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提高留学生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研究论文

提高留学生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8-22

提高留学生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研究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9.225

  1 围绕留学生教育价值,提高对留学生教育意义的认识

  教育部《外国留学生管理办法》中指出,接受和培养外国留学生,是我国外交工作的组成部分和应尽的国际主义义务,也是促进我国改革开放,加强与各国教育、科学、文化交流和经济贸易合作,积极吸收、利用国外智力为我国科技生产力服务,增进我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了解,维护世界和平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作。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总体目标是人才培养,这体现出高等学校的基本价值。留学生教育基于这一基本价值,还具有在世界范围内培养一批“知华、友华、亲华”外国青年人,培育对华友好潜在外交资源,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培养具有广阔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特有价值。

  高等学校要围绕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提高留学生教育教学质量对于实现国家外交发展战略、增强高校自身国际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性的认识。从重新认识留学生教育的双重价值、更新留学生教育教学理念、合理制定基于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式方法、建立科学公平的评价机制等方面入手,把留学生教学工作纳入到学校总体发展轨道中。

  2 加强人才选拔机制,完善来华留学生录取制度

  我国留学生教育发展水平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学历生占总人数的比例偏低、学习层次不高、学生学习基础薄弱等差距。很多高校对留学生这一特殊教育群体,采取的是偏袒式“特区”政策。在招生录取时,为了简单地追求留学生规模数量,未能充分考虑留学生的语言基础、学习能力、个性差异等因素。为数不少的留学生来华攻读学位时学习基础非常薄弱尤其表现在数学物理等理科课程方面,与中国学生差距较大。此外,来自非英语国家的学生其英语基础也十分薄弱,汉语水平也是无法适应纯中文教学。教学过程的实施也因此受到限制,很多教师只能采取“和稀泥”的教学方法,放松学业考察标准。这势必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影响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质量与品牌。

  对于留学生录取工作,高校不能一味追求留学生规模而放松入学门槛。高校要依据自身学科发展特色、学校发展目标定位、学校教育管理水平等实际情况,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完善招生录取制度,加强预录取考查环节,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招生模式。加强对外宣传、拓宽招生渠道,以学校自身的教育品牌吸引世界范围内高素质的学生来华学习深造。在具体的做法上,可以参照高校体育特招生、少数民族学生的入学评价体系,开拓更为公平、有效的方式提高来华留学生生源质量,保证后期的教学质量。

  3 把握留学生教学特点,逐步提高留学生教学质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要把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教学是实现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与途径,教学质量的保障则是提升教育质量的重心所在。留学生教学工作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要在培养标准上向“趋同管理”这一目标靠近、培养方式上采取“趋同管理”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3.1 坚持以人为本为教学出发点

  “趋同管理”是指对留学生教育在培养方案、培养计划、培养内容、培养手段、培养标准等教学环节采取与中国学生基本相同的管理办法。趋同化管理已是我国高校逐步采用的留学生教学管理模式,但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尊重中外学生文化差异,对于不同层次、不同学习基础的留学生要有针对性地做到分类指导,采取面向对象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进行知识传授,切勿采取简单的“一刀切”办法。

  老子无为自化的哲学思想,其意蕴是“上者的规训、引导下者不是强制、灌输,而是因势利导、顺性而为”。将该思想引用到培养创新型留学生人才领域,则是尊重留学生自由教育、发展其创新实践能力。教学管理人员、任课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中,要从学生成才、培养适应国际社会和职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这一目标出发,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每位学生都拥有学习的成就感,感受到学习的意义与价值。要将每一位学生的个人自由发展作为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着力点。在与外国留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间性文化观为指导,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促进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3.2 坚持以培养创新人才为教学重心

  高等学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既是知识经济引领下的现代社会赋予高校的神圣使命,同时也是高校自身建设成为现代一流大学的内在动力。诚然,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和难点。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钟秉林教授提出,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评价方法、制度环境等方面深化改革。借鉴国内外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成功做法,基于多元文化视角的留学生创新人才培养要注意以下四点。

