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微时代”视域下高校舆情干预机制研究论文

“微时代”视域下高校舆情干预机制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9-05

“微时代”视域下高校舆情干预机制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07 ― 0005 ― 02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具有社会属性,人的任何思想和行为都要受到所处时代现实情况的制约。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社会思想文化的集散地和舆论信息的最强传播者。目前,高校大学生是网络社群的重要参与力量,以微博、微信、QQ为代表的“微传播”方式已经成为当下高校大学生的生活主题,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愿意通过朋友圈、网络论坛、新闻跟帖、博客日志等渠道来表达自己对社会和生活的看法、意见与建议。因此,研究“微时代”视域下高校舆情干预机制,是当前面临的一个现实课题。

  一、“微时代”高校舆情概况

  随着3G的普及、无线网络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价格持续走低,为手机上网奠定了较好的使用基础,手机网民规模持续增长。据CNNIC统计,截至2013年底,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人,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比例由2012年底的74.5%提升到81%。微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以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新的信息传播方式不断推广普及。

  (一)“微时代”概念界定

  现在对“微时代”概念使用最普遍的观点是:“微时代”即以微博、微信等作为传播媒介代表,以短小精炼作为文化传播特征的时代,微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传播的内容更具冲击力和震撼力。其典型特点一是传播迅捷,只要轻轻一点即发布成功。二是传播具有流动性,这是因为随着手机移动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蔓延,大众可随身携带手机或平板电脑,发布非常方便。三是传播内容短小精悍。微博一般限定字数为140字,可配少量的图片,视频一般也就3O秒到3分钟,非常适用于零碎时间的消磨。微信的功能设置基本也十分类似。四是传播范围广泛。只要是好友就可以第一时间接收到对方的动态,也可以马上关注、转发、评论及互相讨论。“微时代”实实在在做到了沟通无极限。

  (二)“微时代”高校网络舆情主要特点

  高校网络舆情,是指大学生这个社会群体运用网络传播媒介对当前国家、社会的焦点、热点问题表达和传播个人的情绪、态度、声音、主观见解的集合。由于网络的迅猛发展,高校网络舆情形成迅速,成为高校言论的一块重要阵地。

  第一,“微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宣传效果放大。微博、微信平台本身的认证及推荐有助于增加被“关注”的数量,微博、微信用户发布的信息越具有吸引力,新闻性越强,关注该用户的人就会越多,产生的影响力就会越大,宣传的效果就会放大。如近年来网络上出现了很多“炫富”的现象,一些“富二代”、有钱人在网上发布言论、照片,炫耀自己狂买名牌的奢侈生活,被很多大学生关注和评论。

  第二,“微时代”高校网络舆情传播速度加快。大学生具有求知、求新、求变的特点,而微博、微信作为新媒体,具备开放性、交互性、即时性等一般特点外,更具有操作便捷、内容简洁、个性鲜明、信息共享、交流互动等特点,更能吸引大学生眼球,纷纷使用微博、微信进行交友,分享彼此的信息。利用微博、微信大学生可以分享学习心得、生活的经验,记录变化的心情和感悟,任何时间播报、关注、转发和评论相关信息,还可以通过互粉,迅速地发展大量粉丝,信息获取的速度就大为提升。

  第三,“微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具有丰富性。高校网络舆情的丰富性是指所包含的社会和校园问题、事件的网络舆情信息更为广泛,表达和传播的渠道更为多样。微博、微信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的焦点包括国际时事、社会热点、娱乐新闻,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学术等各个方面,全面地反映了学生网民的舆情。另一方面,网络舆情的表达和传播手段也越来越多,比如:新闻跟帖、BBS、电子邮件、微博、网上签名、博客、个人空间、即时通信(如QQ、微信)等等。

  二、“微时代”视域下高校舆情干预机制面临的挑战

  网络舆情作为一把双刃剑在表达社情民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一旦处置不当也能在现实社会中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高校舆情是社会稳定的晴雨表,各类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的爆发,不仅会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和生活秩序,也会对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威胁。

  第一,微博、微信“不易控”的言论发表模式加大了网络舆情监管的难度。微博、微信作为一种开放、自由的新舆情载体,具有零门槛进入、广泛性和匿名性等特点,大部分学生群体仍习惯以匿名的身份,在虚拟的网络平台中畅所欲言;同时微博、微信缺乏严密的审核和有力的监管,这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负面舆情的滋生,让一些消极错误,甚至是煽动性的言论在网络上得以传播;加之当前大学生道德主体意识模糊,责任意识淡薄,在这种三重冲击下催生出“不易控”的言论发表模式。

  第二,微博、微信“裂变式”的传播方式极易造成校园网络舆情事件的爆发。与传统的媒体相比,微博、微信“裂变式”几何状的信息传播模式极易造成校园网络舆情事件。而监控缺位又进一步加剧了舆情的发酵,众多具有一定刺激性的社会事件,在微博、微信这个即转即发的平台里,成为了触动大学生神经、诱发群体心态变质的导火索。

