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大力开展我国生态环保人才继续教育工作论文

大力开展我国生态环保人才继续教育工作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10-25

大力开展我国生态环保人才继续教育工作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一、生态环境领域政策背景

  (一)“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环保新目标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发达国家上百年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在我国集中爆发,呈现出压缩型、结构型和复合型的特点,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影响。面对严峻的生态环境形势和经济增长中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的情况,党中央高度重视,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新要求,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总体布局中,确定了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的总体目标:

  “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强化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联动协同,不断提高环境管理系统化、科学化、法治化、精细化和信息化水平,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保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根据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十三五”期间要落实以环境质量管理为核心的“十三五”生态环保规划“路线图”,将顶层设计和改革蓝图具体化为“施工图”,做到各项生态环保工作的系统化、科学化、法制化、精细化和信息化。

  1.系统化、科学化

  环保“十三五”规划首次试图以大气、水、土壤为重点,通过深化环境质量管理将环保三“十条”(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逐步落实,实施环境质量改善的清单式管理。

  2.法制化

  环保“十三五”规划还力图通过改革,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落实生态环保“党政同责”,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实时在线环境监控系统,建立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业排放许可制,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的排放计划,推进环境损害赔偿鉴定评估纳入司法鉴定管理体系。

  3.精细化、信息化

  环保“十三五”规划并提出以大气、土壤与水的三大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为核心,做深做细做实环境质量管理。稳步推进全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实行国家考核、国家监测的事权财权重大调整,积极推动“环保督政”巡视,实施生态环保党政同责等举措。

  (二)政策目标驱动生态环保人才需求

  1.生态环保人才的历史机遇

  在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等一系列战略思想的指导下,根据我国环保新形势和新变化产生的环保新目标,对我国生态环保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对专业化、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生态环保人才队伍的建设更加重视。这为生态环保人才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迫切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实施环境保护人才战略,进一步加强环保人才队伍建设,满足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需要,为建设生态文明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2.生态环保人才的现状及需求

  人才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同样也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第一资源和决定性因素,与当前生态环境严峻形势和中央对生态环保工作的新要求相比,我国生态环保人才队伍状况尚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许多不足。由于生态环境保护涉及学科多、知识结构要求高,既要理论研究,又要实践应用,我国目前专业化生态人才极度匮乏。

  为改变这种现状,环保“十三五”规划在生态人才方面提出要以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的生态环保人才队伍为目标,以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环保产业人才为主体,以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和基层实用人才为重点,充分认识高层次人才在生态环保事业中的引领作用,以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急需紧缺专业人才、跨学科复合型人才为重点,加强对领军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争到2020年,生态环保人才队伍总量增加到1463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32.8万人。

  二、各类生态环境保护人才规划目标

  党中央的一系列环保制度改革使全面环境质量管理具有前所未有的坚实基础,也使从顶层设计开始进行从政府管理到企业层面再到公众的相关人才需求分解化变得十分重要。可以预计,这些建国以来最严厉的环保执法制度,将产生对专业化环境监察监理、环境监测、环境损害鉴定、环境管理、环境司法等各类环境质量管理执法人员的极大需求。在此背景下,国务院及环保部等国家部委对生态环保目标及生态人才发展提出了重要规划。

  (一)生态环境保护人才总体规划目标

  (三)政府部门急需紧缺专业人才规划目标

  环保“十三五”对生态环保新目标和生态人才要求的规划,将在政府机构、行业企业和社会公众范围内产生庞大的生态人才需求。政府机构方面将需要大量环境监察监理、环境审计、环境管理、环境监测、环境损害鉴定方面的专业人才;行业企业方面将需要大批熟悉环境信用评价、场地污染评价与修复、大气治理、水处理、碳交易与碳资产管理、能源管理与能效评估、分布式能源、环境法律及标准、环境信息与统计、环境教育等的专业人才;社会大众更需要这些生态环保领域的专家们来保护公众对环境保护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表达权,规范并引导公众依法、有序、理性参与环境保护事务,以满足公众快速提升的对环境公平正义与质量改善的诉求,彰显随经济社会发展而显著增强的公众环境权益观。   三、我国环保人才队伍建设面临诸多挑战