  第一,课程体系设计上做到坚持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的原则。学校对于留学生的培养标准、培养过程和质量保障等方面要在专业认证标准上达到国际通行要求。在课程体系设计方面要有前瞻性意识,借鉴国外大学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成功做法,加大对国际人才培养要求及需求的调研,优化学科体系,动态调整课程设置。具体的课程体系安排要体现多元文化特征,大力推进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建设,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要将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注重基础性、理论性、逻辑性等成功做法有机融入留学生课程体系中。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权变理论认为,“在组织管理中,没有一成不变的和普遍适应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组织管理最好的方法就是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随机应变、因地制宜的管理方法”。将权变理论强调“变”的观点运用到留学生教学课程体系设计中,即依据国际人才培养新标准、新理念、新要求,尊重留学生自由发展的学习需求,通过不断更新、调整课程体系,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具有全球化视野、能够适应快速发展的多元化世界。   第二,课程内容安排要突出多元色彩、实效特征。培养创新型留学生人才,要尊重留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生学习意识的差异性。只有注重个性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鼓励学生自由选择、自由规划才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增强学生学习内动力。相比于性格较为内敛的中国学生,很多外国留学生个性更为活泼、开放。我国传统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比较注重专业纵深型发展,很多留学生对这种教学内容安排存在不适应,当然过窄的专业知识面也不利于创新人才培养。在教学内容大类安排上,要为留学生设立跨学科、跨专业的通识课程,完善留学生学分制管理制度,赋予留学生有更大的自我规划学习内容的空间。通过为留学生提供内容丰富、文理交融的通识课程,为留学生打下坚实、宽厚的基础,使他们有机会接触不同事物,对学术及文化发展产生长远的兴趣,增进他们对自我的了解,最后能对其未来的生活及生涯做出明智的选择。

  由于来华留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自由、散漫的个性特征,此外有些留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学习主动性不强。基于这样一种现状,在课程内容的选取、课程内容的学习、个人未来规划等方面需要教育教学人员对其进行适当的引导。为留学生配备导师,是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留学生教育的普遍做法。通过建立留学生导师制,可以深入留学生群体中,及时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帮助留学生适应中国高等教育课程内容安排,引导其进行学术探索,使留学生建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对学术产生浓厚兴趣,从而对个人的未来发展有很好的规划与设计。在这一过程中,导师也可以从中发现留学生教育教学规律与特点,合理采纳留学生灵活多变的思想与建议,起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第三,建立多元化教学方式,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教学方式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实施手段。上述权变理论应用在教学方式上,即为因材施教。一切教学方式围绕着促进学生个人发展这一核心要求,不拘一格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进行留学生教学。由于留学生生源广泛,学习基础与学习能力也是参差不齐,这就决定了对于留学生的教学方式在追寻“趋同管理”模式的同时,还要具有层次性、多样性特征,对不同生源的留学生分类教学、分类指导。譬如,对于“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数理要求高的课程,可以为部分留学生单独编班,聘请外语水平高、专业能力强的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单独编写教学大纲、采取合适的教学传授方式进行授课,这也体现出创新人才培养要求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教育内涵。

  在具体的教学方式方法方面,进行留学生授课的教师要力戒“填鸭式”“照本宣科”等传统手段,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采取讨论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引入譬如“微课”“翻转课堂”等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实践教学方面,外国留学生在这点上比中国学生更有动手实践的欲望。学校要积极为留学生实践教学创造机会与平台,对待留学生与中国学生一样,开放学校内部实践教学资源(在遵守国家相关保密规定的前提下)。支持留学生参加诸如“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等学科类竞赛活动,鼓励留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充分发挥校内实践教学资源培养留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同时,也要加大留学生教育的对外宣传,提高地方政府、社会企事业单位参与针对留学生的“产、学、研”联合培养的积极性。设计以实际问题到导向的学习情境(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才更有可能提高留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帮助留学生提高创新实践思维能力。