  第三,微博、微信“意见领袖”的引导极易造成校园网络舆情事件的放大。“意见领袖”是指在突发事件的产生、发酵和传播等环节中起主要推动作用的网民,他们在特定的网络舆论领域中拥有着强大的话语权,在潜意识中引导着公共舆论的发展方向。而大学生群体正处价值观和道德观逐步成熟期,有时容易受到煽动,在某些舆情事件中错误地发表舆论观点,最终引发校园网络舆情事件被恶意放大。   三、高校建立网络舆情干预机制的对策与建议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加速转型期,各种矛盾叠加,各种利益纠结,一些普通问题一旦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谣言就会借助网络肆意蔓延,如果处置不当,容易导致一般的社会局部问题全局化、简单问题复杂化、个体问题公众化、普通问题政治化。因此,要高度重视、积极应对、有效引导,建立并完善全方位、立体式的重点舆情快速干预机制,及时消解网络舆情危机,促进高校和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一)加强监控,善于借力,整合网络舆情干预的多方力量

  高校微博、微信相比于传统的网络平台来说,拥有更大的传播优势,更广的关注群体,更直接的引导效果。高校应该改变过去被动监管网络舆情为充分利用微博、微信这一新载体,抢占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

  第一,建立学校各级官方微博、微信平台。高校要充分利用好微博、微信这一全新载体,加强监管,掌握网络舆情信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微互联网技术的联姻,掌握网络舆情监管的主动权。建立网络化、矩阵式的微博、微信体系,打造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和服务性于一体的权威信息发布技术平台。

  第二,组建校园舆情监控队伍。高校应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管理机制,组建一支政治立场坚定、精通业务、责任心强的微博、微信管理团队,实现专人负责维护、专人发布信息、专人监管引导,做好网络舆情的收集、分析和预警工作。特别是在公共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或可能造成舆情危机的校内外事件出现时,及时公布真实信息,减少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的爆发。

  第三,培育高校微博、微信“意见领袖”。微博、微信的名人效应有助于信息的迅速传播,而高校要抢占网络舆情管理的主动权,就应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大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有针对地培养大学生“意见领袖”,发挥“意见领袖”在网络舆论中的号召力和感染力,确保校园舆情不失控。

  (二)及时干预,快速反应,建立果断应对的危机处置机制

  近年来,高校突发事件集中表现为大学生非正常死亡、校园交通安全事故、集体食物中毒,因国内外政治问题激发民族情绪而引发的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等等。在处理突发事件时,高校要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平台,保证网络舆情良性正向发展。

  第一,立即启动网络舆情应急预案。当突发事件爆发时,高校舆情监管负责人员应迅速启动网络舆情紧急处理预案,加强各部门的联动协调。针对突发事件情况展开调查,追查信息来源,分析舆情特点,对造成重大影响的事件要第一时间逐级上报相关部门;采取必要的技术手段实施舆情控制,积极跟贴,在最短时间内澄清事实真相,争取主动;开展有针对性的舆论斗争,最大限度消除负面影响。

  第二,正向疏导保障舆情良性发展。在应对网络舆情危机、消除负面影响的同时,也要加强正面宣传,及时跟进事件发展的最新动态,通过多方面的现场信息还原事件来龙去脉,用正面权威信息消除网上谣言和来源不明、可行度低的信息,发挥微博、微信“精神领袖”作用,强化正面舆论信息的影响,以平复学生中恐慌、疑惑、不满、误解等非理性情绪,维护高校与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事后引导,科学处置,完善网络舆情干预的有效方式

  第一,建立舆情危机处理评估机制。在网络舆情事件消退期,应对整个舆情处理工作进行深入分析,综合评估突发事件具体情况、反应对策、控制效果和下一阶段的舆情走向,针对在舆情监控和应急处理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反思,总结在舆情预警和学生引导方面的经验,提升高校网络舆情监管和应对的综合能力。

  第二,借舆情事件传递“正能量”。选择合适的舆情事件,对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引导和教育,引导大学生深入分析突发事件的发生始末以及事实真相,核实关键信息,消除不实传言,帮助学生提高对网络炒作和不良事件的辨别力和抵抗力,将社会影响和损失降到最低。

  第三,实现管理育人与服务育人相结合。高校思政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大学生实际问题相结合,加大对经济困难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就业困难学生的帮扶力度,在评奖评优、学生入党、就业创业等学生管理服务方面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完善信息收集和反馈机制,从源头上消除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爆发的主要因素,确保高校网络舆情安全。

  “微时代”信息的海量瞬时传播,为高校应对舆情事件提供了最方便快捷的平台,也给突发事件的发酵提供了温床,可谓喜忧参半。这就要求政府做好基础的法律服务工作,高校更加严于自律,并提高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大学生发挥所学知识和素养,共同促进高校网络舆情的顺利解决,为网络和高校的健康有序发展做出努力。

“微时代”视域下高校舆情干预机制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舆情 视域 机制 高校 时代 研究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