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高校毕业生就业全程化及全员化模式初探论文

高校毕业生就业全程化及全员化模式初探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5-19

高校毕业生就业全程化及全员化模式初探

  中图分类号:F240;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3-196-02

  大众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毕业生数量逐渐增多,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已成为各高校就业工作的重点。目前,各高校普遍采用的是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总体统筹,各院系学生工作办公室具体负责的模式。但近年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就业压力也是越来越大,提高就业指导的效果,需要探索建立大学生就业工作全程化及全员化模式。

  一、大学生就业全程化及全员化的必要性

  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人才培养,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人才是所有教育工作者所必须面对的问题。培养人才的最终目的是使其能够为社会发展服务,需要接受用人单位和社会的考验。因此可以说就业是检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试金石之一,专业技能强、综合素质高的学生必然会受到企业的欢迎,这就要求学校的全体教职工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和就业工作,提高责任意识,各部门密切配合,全程加强指导教育。就业人数的逐年增加,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就业率低的专业面临招生困难或停止招生,这都不利于学校的长期发展和任课教师的教学工作,这就要求高校建立大学生就业全程化及全员化的模式。

  二、大学生就业全程化及全员化的内涵

  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有很多,探索建立大学生就业全程化及全员化模式,必须紧抓问题实质,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就业指导不能局限于毕业年级,需要从新生入学即开始启动实施,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阶段。就业指导不仅仅是学生管理部门的工作,更需要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需要建立职责明确、分工合作、密切配合,统一开展的工作模式,从而实现毕业生就业工作从管理向服务、从单部门作战到集群协作的工作模式。

  就业指导的全程化及全员化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应实现和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专业知识学习、社会实践技能的融合,融入到学风建设、心理健康、日常事务管理等工作中来,贴近实际,贴近学生,体现关爱学生、以学生为本,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提高就业质量为主要目标。

  三、大学生就业全程化的内容

  就业全程化从时间上贯穿于学生整个大学期间,从新生入学开始一直持续到毕业离校,不同时间安排不同的内容,各个年级指导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从内容上,应包含理想信念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知识、职业道德教育、专业知识学习、社会实践技能锻炼等内容,具体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确立人生目标和生涯规划。这一阶段主要面向大学一年级学生开展,具体内容有:

  1.认知专业情况。主要介绍本专业概况,本专业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目前国内发展趋势,往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等。通过专业介绍使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概况,熟悉本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以及教学要求,明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所需的综合技能,使学生在了解专业前景和就业去向的前提下,树立专业意识,为自身的大学生活起好步、开好头。

  2.职业生涯规划。主要介绍职业生涯的规划与设计,开展职业性格与价值取向测评,职业兴趣测定、职业能力综合测评。通过测评,使学生能够全面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确定合理的人生定位,对自己将来的生涯做好规划。

  3.理想信念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增强其学习能力,交际能力,强化应变能力,培养就业基础竞争力。

  第二阶段:提高综合素质和实践技能。本阶段主要面向大学二年级学生开展,主要内容有:

  1.加强专业技能的培养。通过课程学习、课外活动、校外实践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专业技能的教育培养,使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并在此基础上为学生创建“创新实践平台”,引导鼓励学生思维创新,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科技竞赛和实践技能培训活动,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2.职业道德教育。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充分开展爱国教育、爱校教育、诚信教育、敬业奉献教育,并开展岗位能力的教育培养,使学生具备目标岗位的基础能力,增强“人职匹配度”,提高学生对工作岗位的认识程度,提高工作适应力。

  第三阶段:求职技能教育培养。本阶段主要面向大学三年级学生开展,主要内容有:

  1.求职择业技巧。介绍企业招聘流程,教会学生如何制作简历,如何面试、笔试,使学生掌握择业技巧, 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等,进行就业礼仪培训,使学生更有针对性地围绕就业锻炼自己的基本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2.就业知识的教育。主要进行择业的思想准备、心理准备、资料准备等,使毕业生了解国家就业政策,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第四阶段:毕业生求职指导阶段。本阶段主要是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帮助毕业生做好求职择业的管理保障工作,开展毕业生就业心理调适工作,使学生有正确的就业心态,及早克服就业心理上的问题和障碍,树立务实进取、勇于竞争的就业心态,并帮助学生解决在求职择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大学生就业全员化的内容

  大学生就业全员化应建立学校和家长联系配合的机制。学校应主动地将家长纳入到就业工作中来,使家长全面了解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开辟就业工作的“第二战场”,拓展就业指导的时间和空间。以往的就业工作,涉及学校、企业、学生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劣势明显,单凭学生、学校的力量很难实现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快步前行。为此要充分利用学生家长的社会资源,充分鼓励家长资源的介入,让有条件的学生家长积极关心、帮助自己孩子的就业,也鼓励家长帮助其他学生解决就业问题。   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友资源,鼓励吸引广大校友积极投入到(下转第198页)(上接第196页)就业指导工作中来,发挥校友工作经验丰富、社会资源丰富的特点,为毕业生提供切合实际并且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同时,邀请优秀校友为在校学生进行讲座,以他们自身的成长经历、工作经验和素养来指导学生,从而扩大学生的就业范围,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此外,大学生就业指导全员化应充分发挥学生中的榜样示范作用。学生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因素,要培养树立一批就业竞争力强的“就业先进个人”,充分发挥朋辈效应,带动广大同学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实现以点带面的作用。

  五、大学生就业全程化及全员化中的“四位一体”

  大学生就业全程化及全员化,要建立学生―学校―家长―校友“四位一体”的动员机制。就业指导的全员化,涉及到高校工作的方方面面,需要得到社会、家庭及其学生本人等各种力量的积极配合、参与和支持。

  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统筹协调,根据国家的就业方针、政策和规定,制定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细则,核对学校应届毕业生名单,开拓就业市场,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供需见面会。学校通过制定相关规定,将就业工作纳入任课教师日常考核的组成部分之一,增强任课教师以就业工作为己任的责任意识,更新既有的就业工作观念。任课教师可通过自己的同学、学生或亲朋好友为毕业生推荐用人单位,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渗透就业指导思想,加强专业教育,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辅导员作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要力量,应该树立“全程职业规划、全程就业教育”的理念,并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在不同时间段内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紧密配合学校就业部门的工作,广泛积极地开展就业促进工作。

  大学生就业全程化及全员化,不仅是做好高校就业工作的基本保证,也是促进高校就业工作可持续发展必然要求,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有着极其重要作用。

高校毕业生就业全程化及全员化模式初探

论文搜索
关键字:全员化 全程化 全员 全程 毕业生 模式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