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工商管理论文 >> 企业研究论文 >> 融资租赁在企业长期筹资中的优势与风险分析论文

融资租赁在企业长期筹资中的优势与风险分析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8-14

融资租赁在企业长期筹资中的优势与风险分析

  一、融资租赁的概念和形式

  1.融资租赁的概念

  融资租赁是指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租赁物和供货人的选择或认可,将其从供货人处取得的租赁物按合同约定出租给承租人占有、使用,向承租人收取租金的交易活动。融资租赁是以融通资金为目的的租赁,以出租实物的形式取代向企业提供设备贷款,是融资与融物、贸易与技术更新相结合的一种企业筹集资金的特殊方式。

  2.融资租赁的形式

  (1)直接融资性租赁。直接租赁是指出租人根据承租人的请求,按承租人的生产需求和所同意的条件,由出租人购买承租人指定的资产货物,并以承租人支付租金为条件,将该资本货物的占有、使用和收益权转让给承租人。租赁结束,承租人可以协商的名义价格获得设备所有权。

  (2)售后回租。售后回租是指企业将自己拥有的资产销售给出租人取得价款,然后再以支付租金为代价,通过租赁的方式,从出租人手中租回已售出财产的一种租赁交易。

  (3)转租赁。转租赁是指两家融资租赁公司共同承继性地参与的业务,即由出租人先向另一家融资租赁公司租进设备,再转租给承租人使用。

  (4)杠杆租赁。杠杆租赁是指出租人购买承租人指定的资产采用的是自有资金与银行贷款相结合的方式,即自有资金支付购买资产价格的一部分(一般为20%~40%),剩余差额资金则以所购资产为担保,由出租人向银行金融机构贷款支付;租赁物租给承租人后所取得的租金大部分由出租人向金融机构支付贷款本息。若出租人不能按期偿还债务,则租赁资产的所有权就要转归出借资金的金融机构。

  二、融资租赁筹资的优势分析

  1.初始投入小,有利于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一方面,融资租赁最大的优势在于企业可以用较小的投入迅速获得生产所需要的设备资产,从而解决了目前困扰广大中小企业最核心的资金问题;另一方面,融资租赁属于表外融资,不体现在企业财务报表的负债项目中,对企业的资信状况的影响较小,因此而对融资需求较大的企业而言,充分利用包括融资租赁在内的多渠道融资,可以有效地扩大资金来源。对于运营一段时期后资金大量固化、沉淀的企业,还可以通过售后回租的方式,释放流动资金,满足企业改善财务状况、盘活存量资产的需要,从而在不影响企业对资产继续使用的情况下,将物化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保持企业资金的流动性。

  2.融资额度高,时效性、针对性强

  一方面,相对于银行信贷对抵押物设置较低的抵押率以保证贷款安全的不完全融资方式而言,融资租赁中出租人向承租人提供的是相当于设备价格的等价物,实际上是出租人对承租人的100%完全融资;另一方面,银行贷款审批手续冗繁、环节多、时间长,且抵押物要求高,在时效性上往往无法满足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相对而言,融资租赁公司在办理融资时对企业资信和担保的要求不高,而且资金去向是由承租人直接指定的供应商,针对性更强,环节少、时间短、手续简便快捷,所以非常适合中小企业融资。

  3.财务风险较小,支付偿还方式灵活

  一方面,相对于购买支出的一次性投入,融资租赁的租金支出是以未来的生产收入分期支付,是一种基于未来的”借鸡生蛋、卖蛋还钱”的筹资方式,不会给企业带来短期巨大的资金压力,企业的财务风险较小;另一方面,由于租金支付的相对小额,承租方还可根据自身的生产性质、资金状况和销售的季节特征等,与出租方商议更为灵活的还款时间和金额,通过科学计算,优化资金使用效率,均衡企业各期的财务负担,降低不可偿付的风险。

  4.可充分利用税收、服务增值

  目前,国家为了鼓励投资、促进中小企业技术进步,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发展融资租赁的优惠政策。对承租人而言,融资租赁所支付的租金成本表面上高于信贷资金成本,但与其延迟缴纳所得税、降低负债比例、节省筹资时间所获得的市场先机而言,更有利于减轻企业发展初期的资金压力、增强资金积累。同时,融资租赁不是简单的融资,在满足承租人各种需求方面,租赁方式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比如交换式租赁,在承租人租入设备需要大修时,租赁公司可以另外向其提供相同的设备,从而使承租人可以避免因设备大修而耽误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更新式租赁,在有更先进的设备出现时,承租人可以从出租公司那里获得更先进的设备,替换旧设备;试用租赁,承租人对拟租赁设备可以试用一定的时间,以充分了解设备是否能够达到期望的要求,大大减少租赁风险等等。专业租赁公司还可以向中小企业提供资产管理投资咨询、管理咨询、资本运作等方面的综合服务,弥补中小企业在这方面的“先天不足”。

