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心境与环境: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之途径论文

心境与环境: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之途径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10-06

心境与环境: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之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06 ― 0156 ― 02

  经济、科技、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高校大学生教育,近些年也受到效益的影响,在高校中,大学生思想解放、追求个人发展、利益最大化、学习利益化、社会活动利益化、家庭观念淡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之风盛行。

  一、大学生的责任意识现状

  科技的迅猛发展在给人类的生存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文精神的失落,其中突出表现为缺乏社会责任感,个人责任意识不明确,民族责任意识淡泊。

  新时代的大学生从出生到大学,都生活在比较优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物质生活丰富、精神产品多元,往往学生们不去追问优越生活的来源,忽视美好生活之创造者有着艰苦奋斗、持之以恒的精神。认知的断层让他们觉得生活本应该就是这样,无疑这样的生活环境促使学生们难以树立起对自己以及他人的责任观念。市场经济的催生下,一些学生在生活中及社交中利益化。学生本身价值观并不健全,他们在大环境下,偶尔也通过一些非正常道德手段获取自身所需。例如班干、学生会干部的选举上,贿选达到自我权力膨胀、获得尊重和崇拜感。

  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逐渐淡化,与我国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及全球化视野下的交融有一定关系,学生自身道德水平滑坡、家庭教育的缺失、社会环境的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不够有直接关系。“客观因素也就是大学生自身之外的因素对其责任意识的影响。主要包括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1〕

  二、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的重要性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能够使他们更好地担当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职责。

  首先,大学生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急需有勇气、有耐力、有才气、有责任感的青年人,培养一批为将来为国家所用的青年人才是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的重要责任。然而,目前出现的大学生责任意识缺乏现状成为实现这一理想的绊脚石。如何培养出适合市场经济体制下、适应社会发展的青年是教育者深思的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重中之重。

  其次,有民族责任感的青年也会将民族的理想和个人梦想结合,也能迎合我们党关于实现中国梦的民族诉求。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是时代发展的需求,实现中国梦的重要诉求。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依靠的中坚力量应是广大青年。志士前贤为我们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已然在世界中做出巨大贡献,我们更伟大的前景需要青年。习近平强调:“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2〕 并对青年寄予厚望:“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3〕可见,青年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责任重大,国家的责任、社会的责任、自身的责任。

  再次,责任意识是塑造成功者的关键手段。青年大学生肩负民族使命,拥有家国情怀,才能够有的放矢的去为自己的前程奋进,这样的青年才有可能比任何蝇营狗苟,只为利生的目光短浅的青年更容易获得成功。有责任意识的人首先对自己要求严格,无形的责任意识促使他能够将要做的事做好。有责任意识的人是思维缜密,体察人情的人,他们在做事之前会考虑到别人的意识,会对事情的后果及承担责任考虑清楚。有责任意识的人,总会敢于承担重任,面对挑战。总之,培养一个人的责任意识有助于个人成功成才。

  由此可见,一个青年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关乎个人成功,关乎家庭幸福,更加关乎民族未来。如何才能培养出才智与责任并存的社会优良青年,是每个教育者最关心的问题。

  三、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心境与环境培育

  提高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意识,从内外两种因素对症培养,效果或许会更佳。一是心境的经营,二是环境的促使。

  从他们内心出发,让他们真正感觉到责任是作为一个正常人的一个精神元素。心境的形成不是外部强加而是内心真正的向往,形成比较稳固的心理机制和形态。让责任成为一种“自然”,成为心境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一)中国传统文化促发下的心境培养

  文化即可成为培养大学生责任意识心境的突破口。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文化的传承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的财富。文化不仅是符号,也是人们内心普遍尊崇的一种魂。当人人都对民族文化发扬并尊崇,它便形成道德中无形的约束力量,不用任何法制条文规定,就会让人在道德的框架中展现优秀的自我。问题是,我们教育者如何能传扬正确的文化观,让学生从内心真正接受中国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呢。从孟母三迁到现代社会学区房的追求,从科举制度到今天的公务员铁饭碗,从儒家思想到今天的中庸处世之道,从古人的理想社会到今人的中国梦,无不折射着中国文化的继承性。传统与现代是继承和融合的关系。我们今天学习传统文化、宣传孔孟之道,不是单纯的复古,而是古为今用。在众多古文化的弘扬之中,学生最关心的是与个人成功有何关系。所以首先应该用强有力的证据证明古文化的实用之处。学生领略古人的成功智慧后,就会对传统文化感兴趣。这样再进行第二步更深层次的内化他们的思想,利用传统文化的智慧精神解决现实问题。   (二)责任环境的形成机制

