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期望调查分析论文

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期望调查分析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5-11

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期望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6-0199-0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改革深入深入发展,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发展成了“大众化教育”。高校毕业生就业实行双向选择的个人自主择业模式。自主择业给毕业生提供了更多可供选择的就业途径和机遇,但在成倍增长的高校毕业生走入就业市场和世界经济疲软的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高校毕业生自身的就业期望值就成为影响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的重要因素。笔者以湖南省衡阳市高校为例,进行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期望调查研究,并对之进行了分析,为地方高校更全面掌握应届毕业生的情况,实行科学的就业指导提供依据。

  一、研究目的与方法

  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湖南省衡阳市高校2016届毕业生就业期望情况进行调查,旨在:探讨毕业生对当前就业形势以及其他就业方面的不同认识;得出毕业生就业认知相关性结论;对高校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提供改进建议。

  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进行研究。

  二、问卷设置

  问卷共分两大板块:一是学生基本信息板块,主要包括学院、性别、专业、家庭所在地理位置、城乡位置等问题。二是学生就业期望测试板块(详见表1),主要包括单位的地理位置、单位的城乡位置、单位性质、工作环境、就业初月薪、工作的稳定性等问题。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本研究采取抽样调查方法,以湖南省衡阳市高校2016届毕业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1 185份,剔除不合格问卷后,收回1 169份,回收率98.7%。

  1.毕业生期望就业起始月薪情况

  从表2中可以看出,在调查的1169名学生中,47.9%的毕业生期望就业起始月薪在3 000元以上,19.2%的毕业生期望就业起始月薪4 000元以上;男性中期望月薪在3 000元以上的占47.6%,女性为48.6%。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和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毕业生的工资待遇要求已超出现实,部分毕业生期望就业起始月薪不合理。

  2.毕业生对就业单位地理位置情况

  从表3中可以看出,毕业生就业期望单位地理位置集中在东部地区和南部地区,在1 169名学生中,愿意在东部地区和南部地区就业的毕业生达63%,而只有14.6%的毕业生愿意到西部地区就业。

  从表4中可以看出,在1 169名毕业生中,期望在大城市就业的毕业生占35.8%,期望在中等城市就业的毕业生占46.8%,期望在农村和乡村小镇就业的毕业生只有6.17%。现今我国大中城市中大部分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岗位基本饱和,政府机关经过国家机构改革,有些单位还需要裁员,企业由于技术创新、去库存、世界经济低迷等因素的影响,劳动力需求减少,高校毕业生要想在大中城市就业困难进一步加大。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说,农村就业天地广阔,但由于种种原因,毕业生不愿意到农村就业。

  3.毕业生期望就业单位性质情况

  从表5中可以看出,在1 169名毕业生中,42%的毕业生期望去国有企业,26.9%的毕业生期望去事业单位,仅有3%的毕业生期望去私营企业就业。

  4.毕业生期望就业单位工作环境情况

  从表6中可以看出,在1 169名毕业生中,绝大部分毕业生都希望就业单位工作环境好,能为自己提供一个好的工作环境,其中55.1%毕业生期望工作环境比较好,30.7%的毕业生期望工作环境非常好。

  5.毕业生期望工作稳定性情况

  从表7中可以看出,在1 169名毕业生中,毕业生大多期望工作环境稳定,58.1%的毕业生期望工作比较稳定,20.7%的毕业生期望工作非常稳定。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不努力就要被企业、社会所淘汰,所以当今没有绝对稳定的工作,而以上数据表明高达79%的毕业生期望自己的工作比较稳定,由此可以看出,当今高校毕业生对自己工作稳定性期望过高。

  四、结论

  通过研究高校毕业生对就业初的月薪、就业单位地理位置、单位城乡位置、单位性质、单位工作环境、工作稳定性等情况,得出结论如下:一是对工资待遇要求较高,47.9%的毕业生月薪要求3 000元以上;二是对工作单位地理位置要求较高,大部分毕业生希望在中等以上城市工作,只有0.17%的毕业生愿意在农村工作;三是毕业生对就业单位性质非常看重,仅有3%的毕业生期望去私营企业就业;四是毕业生注重就业单位工作环境;五是毕业生期望就业单位稳定,不希望随意改变单位;六是毕业生就业选择多元化。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有些数据虽较集中,但整体来讲毕业生的选择较分散,每项调查中都有选择,结果中只有两项数据达到50%,其余的数据均在50%以下。

  五、正确引导大学生就业期望的对策与建议

  一是高校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任务,要求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人才,办出特色争创一流。高校教学管理部门、教学单位都要深入开展市场需求调研,加大教育教学改革调整力度。要根据各类专业人才需求的规律性,根据国家经济建设中所亟须的专业人才对人才知识与能力的要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专业方向,做到学用结合、经世致用。高校要加强对学生创新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是构建“全校重视、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格局。毕业生高就业期望值的形成是社会大环境催生的,其中有国家就业政策的引导、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收入差异、家长的期望、社会的评价等各种因素的影响。由于就业期望值形成的复杂,毕业生就业工作不是单纯的由哪个部门和少数领导干部负责的一项具体工作,而是一项涉及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系统工程,事关学校发展大局。它不仅取决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所培养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强弱;也取决于学校对外宣传,在社会上的影响度;还取决于学校各部门、各单位对就业工作的关心度、支持度、互动度,更取决于教职员工参与就业工作的广度、深度。全校师生应从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认识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形成学校领导重视、职能部门全力以赴、学院狠抓落实、全校教职工积极参与、学生积极主动的就业工作格局。

  三是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高校要把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始终贯穿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大力推行“全过程指导就业”。要把《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真正作为学生必修课开设,在教学上对低年级学生主要开展理想教育、职业规划、专业教育和学风教育等形式的就业指导,对高年级学生则主要通过求职、创业指导及结合专题讲座、模拟招聘、就业沙龙等活动,每年开展一系列就业活动、通过课程开设,活动开展,让学生从进校起就能受到系统化的就业教育。

  四是推行个性化咨询辅导。高校要制定毕业生咨询服务制度,设立就业咨询室,接受学生就业咨询,为学生提供“一对一”的就业指导服务。对求职技能欠缺的毕业生,要随时提供个别就业指导;对身体有残疾的毕业生,要提供个别心理辅导和就业指导;对家庭困难毕业生,要优先推荐岗位;对有创业意向的毕业生,要加强就业创业指导等措施做好有针对性的帮扶,帮助他们顺利就业和创业。要充分发挥辅导员、专业课教师的作用,深入班级、宿舍,及时了解毕业生的思想和心理动态,及早发现并化解各种不稳定因素,确保校园安全稳定。

  五是加强创新创业教育。高校应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专业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和就业教育教学体系,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为全面部署和有力落实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高校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从增设创新创业课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校企合作育人、强化学生创新训练、鼓励支持学生创业等方面入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毕业生创业就业。

  六是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目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特别是到农村就业,还存在着一系列困难。要解决高校毕业生在农村就业的难题,政府、社会和高校必须一起努力。高校要进一步加大政策引领和服务保障,制定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相关政策,拓展毕业生就业的新天地。政府要安排专项经费,对致力于到西部、到农村就业毕业生给予经济补贴和政策扶持,在生活补贴、学习深造、职称评定、提拔任用等方面采取有力的激励措施。

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期望调查分析

论文搜索
关键字:毕业生 期望 高校 就业 调查 地方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