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其它论文 >> 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提升途径探析论文

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提升途径探析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7-28

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提升途径探析

  [DOI]1013939/jcnkizgsc201615168

  高等学校承担着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以“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为办学方针的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相比,其社会服务的职能更为突出、意义更为重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职院校仅仅为社会提供人才、强调特色专业建设,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加强教师的科研能力,提升其社会服务的功能。高职院校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高职院校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除了教书育人,传播先进思想和知识之外,还应该承担起直接将这些知识和文化转化成生产力和社会效益的责任,切实地利用自己的知识文化,投身于社会实践,直接服务于社会。

  1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的内涵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要求:“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科技工作……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活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到:“职业教育要面向社会,以服务为宗旨,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以国家纲要精神为指导,重视和提高教师的社会服务力。高校教师是承担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主体,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水平直接关系到学校层面社会服务功能的实现。

  高职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是指教师利用自身的特长为地方经济服务,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咨询服务以及开展技术应用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培训服务等,并通过社会服务的过程实践了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职能的延伸。高职教师为社会提供服务的同时,也可以使自身的发展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获得更广阔的自由空间。

  2制约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的因素

  21教师对社会服务工作意识淡薄

  受我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影响,教师的职能甚少有社会参与方面的内容,部分教师认为做好校内教学工作就足够了,对于提供社会服务缺乏热情。而关于社会服务这个现代大学的职能之一,国家政策出台的时间并不太长,部分教师对此认识还不充分。他们意识不到高职院校的重要职能之一就是进行社会服务,意识不到能进行良好的社会服务是一个合格高职教师必备的素质,意识不到社会服务能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意识不到社会服务能促进自身实践能力的提高。高职院校教学目标之一是向社会提供企业一线的高技能实用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教师不仅应是教学领域专家,还应是企业行业专家,应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完美结合在一起。

  22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有所欠缺

  高职院校教师大多是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拥有较强的教育理论知识,但对职业、行业了解很少,缺少专业工作生产实践经验,部分教师出现了教、学、做脱节的情况,使得高职教师进行社会服务工作的能力不强。这就导致:一方面社会服务内容较单一,开展员工培训多,而以企业的生产实际需要为对象、以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的科技研究和开发则相对较少;另一方面有的社会服务效果不佳,缺少实践经验,导致内容和方式不能与企业有效对接。另外,在于教学任务的繁重,教师的工作多以校内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为主,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开展社会服务工作,因此也导致了教师社会服务意识滞后,各种主客观原因造成教师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了教学和科研上。尽管教学和科研也可以间接服务于社会,但不能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也不能体现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和优势。

  23激励机制缺失

  高职院校内外部缺乏有效促进教师积极参与社会服务的激励机制。《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2010―2015年)》中指出:“建立和完善专业教师评聘与评价制度,将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纳入职称评审、聘用和绩效考核。”“高职教育发展较好的地区,制定并实施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实施办法,将教师参与企业技术应用、新产品开发、社会服务等作为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重要指标,并纳入绩效考核内容。”但实际上,对高职院校师资的资格认证及职称评定等工作,绝大多数仍是沿用普通高校的标准及办法。评职称看重的是教师的学历与论文、课题、论著的数量、质量,而非专业技能和技术资格。这就导致高职院校教师为了评职称一味追求高学历,写论文做课题,而偏离了高职教师应有的双师型专业发展轨道。从内部来讲,虽然高职院校也提出让教师到企业进行锻炼,以增加教师企业工作经验、提升高职教师实践能力,但实际情况却是很多教师疲于应对校内繁重的教学及科研任务,去企业实践和锻炼的时间和效果得不到有效保证,往往被敷衍了事,这样的机制对教师开展社会服务的鞭策和激励都还不够。

  24社会服务平台建设不足

  一线教师的工作范围比较狭窄,对外联系不足,缺少与社会沟通的平台,难以找到合适的单位及岗位去进行实践,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开展社会服务工作的积极性;另外,由于校企合作深度不够,加上教师去企业的实践时间短,很少有企业愿意耗费财力物力与学校合作培训人才,导致教师难以深入企业了解相关的专业知识。因此,教师承担的社会服务工作,大多流于形式工作或者打杂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

  3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提升途径

  31增强教师自身的社会服务责任感

  高职院校应引导教师正确认识社会服务工作的意义,认识到社会服务是高职教师的工作职责之一,社会服务能力是一个合格的高职教师应具备的重要能力。教师应改变观念、树立不断进行自我更新的职业发展意识,以有效提升社会服务能力。通过鼓励教师承担企业和社会的课题研究,引导教师转变角色,不仅仅要做个好的“知识传播者”,不仅仅只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和教学,还应该努力提高自身将知识转化成实践成果的能力。教师应该通过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探索,迅速对社会和市场发展做出反应,积极承担社会、企业的服务项目和服务课题,将知识最大化地转化成社会效益。   32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提升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

  丰富的专业实践经历能使高职院校教师具备较高的社会服务能力,更好地胜任社会服务工作。这就要求把加强师资建设与社会服务能力结合,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社会服务能力的培养,激发他们参加校内外的技能培训和生产锻炼的积极性,鼓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在与企业合作时为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和研发等社会服务。学校要努力为教师搭建平台,努力为高职院校的专任教师提供深入企业进行专业实践的机会,通过下厂实习、顶岗实践、参与技术服务、职业考察等多种方式,促使专任教师熟悉企业的工作流程、工作内容、工作氛围、企业文化,有效完成企业的各种工作任务,拥有经验、提升技能,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更新和拓展教师的知识结构。校企合作可以使学校和企业优势互补,两者实现双赢。高职院校中的“双师”资源是校企业合作的技术研发的条件和为社会服务的技术保障。通过合作学校实现了社会服务功能,同时得到了企业对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教学改革等方面的支持,企业得到了学校在科技方面的技术支持,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也得到不断地提升。

  33制定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

  合理有效的政策机制能为高职院校教师开展社会服务工作提供动力保证。一方面应建立和完善能切实有效地引导和激励教师开展社会服务的制度与政策,引导教师面向行业企业开展技术服务。通过将社会服务成果计入教师非教学工作量考核并与绩效工资挂钩、纳入年末评优重要的考核依据、设立相应的荣誉等激励措施,引导教师参与社会服务,转变教师观念,正确理解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的积极作用。职称评审中加大加重教师社会服务比例,并将社会服务工作制度化,进行岗位量化管理。另一方面要给教师开展社会服务提供时间、信息、经费、实验设施等方面的支持,给予政策倾斜。应建立系统的教师社会服务的激励机制、保障机制,实现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规范化。

  总之,建立开放式的高职院校教师教育体制,有效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是促进高职院校发展的必要举措。高职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不但能够有效满足社会需求,服务于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更能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是高职教师可持续的自我发展之路。

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提升途径探析

论文搜索
关键字:社会服务 高职 途径 院校 能力 教师
最新社会其它论文
大学生对余额宝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浅议幼儿教学引入游戏化课程对幼儿社会性交
回归与延展
校园网贷乱象治理的探索
过度劳动理论与实践
中国老年人临终生活质量研究
社交媒体用户人际互动与社会资本提升路径研
社会热点事件在“两微”平台的传播机制研究
试论《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的社会背景
运用体育心理学提高女生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
热门社会其它论文
食品安全论文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当代青年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兼评《道德生
关于“网络社会”的道德思考
建立绿色化学
网络信任危机:电子商务的伦理陷阱
美德是不可或缺的
论自私(上)
“伦理化”的汉语基督教与基督教的伦理意义
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