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社会主义论文 >>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论文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6-06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我们党坚持把妇女事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妇女工作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内容,把妇女发展作为人的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逐步形成和发展了以男女平等为内核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妇女解放与发展的目标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实现,现代化对妇女的权利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许多业已解决的问题死灰复燃,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严重威胁着妇女权利的实现。因此,要推进男女平等,实现中国妇女解放与发展的目标,必须要充分认识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必须符合中国的实践,走自己的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人为本,找出适合促进两性平等和谐发展的策略,推进男女平等,促进妇女与国家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和妇女的全面发展。

  一、男女平等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主张和不懈追求

  在我国,党和政府历来主张男女平等。毛泽东指出:“为了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社会,发动广大的妇女群众参加生产活动,具有极大的意义。在生产中,必须实现男女同工同酬。”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广大妇女坚定不移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极投身改革大业。邓小平同志指出:“党必须用很大的决心培养提拔妇女干部,帮助和鼓励她们不断前进,因为她们是党的干部的最大的来源之一”。1995年9月4日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江泽民向全世界宣布:“中国十分重视妇女的发展与进步,把男女平等作为促进我国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第一次把男女平等提到基本国策的高度。2005年8月25日,第十届全国人大第十七次会议修订《妇女权益保障法》,在第一章总则的第二条中明确了实行男女平等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国家采取必要措施,逐步完善保障妇女权益的各项制度,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的歧视。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召开,首次将男女平等作为基本国策写入报告。在2015年9月27日召开的全球妇女峰会上,习近平同志在讲话中指出:“将更加积极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这一基本国策的确立和实施,表明了党和政府对妇女工作的重视,把妇女发展放在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作为社会发展战略来实施,表明了中央领导集体继续推进中国妇女事业发展,促进性别平等、保障妇女权益的坚定决心。

  二、我国现阶段男女平等的现状

  (一)妇女地位明显提高

  1、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时期妇女解放和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基础,在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指引下,促进妇女事业发展的科学机制不断完善。进一步健全保障妇女权益的法律体系,制定修订了妇女权益保障法、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义务教育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坚持将妇女发展目标任务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为促进妇女与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提供了重要政策支持。

  目前实施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D2020年)》,涵盖的妇女优先发展领域从6个增至7个,主要目标从34项增至57项。

  2、妇女健康状况进一步好转

  国家多部门合作实施孕产妇死亡率项目以来,全国孕产妇死亡率2014年下降至21.7/10万,较1990年的88.8./10万下降了75.6%,提前1年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妇女平均预期寿命已提高到77.4岁,比2000年提高4.1岁,比男性高5岁。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有妇幼保健机构3131个,90%的孕产妇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国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9.6%,其中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9.4%。

  3、妇女受教育水平提高

  妇女受教育程度显著提高,男女平均受教育年限差距不断缩小。女童失学率降低。在校女大学生、女研究生数均由较大幅度的提高。全国女大学生人数,已连续4年超过男生;女硕士人数连续3年超过男生;女博士的比例也每年在递增。

  4、妇女就业比重不断上升

  妇女就业结构改善,在很多高知识、高技能行业,女性占有比例越来越大,妇女就业规模扩大,全社会就业人员中女性比例始终保持在46%左右。

  5、妇女参政

  广大妇女民主参与意识很强烈,越来越多德才兼备、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女性走上了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岗位,直接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在知识界、企业界和商界等经济领域,广大妇女也大显身手,充分展示了当代中国女性的风采。

  (二)男女不平等依然存在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妇女生存与发展的社会环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妇女的合法权益得到了进一步的维护,妇女在政治、经济、教育、健康等各个领域取得了全面进步。但由于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不太完善,以及旧的封建伦理观念的影响等,妇女工作出现了一系列新问题、新情况。

  1、形式上的平等掩盖了事实上的不平等

  “男女平等”常被简单地解读为“男女都一样”,把男女等同化,在这种误读模式下,往往忽视了男女的天生差异,形成表面平等而实质不平等的现象。例如:目前公厕的面积往往是相等的,这是形式上的平等。但是不平等在于,女性由于先天生理因素,上厕所的时间比男性长,这是男女“先天性不平等”。所以许多女厕外都排起了长队。形式上的平等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农村妇女土地权益受损的情况较普遍

