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理学论文 >> 数学论文 >> 浅谈幼儿餐点活动中的数学教育论文

浅谈幼儿餐点活动中的数学教育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11-30

浅谈幼儿餐点活动中的数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18-0119-0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组织与实施”中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应“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陶行知先生也倡导“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因此,教师只有在生活中挖掘教育资源,了解幼儿的实际需要,提取符合幼儿实际发展水平和年龄特点的教育素材,才能形成有教育价值的内容。显然,这需要一线教师随时关注幼儿的生活,到幼儿的生活中去寻找教育内容,仔细观察孩子的兴趣点和生活中的教育点,并利用此教育契机,引导幼儿发现数学、探索数学奥秘,从而激发其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餐点活动是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最基本的环节之一,它重在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进餐能力,对幼儿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教师在组织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幼儿进餐的常规以及创设一个进餐的氛围来提高幼儿的食欲,却忽视了此环节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在孩子们周围,每样物品都有它存在的价值,只要用心并善于发现,就能真正体会到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这句话的内涵。据调查,有近90%的幼儿园将饼干作为幼儿的点心,在如此大的比例下,我们不禁去思考:饼干有哪些教育价值呢?我们应如何利用饼干这一素材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呢?

  二、价值分析

  在生活中,饼干是一种常见的食品,它不但有不同的形状、颜色以及味道,深受广大孩子喜欢,而且体积小、分量轻,也适合各年龄段的孩子食用。

  众所周知,饼干的形状多样,有三角形、长方形、圆形和心形等,可以用来帮助幼儿巩固对图形的认识;饼干的种类很多,有手指饼干、动物饼干、数字饼干、夹心饼干、薄脆饼干等,教师可根据饼干的不同种类,来引导幼儿感知和区分饼干的大小、多少,长短、厚薄等方面的特征。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在餐点活动中,让幼儿在亲身体验中对饼干进行咬一咬、摆一摆等操作,并穿插适当的数学教育,这样不但合理安排了幼儿的餐饮所需,也满足了幼儿获取新知识的需要。

  三、策略分析

  1. 吃圆形饼干学知识――比较大小,认识月牙形

  在组织幼儿吃圆形饼干的环节中,教师可以要求幼儿运用视觉观察饼干的形状,再想象圆圆的饼干像什么。幼儿的答案五花八门,圆形的饼干像轮胎,像太阳,像盘子,像纽扣……啊呜一口以后,又像什么?饼干像月亮,像小船,像包包……从中激发幼儿想象的欲望,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接着,再从中渗透知识点――月亮的形状就是月牙形。而在幼儿吃饼干的过程中,可以让幼儿比一比:啊呜一口咬出来的月亮与其他同伴咬出来的月亮谁大,也可以让幼儿观察多咬几口以后的月亮又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是不是越变越小了?为什么会越变越小?然后,再通过一个启发性的问题让幼儿猜测吃进去的饼干去哪里了,并契机进行科学教育“食物的旅行”,初步让幼儿知道吃进去的饼干会从口腔到食管,接着进到胃里面进行消化,通过肠道吸收,最后再把不好的东西以便便的形式排出体外。

  2. 吃手指饼干学知识――比较长短,学习排序

  在组织幼儿吃手指饼干的环节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先咬一口再与原先的饼干比较长短,也可以与旁边的同伴进行比较,咬了一口之后看谁留下的饼干长。在一次一次的比拼中支持和鼓励幼儿积极动脑分析问题,让他们亲身体验到学习数学是自然、轻松和有趣的。

  而针对大班孩子还可以学习长短排序:在盘子里准备5根手指饼干,引导幼儿对每根饼干各咬一口,咬出来的长短要各不一样,再让他们从长到短或者从短到长进行排序,使之通过对材料的摆弄和操作,充分地感知和体验,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3. 吃夹心饼干和薄脆饼干学知识――比较厚薄

