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浅谈高校历史文物建筑保护利用的经验与难题论文

浅谈高校历史文物建筑保护利用的经验与难题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7-05

浅谈高校历史文物建筑保护利用的经验与难题

  高等院校的历史文物建筑,是高校在培养人才、传播知识的办学过程中逐步形成并保留下来的、已有一定年限并具有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保护价值的校园建筑,包含了已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或文物保护点的文物建筑以及尚未公布列入保护范畴但具有保护价值的其他历史建筑。

  近十几年来,随着全国高校普遍存在的规模扩大、新校区建设、校区功能定位的变化,老校区内历史文物建筑的保护与利用问题被提上日程,成为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本文拟就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江大学旧址”为例,结合近年来文物建筑修缮保护与利用的实践经验以及遇到的难题,探讨高校历史文物建筑的保护与利用问题,以期抛砖引玉。

  一、“之江大学旧址”基本情况

  2006年,浙江大学之江校区被国务院公布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布名称为“之江大学旧址”。之江大学是新中国成立以前13所教会大学之一,1909年开始在钱塘江畔秦望山的一片荒山建设校园,曾建有大小40余幢校园建筑。抗战期间,一些建筑毁于日军炸弹之下。1961年开始,该校址正式划归浙江大学使用,目前作为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人文高等研究院等教学科研场所。

  “之江大学旧址”作为一所教会大学的旧址整体纳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在全国高校中并不多见。它主要呈现出如下特点:

  (一)校园整体风貌保存较为完整

  “之江大学旧址”立址钱塘江北岸的秦望山上,主要大体量建筑环一草坪花园而筑,体量较小的教师宿舍和别墅则依山势之峻缓参差山间。此种布局迄今保持完整,国内鲜见,是研究中国近代建筑发展史极为难得的一个完整案例。

  (二)校园内文物建筑体量众多、建筑风格统一但各具特色

  目前,“之江大学旧址”共保存有之江大学时期的文物建筑22幢,总建筑面积达16000余平方米。其中,建筑年代最早的6幢房屋建于1909年,建筑年代最迟的

  1幢建于1951年。这些建筑总体风格协调一致但又各具特色。

  二、“之江大学旧址”保护修缮与功能利用的经验之谈

  2008年开始,浙江大学启动了“之江大学旧址”文物建筑修缮工程,延续了建筑的办学功能,传承百年积淀的校园文化。对此,初步总结了以下经验:

  (一)文物本体建筑“不改变原状”的修缮原则与现代使用功能的结合

  “之江大学旧址”文物建筑的保护修缮,充分尊重“历史原真性和风貌完整性”的保护理念,保护建筑立面整体风貌与结构体系。“之江大学旧址”的文物建筑外立面普遍保存完好,只有局部墙体存在孔洞、风化生苔的现象,以及墙面藤蔓滋生、管线配置杂乱的问题。从结构体系上来说,承重砖墙基本完好,可以满足正常使用。针对该情况,文物建筑保护修缮主要对外立面采取了清除墙体附着的电线、架线藤蔓及外挂空调,清洗外墙污垢,风化残缺部分以砖石修复进行修复的方式保持外立面的原貌。对于屋面采取必要的翻修,部分破碎瓦片按原样定制后予以替换。经过保护修缮,文物建筑既维持了原有风貌,又变得更加干净、整洁,使老建筑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二)合理延续文物使用功能,可逆性分割与灵活地新增设施

  由于文物建筑的使用者几经更替,室内格局有所变动在所难免。在修缮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尽最大可能做到恢复原建筑格局,确实因实际使用需要新增隔墙的,采用轻钢龙骨双面双层防火防水纸面石膏板进行可逆的分割。

  在保护修缮之前,原建筑基本没有卫生间,影响正常使用。修缮工程巧妙地利用图书馆大台阶下的空间以及5号楼的局部地下室空间新增了卫生间,既保持了文物建筑内部空间的最大化利用,又实现了卫生间的功能需求。同时,对文物建筑拆除了原有的分体式空调,安装了VRV空调,满足了现代化的使用需求,又解决了分体空调外机对外立面的影响。

  (三)文物建筑功能利用与校园文化的传承

  文物建筑的保护与利用,一直是相辅相成的一个问题,适当使用是保护文物建筑的最好方法。之江大学虽然是一所教会大学,但是始终把传播知识、培养人才作为办学的重要使命。可以说,在当时的教育环境下,之江大学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手段为社会培养了不少有用人才。之江大学结束办学后,虽然权属屡经更替,但利用功能始终为办学场所。1961年,校址划归浙江大学以后,无线电系、物理系、管理系等先后在此办学。目前,其作为光华法学院、人文高等研究院等单位的办学场所,不仅延续了房屋建筑的使用功能,也是对“之江大学旧址”百年文化积淀的传承。

  三、“之江大学旧址”文物建筑利用的难题

  近年来,我们国家对历史文物建筑保护工作越来越重视,大力推动了包括“之江大学旧址”在内的高校文物建筑的修缮与保护工作。除目前已明确功能定位的10幢文物建筑以外,“之江大学旧址”还有12幢文物建筑将陆续进行保护修缮,但修缮完成后的利用功能将面临一定的难题。“之江大学旧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就像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因地处山腰风貌得以完整保持,但对于校园内文物建筑全面有效地合理利用也有一些不利之处:

  (一)道路交通不便利

  “之江大学旧址”位于秦望山山腰,道路通达性较低,而且两个入口大门处都是180°的大转弯、有一定坡度的山路,亦因山体限制无法拓宽,车辆出入不方便。同时,校园内的道路有一部分路段也是较为陡峭的山路甚至通过石阶才能到达,对于消防工作也是不利的。

  (二)文物本体建筑体量较小,且分散于山间,不利于整体利用

  “之江大学旧址”的文物建筑,除环中心花园一带的房屋较为集中以外,其余建筑基本上相对独立,教学区、宿舍区、运动区因山谷地形所制,联系不畅,不利于成片地整体利用。另外,文物建筑周边空间均较为局促,不利于校园活动的开展,整体环境的活力不高。

  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江大学旧址”建筑修缮工程方案设计(分为

  1号楼、2号楼、3号楼、4号楼、5号楼、主楼、图书馆七册)

  (作者单位为浙江大学房地产管理处)

浅谈高校历史文物建筑保护利用的经验与难题

论文搜索
关键字:文物 难题 高校 经验 保护 历史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