  三、融资租赁筹资的成本与风险分析

  1.融资租赁筹资成本分析

  虽然融资租赁有上述诸多优点,但很多企业在设备购置的融资决策中,往往习惯根据融资成本高低这一简单因素做出静态的比较,选择银行长期借款。客户认为租赁公司营运资金主要来源于向银行借款,租赁公司要获取利差收益,租赁费率一般要高于贷款利率,把租赁视同为“高利贷”,作为一种不得已的融资决策。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融资租赁是一种新的融资产品,与银行长期借款有着不同的会计处理,正是这种不同的会计处理导致了不同的税收效果和现金流量。

  例如:某建设集团公司拟进行技术改造购置混凝土构件生产设备进行生产,设备购置成本6000万元,设备折旧期6年,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期末无残值。所得税税率25%。现该企业有两种筹资方案可选择:方案一,从融资租赁公司租得该设备,租赁利率8%,租赁期3年,每年年末支付租金,租赁手续费于期初一次性支付30万元。方案二,从银行贷款购买该设备,贷款利率7%,借款期3年,每年年末付息及偿还本金2000万元。   我们可以利用净现值法比较融资租赁和贷款购置这两种筹资方案哪一种更佳。由于项目未来的现金流入是固定的,只需比较两种筹资方式的现金流出净现值,较小者为佳。

  (1)融资租赁资金流出现值表

  (3)经比较:融资租赁方法租入机器设备资金流出现值为4605.51万元,低于贷款购置机器设备资金流出现值4620.04万元。可见由于在利用融资租赁的情况下,承租人企业可以享受加速折旧的优惠,因此虽然表面上看融资租赁利率高于银行贷款利率,但在一定条件下其实际资金成本并不会比银行贷款利率高。

  2.融资租赁的风险分析

  (1)信用风险

  据统计,截至2014年底,我国金融租赁、内资租赁、外资租赁三类融资租赁企业总数约为2202家。这其中企业实力良莠不齐,如果融资租赁公司选择不当,可能会因为其违约给承租人带来损失。

  (2)决策及偿还风险

  在中小企业选择融资租赁方式时,具体租赁设备的选择、租赁方式的选择、租赁期限以及租金的确定都将影响企业该项筹资方式的成功与否。

  (3)金融风险

  金融风险包括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即由于利率和汇率变动可能给企业带来的财务收益或损失。

  (4)管理和使用风险

  融资租赁筹资方式中,租赁期内租赁设备的所有权归属于出租人,但使用、管理、毁损责任则全部由承租人承担,因此融资租赁合同一般都对租赁设备的管理和使用进行明确约定,对于承租人来说,管理和使用不当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额外损失。

  四、控制融资租赁筹资的成本与风险的建议

  1.正确选择融资方式

  根据企业自身经营情况、所提供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发展状况及季节、行业、周期特点,并结合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准确、合理的评估及预判,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决策对设备投资的筹资方式,选择最适合自身的融资方式。

  2.慎重比较,规避信用风险

  在决定采用融资租赁方式筹资后,应当慎重选择融资租赁公司,进行不同机构、融资方案及具体落实时限的甄选和比对。具有较强资金实力和背景,信用状况良好的融资租赁公司,应当是确定融资租赁公司时的首选。

  3.科学规划,防范财务风险

  合理选择设备供应商,根据设备的寿命周期、项目的经济效益、企业现金流情况合理协商确定租赁期限及租金支付方式;并可根据利率变化周期方式选择固定或浮动利率,以最大限度规避财务风险,实现融资成本最小化。

  4.合理操作,规避汇率风险

  对于进口设备,应考虑较长租赁期限内汇率大幅变动对融资成本的影响风险,尽量选择美元等币值相对稳定的货币作为支付手段,必要时可以考虑外汇保值业务的对冲操作。

  5.强化管理,避免管理和灾害风险

  充分考虑租赁期内设备管理、使用方面的操作便利和安全措施,严格按照融资租赁合同约定和安全生产规范对租赁设备加强使用管理和维护保养。足额购买不同险别的财产保险,并做好防范自然灾害风险的工作,保证租赁设备的安全、良好运行。

  总之,融资租赁作为一种以物为载体的新的筹资方式,在前期科学筹划、合理规避风险的基础上,可以成为中小企业长期筹资的重要途径之一。

融资租赁在企业长期筹资中的优势与风险分析

论文搜索
关键字:融资租赁 融资 租赁 优势 长期 风险
最新企业研究论文
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提升途径分析——以中国
企业员工知识共享激励机制研究探讨
国有企业混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的探讨
试论企业绩效的优化管理
浅谈体育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
关于人力资源在企业中的合理配置与管理研究
互联网时代如何提高纺织企业的销售管理
新媒体在国有企业新闻宣传中的实践和思考
基于价值链的高新技术企业成本控制方法研究
热门企业研究论文
民营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与制度创新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
中小企业营销过程中的信用风险及其防范
我国高星级酒店服务质量研究
我国中小企业品牌战略实施研究
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人为本——论国有企业改革
浅析企业内部货币资金的控制与监管
国有大中型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成因及对策
浅谈企业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