  教学前,教师可为幼儿准备夹心和薄脆两种厚薄相差明显的饼干,其中夹心饼干一块,薄脆饼干多块。在组织幼儿吃饼干的环节中,可以先引导他们对两块饼干进行观察,再比较哪块饼干薄,哪块饼干厚,接着再让幼儿将薄脆饼干叠叠高,看看需要叠加几块薄脆饼干才能与夹心饼干一样厚。在玩叠叠高的游戏过程中,更让幼儿感知到了两种饼干的厚薄关系,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体验到活动的快乐。

  4. 吃动物饼干学知识――学分类

  在引导幼儿吃动物饼干的时候,不但可以让他们在观察的基础上根据动物的外形特征说出名称,还可以尝试进行简单分类和概括。如把一大堆动物饼干放在大盘子里,让幼儿寻找自己喜欢的两种动物进行分类。也可以加大难度,让幼儿思考动物可以分为哪些类别,如两条腿与四条腿的动物、食肉动物与食草动物、在水里生活与在陆地上生活,卵生动物与胎生动物,等等,从而锻炼幼儿的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等各种能力。

  5. 吃数字饼干学知识――比较大小、学运算

  实践证明,吃数字饼干能让幼儿对数字有更加正确的认识,并进行巩固。对于小中班孩子,可以比较两个数字的大小;对于大班幼儿,还可以进行加减法的运算,如拿出数字饼干2和3,让幼儿计算2加上3等于几,或者做减法。无论吃哪一种饼干,教师在组织过程中都可以让幼儿数一数自己的盘子里有几块饼干,或者要求幼儿从一盘饼干里面拿出几块,从而提高幼儿的数数能力。

  以上策略只是笔者在餐点活动中所实践的,当然,饼干的教育价值不仅限于此,只要做一位有心的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就会发现更多、更好的教育内容。

  四、实践结果分析

  1. 在吃吃玩玩中提高幼儿的食欲,消除其对数学的陌生感

  在操作过程中,幼儿通过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和学习,不但提高了吃饼干的食欲,还在一个吃吃玩玩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快乐。因为在这种生活化材料的操作摆弄中,幼儿摆脱了数学活动中的压力,亲身体验到学习数学是自然、轻松和有趣的;利用活生生的生活素材,引导幼儿在有意无意间以各种感官感受来自生活的多种数学信息,消除对数学的陌生感。

  2. 在吃吃玩玩中提高幼儿学数学的兴趣,奠定了数学学习的基础

  饼干这个材料便于幼儿操作,可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刺激其在操作过程中进行观察、比较,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的兴趣。在活动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幼儿学习的内在动机,引导他们用相关的经验来理解和解决问题,为学数学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奠定数学学习的基础。

  3. 在吃吃玩玩中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促进同伴之间的情感

  在餐点活动――吃饼干中,幼儿会与同伴比较饼干的大小、长短,也会用饼干出难题考身边的小伙伴,在这样比一比、玩一玩、一起讨论的过程中,激发了幼儿主动交流的欲望,从而发展他们的交往能力,形成自然的游戏伙伴关系,使幼儿形成合作、友爱的亲社会行为。

  总之,数学知识本身是抽象的,但它来源于生活,只有把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善于创设、发现和利用生活化的数学情境,并利用这些幼儿熟悉的生活情境开展活动,才能使数学在幼儿的眼中不再枯燥、无味,而是生动、有趣的游戏,让幼儿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体会到数学无处不在,这样才能使幼儿了解到数学的真正价值,从而享受数学带来的无限乐趣。

浅谈幼儿餐点活动中的数学教育

论文搜索
关键字:餐点 幼儿 数学 活动 教育
最新数学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策略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空间观念的培养策略
数学应用意识与高职数学教育教学思考
深度学习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分析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算能
浅谈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职院校数学教学的现状与思考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的有效渗透途径
小学数学课堂应用数形结合思想的教学方式探
热门数学论文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研究
“能听懂课,不会解题”的原因调查与分析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数学学习方法及其指导
谈复习中数学试卷的讲评
变式教学中习题引申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用构造法解题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以研究性学习推进小学数学教育的创新
极限思想的辩证思考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