生整体人文素养的质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降低了语言教学的整体水平。因此,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上要重视语文基础课程, 使学生真正从中受益,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语文学科成为高职院校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主体内容。加强高职学生对语文课程的重视,提高人文素养势在必行。作为教师既要重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多样化形式,又要用优秀文学篇章成果滋养学生心灵层面,将语文教学与人文素质培养相统一。

  此外,高职语文课程的教材应更多地丰富文化内涵,使现有的材料充分发挥文学性内容在人文精神领域,并根据不同的专业差异,相应的补充教材的专业语言。[5]并做到以下几方面:重视文学阅读课程,这使得教学由“单一化”迈向“多元化”,从而引导学生进行专业领域的阅读;营造轻松课堂气氛,促进学生的专业情感体验;指导课外阅读,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例如:在写作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描述真实感受,选题要有针对、有主题。把写作与生活感悟相结合,把公文写作和专业知识相结合。建立个人的思辨意识,学生课余把有意义的人生格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实现自我教育。努力寻求高职语文文学培养的施教策略:语文老师教的以身作则、实施非预设性课堂教学,以及高职学生学习过程中,练习如何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至于教学评价和好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因素。   三、教学改革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加强语文的工具作用

  语文教学具有自身的特质,是一门有独立学科地位的基础学科,在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语文课程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其地位是无可替代的。语文课程是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基本语用能力的课程,在众多学科中,只有语文课程是明确承担这种责任的。[6]高职学生的学习方法是由教师口授逐步到自学过渡的阶段,其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要求都超越中学阶段,因此,重点是掌握学习方法与培养综合能力。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语文教学是具有连贯性质的、多年积累的课程。学生的语用水平直接决定学习其他专业知识的能力,因此,在不同阶段的学习中,需要相应的听、说、读、写能力,这都需要语文课程的教育。因此,高职学生要熟练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必须重视学习语文基础工具的积累学习。

  高职语文具有工具性特征主要表现在语文是教会学生正确地表达、理解和沟通语言文字的基础学科,是指导学生理解和感悟出语言规律、聆听或阅读大量文字材料、运用语法知识去指导说话和写作以生成新的语言材料的必备学科。基础知识的学习与现在素质教育提倡的“创新能力”培育是相辅相成的。“学习语言”的本质是语文规律的理解与应用;“研究语言”的本质是发现与创新语文规律的,两者是有本质差别的。语文基础规律的理解与运用是通过积累具有鲜活的个人色彩,然后通过语言或文字的表达就是创造性地理解与应用。提高高职语文教学要从学生出发,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孔子言“君子不器”,语文基础教育不是“制器”,学校应为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外在环境。[4] 学生不是容纳知识的“容器”,教师一味地灌输往往徒劳无功,教师应扮演语文学习的引导者,教学中营造愉快、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创设一种生动、有趣、变化多样的意境,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语文教学环节中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把学生带到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景之中,使他们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更有效地去感受课文给他们所带来的乐趣。

  结语

  目前,职业院校教学改革悄然兴起,从课本内容的选材到课程安排设置以及教学设计等方面进行了许多突破和创新,明确了教学目标和准确定位,通过实践卓有成效。高职语文作为职业院校学生必修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具有专业技能类课程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主要承担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基础课程,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高职语文课程的形态是多元化的,并且拥有无限多的课程资源,这就决定了这个理论和实践“学问之路”的领域是个无尽的宝藏。因此,语文教学改革是每一位教育研究者、执行者和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在职业类院校的语文教学改革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思路上大胆创新,课程内容上体现综合能力并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从而推进语文课程的完善和发展,高职语文教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语

高职语文教学改革与策略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高职 语文教学 语文 策略 改革 教学
最新职业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
基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中医硕士专业学位
高职院校“工匠型”教师培养困境与路径探略
新时代女性职业发展探究
浅析高职英语教学中课堂导入的原则和方法
济南市体验式拓展培训行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动力链视域下功能性训练方法与传统体能训练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高职院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翻转课堂在高职院校幼教专业体育教学中的应
新时代体育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面临的机
热门职业教育论文
职教教师的教学观念与学生个性发展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来进行班级管理的初探
论职业教育的泛化
迈向学习型社会的职业技术教育
职业中学教师招生体验的个案研究
职业教育兴衰与新旧教育思想更替—百年职业
论高职人文教育面向职业生活的问题
中国职业教育兴衰的制度主义分析—“市场化
论新型工业化过程中高职发展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