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11-26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5C-0035-03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教育部2015年3月印发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启动改革试点,为转型发展提供政策引导和制度保障。通过顶层设计有序引导全国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中有条件、有意愿的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在转型发展这一大背景下,研究地方本科高校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问题更具有现实意义和紧迫性。

  一、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2016年高校应届毕业生有765万人,加上需要因各种原因还未就业的往届生,总人数近900万人,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一方面大学毕业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很多人找不到合适、理想的工作,而另一方面多地出现“用工荒”,许多企业招不到能深入生产一线的、具有成熟技能和动手能力强的技术性人才。这种现象的出现值得作为人才培养单位的高校等教育部门深入思考。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很多高校开设的专业,培养的人才不符合社会需求,与社会需求相距甚远。根据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高学历的研究型人才虽然重要,但是产业经济发展需要更多的是应用技术类人才,尤其严重缺乏高层次技术专家和高技能人才,我国这方面人才的占比远低于发达国家。例如在电子信息产业中,技师、高级技师占技术工人比例仅为3.2%,而发达国家一般在20%-40%之间。地方高校如何为所在区域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人才,这是转型发展的动力,也是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在当前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发展、国家发展战略高等教育自身改革而产生的一种教育理念,这一教育理念的孕育、形成与发展,与21世纪发展的潮流密不可分,也与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紧密相连。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国务院?k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要求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要在专业教育基础上,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转型发展大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如何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开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更是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讨论的热点之一。

  二、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与问题

  (一)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制度保障。权威教育数据咨询研究公司麦可思对中国2015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该届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的比例仅为2%,而这一比例在美国为25%,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地方本科高校的大学生多数来自农村地区,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普遍较差,基础教育水平薄弱,大部分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都存在很多认识上的不足,与部属高校的学生相比也有很大的差距。经管类专业与工科专业相比,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在专业课程体系规划上,理论和概念性课程较多,着重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实践性课程较少。缺乏培养创新能力的课程,主要依靠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来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参与度较低,覆盖面不广。对于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虽然几乎所有的经管类专业都开设了就业指导课,但授课教师几乎都为刚从高校毕业的新教师,自身实践能力有限,授课内容局限于书面知识,缺乏实践技能的指导,更没有涉及自主创业方面的知识。

  (二)实践课程和实习机会较少,学生动手能力较差。一是地方本科高校经管类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统一化现象严重,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照搬部属重点高校,缺乏自身特色,没有及时与地方实际相联系,培养的学生竞争力不强。二是教学内容上,理论和概念性课程较多,实践课程较少。只强调对书本知识的掌握,学生是老师的“复读机”,听懂了老师的课堂授课,会做老师布置的课后练习,考试就能得高分。忽视了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毕业实习流于形式,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监管机制,只要有盖章的实习鉴定表,即认为参加了毕业实习,能顺利获得毕业实习的学分。以会计学和财务管理专业为例,几乎所有本科高校都开设诸如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经济法之类的专业必修课,却很少有高校在选修课程中开设税务核算与申报、ERP沙盘实训、Excel在财务会计中的应用、商品流通企业会计等实践操作性较强的技能培训课程。

  (三)师资力量不足,缺乏有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和经验的教师。目前地方本科高校经管类专业教师多为“985”“211”学校毕业的博士、硕士,基础知识较扎实,科研水平也较高,但多数教师缺乏在政府部门和行业企业工作的实践经历,知识面局限于书本和网络,难以符合创新创业教育对于教师理论和实践双重掌握的要求。按照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要求,要大力培养有行业背景和实践经历的“双师型”教师,实行“引进来,送出去”的培养策略。但由于高校人员经费和场地等客观条件的限制,经管类专业教师能深入企业实践的机会较少,校内可利用的实践平台较少,极大地影响了创新创业教育师资水平的提高。   三、提升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措施

  在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研究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应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相结合,融入科学的课程体系中,从而使地方本科高校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创新创业型人才。本文结合地方本科高校经管类专业实际,提出以下提升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措施。

  (一)制订科学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是创新创业纵深发展的关键,各地方本科高校在制订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时必须以“三位一体、特色鲜明”为导向,结合实际,积极探索研究与区域特色、行业特色融合的利益契合点,体现和突出本专业的发展特色,彰显与部属院校同类专业相比的不同之处。以实践为导向的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如图1所示,人才培养方案由专业知识与创新能力培养模块、综合知识与创业能力培养模块两大部分组成。