  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选择。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经济发达地区和城郊附近村庄的土地迅速升值。政府更多关注到的是村集体、开发商与地方政府之间的矛盾调解。至于集体补偿款如何分配?政府一般交给村委会不再过问,性别问题恰恰出现在这个被忽视的环节里。在讨论谁将分得征地补偿款的过程中,那些儿子户,能得到几乎一生劳动难以得到的资金,可以说一夜暴富。而对于婚姻变动的妇女却是灭顶之灾,她们原本有属于自己的地,却失去了征地补偿款,她们本来在村里居住,却没有资格分配房屋土地。导致这一切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她们的能力和素质,而是因为她们的性别和婚姻。这种按父权制分配资源的分配方式,使男女社会不公加剧。

  3、性别歧视问题

  首先,性别歧视造成机会不平等。表现在教育上,多所高校存在分性别划分高考投档线采用双重标准,对女生竞争力强的岗位限制,对男生竞争力强的岗位则不限制。表现在就业上,“宁要武大郎,不要穆桂英”。一些单位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女性就业受限制不是因为能力,而是因为性别。其次,性别歧视造成劳动权利被剥夺。某些规定没有考虑到妇女的实际需求,剥夺了妇女就业的选择权。再次,隐性的性别歧视――性别刻板定型。许多广告中出现的带有性别偏见和歧视的女性形象,还有招工广告中出现的“女性服务员”“男性城管”等字样,这种用固化的、定型的眼光看待男女角色,使很多女性丧失了选择的权利。对青少年性别意识的塑造也带来负面印象。最后,性别歧视造成出生性别比失衡。我国是世界上出生性别比失衡最严重的国家。

  4、妇女参政问题

  妇女参政的比例偏低,总数偏少,进入高层权利领域的人数更少,妇女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决策的程度偏低。不少女性在进入领导班子之后,由于职级职务较低,在性别数量上又处于劣势地位,往往成为一种陪衬和摆设。

  三、男女仍然不平等的原因分析

  (一)传统性别文化影响深远

  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总特点是“男尊女卑”。这种文化无论是关于两性的差异,还是关于夫妻关系,以及对女性的期望,都表现出了非常明显的歧视女性的倾向。在这种文化影响下,女人不能强,女人强了,找配偶难,丈夫家人支持难,提拔风言风语多。这给自强自立的女性带来了很大压力。而男人强却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本。“男强女弱”的文化也体现在校园文化里,大学里的女博士被戏称为“灭绝师太”和“第三种人”。这种文化还通过传媒广告体现,媒体不仅传播着信息,更表达着一种文化规范和价值理念。很多广告几乎都运用了“美女元素”,并向受众暗示:作为女性,其价值就在于美丽、年轻。再如各类“爱妻”牌家电、洗衣粉、手套等,向人们传递女性是照顾型的,家庭的,主内的。而往往传受者都表现出理所应当的漠然态度,形成集体无意识,也正是这种集体无意识造成媒体对女性的忽视与歧视。

  “元宵添丁挂灯”仪式由来已久,解放后,统一的挂灯仪式被取消了,各家各户新添男丁,就在自家的门楼挂灯。以男性为中心的修家谱、族谱现象在一些地区,甚至经济发达的地区盛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已处于工业化中期,我国的社会发展尚处于工业化初期,而我国的性别文化仍处在工业化前期――农耕文明时期。经济、社会与性别文化差距很大。

  (二)国家发展战略未纳入性别议题

  国家发展战略是一国在一定阶段内制定的全局性、长期性的发展规划,通常由中央政府制定。我国目前有不少宏观发展战略,如国家五年发展规划,涉及宏观发展规划的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涉及国家的经济运行战略。在这些总体战略规划中,几乎都没有关注到“性别议题”,没有关注到国家发展战略对男女平等带来的影响。

  国家宏观发展战略与性别议题有什么联系呢?就如文中提到过的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土地问题。

  当性别平等没有纳入国家的总体发展战略,或者说,国家的总体发展战略忽视了对弱势人群带来的影响,包括对性别带来的影响。性别权利的内核就会被掏空,妇女的权益就不能得到保障,就会使得基本国策有名无实。这就需要我们在制定国家发展战略的时候,要预先对其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进行评估,积极主动采取对策减少社会问题的发生。