  首先,家庭环境是影响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常态因素。家庭是大学生责任意识形成的试验田。从出生到成长阶段都离不开家庭。家庭中父母亲的关系、父母与其他亲戚之间的关系、父母与邻里之间的关系,都会无形中影响孩子,形成孩子对责任的初步认识。父母间关系和睦融洽,常常为做错事而承担责任,至少有口头道歉等程序,会潜移默化给孩子影响,孩子初步认定做错事应该承担比较不好的后果。父母与亲戚之间的关系融洽会教给孩子们“和”为贵的思想,让他们从这种关系中体察到让步、妥协能维护好关系,并且得到亲戚的赏识和帮助。父母与邻里之间的关系,恰恰是孩子接触社会之前的预演,一个和睦的关系基础,让孩子对社会充满了爱心和善意,正能量充斥他们的头脑。

  其次,法治社会环境唤醒责任意识。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建立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法律规范能够对一些责任意识淡泊的人和单位提出警示。“国家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强制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最基本的行为准则,以及公民因没有遵循这些基本行为准则应受到的惩罚。”〔4〕法律体系越完善,就越对营造法治社会提供有利保障。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给人们心中树立良好的法治思维,心中有法,敬畏法律,才能尊重法律。法律中的责任追究机制体制也很好的改变了社会的不规范行为。对于整个社会来讲,用法律清理那些超出法律之外的人和事,让人们感受到社会的公平、正义。当我国真正完全实现了法治社会,政治昌明,人们生活在法律的约束,道德的牵引之中,社会环境便是和谐的,这样的环境会给当代青年学生以激励,让学生真正的爱社会,对社会产生责任意识。

  (三)心境与环境结合培养的责任意识

  青年的心境教育,环境影响,能够塑造成大多数社会推崇的范本。心境教育是内因,环境教育是外因。当内心遵循某种规律而去实践时,可以说此行为已经在起决定作用。外部环境的相对稳定而被社会人认同并发扬,就会给人们一种常态的无形认可,就像太阳照常早上升起一样的自然。因此,青年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不是朝夕之事,定要多方共同协作才有希望形成我们所盼望的社会规范,所希冀的人的整体素质的提升。顶层设计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是下移至人们生活中的每个角落,与生活息息相关。社会生活中的规则有时也都是传承下来的常态,没有对错之分。只要是与时俱进的,不违反常理的,不损害个人既有利益的便可以提倡。社会规则必须是不影响大多数社会人的生活,也是能够有时代感促进社会进步的规则。个人提高自身责任意识须要长时期的修德过程。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国家富强之路的不断攀升会有新的主题,我们个人心境的变化随之改变,无论怎样改变,内心的声音都应是具有家国情怀的。心境的发展与认同感,环境的改变和影响是大学生责任意识形成的重要因素。因此,更应该将各方因素综合分析,以此来规范大学生的行为,让他们从内心中自愿去做一些改变和培养。

心境与环境: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之途径

论文搜索
关键字:心境 途径 意识 环境 大学生 责任
最新教育理论论文
高等职业院校理论与实践教学研究
试论教育实践变革与教育理论创新研究
粮食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构建与实践
以学生党建促进学生就业实现路径研究
初中体育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优势与方法初
浅谈学困生知识落实的方法策略
精选策略,游刃有余
“爱”须大于“管”
霍桑效应在学困生帮扶中的应用
温暖斑马线 礼让应当先
热门教育理论论文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论秦始皇的“法治主义”
小学德育论文范文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浅议实践教学在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与素质教育
当代青少年的思想特点与教育方法
对和谐教育的理论思考
Discovering Techniques of Vocabulary T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