  由于生态环境保护涉及学科多、知识结构要求高,既要理论研究,又要实践应用,我国目前专业化生态人才极度匮乏,环保人才队伍建设面临诸多挑战。

  (一)人才数量还相对不足

  我国环保机构人才总量较少,国家级(环保部及其直属单位)环保人才占总量的2%左右,省级人才占8%左右,数量较少。与我国的环保形势相比,现有人员满载超负,且“小马拉大车”影响到一些重要环保职能的有效履行,与未来生态环境管理格局不适应。

  我国环保系统人才资源总量为21.6万人;全国每万人口中的环保人才为1.6人。单位国土面积的环保人才为225人/万km2,单位国土面积的监测人才为35.1人/万km2,西部某些地区不足10人/万km2;单位国土面积的执法人才为63.2人/万km2,西藏自治区仅有0.8人/万km2。监测执法力量严重不足,不利于相关工作的开展。

  (二)人才结构不尽合理

  虽然人才学历层次稳步提升,但是高学历人才仍然偏少,具有博士、硕士的人才仅占环保部门环保人才的7.7%。而且高学历的人多集中在国家级和省级单位,地市和区县级的硕士以上人才比例非常低。我国环保人才队伍的学历结构亟待改进。具有高级以上职称、硕士以上学历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领军人才比例偏低,特别是在地市级和区县级层面以及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比例更低,迫切需要加大培养力度。

  (三)人才地域分布不均

  我国环保人才区域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中部和西部贫困地区,特别是西藏、新疆、青海等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人才队伍明显较少。中西部地区的环境保护工作非常重要,比如我国的水源地、重要生态保护区大多位于西北和西南地区,这些地区经济欠发达,难以吸引高学历、高层次的环保人才,不利于环境问题的解决和环境质量的根本改善。

  (四)高层次人才过于集中

  硕士及以上环保人才分布很不均衡,大多数分布在从辽宁到广东的沿海各省。从各省硕士及以上人才比例来看,北京、上海、重庆、天津、浙江、江苏、广东等大城市及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比例较高。北京、天津等城市对人才的集聚效应过于明显。辽宁到广东沿海各省,高职称人才集中现象也很明显,这些省份高职称人才比例普遍较高。而山西、河南、河北等省份高学历、高职称人才比例偏低。

  (五)部分紧缺专业人才人数较少

  在现有的环保人才中,从事噪声与振动污染防治、生物技术安全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物种资源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农村环境保护、村镇人居态环境保护、土壤环境保护、核安全监管、信息统计、防灾减灾、规划战略等急需紧缺环保专业的人才数量较少,这些紧缺专业人才仅占总人才的2.45%。部分专业人才数量较少不利于该领域的环境保护,对于全国环保工作综合决策和管理来说是个短板。

  核与辐射安全监管领域人才最少,但增长迅速,2010年为0.49万人,2015年预计为0.83万人,2020年预计达到1.5万人。由此可见,生态建设与保护领域的人才队伍建设需要加强,需要有针对性地引导不同业务领域人才发展,以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

  (六)人才培训力度不够

  我国环保系统每人每年培训时数不足两个工作日,培训时数偏少;人才培训投入资金占同期环保投入的比例偏低。要提高我国生态环保工作的水平,需要在引进优秀人才的同时,加强在职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其业务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为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建立生态环保人才平台继续教育的新模式

  我们将根据“十八大”“十三五”和“路线图”所规划的环保新目标,进行有关生态环保人才需求的梳理,特别重视在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新领域上加大人才培养规模与力度,为政府各项环保工作的顺利开展、为企业综合环境效益的提升、为公众正当环境权益的保护提供坚实永续的依靠。

