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政治其它论文 >> 网络文化对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分析论文

网络文化对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分析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12-25

网络文化对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1(a)-0000-00

  互联网时代[1],学生的德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互联网扩展了学生信息获取途径,丰富了学生的娱乐生活,也逐步成为学生之间交流沟通的重要平台。高职学生对互联网信任度高、依赖性强、评论和分享的参与度也非常高。在网络文化影响越来越深刻的今天,思想政治教师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发现,高职学生运用互联网的技术熟练,并且在网络文化的影响下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在发生着变化甚至异化。这些变化对学生日常的行为表现和知识学习的效果都产生着影响,进一步对德育教师的授课理念及方法提出了挑战。基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集体宣讲模式在如今已经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原因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存在意义在于统一思想,让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符合普罗大众的标准,最终能够很好的融入社会中去,这些特殊性都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是动态发展的、与时俱进的。今天是一个网络发达、互联网思维活跃的时代,网络文化与传统媒体相比具有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在带来积极意义的同时也产生着消极的影响。如何化解网络文化对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提高思想政治教学质量是本文重点讨论的内容。

  1、影响

  网络文化是指网络时代的人类文化,它是人类传统文化、传统道德的延伸和多样化的展现。网络文化是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基础、在网络空间形成的文化活动、文化方式、文化产品、文化观念的集合,包含人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知识结构、道德修养、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行为方式等方面[2]。简单来讲,互联网的广泛使用,催生了网络文化。

  网络文化的作用不可小觑,人们在互联网这个特殊“世界”中,工作、学习、交往、沟通、休闲、娱乐。网络文化之所以可以引起广大高职院校学生的兴趣,其中重要的原因是网络文化在各个方面都在满足着青年学生的心理需要,在网络中他们可以很容易的“实现”自己的既定目标,重视过程而不看重结果,讲究“快餐文化”、曲解的实用主义等等。人们在互联网活动中所形成的活动方式及其所反映的社会价值观念和社会心态也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与方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2、对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网络文化有着隐匿性和虚拟性的特点,这使得不少学生可以简单的实现在现实社会中不能或者不敢做的事情。网络就如同一把“双刃剑”[3],合理适度的利用网络是可以对现实起到积极作用的,反之,不少学生对于网络的利用是无度的,大量唾手可得的信息和资源没有起到引起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作用,反而被用于应付作业和考试的抄袭作弊方面。高职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也经常被一个搜索引擎所代替。学生学习的惰性与日俱增,这无不与发达的网络和网络文化的消极方面有关。学生经常通过网络接收他所感兴趣的信息,对于不喜欢的东西一律持否定态度。长期的网络应用,使学生网络成瘾,与家人朋友面对面的交流减少,更多的将感情寄托于虚拟网络,各种社交软件层出不穷,但在现实中人与人的沟通匮乏,都会导致青年学生与教师之间交流困难,对社会、家庭和集体产生疏离和偏激情绪。

  以下基于笔者从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两个典型事例来开启对本节主题的讨论。

  2.1事例1:基于互联网的作业抄袭

  作者在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承担本校高职德育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4]。以第二章授课完成之后留下的课后作业情况为例,在批改作业过程中发现作业抄袭严重,5个班平均每班30-40人,同一班级互相抄袭程度达到70%左右,班级与班级横向比较居然也出现了20%左右雷同的作业。后经比对学生作业发现,与传统的抄作业形式不同的是:多数抄袭的学生都是在网络上搜索答案,并且不加理解和删减或者批注直接使用(图1(a)和图1(b)),表现出一字不差的抄袭结果,发表此文的网友网名为“爬虫”,学生看都不看一字不落的誊抄。

  作为一门有关于思想修养和道德的课程,面对如此结果不能不说是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失败。反观学生的种种抄袭行为并不仅仅出现于思想政治课中,经过走访调查5个班的班长、学委学、课代表共计10人,学生表示,网络抄袭已经是针对所有科目作业的首选,在遇到未知和不能理解的问题时,学生首先想到的不是去请教师长或者与学习成绩突出的同学讨论,更多的是独自去互联网上搜索现成的答案。

  2.2事例2:对教材典型论点的质疑:实现人生理想靠什么?“拼爹”VS“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

  在讲授《思修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内容――人生理想与人生观的关系是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树立一个积极的现实的努力方向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础――过程中,有部分学生针对这一教材论点提出了质疑,并且广泛引用网络中流传的一些“拼爹”事例[5],尤其是在年轻人中具有代表性的“网络红人”[6]事件等等,对此现象思想政治老师既不能简单粗暴地加以斥责,也不应视而不见。

