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社会主义论文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专题式教学探讨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专题式教学探讨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11-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专题式教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7-0003-0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是硕士研究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2010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调整的意见》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在当代世界和当代中国背景下,分专题研究和介绍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深化和拓展本科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进一步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一开始设置时,就对该门课程提出了专题式教学的要求。专题式教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的基本教学形式,也是有效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专题式教学如何开展?如何通过专题式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和课程建设?本文将围绕上述问题谈一谈课程教学认识和体会。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为什么要采用专题式教学

  一般来说,一门课程的教学究竟采用什么样的教学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即“怎么教”的问题是由“教什么”和“向谁教”所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作为硕士研究生阶段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式教学具有明显的教学优势。

  实现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的“步步高、步步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需要采用专题式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不可避免的会有教学内容的重复问题,这种重复比较突出地表现在硕士研究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与本科生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教学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则要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无论是作为理论形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还是实践形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对象和内容上都具有客观性、确定性,这就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无论在教材编写上还是在教学内容上,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结构框架和内容体系上的相似甚至重复问题。教学内容的重复以及随之产生的“重复施教”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一些不必要的重复施教不但未能产生积极作用,反而带来了许多消极影响,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1]区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教学侧重点,最大限度减少“重复施教”,成为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教学效果的关键。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就不能“面面俱到”的去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而是要选择“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精讲”,聚焦当前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行专题讲授,实现“步步高、步步深”。“专题研讨式教学有利于舍去他们学过的简单的内容,突出重点和难点,为他们提供广阔、多维的视野,预留更多的思考空间,能够激发研究生学习理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

  适应硕士研究生的学习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需要采用专题式教学。硕士研究生阶段的教育是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硕士研究生教学要引导学生“把脉”专业领域最新学术理论前沿,引导学生“发现”专业领域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专业的“视角”和“方法”去分析、研究和解答这些问题。探索性、研究性学习是硕士研究生学习的突出特点,这种学习特点不仅体现在专业学习上,而且渗透和体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上,硕士研究生是以探索和研究的“眼光”来审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问题。因此,硕士研究生阶段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充满“研究性”、“学术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教学只有采用专题式教学,突出教学的专题性、研究性、学术性,才能适应硕士研究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要求。

  发挥教师的学术研究专长并以科研支撑教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需要采用专题式教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要对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重大问题进行讲授,内容非常广泛而且涉及多门学科的理论知识,而具体到某个教师而言,其学科背景、研究方向却具有有限性。如何克服这种结构性矛盾呢?答案就在于专题式教学。如若采用专题式教学,每个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和专长,集中力量去准备自己擅长的教学专题,精心打磨教学专题。每个老师都拿出自己最擅长、最好的教学专题,就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每个教学专题都是“精品”。另外,采用专题式教学,教学团队的老师们采取“接力棒式”的教学组织模式,每个班级的学生都能领略不同老师的教学风采,这样的教学效果远比一个老师从头到尾讲授好得多。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如何设计教学专题

  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在内的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上应主要采用专题式教学,这已基本形成共识。“专题式教学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种有效载体和重要形式,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得到了众多高校和教师的认可,我们应高度重视专题式教学在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并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创新与完善。”[3]但问题是具体到某一门课程上,例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究竟如何实施专题式教学,这方面的探讨和研究还不是很多。专题式教学研讨需要向具体课程进行拓展和延伸,否则,专题式教学的探讨就会停滞在必要性、重要性阐述上,难以形成具有可操作性和借鉴性的专题式教学研究成果。   什么是专题式教学,人们的认识也是比较一致的,即依据教学大纲但不局限于教学大纲,在吃透教学大纲的基础上自主设计教学专题,以教学专题为内容载体进行教学。“所谓专题式教学,是指依据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按照课程内容的内在思想联系和逻辑关系对教学内容进行提炼、整合,形成既先后连接又相对独立的系列专题,并围绕着专题确定教学方案、组织教学活动的一种课程教学模式。”[4]可见,专题式教学的核心问题是设计教学专题,如果没有高质量的教学专题,那么专题式教学就会流于形式。因此,要把设计教学专题作为专题式教学的重中之重。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专题式教学来说也不例外,首要的是设计教学专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教学专题的设计过程实质上是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过程,这一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要在深刻领会该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来设计教学专题。具体来说,专题设计要坚持以下三个原则。

  首先,教学专题设计要坚持整体性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实行专题式教学,使得在教学专题的选择和设置上具有了一定的自由度和灵活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很随意地“想讲什么就讲什么”、“能讲什么就讲什么”,而要从增强硕士研究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一根本教学目的出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等领域中的重大问题都应当有所涉及和覆盖,从而保证教学专题在内容上的覆盖面和整体性。

