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证券金融论文 >> 银行管理论文 >> 国有商业银行卡类业务效率评价―基于DEA模型的分析论文

国有商业银行卡类业务效率评价―基于DEA模型的分析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7-30

国有商业银行卡类业务效率评价―基于DEA模型的分析

  一、引言

  自从我国的银行卡类业务开展以来,在这二十多年的时间中,我国的银行卡类业务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其中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更为突出。然而在银行卡类业务成为银行业新的利润增长点时,我们必须看到银行卡类业务面临的隐患与挑战。一方面,我国的银行卡类业务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起步较晚,存在着技术和规模的不成熟,虽然银行卡发卡规模巨大,但是很多情况下银行只注重量的扩大而不注重质的提高。另一方面,利率市场化的继续推动,金融脱媒的到来,互联网金融的崛起也将对我国的银行卡类业务产生一定的压力。

  二、文献综述

  西方发达国家的银行卡类业务发展较早,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因而相应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国外对DEA模型的运用主要是在银行效率研究方面,对于银行卡的研究则侧重于银行整体效率、银行卡市场和银行卡业务机制的研究。

  Robert(1998)运用 DEA 方法对1984年到1993年的美国银行业的技术及生产效率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不良贷款、人均营业费用与银行效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资产规模、银行集中度与银行效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Baxter(1983)研究了银行卡交换费的问题,他假设即使在发卡和收单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情况下,社会最优交换费也不为零。Wright(2012)运用古诺模型对商户受理银行卡的动机进行了研究。

  王雪萍,张成虎(2007)研究了我国银行卡产业的市场结构类型,发现我国的银行卡市场正向垄断竞争型市场转变。并且,对我国银行卡产业市场结构和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表明银行卡企业的绩效与其市场份额具有正相关的关系。程贵孙,孙武军(2005)运用双边市场理论对银行卡产业的运作机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交换费和价格结构是银行卡产业市场正常运转的关键因素。文永明(2004)利用经济学中的各个领域知识对银行卡的主要经济现象进行解释。

  三、基于DEA模型的卡类业务效率实证分析

  (一)变量选取

  为了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卡类业务的效率进行评价,本文选取了银行2012年的发卡量、营业网点个数和自助设备数量作为投入量。

  本文将各国有商业银行的2012年的银行卡消费额和非利息收入中的银行卡业务收入作为产出变量。

  (二)实证评价

  1、样本数据选取

  为了尽可能准确可靠的反映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卡业务的效率,本文选取了我国5家国有商业银行作为评价决策的单元。为了更好评价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近期的银行卡类业务的效率,本文选取了2012年的数据,这些数据来自2012年的各家银行的年度报告。

  2、数据计算

  通过将上述数据运用DEAP2.1软件进行求解,根据结果整理得到:

  从表2中可以看出,首先,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处于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前沿面上,由于这些决策单元的技术效率值都为1,所以这些银行的银行卡类业务是相对有效的。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说明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的银行卡类业务的效率从技术水平到规模经济,再到经营管理都是相对最佳的,其规模和投入、产出相匹配,所以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的银行卡类业务中,新增发卡数量、营业网点数和自助设备数按目前的发展状态是相对最佳的,不用改变目前的卡类业务的发展策略。

  其次,农业银行卡类业务为DEA无效。其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都为DEA无效,纯技术效率为DEA有效,说明银行卡类业务的技术效率无效是由其规模效率无效引起的。其纯技术效率有效而规模效率无效其卡类业务的主要问题在于规模过大,其规模效率处于递减的状态,显示其卡类业务并没有发挥出它的规模优势,通过一定的改变,其在业绩上仍然有可能有大幅的提升。

  再次,中国银行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都是DEA无效的,通过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知道,其技术效率无效是由纯技术效率无效和规模效率无效共同导致的,所以中国银行的银行卡类业务的问题在于投入产出不匹配和规模不经济。

  中国银行银行的银行卡类业务的纯技术效率为DEA无效,也就是中国银行的投入与产出不匹配。由于银行卡类业务中的银行卡消费额和银行卡业务收入两个产出变量是决策单元不可决定的,而银行卡新增发卡量、营业网点数和自助设备数量三个投入变量是决策单元可以决定的,因此,可以改变中国银行的投入变量的数量来使其卡类业务达到DEA相对有效。如果中国银行在减少1310个网点、16194台自助设备时保持银行卡新增发卡量不变,其卡类业务仍能到达目前的盈利状况。而在目前的投入下,中国银行的银行卡消费额应达到24766.718亿元和银行卡业务收入应该达到152.395亿元时,中国银行的银行卡类业务才为相对有效。

  四、政策建议

  (一)完善发卡机构管理

  首先,发展银行卡新领域。银行卡类业务需要挣脱传统领域的束缚,开展新领域的业务。其次,提高发卡质量。国有商业银行的银行卡类业务一直以来以数量取胜,银行卡的增长方式仍为粗放型,这种不可持续的发卡方式亟待改善。最后,建立合理的风险控制体系。国有商业银行应该健全风险管理制度。国有商业银行应该从风险防范和管理系统着手,将银行卡类业务可能遇到的重要风险进行约束和限制。

  (二)改善用卡受理环境

  改善用卡环境的主要目标是以顾客为中心,以最小的成本创造最大的股东价值。改善用卡受理环境可以从合理规划营业网点和自助设备以及改善交易网络运行环境两个方面来进行。第一,合理规划营业网点和自助设备分布。营业网点和自助设备分布的不合理增加了银行运营的成本,因而加快合理规划营业网点和自助设备的分布有利于提高银行卡类业务的利润。第二,改善交易网络运行环境。目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银行网络运行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银行卡类业务借助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而发展,所以改善网络运行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三)提高产品盈利能力

  银行卡类业务作为银行中间业务的代表,其收入成为各大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是银行争夺业务的焦点。首先,创新银行卡产品。任何一个企业在想获得长久发展时,都必须对自身的产品进行创新。银行卡产品在满足公众需求的同时又要有一定个性化的设计。其次,提高服务质量。对客户的服务体现了整个银行员工的素质水平,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银行在消费者心目当中的形象。提高服务质量,主要在于改善员工对客户的服务态度,服务态度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客户对银行卡产品的忠诚度。

国有商业银行卡类业务效率评价―基于DEA模型的分析

论文搜索
关键字:银行卡 国有 模型 效率 基于 评价
最新银行管理论文
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应用研讨
浅谈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试论城市商业银行绩效考核管理存在的问题及
商业银行税务风险管理系统的建设研究
浅析商业银行公司信贷业务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公司信贷业务风险管理探讨
银行绩效管理体系的优化分析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研究
试论远程开立单位银行账户业务管理思路研究
城市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
热门银行管理论文
我国网络银行业务发展对策研究
关于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分析与思考
我国商业银行的会计风险与防范
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思考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成因及其对策研究
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探析
银行改革――当前中国金融改革的重中之重*
银行风险及金融监管
来州市工商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和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