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其它论文 >> 重庆市流浪乞讨人员的社会救助现状研究论文

重庆市流浪乞讨人员的社会救助现状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6-14

重庆市流浪乞讨人员的社会救助现状研究

  1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情况

  此次调查地点为重庆市九龙坡区,主要调查地点为杨家坪、石桥铺、和渝州路三个街道。由于重庆主城区比较多且较分散,而且流浪乞讨人员也比较分散,选择多个区域不太现实,而九龙坡区在主城区中的发展水平比较居中偏上,该区的救助情况基本可以反应其他城区的情况。

  1.1救助站救助质量差

  九龙坡救助站与前身的收容所强制性的理念不同,救助站本着自愿救助的原则,主要采取巡街并主动上前救助的方式,对于流浪乞讨人员进行劝导,将其接到救助站,在获得个人资料的情况下,为其购买火车票,对于那些自知力较差的乞讨者还负责护送其回家。救助站对救助对象的判断主要靠主观决断,并没有硬性的指标或者界限,对于那些即使不符合其主观判断的对象但其也要求救助的人员也给予适当的救助。总的来说,救助站的救助能力是有限的,能够在临时对流浪乞讨者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问题。另外,对于职业乞讨者,救助站是无能为力的。

  1.2社工的介入状况堪忧

  我们通过调查重庆市比较成熟的社工机构――冬青社工机构,重庆市冬青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是由重庆市民政局主管,并经重庆市民间组织管理局批准注册成立的重庆市第一批专业社会工作机构。承接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示范项目及重庆市社会工作服务示范项目,对该社工机构的关于流浪乞讨人员的介入状况的调查基本能够掌握重庆市对于流浪乞讨人员的社会工作介入的情况。

  冬青社工机构对于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调查表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冬青社工机构对于重庆市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仅停留在知道有救助站这个层面,相关的救助服务并未开展,社工对于重庆市流浪乞讨人员的社会救助的介入为空白,我们可以基本可以推测出重庆市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社会介入是空白的。

  2 流浪乞讨人员的社会救助现状分析

  2.1 救助主体的管理方式较粗糙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被九龙坡区救助站救助的流浪乞讨人员大都被限制在宿舍和走廊区域,受助人员的活动范围小。工作人员跟受助人员极少交流,言语不冷不热,与人性化的救助和受助人员所需要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另外救助站设置的社工工作室和心理咨询工作室并未真正的投入使用,救助站还是以管理而非满足其需要为工作重点。

  2.2救助内容和方法简单、形式单一

  通过调查,九龙坡区“接收进站―采集信息―联系家属――送其回家” 是救助管理站的工作程序。受助人员在救助管理站期间,工作人员除采集信息外,几乎不跟受助人员进行任何交流。救助中把求助者置于一种不平等的地位,给予施舍性的物质救助,使求助者难以接受,心理辅导、行为矫治、精神慰藉等精神层面上的救助严重不足。 同时,缺乏就业方面的引导与支持。

  2.3社工作用发挥不足

  社工作为社会救助的一支重要社会力量却一直没能发挥其基本的作用,从调查结果来看,重庆社工机构对于流浪乞讨人员的社会救助是空白的。近几十年流浪乞讨人员的社会救助内容都仅停留在物质救助层面,而流浪乞讨人员一直存在且有增无减的状况,并未得到真正缓解就是因为没有从其根源――流浪乞讨人员的思想入手,只有从思想上转变流浪乞讨人员的乞讨观念,才能使其真正的想要摆脱流浪乞讨的生活,脱离贫困。而社会工作的介入恰好能够满足这一需求,但是由于制度、机构、社会工作的发展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社会工作的介入严重不足的局面。

  3社会工作视角下的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的探索

  流浪乞讨人员的存在使其个人陷入贫困,甚至是一个家庭落入贫困陷阱,同时,影响社会治安与社会和谐。一个真正富裕的国家不是用富人的生活来衡量,也不是用国家的GDP来作为准则,而是要看这个国家最低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流浪乞讨人员的问题不解决,我们国家就不能称得上真正的小康。所以流浪乞讨人员的社会救助显得尤为重要。

  3.1救助主体改变管理方式

  救助站的的救助理念应采用社会工作的实务的理念,应有管理为导向转变为以需求为导向。需求为核心的理念是以人为本的体现,救助站以往的管理方式伤害了被救助者的心,是救助者对于社会救助产生厌恶心理并不愿再接受救助。而以需要为导向的救助能够从救助者的自身需求出发,真正倾听救助对象的心声,切实的满足其需要,从而达到救助对象愿意接受救助和脱离流浪乞讨生活的目的,因此达到社会救助的真正的目的。因此救助站中的社工部门和心理咨询部门应该真正的利用起来,通过专业的方法对于流浪乞讨人员进行救助。

  3.2多种救助方法综合救助

  社会工作实务中,针对于服务对象的多种需求,社工往往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那么社会救助也可以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形式对于流浪乞讨人员进行综合救助。除了以往的物质救助以外,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应该先进行社会工作方面的培训,学会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包括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以及行政社会工作,能够使用社会工作的合理情绪疗法、来访者中心疗法等常用方法,帮助受助对象获得行为矫正、思想转变、心理辅导等方面的服务。并且能够积极引导受助对象参加就业,“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从而改变救助现状,达到真正救助的效果。

  3.3社工介入

  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社工承接项目成为近些年社工机构发展的基本模式。但是政府几乎很少设置与流浪乞讨人员的社会救助相关的项目,而社工机构自身的力量有限,想要介入到流浪乞讨人员的社会救助中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政府应考虑设置与流浪乞讨人员的社会救助相关的项目,并对个案、小组等工作及开展相关活动的数量和质量作出规定,定期进行检查。社会工作人员应借鉴其他服务领域的工作经验,利用社会工作的理念和三大方法,让流浪乞讨人员得到真正的、全面的救助,从而脱离贫困、摆脱流浪,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从而减少流浪乞讨现象的出现,缩小因流浪乞讨给社会带来的影响,共建和谐社会。

  4结语

  从社会工作的角度来探索流浪乞讨人员的社会救助的对策,是基于从思想与态度上转变才能真正的转变的理念提出的,社会工作的介入可能是对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的新的突破口。但是社会工作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在此角度下对于流浪乞讨人员的社会救助进行探索是一种大胆的全新的尝试,希望能够给流浪乞讨人员的社会救助事业带来新启发,走上新征程。

重庆市流浪乞讨人员的社会救助现状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社会救助 重庆市 重庆 现状 流浪 人员
最新社会其它论文
大学生对余额宝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浅议幼儿教学引入游戏化课程对幼儿社会性交
回归与延展
校园网贷乱象治理的探索
过度劳动理论与实践
中国老年人临终生活质量研究
社交媒体用户人际互动与社会资本提升路径研
社会热点事件在“两微”平台的传播机制研究
试论《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的社会背景
运用体育心理学提高女生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
热门社会其它论文
食品安全论文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当代青年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兼评《道德生
关于“网络社会”的道德思考
建立绿色化学
网络信任危机:电子商务的伦理陷阱
美德是不可或缺的
论自私(上)
“伦理化”的汉语基督教与基督教的伦理意义
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