  其次,教学专题设计要坚持问题导向。“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的声音。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5]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在设计教学专题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重大的、人们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设计教学专题的立足点,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硕士生对马克思主义发展遇到的社会现实诸多问题,包括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生态的等,往往提出很多尖锐见解或者疑虑,且超出教材范围,需要教师予以及时的、合理的、细致的解读。”[6]例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究竟“特”在哪里?当前经济能不能持续发展?如何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出路在哪里?中国能不能避免国强必霸的逻辑?这些问题是学生关心的,也是存在疑惑的问题,在设计教学专题时要给予关注并在教学中进行回应。

  最后,教学专题设计要吸收最新理论研究成果。“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7]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有说服力就必须要增强教学内容的学术性和理论性,要以学术性和理论性来支撑政治性和意识形态性,要通过理论的力量、逻辑的力量来“征服”人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作为面向硕士研究生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专题设计和教学过程中更应突出学术性、理论性。因此,在设计教学专题时,要吸收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及时将学术界最新理论研究成果渗透在教学中,保证教学专题和最新理论研究成果相同步。例如,学术界关于中国模式、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合作共赢新型国际关系等方面的学术研究成果,都可以及时地引入课堂教学中。当然,吸收最新理论研究成果不仅仅限于国内,同时还包括国外学术界关于“当代中国问题研究”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对其进行批判性的评价和借鉴。

  遵照上述专题设计原则,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大纲,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教学团队设计出以下教学专题,并以此开展专题式教学。(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其历史地位研究。(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研究。(3)新常态下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研究。(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及其优势研究。(5)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研究。(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7)中国特色社会治理体制研究。(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道路研究。(9)全面从严治党研究。(10)和平发展问题研究。这些教学专题覆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中一些重大的社会问题,特别突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实践探索和理论成果。当然,由于各个院校具体情况的不同,再加之对“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重大问题”的认知和选择上存在差异性,因此在教学专题的设计上不可能完全相同,我们设计的教学专题对于其他院校来说可能仅限于交流、参考和借鉴。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专题式教学如何组织实施

  专题式教学不仅需要完成设计高质量的教学专题这一“硬性任务”,同时离不开合理有效的教学组织实施,这是不可或缺的“支撑保障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专题式教学组织实施要做好以下工作。

  1.通过教学团队集体讨论确定教学专题。对于专题式教学来说,设计教学专题、确定讲授哪些专题的问题至关重要,因为教学专题一旦确定,也就确定了教学内容,教学目的能否实现取决于教学内容和教学专题。因此,要发挥教学团队的集体力量,在深入理解和领会教学目的、教学大纲精神的基础上,就教学专题的设计问题展开深入讨论,从而确定教学专题。然后教学团队成员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认领自己所承担的教学专题,将教学专题的研究准备、课件制作、教学等责任落实到人。一般来说,每位老师可以承担2~3个教学专题。

  2.教学秩序的管理和维护问题。实行专题式教学,每个班级将会有多位老师轮流上课,“你方唱罢我登台”,但是每个老师对于特定的某个班级来说都是一个“匆匆的过客”,这样就容易出现老师不愿意下心思去抓教学秩序的管理和维护,从而出现课堂纪律不佳的状况。这是专题式教学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学生上课毕竟不同于听学术报告和讲座,适当的教学秩序管理和维护是必要的。专题式教学的教学秩序管理和维护可以采用两种办法:一是每位上课老师要切实履行“一岗双责”,既要做好教学专题的讲授,同时还要有意识地抓课堂纪律。二是每个班级配备专门的助教老师,专门负责教学秩序和课堂纪律的管理。   3.教学方法和手段问题。专题式教学的典型特征在于以教学专题来“编排”和设计教学内容,以教学团队“分工协作”的组织形式来开展教学活动,而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则没有什么显著性特征。实际上,“教无定法”,什么方法和手段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就采用哪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因此,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形式和手段来开展专题式教学。

  4.课程考核问题。课程考核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也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手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考核要体现专题式教学的特点。学生最终成绩可分为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两个部分,平时成绩主要由课堂表现、课程作业来确定。考试题型要突出主观性、现实性和开放性,主要考察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问题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5.教学专题完善和更新问题。“教无止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专题式教学的完善问题“永远在路上”。每一轮专题式教学结束之后,都要通过问卷、座谈、访谈等形式来了解和反馈教学效果,及时进行教学交流和总结,要根据教学反馈和教学总结来完善教学专题、改进教学方法。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会不断地提出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及时反映和体现在教学中,这就要求教学专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完善和更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专题式教学探讨

论文搜索
关键字:中国 社会主义 主义 实践 特色 理论
最新社会主义论文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平等的内涵及其当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短视频平台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策略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加强大学生诚信学风教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途
浅析“红色影视”对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浅析
社会主义古巴发展道路与“中心—外围”论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大学生思想政治
热门社会主义论文
学习十七大精神论文
学习十七大论文
学习党的十七大论文
学习十七大报告体会
学习十七大精神征文范文
高举旗帜、坚定不移地信仰中国共产党(十七大
简论“亚洲四小龙”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浅析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简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