  大部分同学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教材的理论与现实社会相脱节,他们认可的思想更多是来源于亲身看到或者听到的“自媒体”[7](微博、微信、百度搜索引擎)资讯。例如某位学生曾提出过一个最为典型的话题:如果不靠“拼爹”,我很可能就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也买不起房子。而好工作和买房子是很多同学目前最为关注的人生目标或者说“理想”,虽然前面在课堂上已经讲解了“理想”的定义,但是学生仍然对人生理想是不是真的可以通过个人努力来实现产生了较为强烈的质疑,同时也产生了思想政治课学习过程中的迷惑。学生过度的强调了做一件事情的实用性和可行性,忽略甚至不愿意看到失败,这也是网络文化影响下新一代高职学生世界观改变的真实现状。   作为任课教师,笔者及时组织了一场针对性的课堂讨论:要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是“拼爹”还是“拼自己”?分别让持有异议的学生依次表达他们的看法,教师和另一些认同教材内容的学生负责做出针对性的回答,并允许辩论。据课堂观察,在10分钟的准备时间内,学生们的参与度非常高,很多学生都拿出手机在网络上搜索支撑自己论点的论据,通过广泛的参与和充分的意见交换,最后在课堂上较好地达成了价值观的升华和统一:人生因为奋斗而精彩,这是我们实现人生理想的重要价值基础。

  2.3挑战分析

  结合以上两个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实际案例,不难发现,网络文化影响下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这些变化对学生日常的行为表现和知识学习的效果都产生着影响,进一步对德育教育提出了全方位的挑战。

  (1)对传统教材构成的挑战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教材在内容更新的速度上显然无法与日新月异的网络资讯相比,这往往导致教材内容理论空泛,不能很好的与高职学生面临的职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相联系。在理解层面上,如果教材缺乏理论创新、老生常谈,会使学生进一步产生厌烦情绪。缺乏问题导向(面向这一代人生活成长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没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只有套路式的说教与口号,将难以解答学生对现实社会的困惑,很难实现“解惑”这一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的。

  (2)对教师素质能力的挑战

  网络文化的“爆炸式”传播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大数据”[8]环境下,网络在以极快的速度更新着学生的信息量,突发事件和新闻事实可以随时随地的推送到学生的手中,学生们正在从过去单纯被动接受的角色变为主动传播,在各种网络文化的影响下,个性与特立独行是他们的标签,对于高职学生这一特殊年龄的学生来说影响巨大,他们处于刚刚成年,非常强调自我的存在,反感“人云亦云”,更多的是很想主动参与到思想讨论中来,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对于社会的“好”与“坏”有着强烈的划分。教师在面向这样的学生群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之前,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素质能力、拓宽知识面,否则将越来越难以适应“传道”与“解惑”的岗位要求。

  (3)对教育和考核方式的挑战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典型的“传道”与“解惑”特点,对于教材内容的分析,如果想取得比较理想、客观、有意义的教学成果,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式上也要进行改革,由传统的经过筛选的信息逐步放开,让高职学生能以成年人的身份自由的讨论他们关心的时事热点和政治事件,由封闭灌输逐步开放自由,形成平等、自由、宽容的学风。使学生从过去被动“填鸭式”学习转变为主动“海绵吸收式”学习,这才能基本实现政治教学的最大目的,统一思想但不能固化思想,要将个体融入社会集体,既保留个性又要让个体懂得分辨是非大义,明白个人与社会集团的关系。

  在考核方面,也要变革以往“一张试卷定乾坤”的做法,多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思想活跃度,重“平时”,轻成绩,真正做到让学生接受的每一节思想政治课都有较大收获。

  3、对策与建议

  (1)重视和加强思想政治教材的更新工作。以往,初中、中专和大专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上往往大同小异,内容陈旧。虽然由于政治教材的特殊性,不能由一线任课教师编写,均由国家统一编写出版。但是,可以让一线教师参与编写教学辅助资料,结合当今时代特点和网络信息的收集,编写与思想政治理论相结合的“新鲜”事例,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材的理论,让“空谈”变成亲切的身边实例和学生所处的现实生活体验,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思想政治教学目的。

  (2)思想政治教师更要努力提升自身素质、拓宽知识面。网络文化覆盖面宽,涉及思想政治教学的方方面面,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师,政治、经济、社会、艺术、科技等方面都要有所涉猎,建议每3-4年扩展、深度学习一门新的学科知识为宜,尽最大可能实现“自我更新”、与时俱进。

  (3)加快教学方式从机械式“灌输”向“参与式”学习的转型。结合高职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专业特点,在教学中加大课堂讨论与辩论的比重,替代机械式的“灌输”,鼓励并引导学生“参与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实现“文化反哺,教学相长”的教学效果。

网络文化对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分析

论文搜索
关键字:思想政治 高职 对策 思想 政治 影响
最新政治其它论文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文化自信培育探究
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在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新时代背景下用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领外语
以红色文化推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十八大以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创新和发展
《反杜林论》中的生态观及其新时代价值
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政治意识构建的思考
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生态的思想意蕴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的途径研究
热门政治其它论文
国防科技与军事
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
改革开放与中国的社会变迁
中日软实力实证分析
试论中国小康社会的政治前提和道德预设
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文化的演进
浅谈腐败的政治心理原因及其对策
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意义·问题·抉择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及其现实意义
中国农村政治现状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