  (一)建设国家级生态环保专业人才继续教育资源共享及综合服务平台

  我们将建设以“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为导向的生态环保专业人才继续教育综合服务平台,汇集国家生态环保和继续教育最新政策、继续教育创新模式、生态环保科技前沿知识、培训信息资源交流、课程资源标准体系、培训项目整合推广、生态人才培养流通、促进多方合作等多元化服务的国家级生态环保专业人才继续教育资源共享及综合服务平台,为政府机构、环保企业和公众的生态人才培养、信息交流与技术资本合作提供最便利的条件。平台将成为培养生态环保专业人才、提升我国环境质量水平和推动环保产业发展的结合点,是吸引专业化生态人才投入环境治理的有效措施。以“人才为第一资源、政策为第一推动力、科技为第一生产力、平台为第一载体”为理念的生态环保专业人才继续教育综合服务平台,将促进更多的有志有为之士参与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之中。

  (二)组织和开展与深化环境质量管理有关的职业培训及继续教育

  在生态环保领域政府执法人员及行业企业从业者的专业水平提升和能力建设方面,将筹划、组织和开展与深化环境质量管理有关领域的职业教育培训及继续教育、岗位技能考核及认证注册。着力培养环境监察监理、环境审计、环境管理、环境监测、环境损害鉴定、环境信用评价、场地污染评价与修复、大气治理、水处理、碳交易与碳资产管理、能源管理与能效评估、分布式能源、环境教育、环境法律及标准、环境信息与统计等全国职业技术方面的人才,以及在研发污染控制、生态保护和环境风险防范等方面的高新技术、关键技术、共性技术人才。以相关政策为依据,以实践应用为重点,结合政府执法和行业发展需要,推动相关人才的职业规范创新,为政府和行业企业培养高端生态环保专业人才。

  (三)构建符合生态环保行业特点的终身教育体系

  我们将构建符合生态环保行业特点的终身教育体系。把各类生态环保培训与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多种形式结合起来,鼓励生态环保产业从业人员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参加培训学习,建立和完善终身学习制度,完善生态环保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加强人才培训实施体系建设,同时,推广现代培训理论和培训方法。   (四)建立完善的生态环保专业人才考核评价机制

  我们将建立生态环保专业人才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和完善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生态环保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积极采用各种现代人才测评技术,创新评价方法,努力提高人才评价的科学性。同时,全面推行生态环保专业技术职业资格制度,规范职位分类与职业标准。

  五、生态环保人才继续教育成果

  一直以来,在生态环保继续教育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始终牢固秉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在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强国战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不断摸索创新,充分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剖析生态环保及环境服务行业的蓝海商业模式,总结成功的运行经验,有序开展了环境监理、碳交易、碳核查与碳资产管理、环境绩效审计、环境损害鉴定、场地评价与修复等多种复合型生态环保专业人才培训项目,成立了以生态环保专业人才培训为主要内容的环境学院和以远程继续教育为主要服务的环境网校,多年来已经培养了数万名生态环保专业人才。

  实践证明,在国家政策目标指引下,以高层次、高质量、多形式的继续教育办学模式打造国内一流的生态环保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战课程,以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为导向推进生态环保专业人才培养建设,才能为国家中长期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需要、建设生态文明和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提供坚实人才保障。未来,将继续为培养环境保护产业的领军人物担当起社会及企业重任,为促进生态环保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做贡献。

大力开展我国生态环保人才继续教育工作

论文搜索
关键字:大力 生态 环保 我国 人才 工作
最新教育理论论文
高等职业院校理论与实践教学研究
试论教育实践变革与教育理论创新研究
粮食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构建与实践
以学生党建促进学生就业实现路径研究
初中体育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优势与方法初
浅谈学困生知识落实的方法策略
精选策略,游刃有余
“爱”须大于“管”
霍桑效应在学困生帮扶中的应用
温暖斑马线 礼让应当先
热门教育理论论文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论秦始皇的“法治主义”
小学德育论文范文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浅议实践教学在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与素质教育
当代青少年的思想特点与教育方法
对和谐教育的理论思考
Discovering Techniques of Vocabulary T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