  (三)我国立法没有性别歧视的界定

  1980年,联合国《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的歧视》公约委员会与各国政府签约。中国政府在联合国开放签署的第一天签署了该《公约》。但中国国内立法仍未根据《公约》第一条对歧视妇女,包括直接和间接歧视做出定义。由于我国目前并未从法律角度界定“歧视”的内涵,“歧视”尚未成为正式法律用语,因此以“歧视”为理由提起的诉讼常常难以得到法院的支持。

  四、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促进两性平等和谐发展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我国妇女运动才能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国妇女运动的道路才能越走越宽广。本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态度,分析我国现阶段男女不平等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在参考了一些理论文献后,提出一些对促进两性平等发展的粗浅的对策:

  (一)将性别平等纳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之中

  1、在干部教育中注入性别文化的元素。将性别平等纳入干部培训,是落实妇女发展纲要的重要步骤。领导干部既是政策的制定者,也是政策的执行者。向领导干部宣传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对加强领导干部树立国策意识、关心支持妇女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11年,安徽合肥长丰县对领导干部是进行了主题为“推进性别平等”为主题的干部培训,长丰县规划局、住建局、人口计生委联合下文,明确要求今后全县范围内在规划建设公厕时,男女厕所蹲位数量原则上按照11.5以上比例规划设计蹲位,未达到此比例的不予审批建设。现有公厕可根据情况进行适度改建。此外还进行了姓氏变革、民风民俗变革、修订村规民约、探寻治理出生性别比失衡治本之策,乡村干部在社区主动推动,成效明显。   2、将性别平等纳入学校教育内容。中国政府承诺:国家的人才发展战略要体现男女平等原则,将妇女教育的主要目标纳入国家的教育规划。党的十八大首次将“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写进党代会报告,为深入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做好妇女儿童工作指明了方向。通过学校教育,让学生们认识到:性别是多元化的,不是单一的,打破性别刻板印象,使男女平等的理念代代相传。

  3、将性别平等纳入大众媒体宣传。发挥媒体在促进妇女发展和推动性别平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深入推进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贯彻落实,将性别平等理念贯穿大众传媒各领域、媒体宣传全过程,宣传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妇女形象,提高全社会对女性社会价值的认识和认同,为妇女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形成性别平等的社会风尚。

  (二)性别平等公共政策倡导

  现有的政策绝大多数都忽视性别议题。即便政策关注到性别议题,也常常抓不住性别不平等的根本。比如在治理性别比失衡的问题上,往往进入B超决定论或经济决定论的怪圈。而忽略了按父权制分配资源才是性别选择的根本。这势必造成政策措施大多没有打在根源上。

  有关性别平等的公共政策,不仅要有强制作用,还有指引和教育作用,旨在通过立法,让两性平等和谐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让性别平等、社会进步的理念作为一个社会追求的主流价值不断被人们所接受。我们应试图从公共政策的制定和与推进性别平等进程的关系和具体做法上,深入探讨政策对政治、法制、社会以及文明进步发展的作用。

  (三)建立政策的性别分析评估机制

  我们所处的时代,社会发展的运作体系和实践体系中男性仍占主体,这使得男权思想和男性意识极易注入发展主流,在政策的制定、修改、执行、评估等方面产生性别盲视。建立政策的性别分析评估机制是从源头上切实保障妇女权益的一项探索性工作。评估范围要涉及妇女权益的立法计划、地方性法规草案、规章草案和规范性文件送审稿等,评估工作要对涉及妇女权益的政策法规的合法性、合理性、科学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了解妇女群众的现实需求,把最真实的情况反映到政策法律评估过程中来,实实在在地解决妇女生存发展问题,切实维护妇女合法权益,也要放眼世界,着眼未来,研究妇女发展和性别平等的战略性需求,使针对法律政策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经得住历史考验。(作者单位:中共丽江市委员会党校)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论文搜索
关键字:中国 社会主义 主义 特色 理论 社会
最新社会主义论文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平等的内涵及其当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短视频平台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策略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加强大学生诚信学风教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途
浅析“红色影视”对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浅析
社会主义古巴发展道路与“中心—外围”论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大学生思想政治
热门社会主义论文
学习十七大精神论文
学习十七大论文
学习党的十七大论文
学习十七大报告体会
学习十七大精神征文范文
高举旗帜、坚定不移地信仰中国共产党(十七大
简论“亚洲四小龙”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浅析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简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