  第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搞好国际化品牌课程开发。留学生教学课程体系的建立、课程内容的改革、教学方法的改进,都需要有一批高素质、高水平具有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教师积极参与。对于担任留学生教学工作的教师以及留学生导师,高校应在职级晋升、职称评定、工作量认定等方面予以制度上的倾斜,建立完善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参与留学生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此外,大力倡导教授走上留学生教学课堂,保证基础课程教学质量。

  由于留学生教学工作存在语言、文化、教育背景等方面的多元化、多层次特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材编写、精品课程建设等方面需付出更大努力。教材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是整个教学工作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高校要组织师资围绕留学生人才培养的要求、特点,认真研究我国大学教材,积极参考国外优秀教材,编写适合来华留学生的优秀教材,将“权变理论”所强调的“变”的原则落实到教材编写工作中。对于留学生精品课程的建设,要在经费上加大投入,提高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在政策上鼓励、支持精品课程负责人及团队,调动广大教师投身留学生精品课程建设的热情,使一批具有品牌效应的精品课程发挥示范作用,做到优质课程资源共享。

  4 加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公平客观的评价机制

  在培养留学生创新型人才过程中,围绕学生的个人发展,发展自由教育,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学生的学业要求是放任随性的。注重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估,是在尊重学生多元化个性发展教育过程中,同时要坚持基于能力要求的学习原则(Competency-Based Learning,CBL),保证留学生通过在华学习,达到国际专业学术认证要求,具备宽广的学识基础、全面综合的能力素质。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主要包括六个方面:教学质量目标和教学管理职责;教学资源管理;教学输入管理;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输出管理;教学质量监测分析与改进。对于该保障体系,高校要将留学生的教学工作趋同化纳入到学校整体教学保障体系中,通过采取“留学生教学工作量认同”“留学生教学优秀奖评选机制”“搭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等手段从制度“刚性”角度促进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由于留学生“维权意识”比较强烈,在树立教学管理制度权威性的同时,要积极创造教学质量文化建设。在教学质量保障制度建设过程中,要让管理者、教师、留学生多方参与其中,构建开放、民主、和谐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只有在留学生“教学生态圈”内部建立起共同参与、共同遵守的制度,才能将“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相结合,做到管理制度执行上的“无为自化”,真正促进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高效运转,发挥应有的保障效果。

  在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最后一个环节即“教学质量监测分析与改进”,即对于教学质量工作如何采取公平客观的评价机制?美国普渡大学作为世界一流的大学,始终把教学质量放在学校发展的核心地位,其对教学质量的评估提出了“学生学习结果评估(student outcomes assessment)”计划。该计划强调,教学评估以内部评价为基础,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不是教师教的结果。由于留学生入学基础存在参差不齐的客观现状,相比于留学生入学基础而言,留学生教学质量的评估更要关注留学生通过来华学习以后,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要求,是否真正“学有所成、学有所用”。这种做法更加突出高校为培养创新型留学生人才,将教师的“教”拓展为学校的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最终培养学生“学”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达到国际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要求。此外,将美国普渡大学重视学生学习实效的做法与中国高等教育系统性评价机制相结合,突出留学生参与教学评估的主体地位,增强其参与评估的责任感、使命感,使评估结果更为真实可信,对将来改进教学工作有正面的参考价值。

提高留学生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留学生 途径 有效 质量 研究 教育
最新教育理论论文
高等职业院校理论与实践教学研究
试论教育实践变革与教育理论创新研究
粮食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构建与实践
以学生党建促进学生就业实现路径研究
初中体育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优势与方法初
浅谈学困生知识落实的方法策略
精选策略,游刃有余
“爱”须大于“管”
霍桑效应在学困生帮扶中的应用
温暖斑马线 礼让应当先
热门教育理论论文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论秦始皇的“法治主义”
小学德育论文范文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浅议实践教学在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与素质教育
当代青少年的思想特点与教育方法
对和谐教育的理论思考
Discovering Techniques of Vocabulary T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