  该培养方案包括创新能力模块和创业能力模块,其中创新能力模块由基础课程平台、专业或专业方向课程、实践环节(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课外科技活动)等组成,创业能力模块包括创业素质、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主要培养具有理学经济学学科专业基础理论和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掌握各专业不同的专业技能,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充分考虑经管类专业学生的就业需求,在课程体系中除保留和改革就业指导课外,以专业选修课的形式增加创新创业类课程。结合经管类专业学生的特点,在平时的课程教学中改变原有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多采用案例式教学、引导式教学和情景式教学,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和讨论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诸如“创业计划书”“风险投资计划书”之类的课后作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改革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多种实践形式并用。一是坚持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比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业综合模拟比赛、市场营销大赛、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沙盘模拟经营比赛等在全国有广泛影响力和号召力的专业性比赛。在参加全国赛之前先在校内或院内组织选拔赛,扩大参与学生的数量,通过比赛不仅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更能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管理能力,明白在激烈竞争中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二是创业技能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采用以社会实践教学为主、课堂知识教学方式为辅的方式予以开展。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通过专题实习、创业模拟和体验、创业计划大赛、创业专题讲座、创业论坛、企业家沙龙、专家学术讲座等方式予以开展。三是加大对学生创新创业的奖励与扶持,在二级学院运行经费中划拨专项经费用于学生科研项目和学生自主创业,鼓励学生参与教师主持的科研项目,鼓励学生成立创新创业类社团,对发表学术论文和获得学术成果的学生进行奖励,让学生创业团队可以获得政策、资金、场地和智力等诸多方面的支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科研和创业的积极性。

  (三)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构建各类实习、实践平台。经管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最广泛的途径是企业,应通过开展校企合作,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建立产学研实习基地、联合培训基地、学生创业基地等。对于高校和企业来说,这是互惠互利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企业来校为不同年级的学生举办系列专题讲座,能提前培养适合本单位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的人才,以便于学生毕业后能更快适应公司的发展,对企业的忠诚度也会更高,减少频繁跳槽的可能性,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对于高校来说,通过开展校企合作能更加深入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方向,以便培养出更能被企业接受和吸纳的应用型人才,将学生的实习、实践基地直接扩展到真实存在的企业,比模拟式教学的导入性更强,检验学生将书面知识运用到工作实践的能力,更可节约构建实训平台的设备和人员经费。还可将学生在校的创新创业项目展示给企业,以寻求深度合作的机会。

  (四)加强创新创业型人才??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水平。按照转型发展的要求,经管类专业要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鼓励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鼓励教师通过考试获得相关行业的从业资格证书和专业技能等级证书。出台相关政策和文件,支持教师利用寒暑假到企业去挂职锻炼,参与企业创新创业实践,定期组织教师参与行业技能培训与交流,熟悉本行业的最新动态和学术前沿,增加创新创业项目经费额度,鼓励教师申报较高级别的创新创业项目,对在创新创业方面做出较好成绩的教师给予奖励。开展校外导师制度,建设辐射不同学科领域的兼职创新创业导师团队,聘请诸如首席执行官、财务总监、职业经理人、人力资源总监等在该行业有成熟技能的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一对一或一对多指导专业教师,提高教师的创新创业技能水平。

  (五)优化顶层设计,理顺创新创业工作的管理机制。当前,地方本科高校充分认识到了大力发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但在学校顶层设计方面,仍然存在管理机制混乱的问题。有的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由教务处负责,“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由团委负责,“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由学工处负责,多头管理,多头负责。这样造成的直接后果是整个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没有形成合力,流于形式。针对此种情况,笔者所在学校单独成立创新创业学院,由主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担任院长,另设常务副院长和其他工作人员,专门负责学校的一切与创新创业有关的事宜,负责做好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与教学、创新创业学分的认定、创新创业类比赛的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类项目的申请及结项等工作。统一管理,权利与责任明确,从顶层设计上保证创新创业工作的有序开展和进行。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才培养 创业人 本科 背景 高校 模式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