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医药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护理干预用于预防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不良反应的护理效果探讨论文

护理干预用于预防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不良反应的护理效果探讨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9-04

护理干预用于预防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不良反应的护理效果探讨

  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护理干预用于预防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不良反应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站150例机采血小板献血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献血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进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献血者干预前后SAS评分、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护理干预对机采血小板献血者进行系统护理,能够降低SA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短期临床效果较好,但远期的临床效果仍然需要通过延长随访时间和加大样本量来进行证实。

  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机采血小板用量不断增长,采用机采血小板大大降低了临床输血反应[1]。但机采血小板献血操作时间久,且操作复杂,多数献血者在采血过程中,会出现口唇、四肢发麻、全身发冷、面色苍白、低血压、休克等不良反应,甚至会危及生命,这就使得护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现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来源于我站2015年01月~12月采集的150例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干预组中,男性40例,女性35例;年龄22~58岁,平均年龄(38.26±1.24)岁;对照组中,男性39例,女性36例;年龄21~56岁,平均年龄(34.38±1.66)岁。所有献血者对本次研究均属自愿参与,依从性较好。献血者年龄、收入、性别、职业等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纳入标准:符合国家献血标准;采血前未服用任何抗凝药物;无发热等全身不适现象;无精神系统疾病。排除标准:男性体重低于50kg,女性低于45kg;血压不稳,波动较大;抑郁、不能主动配合采血,静脉条件不好;有其他家族遗传病及性病史的献血者不纳入本次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献血者进行常规护理,并进行宣教及心理护理。干预组献血者进行护理干预,操作前做好心理护理,了解献血者健康指标、睡眠及饮食情况,告知其操作过程较复杂、管路较多,但医务人员经验丰富且操作熟练,从而减轻献血者心理压力;告知其操作过程安全,全程均为无菌操作,每人一套采血装置,不易引起细菌感染或性病传播等不良后果;操作时确保其符合血站技术操作规程,并密切监测献血者血压、心率、脉搏、体温等基本生命体征,确保其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操作过程中,与其勤沟通、多交流,注意其神态变化,进而减轻压力;预测可能出现抗凝剂不良反应,遵循以预防为主的原则,避免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操作后,按压采血部位10~15min,根据献血者具体情况,适当增加按压时间,对其进行鼓励及健康宣教,测量生命体征,做好饮食护理,告知其出现不良反应时的应对措施。

  1.3评价指标

  1.3.1 SAS评分 采用临床焦虑自评量表进行评分,共20题,每题0、1、2、3、4分,其中,5、9、13、17、19题为逆向计分题,每题得分相加求和后乘以1.25,结果取其整数部分即为最终得分,结果共分三个等级:轻级(50~59分)、中级(60~69分)、重级(>70分),得分越低,说明心理状态越好。

  1.3.2良反应情况 分别观察两组献血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轻度:献血者面色发白,自述浑身发冷、焦虑不安、心慌、头晕目眩、连续打呵欠、恶心,稍作休息可自行缓解;中度:除轻度症状外,稍作休息未见缓解,反而加重,胸闷、心悸、血压下降明显,须立即停止采血;重度:除中度症状外,意识模糊、呼之不应、偶有全身抽搐、口吐白沫、休克等症状,严重者可以危及生命。

  1.4统计学处理 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表中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用(x±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比两组献血者SAS评分 护理干预前,干预组献血者的SAS评分与对照组差别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干预组献血者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t=12.26,P<0.05)。

  2.2对比两组献血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 干预组献血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

  3 讨论

  机采血小板在临床工作过程中应用广泛,但因其操作较复杂、采血时间长,多数献血者心理压力较大,一次机采双人份血小板的更明显,从而产生抵触情绪,频发不良反应。因此,临床上主要采取护理干预用于预防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不良反应。

  常规护理操作属于一对多进行,医护人员不能全方位对献血者进行系统护理,不能一对一进行护理干预及健康宣教,从而引起不良反应发生[2]。机采血小板操作流程繁琐且时间长,多数献血者在操作过程中因心理压力较大,常头晕目眩等心理障碍,稍作休息可自行缓解,有些献血者甚至产生全身抽搐、休克等不良反应,这就需要护士在采血过程中,做好护理干预及过硬的操作技术,让献血者看电视,听电视音乐、多与其交流,转移注意力,及时发现不良先兆,从而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3]。由于献血时间较长且用仪器操作,易使献血者产生焦虑紧张等情绪,从而引起血压骤降,耽误采血顺利进行[4]。本研究结果说明,经护理干预后,献血者心理状态较好,焦虑不安、心慌、头晕目眩等不良反应得到明显改善。

  因此,应用护理干预对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不良反应进行预防,能够明显降低焦虑不安、心慌、头晕目眩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其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护理干预用于预防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不良反应的护理效果探讨

论文搜索
关键字:护理 献血者 血小板 不良 反应 效果
最新临床医学论文
大学附属医院组织使命内涵研究
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疗效探析
浅谈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研究进展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诊治
1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分析
浅论护士分层管理结合目标管理模式在耳鼻喉
小针刀治疗拇指狭窄性腱鞘炎197例
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应用不同药物治疗临
浅析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治疗效果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检验尿白蛋白、免疫
热门临床医学论文
上消化道出血的健康教育体会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影像表现及分析
全肺切除术后护理
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的辨治体会
妊娠期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及治疗
围麻醉期哮喘、支气管痉挛
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实践与效果
当前乳腺癌诊治中的病理学新发展
如何作好新形势下临床医学教育工作
浅谈麻醉教学中重视麻醉安全教育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