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公共管理论文 >> 公共政策论文 >> 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疏解思路及政策研究论文

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疏解思路及政策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7-16

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疏解思路及政策研究

  学术界关于北京非首都功能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界定,各路专家观点不一。但从大范围上来说,非首都功能包括产业、市场、教育、医疗、行政事业单位等多方面。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从疏解对象讲,重点是疏解一般性产业特别是高消耗产业,区域性物流基地、区域性专业市场等部分第三产业,部分教育、医疗、培训机构等社会公共服务功能,部分行政性、事业性服务机构和企业总部等四类非首都功能。

  一、研究背景

  北京作为全国仅有的两个城区人口超过千万的特大城市之一,近年来,一方面基于首都功能的集聚效应,城市吸纳能力强,北京人口增长过快。另一方面,北京市人口承载力有限,城市吸纳能力和承载能力之间矛盾突出,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大城市病”问题。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央已明确提出北京的首都功能是作为我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采取政策措施将非首都功能疏解出去。

  在当前研究进展中,各专家学者分别提出了自己的疏解思路和观点,但都没有形成系统的配套政策。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疏解需要产业、教育、医疗、行政事业单位等各方面政策的同时出台,确保政策的公平有序,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大力深化改革。北京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通过了《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为我们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制定疏解政策、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研究意义

  制定疏解非首都功能相关政策,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核心,是关键环节和重中之重,对于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要先导作用。公共政策的出台,对于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完善城市群形态,优化生产力布局和空间结构,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对接“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同时,为实现京津冀医疗、教育、交通环境的同城化,在北京各方面资源优势显著的背景下,京津冀各地发展水平差异明显,这也急需出台配套政策来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

  出台配套政策,推动非首都功能的疏解,将有利于首都城市功能的结构优化,不仅可以为北京新的国际化功能腾挪空间,也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更为优质的生活服务空间,还为吸引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创造有利的条件。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同时,也将带动北京城市的现代化治理水平的提升。由此可见,在当前背景下,研究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配套政策,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三、解决思路

  为出台系列的配套政策来解决非首都功能的疏解,本文认为在当前社会现实下,应该坚持“一个大局、两个原则、三个主体”的思路,以此来出台配套政策疏解非首都功能。

  (一)一个大局。一个大局,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时,必须要有大局观,要从全国的整体范围去看问题。非首都功能的疏解,不仅关系到北京的利益,更关系到整个京津冀地区的利益,关系到全国上下的利益。

  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时,应该从国家整体出发,树立大局观念,在中国整体区域布局中疏解非首都功能。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战略背景下,疏解非首都功能事关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的发展,眼光不能局限于三地内部,应该把疏解非首都功能放在整个中国区域经济格局下来考虑。北京非首都功能并不是都往津冀地区疏解,天津河北也没有必要局限在内部发展,三地应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前提下,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径和模式。同时,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过程中,必定会涉及到各方面的利益,京津冀地区应以全国整体发展利益为大局,由中央政府来制定政策措施疏解非首都功能。

  (二)两个原则

  1、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是国家出台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和前提,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时,京津冀地区都应该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出发,要了解非首都功能的疏解是为了三地更好的发展,而不是就此止步。北京之所以会出现“大城市病”问题,其根源就在于北京集中了三地乃至全国最好的资源,津冀地区尤其是河北地区的发展落后导致大量的外来人口进入北京,要疏解非首都功能就是要保障三地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不能使北京得到了发展而伤害津冀两地。

  2、京津冀协同发展原则。京津冀协同发展一直是国家致力于解决三地发展问题的大战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必须要遵循三地协同发展的原则,要加强三地之间的联系,不可因一方的利益问题而使疏解之路断掉。在协同发展的理念下,协调三地之间的利益,制定出一个全面、科学、合理的疏解规划,为非首都功能的疏解打开畅通之路。

  (三)三个主体

  在疏解非首都功能的过程中,要协调好三地之间的利益,视三地为平等主体,这样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目标才能实现。

  1、北京。北京作为超大城市,应不断完善其城市主要功能,其自身发展本就存在问题,主要优质资源集中在中心城区。因此,疏解非首都功能,北京首先应从内部均衡发展出发,然后带动周边区域发展,重点将一些高消耗产业疏解出去,同时鼓励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带动更多的高级生产要素如资本、技术等流向津冀地区。

  2、天津。天津与北京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其第二产业一直是整个城市的核心,应进一步强化其经济职能,引进先进技术,围绕天津已有的优势产业,继续做大区域内优势产业。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疏解过程中,应将北京市航空航天、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国防科技等产业优先疏往天津。

  3、河北。河北与北京、天津地区发展差距最为悬殊,河北在承接非首都功能的同时需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从自身情况出发,加大人才引进优惠力度,不断完善各方面基础设施,分析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战略,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京津冀协同发展。

  四、政策建议

  (一)产业疏解重点做增量文章。在现有存量来看,将北京的高消耗产业和一些低端服务业迁出,似乎难以解决根本问题。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重点在于产业的疏解,而产业的疏解应该要更多的做增量文章。一方面,要加快产业转型布局,在京津冀核心城市地区,应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将一般性制造业迁往中小城市和县城;另一方面,要不断优化周边中小城市功能,加快资本、技术等要素流动,增强小城市吸纳就业、公共服务能力,逐步缩小城市发展差距。

  (二)适当缩减公共服务功能。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疏解,要合理确定北京公共服务机构的功能,在满足居民需求的同时要不断加强创新,而不是大量增加公共服务,重“质”而不重“量”,这是非首都功能疏解过程中应该适当缩减公共服务功能的原因所在。北京地区教育、医疗、行政事业单位等机构应不断进行创新转变,适当的对其进行疏解整治。

  (三)实现交通一体化促进要素流动。交通一体化,要求三地之间大力完善交通设施,北京应大力发展航空客运,同时与周边城市建立完善环状高铁网,促进各地要素流动,改善出行效率,有效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同时优化公共交通,加大公共交通优惠力度,改善交通出行结构,从而促进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

  (四)创新体制机制。疏解非首都功能,需要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完善城市治理创新和管理水平,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不断引入市场机制。同时也要加强政府部门的管理,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真正实现北京可持续发展和京津冀协同发展。

  (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基金项目: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2011协同创新中心资助

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疏解思路及政策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北京 首都 思路 功能 政策 研究
最新公共政策论文
公共政策视角下城市口袋公园建设构想
试论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分析及对策
公共管理中的公共政策执行方法研究
试论以公共政策视角探索乡村振兴之路
政务新媒体平台蹭热点的探讨
浅析行政法视野下公共政策的实践
以女性视角看全面二孩政策效果
西安市共有产权住房政策探析
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中的劳动力要素困境及政
我国版权产业集群发展的特征和政策路径
热门公共政策论文
论公共危机中的政府形象建设
论区域公共管理的制度创新
公共管理职业活动的伦理基础
现阶段中国城市社区管理组织路径的选择与思
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背景和特征
浅谈教育产业化
试析加入WTO对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的影响
国有资产流失的现状及对策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偏误及其矫正探析
公共行政的民主和责任取向析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